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梦 >

第17章

中国梦-第17章

小说: 中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不以赶超美国为目的。”“中国不需要建设美国式的军事力量,主要是安全上无此需要。”“中国的军事力量、国防现代化建设也不应该以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为目标和榜样。”“中国没有特殊的利益,也没有必要建立与俄罗斯规模相同的军事力量。”
  如果中国的军力目标,既不能赶超美国,也不能赶超俄罗斯,那么中国的强军事业就只能锁定在世界三流军力的水平上。为中国的强军目标设定这样一个上限,把三流军力作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这是一个落后的目标和挨打的目标。富国强军,是中国的未来方向。中国在“富国”上早已经超过了俄罗斯,还要赶超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中国在“强军”上也不能落后,也要追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建设世界上一流的军队,具有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强军,就是要瞄着世界首强。

第七章 大国崛起必须有大军(12)
中国的强大:没有上限
  强大权,是一种国家主权。强大是没有上限的。不能由哪个国家规定别的国家强大的上限。
  一个只有3亿人口的美国可以是世界第一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为什么在军事力量上必须屈居在美国之下?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只能够由美国当?为什么美国超强,美国不喊“美国威胁论”,中国军费只有美国1/10,就成了“*”?
  中国的强大,之所以没有上限,还由于强大和霸权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是一个霸权国家,也可以是一个非霸权国家。强大的霸权国家有害于世界和平,而强大的非霸权国家则有益于世界和平。“强大”和“霸权”之间,不是等同关系。
  有观点认为,中国军力不以赶超美国和俄罗斯为目标,“因为道理很清楚,中国不是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也不搞霸权,更不是一个有能力在全球来保护自己安全利益的国家。中国现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未来发展强大了,也不会像美国那样,把自己的军事力量伸展到全球各地去。”
  一个国家在军力建设的性质上,不在于强大的“目标”是什么,而在于强大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是要重复当年冷战时期美苏对抗、东西方对抗的老路,而恰恰是要防止和制止这种局面的重演。中国证明自己不称霸、不争霸的根本问题,不是在军力上永远弱于美国和俄罗斯,而是把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永远运用在捍卫自己合理的国家利益上,运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上。那种认为中国要不霸权就必须不强大,中国要不扩张就只能让美国和俄罗斯有全球性军事力量,中国永远不要去赶超美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的思维是奇怪的。
  衡量一支大国军队的性质,最根本的也不是看这支军队是否是全球性的力量,而要看它是一支侵略性的力量还是一支和平性的力量。一支地区性的军事力量也会搞地区霸权,也会侵略别的国家的主权。而一支全球性的军事力量也并不必然就是侵略和扩张力量,不一定就是争霸世界的力量。中国的军事力量即使在未来赶超了俄罗斯和美国,也不能说就成为争霸世界的力量。中国即使将来比俄罗斯和美国强大了,也不能说中国就是一个霸权国家。霸权国家肯定是强大的国家,但是强大的国家并不一定就是霸权国家。强而不霸,是中国军力的本质特征。
  正因为中国现在是一个缺乏在全球保护自己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能力的国家,所以中国才需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中国将成为一个不搞世界霸权的强大国家,将成为一个遏制世界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国家。而遏制世界霸权、维护世界和平,需要中国在军事力量上赶超世界上的霸权国家美国。中国的军事力量在未来不必采取美国式的世界驻军、世界存在的方式和模式,但是中国未来的军事力量必须具有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战略能力。
  中国不能“自限武功”
  对于如何应对国际上一些势力炒作的“*”,有人竟然提出了中国“自废武功论”,“只要我们解除自己的核武装,美国就不敢打我们,因为那样的话,就会全球共同*之,美国人民也会起来推翻自己的政府”。有人还主张中国通过削减军费和削弱军事力量,表达善意,让美国放心。实际上,这种通过自废武功而换取安全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第七章 大国崛起必须有大军(13)
确定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目标,不是根据别人对中国威胁的感受程度,而是根据中国对自己受到威胁的感受程度。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对于本国军力的目标,都不是以国际社会的评价和感受为标准,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利益和条件来决定。中国尤其不能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担心和怀疑为军力目标的基本考量。
  要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强军事业的舆论遏制,就要增强中国“军事话语权”。中国发展军力、赶超世界先进军力、建设世界一流军力的目的,不是为了威胁别人,但是它必然具有威慑力量。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军力,对于强权政治和霸权行为,对于分裂中国、遏制中国甚至侵略中国的战略企图,是一种正义的威慑。这种正义的威慑是中国安全、统一与和平发展的需要,是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的需要。
  “强军”拉动“富国”
  “强军”与“富国”的统一,在于“强军”能够拉动“富国”,关键是要把二者结合好。
  当年苏联同美国搞军备竞赛吃了亏,根本原因不在于进行竞赛,而是竞赛的路子不对。用计划经济下的军民分离体制,去对抗美国市场经济下的军民结合体制,结果美国越赛越有劲,苏联越赛越疲软。冷战结束后,美国依然是军费高投入、经济高增长,关键是军民结合、相互促进。二战以后,美国每10年推出一个以军带民的大型军事工程:第一个十年是“原子弹工程”;第二个十年是“阿波罗登月工程”;第三个十年是“航天飞机工程”;第四个十年是“星球大战工程”;第五个十年即90年代是“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第六个是“导弹防御工程”。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带动航天产业发展,耗资240亿美元,产值高达2万亿美元,经济效益100倍。
