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骗一把就死 >

第1章

骗一把就死-第1章

小说: 骗一把就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身陷异国
一走出校门,曹军棵就感到博士帽所带给他的荣耀就像晨露遇见阳光一样,立刻就消形无迹了。出了国门,身陷在人高马大的洋人中间,身材矮小的他更是几乎找不到存在的感觉。初次远离故土,难免忧伤感怀,再加上国内有新婚燕尔的娇妻,自然是平添几多愁绪。写封信回去,可以化解一些伤感和愁绪,但盼回信需要太长的等待………等待比无形的感伤更折磨人。打个电话倒快,可越洋电话太贵。无奈他只得拿“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古诗来宽慰自己。但一触及这个“情”字,更让他浑身上下不塌实………他不能确定自己和米泠这桩婚姻有究竟有多少情感的因素。在结婚前,他是一个感觉主义者,相信能感觉到的就是真实的………他感觉能和米泠结婚,就真的结婚了。而在结婚以后,他却变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相信只有是真实的才能感觉得到………要捍卫住他和米泠的婚姻,只有赶快把她从大洋彼岸的故土召过来(这正是米泠让他出国的原因),牢牢栓在自己的身边。可是,米泠要想出国和他团聚,他就必须首先完成唐文治托付给他的打开学校对外交流大门的任务。然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谈何容易。来到美国之后,他才知道,如今的美国高等教育界傲慢得很,就象当年的大清王朝一样,只接受四方朝拜,决不屈尊访问他国。曹军棵访学的那所大学,虽不及哈怫、麻省理工等私立名校,但也是堂堂的州立大学。说起来美国的州立大学,仅相当于国内的地方院校。即便如此,在他们眼中,也许只有清华、北大才有资格和他们谈合作之事。一个在他们看来只是一所“中学后教育”的中国学校,怎么可能和它建立起什么“姊妹关系”呢。一本流行小说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你到纽约吧,那里是天堂;你到纽约吧,那里是地狱。”如今曹军棵是留下无望,回去无门。正应验了这句话的后半部:出国对他来说是进了地狱。

  上帝时不时总爱搞一点恶作剧………往往在你绝望无助的时候派命运之神去敲你的门。这天,曹军棵在自己的居所里正百无聊赖、愁绪万千,合租一套公寓的朱大可却来找他聊天。朱大可说他最近在美国五十州教育联盟找到一份兼职,全权该联盟在中国大陆的教育合作业务。所谓的“教育合作”,不过是对从国内来的留学生进行语言培训。朱大可知道曹军棵在国内是校长助理,手里应该有一些人脉资源,想请他帮忙开展一些业务,并许诺他每介绍一名学生,可以得到100美金的服务费。曹军棵一听大喜过望………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呀。他并不是看中了100的美金服务费………一个人精神饥渴的时候,物质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如果能立刻把米泠弄到自己身边,就是把他自己抵押出去他也愿意………而是想美国五十州教育联盟听起来如此大气派的一个组织,它的中国大陆全权代理………眼前的这个同室同乡同国籍的朱大可,一定有办法为自己的学校找一个合作交流对象。曹军棵就把自己的心愿向朱大可讲了。朱大可思索了片刻,说道:“找机会,我向联盟主席汇报以下,应该不成问题。”曹军棵一听,激动得差一点控制不住自己:“大可,到时候我请你喝茅台。”朱大可倒显得很沉静,笑一笑道:“曹大哥,这是在美国,哪里有什么茅台呀。还是我请你喝威士忌吧。”说罢,回到自己的居室拿来他用五美元买来的一瓶威士忌。他本来想捎带买些下酒菜的,可到附近的一个中国餐馆一打听,最便宜的一份花生米要10美元,心想这10美元在国内要买百十斤花生了,随即便摇摇头打消了买下酒菜的念头。朱大可说:“这威士忌在国内值1000元,要顶好几瓶茅台。”曹军棵想这朱大可够义气,有一天米泠要真能出国来和他团聚,一定要她带几瓶茅台来酬谢他。而此刻他的屋里一品如洗,他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几根从国内带来的一直没有舍得吃(也许是忘记吃了)的火腿肠。就这样,两个身处异乡的中国青年,就着中国的火腿肠,喝着廉价的洋酒,中间还不时吟几句诸如“身在异乡为异客”“同是天涯沦落人”之类的唐诗宋词以排遣思乡之情,酒酣情浓,不一会儿就成了可以患难与共、两肋插刀的朋友。

