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左公关右广告 >

第5章

左公关右广告-第5章

小说: 左公关右广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轮被作为待写入国际标准的方案,由IEC调查取证后再决定是否正式接受,即便如此,它在国家标准委的影响力也足够份量了,而海尔作为国内第一个有此作为的企业,自然倍受媒体的关注,从媒体那里赚到的支持也同样会给国标委压力。   

  (3)合纵连横。一个行业标准的出台,毕竟非同寻常,以中国目前电热水器的年销量和生产量,仅仅一个海尔要使国标“旧貌换新颜”略显势单力薄,所以,海尔适时选择联合帅康等企业共同推广,有力改善了与几大国际品牌的博弈关系,同时也使媒体在相关话题报道中多了一份行业感,让消费者消除了对企业私利的质疑,感觉新标准是真正为消费者安全考虑的。   

  (4)“朝中有人好说话。”有关资料表明,国人熟知的几大国际强势电工品牌,之所以可以“挟标准而霸天下”,是因为在IEC有相当数量的专家委员,德国西门子超过15名,飞利浦(曾以标准的名义向中国DVD企业索赔专利费)也有近10名。海尔在标准的推广中,除2005年集团副总裁喻子达当选为该协会委员外,2006年,海尔洗衣机总工程师吕佩师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IEC/SC 59D———位国际电工委员会洗衣机技术委员会的工作组专家,并且同时是WG13、WG17、WG18、WG20四个工作组的专家,对电热水器、洗衣机新标准的推广也起了一定作用。    

  与海尔堪称成功典范的国内企业还有被称为“浴霸之王”的奥普电器。   

  浴霸行业多年来参考的是家用电器通用标准,这是一项关于安全技术方面的参考标准,但并非专用于浴霸行业,有些指标只能“借用”取暖器的相关标准。   

  为避免行业因标准产生不规范竞争,甚至缩短行业的生命周期,作为浴霸行业的领导者和一面旗帜,奥普从2005年开始的标准之旅,作为组长单位参与了浴霸的核心部件——《红外线灯泡》行业标准的制订。该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委于2006年发布实施。2006年4月,奥普公司参与了GB 4706?23《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室内加热器的特殊要求》和GB 4706?2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风扇的特殊要求》两个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   

  2006年,奥普又通过投标,成为浴霸国标起草的组长单位,联合9家企业共同完成国标的制定工作。2007年,当国家标准委在杭州召开会议发布浴霸行业国标时,奥普抓住机会,以承办单位的身份高调亮相,通过媒体将自己在行业标准上的绝对优势广泛传播。   

  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消费品市场年度重点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浴霸市场奥普再度销量第一,市场销量高达42?77%,销售份额已达55?63%,市场占有率仍为第二名的4倍左右,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这是自2002年以来奥普连续第五年销量第一,连续五年市场占有率是第二名的4倍左右。   

  等待起飞的中国标准   

  如今,有媒体像《家电世界》高呼“家电业的标准时代已经到来”,同时其列举了多个家电领域可以高举标准旗帜打造良好品牌形象的产品品牌。   

  家用废弃食物处理器:横店集团浙江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电水壶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冰箱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虹桥▲书吧▲BOOK。  

第13节:用标准教化消费(4)         

  冷热饮水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加湿器性能技术要求: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式空调器通用技术要求: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然而,事实是否真的会如人所愿——企业成功将标准的优势转化为品牌的优势,是否真的会让企业抓住机会赢得消费者更多信赖、设立行业门槛抵制外来竞争,国内是否也会批量出现像INTEL、IBM、微软、MOTOROLA、NOKIA、飞利浦那样坐享标准溢价的品牌,我们还须拭目以待。   

  毕竟,“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一流的企业卖标准”——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品牌点评   

  1?莱卡   

  在我们羡慕莱卡的成功,我们在抱怨“标准总被外国大品牌所掌握”时,我们应该看看莱卡这么多年来在标准推广上,是如何将“标准”打造成新闻关键词和如何细致入微、丝丝入扣地打动消费者的心。一定要坚信“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   

  2。防电墙   

  出于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参与进标准推广行列的考虑,我宁愿这个“防电墙”的标准不是海尔推出并加以推广的,因为海尔已经有了太多成功。虽然对于“防电墙”,有人还难以苟同,但不得不承认它是中国营销史、公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家和万事兴”,正是因为内部员工作为品牌建设主体的特殊身份,所以越是了解推广之道的品牌,就越重视品牌的内部公关。   

  2005年,CCTV《对话》栏目推出“中国年度雇主”调查评选。   

  2005~2007年,先后有包括爱立信(中国)、甲骨文(中国)、海尔、联想、阿里巴巴、红星美凯伦、伊利等在内的20家企业先后获得了殊荣。   

  可令人遗憾的是,在众多企业中,有将评选视为企业内一两个部门的事,有将获奖视为企业进行品牌的再提升,也有视之为领导出头露面的一个机会而粉饰业绩的,唯独鲜有企业借此佳机,里应外合,对内对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公关。   

  安捷伦式的公关胜利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获得2003年“亚洲最佳雇主”的“中国十佳雇主”的安捷伦,从参加调查评选到最终获得殊荣,安捷伦从里到外做了一次很漂亮的公关。   

  据公开资料称,这家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著名测量技术领导企业,截止2002年年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成都和西安等7个城市有800多名员工。为有效将企业高度责任感的品牌形象和员工的归属感结合起来,同时避免当时正在进行的全球范围裁员带来的不利影响,安捷伦在外部专业公关公司的帮助下,分两个阶段执行了此次公关。         

虹桥书吧BOOK。  

第14节:内 外 兼 顾(1)         