  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神舟五号、六号”工程,牵引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投入180亿人民币,现在有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效应。中国参与世界军事竞争,必须解放思想。过去讲,要大炮还是要黄油,是“大炮黄油对立论”,新的国防模式是“大炮黄油统一论”。过去讲富国强兵,是先“富国”再“强兵”,现在要坚持“富国”与“强兵”的统一。“强兵”既能有效地拉动“富国”,也能有力地推动“富国”。
  “军备竞赛”不能搞,“强军步伐”要加快
  现在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在搞军事变革,形成国际军事舞台新一轮军事竞争。现在,美国的国防开支已经达到7000亿美元左右,超过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对于军队来说,只有两个时期:一是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二是不见硝烟的“竞争时期”。所谓“和平时期”,从军事思维的角度来看,就是战争准备时期,就是军事竞争时期。世界军事变革正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美国始终是军事变革的带头羊,俄罗斯军事改革也取得显著成效,其军队建设步伐大大加快。
  中国现在面临的战略机遇期,既是“富国”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强军”的战略机遇期。可以说,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正面临着建国以来最好的战略机遇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富国和强军的关系上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面临敌对势力严重的军事威胁,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安全,虽然经济基础差,也要军费高投入,被迫在“穷国”的基础上“强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大国崛起必须有大军(14)
第二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的时间里,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军队贯彻“忍耐”方针,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忍耐”的基础上“富国”,虽然加快了“富国”的步伐,却迟滞了“强军”的进程,军队硬件建设多年停滞不前,武器装备严重落后,与世界大国军队现代化的差距拉大。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在国家经济几十年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的基础上,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在“富国”的过程中“强军”。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是在“穷国”的基础上“强军”,西方世界说中国勒紧腰带搞国防,穿不上裤子也要造原子弹。现在中国终于有了条件,可以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在“富国”的同时“强军”,在“富国”的进程中“强军”。这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强军的战略机遇期,有所作为。
  二、“凯歌高奏”的中国,更需要“警钟长鸣”
  现在谈起中国,中国人有一种冲动,美国人有一种激动,全世界的人都感到震动。中国的发展已经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中国的崛起还要书写新的时代传奇。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凯歌高奏的时刻,谦虚、理智和冷静就显得特别宝贵。一个伟大民族的忧患意识,体现在能够为自己警钟长鸣。
  美国人8次高歌“美国衰落论”
  关于“美国衰落论”,有专家统计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60年来从未消失过。其中有8次高潮,包括:朝鲜战争后,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越南战争后,70年代滞胀后,苏联扩张和日本大国崛起后,冷战结束后,“9?11事件”后,金融危机后。
  而一次又一次提出“美国衰落论”的,正是美国人自己。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美国衰落论”震耳欲聋,其代表人物就是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亨廷顿甚至预言美国将在2000年没落。1987年,保罗?肯尼迪的名著《大国的兴衰》面世后,再次掀起了“美国衰落论”的狂潮。在美国,每当遇到内政外交等阶段性危机时,就会发生一场美国是否衰落的大辩论。进入21世纪,掀起“美国衰落论”又一轮风潮的是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他在其名作《美国实力的衰落》中将“9?11事件”称为美国衰落的标志性事件。
  美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60多年来,8次唱响“衰落歌”,它的作用不亚于“奋进曲”,几乎在每次“美国衰落论”之后,都是美国的一次改变、一次转机、一次提升。美国的“衰落歌”,是美国的“警钟歌”,也是美国的“冲锋号”。美国衰落论,并没有唱衰美国,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给美国带来动力和凝聚力,给美国人带来新的激动和冲动。这是美国人的忧患意识,是美国人善用忧患意识的艺术。
  《日本沉没》的目的是日本不沉没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以经济起飞震动世界之时,电影《日本沉没》轰动全国。虽然这不过是一部科幻灾难片,但日本居安思危的末日感和中国太平盛世的陶醉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社会现在应进行准备的,不是未来的崛起,而是意想不到的衰落。也许20年后,中国衰落的可能性更大。崛起不好驾驭,衰落则更难对付。缺乏准备,到时候会措手不及,使国家陷入深重的危机。

第七章 大国崛起必须有大军(15)
中国留美学者薛涌指出,日本体面衰落不容易。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并即将超越美国,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大国的兴衰》、《日本第一》等著作成为美国的畅销书。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预言:美国面临的已经不是会不会衰落的问题,而是如何像当年的大英帝国那样体面地衰落。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人均所得超过了美国,随后以坚挺的日元大肆收购美国资产,乃至媒体风行“日本并购美国”之说。但到了90年代,日本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转眼间生活水平又落到美国之下。不过,日本应付得相当出色。尽管经济衰退,但社会富足安定,秩序井然。中国面临的真实挑战,不是怎样崛起,而是能否像日本的“平成不况”时代那样“体面地衰落”。日本几乎是亚洲最为均富的社会,大部分国民都有技能和资源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