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我让一分钱变大了 >

第4章

我让一分钱变大了-第4章

小说: 我让一分钱变大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今天不只是暴风雨,还有龙卷风,现在,它迫不及待地要刮来了。
  这个故事是我从某本成功学的书上看来的,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你,这种故事遍地都是,成功学、畅销书、《读者》之类,包括我的这本小书,还有那些无数的已经体察人生、洞察世事的作品,都在用这样温情脉脉的小故事来讲述人生的大道理。然而这样的故事,成分复杂,真理与愚弄同在。事实上,大多数教导人如何生活的智慧,都只是常识,倘若某一个人告诉你按照他的方法就能获得成功,我们要做的,不是如沐春风,满心期盼地从他嘴里得到宝藏,而是应该骄傲冷静地翘起唇角,看他说什么,然后嘲弄他篡夺抢占神的位置。最后嘲弄完他的愚弄,带走他的真理。
  可是,为什么我们要用这样的态度去倾听,去阅读呢?
  因为,成功这种东西,如同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不在于知识,而在于获得思考的能力。我是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至今看的电影,有两部对我振聋发聩,一部名叫《死亡诗社》,另一部叫《蒙娜丽莎的微笑》。

第三章 钱从哪里来(2)
两部电影讲述的是同一个主题:启蒙和独立的思考。
  那么,我们就可以先轻松一下,先来看一下两个电影的简介,然后,稍作分析。
  一、《死亡诗社》
  19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有一个名叫威尔顿的贵族学校举行100周年纪念,校长致开幕词,骄傲地回顾威尔顿坚持了一百年的四大信条“传统、荣誉、纪律、卓越”,也就在这一天,原来从威尔顿毕业,现在从伦敦回来的基丁老师回校执教英文。
  威尔顿的四大信条之下的学校生活是沉闷而枯燥的,年轻躁动的高中生们私下底篡改学校的四大信条并讽刺之,青春的天性在守旧而传统的校园被压制,他们骂威尔顿就是一个“地狱学校”。但是基丁老师的出现,就像是在一潭死水里扔下一块大石头,当他胳膊夹着书,哼着《杨基进行曲》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诗歌是什么”这个问题之后,他要求学生们把教科书里教条而理论的诗歌定义很狠地撕掉,扔进垃圾桶。学生们甚为惊诧,但还将书页撕掉,于是基丁开始上课,他给学生们朗诵雪莱的诗歌,告诉他们,真正的诗歌是从心出发,没有什么八股之说。
  基丁老师的教学风格在沉闷的威尔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们压制的心开始呼吸到鲜活氧气,他们在图书馆里查到基丁老师原来参加过一个组织“死亡诗社”,于是他们重建了“死亡诗社”,关灯之后,悄悄从宿舍溜出来,聚到曾经“死亡诗社”成员聚集的山洞里,朗诵优美的诗句,扭动激烈的非洲草裙舞,实践基丁老师告诉他们的拉丁箴言:卡匹迪恩(珍惜时间)……
  二、《蒙娜丽莎的微笑》
  同样也是以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同样也是发生在美国的贵族学校,不过《死亡诗社》是男子学校,《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发生在女子贵族学校。同样也是传统保守的压抑环境里突然来临一个提倡自由,提倡人性复苏的启蒙式老师。
  电影里的老师是凯瑟琳,从开放的加州接受艺术和艺术理论教育,来到尚还保守的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教授艺术史的课程。
  那个时候的美国,虽然女权运动已经开始,女子的地位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上层社会的传统思想还是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出名的女子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学生们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成为一个好女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如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也不重视心理教育,她们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嫁一个好丈夫。凯瑟琳发现了这个问题,她看到学生们所受的束缚与人性的压抑,于是她用先进的人文思想,向传统、保守发起了进攻,过程中遭遇无数挫折,但她最后还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认可,人性与自由,自我价值,这些种子播种在学生们的心间,慢慢发芽……
  两个电影,不同的背景,却毫无疑问地都在挑战传统,无论是《死亡诗社》还是《蒙娜丽莎的微笑》,都是在向封闭的、固定的思维与人性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挑战。当然,在这里,我们不能一言断定挑战传统是否正确,电影的内容自有其针对性,自有其内涵。然而我们读来,最多的感动是:人性的复苏和独立思考的获得。这一点来自于基丁和凯瑟琳所做的优秀的启蒙引导。就像我们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我们也可以转换一个思维,要通向的真的就只有罗马吗?我可不可以去德意志,甚至是拜占庭?