  第四章   

  内 外 兼 顾   

  第一阶段,配合评选本身的程序,在公司内进行问卷调查之前,以“优秀员工,造就最佳雇主”为主题,在全公司发布动员令、设立专门网页、张贴宣传海报和收集民意,使员工迅速加入到共同争取荣誉的行列,保持集体荣誉与个人利益相一致。在专门设立网页上,公司同时推出“你认为安捷伦在最佳雇主调查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的互动讨论,以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在调查结果公布期间,公司将向那些预测正确的员工颁发奖品。另外,主页上还提供了关于调查的背景资料、媒体报道以及时间倒数。这个内部网主页发挥了很好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平台的功能,有效促进了员工的参与热情和归属感。   

  第二阶段则围绕荣誉的宣传展开,作为前一阶段工作的最终结果体现,企业获奖的消息在第一时间用总裁感谢信的形式发给每一个人,同时,每一个员工受到公司赠送的一份蛋糕和感谢贺卡,作为纪念。“最佳雇主”的奖杯和证书还被放在公司和专门网页上展示。对外,则以奖项为契机,公司安排多家著名财经和专业媒体采访总裁,同时为北京和上海等地感兴趣媒体敞开门户,提供主动配合,使安捷伦品牌短时间集中出现于报端,大幅提升了品牌形象。   

  国内《传播》杂志在对此案例进行评点时指出:“中国企业对外部公共关系梳理与维护的重视程度,一直远远超过其对内部关系的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除了表面上的一些“品牌是做给外人看的”、“品牌的价值就在于市场中有足够多的消费者认可和忠诚”等诸如此类的借口外,在意识中有三个根深蒂固的错误意识值得注意。   

  企业内部员工不是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   

  对于品牌形象而言最大的风险存在外部而非内部。   

  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与品牌的外部建设没有关系。   

  一线员工也是品牌领导者   

  对于一线员工的地位,国内企业大多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定位“基层”“非场面上的”和“与企业形象、战略等大事无关的”。所以,容易有“员工不是品牌建设主体”的错误认知。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品牌,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服务品牌,在它的市场推广和最终被消费的整个过程中,消费者接触到的决非仅仅几个品牌管理员、品牌聘请的代言人、新闻发言人、企业领导,还应该有大量的普通员工,如分布各地的接待员、销售员、服务员和在车间里埋头干活,回到家被称为“海尔人”、“丰田人”的各类生产人员,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品牌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北欧航空前CEO詹·卡尔森在《关键时刻MOT》一书中提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北欧航空总共运载了1 000万名乘客,每位顾客在接受其公司服务的过程中,平均会与5位服务人员接触,平均每次接触会有15秒时间。而就是这短短的15秒,决定了整个公司在乘客心中的印象,由此卡尔森定义它为“关键时刻”(Moment Of Truth,MOT)。并提出企业如果能有效改善、提升内部人员的A(Appearance)外表、B(Behavior)行为、C(munication)沟通三方面,就一定会大大提升顾客满意度,进而赢得顾客对品牌形象的认可和尊重。正是借助它,现北欧航空公司成为服务经济时代的领跑者,摆脱了巨额亏损的困境,创造了奇迹,取得了连续20年赢利的骄人成绩。   

  星巴克领军人物舒尔茨也曾说过:“我们的品牌是靠一杯杯咖啡来传递的,并不是靠广告。如果顾客喜欢星巴克的环境和星巴克咖啡,自然会告诉他的好友,而谁去制造这些咖啡呢?就是店员!我们称之为‘合作伙伴’”。为此,星巴克将广告费用放到员工福利和培训上,力图以“员工第一”作为品牌长盛不衰的经营理念。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国内的一些大品牌,包括大多数航空品牌也已注意到这些,他们在进行类似MOT培训的同时,还在外部尽可能为自己的一线员工和内部服务人员,树立更好的“消费者心理形象”。   

  作为海南航空的金牌会员,我常常阅读它们的航空杂志《新华航空》,并喜欢将“海航宝贝”栏目中的主人公和空姐比较,当偶尔碰到报道的真人时,会有“相见才一面,相识已多年”的感慨。   

  2006年起,中国南方航空通过全国海选的形式招聘空姐。在遭遇类似《超级女声》、《红楼梦中人选秀》等著名选秀活动的情况下,依然在全国6个省份吸引了近十万人报名参加,让一个本来平常的空姐招聘成了“选中率”最低的一次,所以不断有媒体跟踪报道,而各地优秀选手的文艺、身体特长也频频出现媒体上,让人们不禁对未来“南航空姐”和南航人的形象有了更高的评价。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之一,PICC获得了20位奥运会火炬手的名额,即可以由企业选派20名人员参加奥运会火炬的传递活动。和其他赞助商将全部名额用于市场不同,PICC选择了将绝大多数名额放在企业内部,而只将其中两个名额拿出来,与央视合作《奥运舵手》节目。   

  在PICC的品牌管理者眼中,赞助奥运不仅是企业实力的体现,可以对外树立更佳的品牌形象,而且可以为内部员工带来空前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这也是品牌内部攻心的绝佳机会。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奥运火炬手”的激励作用,企业邀请国内著名的公关公司参与其中,一同制订出主题为“点燃激情成就梦想”的详细激励与选拔机制。2006年年底开始,以省为单位,组织从基层分支机构到市级机构再到省级机构的选拨。为配合选拔,内部还建立了专门网站,发布选拔的即时动向、感人信息、媒体报道等,同时提供内部员工的互动平台,让选拔成为“人人积极参与、人人密切关注”的内部公关事件。         

→虹→桥→书→吧→。  

第15节:内 外 兼 顾(2)         

  2007年11月1日,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