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商品市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会议期间,康诺顿告诉一位记者,美国正在考虑采用技术手段来减少燃煤产生的温室气体,而不是通过设定碳价格来达到这一目的。康诺顿说:“在涉及燃煤产生电能以及运输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时,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这些技术手段都非常昂贵。”他同时表示,“传统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并不能给出价格指标,以刺激工业采用那些昂贵的技术手段,所以在这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积极行动,来促使低碳燃煤火力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漂亮的计划
布什总统于2007年12月签署了《美国能源法案》(US Energy Bill)。这项法案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确保能源安全以及提高能效。也许未来美国能全部达成这些目标,但是根据布什的能源计划,这一愿景不大可能实现。美国历届政府从未对大胆的能源刺激方案踟蹰不前。当然,大部分半途而废了,市场机制最终将决定能源来源的供求关系。布什的这一能源计划或许也不例外,因为从未有可以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捷径。
煤炭大国的回归(7)
20世纪70年代美国历届政府的能源项目都未能达到目标。尼克松总统的“独立方案”提出到80年代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这未免过于乐观。1975年1月,福特总统计划在10年内修建200座核电站、开采250个煤矿、兴建150个燃煤火力发电站以及30座炼油厂和20座合成燃料发电站,最终以失败告终。卡特总统在就职后的头3个月内也提出了类似的国家能源计划,不过也惨遭失败,但美国能源部因此而创建。70年代这些能源计划未能生效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新油田的发现导致石油价格下跌。此外,机动车油耗减少,以及人们弃燃油发电站而转向天然气发电站和燃煤发电站,也是导致这些能源计划失败的原因。
布什总统提出了与尼克松总统类似的能源目标,但是,这一能源主张被一群能源高管、政策制定者以及能源分析人士驳回。这些人组成了美国的行业研究组织——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能源独立不应当与加强能源安全相混淆。能源独立这一设想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现实的,而加强美国能源安全是可以做到的,通过调整需求、扩大国内能源供应、增加能源多样性、加强全球能源贸易和投资等措施,是可以加强能源安全的。”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认为,“没有全球的能源安全,就不可能有美国的能源安全。”
除非清洁能源实现了商业化运作,否则,人们仍将消耗更多的煤炭和石油。随着布什政府步入尾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届政府留下来的是一个污染更多的美国,一个更依靠外国石油的国家。美国石油进口如今已经占到全国石油供应的60%,这一比例在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的第一年,还是55%。此外,在此届政府执政期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全国矿物燃料消费量的增加也增长了2%。
清洁煤炭
布什和康诺顿认为,清洁煤炭技术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佳途径。清洁煤炭技术与传统的燃煤技术,操作过程完全不同,运行成本更高,因此,还未能实现商业化运作。
传统的燃煤技术是在一个巨大的钢铁炉内燃烧煤炭,产生的热能推动涡轮机发电;而清洁煤炭技术则不同,其中走在世界前列的一项清洁煤炭技术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bined Cycle,IGCC)。此项技术中包含一个重要过程——“热炼”煤中有害物质,例如汞、一氧化二氮等。经过“热炼”,煤炭得到了清洁,然后转换成合成气体,合成气体在涡轮机中燃烧发电。剩余的“杂质”以及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另外一个名叫“碳截存”碳截存是指二氧化碳的捕获、分离、存贮或再利用技术。——译者注的复杂过程进行回收。简单地说,“碳截存”就是把所有这些污染物装入一个巨大的口袋中,然后埋入地下。当然,实际过程肯定不会那么简单(首先,那些“杂质”是气体,不能放进口袋中);这些气体通过管线进入IGCC设备,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被埋于地下蓄水层,这一过程相当复杂,而且很容易出现泄漏事故。
IGCC技术号称比传统燃煤技术更节能:传统燃煤技术只能获取35%的能量,而IGCC技术能获得50%~60%的能量。IGCC技术耗水量和废弃物更少——但根据国际能源机构和美国能源部的研究,这些技术所需要的设备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更高。也就是说,采用清洁煤炭技术发电的成本将更高。美国并不一定要为燃煤火力发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负责,因为它至今还未设定碳价格,当然,这一情况最终将会改变。 txt小说上传分享
煤炭大国的回归(8)
IGCC技术的概念并不是全新的。煤炭的气化法已经实施了150多年了,欧洲和美国的第一代街灯,其中很多使用的都是煤气。当然,商业化煤炭气化发电还真是全新的概念,IGCC和碳截存这两项还有待证明其商业性的技术,如何有效结合、共同发挥作用,还是一大难题。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从未中止过。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内政部旗下有一个煤炭研究办公室,主要负责国有土地(包括国家公园)以及管理印第安人保留地印第安人是美国最早的土著居民,至今在美国西部还保留着很多印第安人村落或印第安人保留地。——译者注,这个部门的大多数经费都花在了那些与石油产业相关的企业所控制的项目上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最大的6家煤炭生产商由石油企业所掌控,其中就有世界领先的石油和石化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这6家煤炭生产商每年的煤炭产量占美国全年煤炭产量的1/5还多。但到了今天,世界主要的石油企业对煤炭产业几乎都不感兴趣,甚至根本没有兴趣。
用于清洁煤炭研究方面的联邦基金也不一定能获得批准。2001年6月,美国政府发布了《清洁煤炭技术项目的教训》,这份报告一开头就说:“很多项目都经历了拖延、经费超支、破产和业绩不佳等问题。”报告同时指出,有些项目没有联邦基金也能成功地实现商业化。