第二章 穷则思骗
说到乡愁对于朱大可来说倒是真的。前些天他接到一封家信。信是他兄长写的。心中说家中宅基地有被邻居窃去之险,要他设法回去一趟。这朱家祖上是村里的大户人家,只是到朱大可爷爷这里,家道中落。繁华过尽,徒留下一处比普通人家大四、五倍的荒园子。到朱大可这一辈,只他们弟兄两个,再说已是社会主义了,后边的两处背宅就先后被两个本家占去,剩下前边的两处阳宅。据说,他爷爷生前请算命先生看过,这阳宅是聚风水的地方,千万动不得。朱家复兴,就全靠它了。按理说朱大可弟兄两人,留下两处宅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只从朱大可考上大学,特别是大学毕业出国留洋之后,旁边异姓的邻居就开始打他家宅子的主意。这邻居是三代单传,贫农世家,听长辈人说,自己的祖上一直给朱家打长工,没少受朱家的欺负。到他这一辈上他发誓要改变家族的面貌,一定要想办法压过朱家,因此,他一口气让老婆生下七胎。在农村靠的就是人多势众,看着自己的孩子相继成人,这邻居就很是有些扬眉吐气。只是让他不满足的是,他虽然有五男二女,可如今全在农村做体力活,而朱家只有兄弟两个,却有一个出国留洋。他也听说过朱大可爷爷找算命先生看风水的事,想只有夺了朱家的宅子,才能彻底败了朱家的风水,将来自己的子子孙孙也才有可能出个状元举人什么的。就这样,他仗着自己人多势众,以自己三儿子要结婚为由,就裹胁着村长要朱家让出一处宅子来。兄长在信中写到,这宅子看起来事小,实在事关家运。宅子一旦被他人所占,风水被毁,恐怕朱家很难再有复兴的希望。还说现在国内改革开放,很有些崇洋媚外。他这个留学生倘若回来和乡里的领导联络一下,再挖掘一些国内的同学关系,事情尚有转机。最后说:非万不得已,不会万里打扰兄弟,望他千万回来一趟,切切。朱大可看完信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回家去。他如此气愤着急,并不是因为他家宅子被占,自己将来叶落归根,没有了去处。老实说,只从他下决心飘洋过海到国外求学,就没打算再回来过。只是这个到国外接受先进思想的留学青年和他的爷爷、哥哥,要霸占他家宅子的邻居,还有穆家寨那个村长一样,都对风水之说深信不疑。他恨邻居的仗势欺人,更担心假若自家的宅子被占,会毁了自己在国外的前程。然而,他是自费出国留学,一边学习,一边还要在餐馆洗碗端盘子挣学费,生活相当拮据。回国一次,机票再加上各种开支少则要数千美元。自己一时哪能挣到这么多钱。但能到海外留学,智商自然非是一般,应付危机总会有些办法。他眉头一皱,立时计上心来。先是给家乡的乡长修书一封。兄长不是说国内如今盛行崇洋媚外之风吗,他就紧紧抓住国人这一心态,在信中对乡长大施软硬兼施之策略。他在信中说自己出国留学是为了报效祖国,学成之后,一定要回馈乡梓。况自己同学大都在中央、省、市、县工作,分布在公、检、法、税、工、商等各条战线,在国内有许多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信尾说,恳请乡长看在乡党的份上,万望给兄弟留一片叶落归根之所。朱大可这封信故意夹杂着一些诸如“乡梓”“乡党”等生僻老旧词汇,以显示自己留学生不同一般的学问。其语意晦暗不明,让乡长揣测即使该人将来不归国工作,但也毕竟是美籍华人,且在国内有那么多身居要职的同学,万万得罪不得。朱大可又故意把那些“身居要职”的“公、检、法”同学放在前边。他知道无官不贪,且近年来国内贪腐之风日盛,料想他家乡的这个乡长也干净不到哪儿去。这位不会干净的乡长看到他的这些“公、检、法”同学一定禁不住要想:假若得罪了这个朱大可,万一将来自己东窗事发落在这伙人手里,其后果如何便可想而知。信起草完后,朱大可对自己的“创作天资”大有几分自得。想若早发生“宅子事件”自己也许不会去读什么机械工程,而肯定会去读文学或艺术。文学艺术细胞在他身上活跃起来后,朱大可就看到乡长读罢信就立即将村长召来,大加训斥:朱大可宅子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吗?这牵涉到海外关系?老实告诉你吧,这件事已惊动了上边,上边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前些时候不是就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把一位美籍华人投资的事给搞泡汤了吗?为什么还不汲取教训?村长一听立马吓得两腿筛糠、战战兢兢。这件事传到乡里,妄想觊觎宅子的邻居从此就成了霜打的茄子,而他兄长则在村里昂首挺胸、倍受尊重,再也无人敢欺。所谓“投资泡汤”倒确有其事,不过不是什么“前些时候”,而是朱大可读高中时。也不是什么“美籍华人”,而是一位“台湾老兵”。朱大可读中学时,两岸关系缓和,开放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本乡的一个老兵49年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脱下军装经起了商,据说赚了一笔钱。后有机会回大陆探亲,本想把自己赚来的钱在家乡兴学办厂,但回来后听说自己在大陆的亲属因为自己吃尽了苦头,随即取消了投资的念头,并发誓再也不回大陆。朱大可当时就读的学校校舍破旧,听说有台湾商人投资修缮,师生们一时都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所以,朱大可对此印象非常深刻。但后来投资的事却没有了下文,那位老兵回台后也果真再也没有回来。至于不会来到底是因为伤心之极,还是再也攒不够回乡的盘缠,只有那老兵自己知道了。做过白日梦之后,朱大可想这封信即使不能完全凑效,但也可暂作缓兵之计,并可稍微宽慰一下兄长之心。因此,在给乡长寄出信的同时,他也给自己兄长写了一封。信中告诉兄长,宅子一事已写信于乡长,请他放心。自己等事情忙完之后,即会尽快回国。所谓“事情忙完”无非是多在餐馆加班打工,好早日挣够回家的盘缠。这天朱大可在一家餐馆刷盘子,累得实在有些承受不住了,就到厕所里佯蹲在便池上喘口气。虽然手脚累着了,可眼睛并不安分,仍骨碌碌四周乱瞅。猛地发现厕所的档板上贴着一则小广告,那上面写着“美国五十洲教育联盟招募中国大陆业务总代理”。朱大可来美国三年多了,对美国社会多少了解一些,知道在美国注册一个协会、公司,甚至注册一所大学,比放屁撒尿还要容易。想这“美国五十洲教育联盟”肯定也是一个“皮包公司”(国人现在也喜欢在自己的组织名称前面冠以“中国”“全球”“世界”之类的定语,一般来说,名头越大越不容易靠得住。如此悖论,追根朔源实在怪不得国人,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坏毛病。)要在平时,他看看也只是笑一下而已,全当是读一页免费消遣杂志,并不会当回事。可如今是病急乱投医——人越在危难时越容易产生幻想,他急缺钱,就无厘头地相信一切可以来钱的门路。等他蹲在便池上喘息得差不多了,就把那“美国五十洲教育联盟”的小广告揭下来,折叠一番,放进自己的上衣口袋里。