第三章 钱从哪里来(3)
好东西要大家共享,所以要再次插一句不是题外话的题外话:我的朋友,我真诚地推荐你去把它们看了,但是我还要申明:绝对不是为了好莱坞打广告。
  我之所以提到这两部电影,是因为它们其中的人文和独立精神的确扣动着我们的心灵。
  人作为社会动物,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都要被一些东西所束缚,比如道德,比如守旧,比如各种各样的规则,无论它是否真的合情合理,无论它是否真的是对的,但是它们都在或明或暗地束缚着我们的思考,束缚着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回头看看中国古代女子的贞牌坊和小脚,就知道它们是多么可怕的力量。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压制,但是总的来说,进步是必须的,就像当年西方的文艺复兴与中国的五四运动都开启了一个“人”的时代。亲爱的朋友,庆幸我们在这个时代,先人为我们铺了路,并不代表我们就要停滞不前,相反,我们要在他们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这就是我为何要反复阐释这个问题的目的。
  朋友,读我的书,或者读任何一个人的书,必须要保留自己的独立思考。梁实秋先生曾云: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考。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也曾说:每个人都有他的路,每条路都是正确的。
  我想,有50亿人就有50亿条正确的路。人的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的那条路,总想走别人的路。
  我的朋友,同一条裙子,可以演绎多少种风格?同一个女子,可以有多少种面貌?同一个夜晚,可以有多少种选择?同一个梦想,可以有多少种方式?同一个人生,可以有多少种过法?最重要的是,我们正年轻,年轻给予的财富除了时间,就是可以不断尝试和修正的勇气。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就必须被动停止前进的脚步。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他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朝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
  社会人身上总有两种可怕的弊病:一是诉求大众,二是诉求权威。诉求大众,是一种从众心理,许多人单独一个人做事的时候没有勇气、畏首畏尾,一定要跟着别人做,才能心安理得。或者喜欢诉求权威,动不动就要去请教专家,觉得从专家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对的,都是真理,都是要跟着做的。离开了大众与专家,自己的手脚便施展不开来,一事无成。
  曾经有一个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富豪告诉我一句话:人分三种,第一种人让事情发生,第二种人帮助事情发生,第三种人等待事情发生。盲目遵从的结果只能造就第三种人:等待事情发生。
  但是朋友,你愿意做第三种人吗?如果不愿意,那么,今天我们的暴风雨刮得正对你的胃口了。首先不要考虑财富,而是来考虑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到这里,朋友,需要你再次拿起你的两支笔,在书页的右边写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钱从哪里来(4)
我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吗?如果能,是为什么?如果不能,又是因为什么?我如何才能做到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保持自我,今天我们就要跟着这个龙卷风,一直刮,刮到扫清诉求大众,刮到扫清诉求权威,刮到能够在生活里也能有尼采的勇气: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不按部就班,不走常规路,不盲目遵从,也不盲目排斥,第一步,我们就拿开篇中的故事逻辑和实际可行性来开刀,再次解读开篇中的故事。
  第一,这样的故事总是极具模糊能力,比如它说,有一个年轻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挣不着钱,身无分文。这样的事情,会真的发生吗?倘若一个人,他是真的努力了,他果真会身无分文吗?他一定会得到某些回报,之所以说某些,是因为生活不总是公平的,钱多钱少,但他一定有;或者他有,但是他觉得他没有。
  第二,他能够去拜访一个富翁,言下之意,他有这样的渠道去认识一个成功的人,而且还能得以与他面谈,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渠道,智者一直都有,但是有几人能得其耳提面命?大部分的人,都只能自己摸爬滚打。
  第三,富翁真的会拿钱买年轻人的器官吗?年轻人真的不会卖吗?
  假如富翁去买年轻人的器官,我想,至少应该有几个前提:一是富翁疯掉了。二是富翁没准是《沉默的羔羊》那个嗜人之血肉的医生,而且这个医生道德还比较好,会花钱买食物。三是科技足够发达,像科幻小说里写的那样,可以买别人的器官装在自己身上,然后恢复年轻。当然,这样的假设还有很多,不怕想不到,怕的是你不去想。
  另外,年轻人真的不会卖吗?年轻人的选择有很多,十万卖一条手臂,比现在在市场卖一个肾划算多了。再说,有的人他就真的乐意付出身体的代价,有人买他就真会卖,当然,故事里那样的年轻人也是有的。但是把这个问题放到人群中,我未知此概率。
  第四,思维再扩宽,倘若富人买的不是器官,而是别的东西,那么,年轻人还那么坚定吗?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的。
  列出以上四点,不是为了彻底否定这个故事,事实上,它结尾所说的道理一点没错,那就是真理——钱从哪里来,钱就在我们身上,钱就是我们自己。
  但是,要怎样来,该如何做?它没说,也没有任何人敢说:我知道,钱要怎样来,我要怎样做。朋友,倘若我在这里列出一二三四五六,说按照它你就能得到钱,你会相信吗?
  贝壳(十八)——换个角度认识成功学
  至少我自己不相信,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读了无数本成功学的书(我的工作是写“成功学”书籍,每写一万字,至少要保持十万字的阅读量),但还是没能成为百万富翁。后来,我慢慢地对自己进行衡量和思考,我追求的仅仅是写作的乐趣,能够写作,写出来,被大家阅读,对于我来说,就是成功,换言之,我的财富,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内心的满足和温暖。
  成功无法被复制,我们需要的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我找到了自己的,那么,亲爱的朋友,你呢?
  你的成功是什么?你追求的是什么?你希望自己能在时间的旅程里,获得怎样的收获?
  无论怎么看,怎么想,也请写下来。一定要用红笔写下来。
  写下之后,我们再回到对成功学的探讨上面,继续深入:
  不要轻易被成功学的故事所迷惑,也不要轻易地看轻它们叙述的道理,事实上,成功学之所以流俗,跟它本身无关,是因为有人用流俗的方法来表达它,是因为有人用流俗的心态来看低它。而同时,没有哪一门学科哪一门艺术哪一种生活是流俗的,关键在于,你用怎样的心态,如何去思考它。
  马云自己不断地参加成功学节目,但是关于成功学,他曾说过这样的话:
  言论一:很多时候少听成功专家讲的话。所有的创业者多花点时间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营销最佳的概念是你自己。很多话在报纸上、广告商都看的话就不是广告了,要有个性,个性不是喊口号,不是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