在可预见的未来,全世界都认为将会燃烧更多的煤炭、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要想达到与此完全不同的结果——即继续增加燃煤火力发电站,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也许真的需要依赖于类似IGCC这样的清洁煤炭技术。但是,考虑到这些技术尚未成熟,煤炭产业并不情愿花费额外的钱来采购新设备、兴建新厂房,而这些则是IGCC技术所必需的。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采用也都要依靠政府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美国政府对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了,通过研发资金、政府开支计划以及减税措施等方式,美国政府税收和特许权收益的1/3都划给了能源产业。过去29年间,美国国会向能源部提供了大约50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用于研发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和核能技术。如今,全球正面临着最大的能源挑战:提供清洁能源,而不是耗尽现有的资源;但与此同时,花费在能源研发方面的经费却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之下了。
液态煤
也有人认为,将煤炭液化可以解决另外一个更大的能源危机——保障液态石油的供应。要求把煤炭当做交通燃料的呼声由来已久。德国纳粹曾把国内生产的煤炭转化成合成燃料,供给空军、陆军使用,否则,德国就不得不依赖他国的石油。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由于受到国际贸易制裁,它研发出了液态煤作为能源。事实上,全球最大的液态煤的生产商沙索公司就是南非的企业。是的,液态煤的技术也许曾经帮助过法西斯政权,但是这种技术却从未让人们对于广泛使用商业化燃料的期望得到满足。
以下引文能说明人们对于液化煤这个话题充满了期望。“合成液体燃料以及合成气体燃料的发展将给能源市场带来非常显著的影响。由煤制成的合成气体和合成油将导致自然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减少,上千万美元的炼制设备和开采设备将逐渐走向荒废。石油产业因此而受到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这番话写于1973年,但这样大胆预测的论调已经屡见不鲜了。丹尼尔·耶金在其撰写的关于石油历史的开创性书籍——《石油风云》(The Prize)一书中,引用了一个曾于1948年刊载在《纽约时报》上的故事来说明这样一个观点,即未来的汽油将由煤、空气和水制造而成。
将煤炭液化,制成能灌进机动车辆的能源,这一乐观的、带有幻想性质的预测不大可能实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一过程耗能比较大,转化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差不多为传统石油的2倍。话说回来,据说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和南非都在大规模投资开发液化煤技术,以减少本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可再生能源(1)
人们出于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追求,最终提出了低排放甚至于零排放的发电方式的想法,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人们称其为可再生能源,因为其电能来自于自然资源,与有限的矿物燃料不同)。在此问题上,全球政治家们的意见出奇一致。很少有国家没有制定相关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了,即使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例如美国和中国,也有可再生能源政策。
碳氢化合物丰富的俄罗斯也有低排放的能源政策,此政策追求核能和水力发电量的扩张;虽然就全球范围来说,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的供应不足以及修建水坝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都制约着水力发电的发展,导致在电力这块蛋糕中,水力发电只是很小的一块。此外,即使是石油储量丰富的中东国家也在寻求清洁能源。*联合酋长国中最富裕的酋长国阿布扎比,计划花费150亿美元来建造一个碳中和碳中和是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译者注、没有汽车的城市。
就所占百分比来说,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但是就绝对值来说,煤炭和天然气的年均收益大大超过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收益。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不仅创造了一些新产业,还造就了很多“环保富翁”。
风能并不完全是革命性的大变革。塞万提斯创作经典著作《堂吉诃德》时,风车就已经存在;堂吉诃德还曾对风车发起挑战,因为在堂吉诃德的幻想中,风车是巨人。但直到最近,风力发电才蓬勃发展起来。如今,不管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开车出去,开出一段距离就一定能看到这些呼呼旋转的巨人。我在欧洲最西端——爱尔兰西北部的多内加尔看到过风电场;在西班牙南部的阿尔普哈拉斯山脉看到过风电场;也曾在美国中西部的艾奥瓦州以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哥印拜陀南部看到过风电场。
风能已经成为印度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能的发展源于1982年印度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部的创立。为了应对20世纪70年代的高油价,印度成立了这一专门的机构。该部部长施瑞·苏布拉马尼安说,印度的风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为风力涡轮机能因地制宜、就地安装,因而印度政府不需要花巨资兴建电网、将电力从发电站输往广大农村地区。
印度的风力发电量居世界第四。印度苏司兰能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风力涡轮机生产商之一。苏司兰能源公司原本是一家纺织企业,但是由于当地电力供应不足,总裁图尔西·坦提及其兄弟不得不寻找替代能源。于是他们决定购买一些风车来发电,后来干脆放弃纺织生意转而投向开拓风能了。苏司兰能源公司创建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浦那城,就在这座城市,安然公司投资建设了规模巨大、命运多舛的大博电厂,以期解决印度电力短缺的问题,给浦那这样的城市提供电能。讽刺的是,苏司兰能源公司同样期望解决印度电力短缺的问题,不过方法更温和:风力发电。这一商业模式让苏司兰能源公司成功地完成了国际扩张。而安然,却是想要利用大博电厂那样的大项目来走向世界,结果却失败了,原因在于这样的商业模式还是有缺陷的。“风力发电得以发展的动力,不在于激励机制,而在于能源短缺的现实。”苏司兰能源公司的顾问拉古拉曼·瓦迪海那耶坦如是说。 。 想看书来
可再生能源(2)
尽管风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例如包括木材灰烬在内的生物能源)在不断发展,但是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它们占全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