第三章 谁比谁会狠
当天朱大可在餐馆打完工后,就按小广告上的地址,顺路到美国五十洲教育联盟一探究竟。到了以后发现,这美国五十洲教育联盟总部是一处住宅。房屋看上去虽然有些破旧,但却有几分气势。接待他的是一位西洋老头,自称是该联盟主席。朱大可环视了屋里的环境,想这老头也许是该联盟的惟一专职成员。这老头一看来了一位中国小伙子,态度很是热情。没有顾及自己联盟主席的身份,给朱大可又是让座又是给倒水。他一边拿着一个超大量桶似的玻璃器皿给朱大可倒水,一边煞有介事地说:“洋蛮,好好品尝一下,这可不是一般的饮品。这叫生命之水,是联盟的一个合作伙伴新近开发的一个高科技产品。长期引用它,能够延长生命。”朱大可将信将疑地喝下一口,那老头就笑眯眯地问他:“怎么样?洋蛮,感觉不错吧。”朱大可摇摇头,说道:“没什么感觉,我看它只不过是普通的水。”这时那老头哈哈大笑起来:“洋蛮,祝贺你,你被录用了。”朱大可被搞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那老头却象一个实验师那样,不慌不忙地将朱大可杯中的“生命之水”倒掉,换上一杯咖啡。同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