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俞敏洪如是说 >

第2章

俞敏洪如是说-第2章

小说: 俞敏洪如是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人认为,成功是在某项事业上的努力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有的人认为,成功就是要符合这样几个标准:巨大的财富,显赫的名声,最大化地实现个人价值。
  在俞敏洪看来,所谓成功者,概括起来,就是能够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仍然不倒的人。
  忍受孤独是成功者的必经之路;忍受失败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忍受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你背后的巨大动力,也是你成功的必然要素。
  这其实也是新东方精神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新东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动力。新东方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就是凭借着“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的坚韧、顽强,迸发出令人惊讶的力量,完成了新东方一次又一次的转型。而当新东方以它的成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时,自然而然地,它也就被提升到了新东方精神的高度上。
  在创办新东方之前的10年,俞敏洪一直处在无足轻重的“边缘”地带。在多数人眼里,他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求。“大学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大学三年级他患上了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一年,其间极少有人来看望他。也就是在住院的半年时间里,他阅读了近600本中外名著,从书本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在出院回家休学的半年里,俞敏洪四处游历,一边帮人种地,擦船板,一边登山览胜。因此,孤独、忍耐、坚韧……成就一番事业所需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
  新东方创办时,第一阶段是个体奋斗阶段。俞敏洪一个人干所有的事情,包括手提糨糊桶满大街刷招生广告。数九寒冬,俞敏洪手中的糨糊刷都结成了冰块。有时他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抿上一口,然后继续把广告贴下去。至今新东方学校里还流传着“俞校长最喜欢电线杆”的笑话:有一次市政建设,有人要把新东方外面的两根电线杆拆了,老俞一看急了,死皮赖脸地不让人家拆,最后终于用7万搞定了。笑话归笑话,但是这种对电线杆的情结,也许,也只有俞敏洪自己才能够体会个中的孤独滋味。
  2000年,由于新业务的开拓以及竞争形势的紧迫性,新东方面临着一个结构改造的抉择,这也意味着新东方必须打破原来的合伙格局,整合为一个比各自为政更为强大的集团,统一管辖各个领域的产业。2000年,成立了“东方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升级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然而,从2000年到2004年这个新东方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二次创业阶段,也是俞敏洪最为痛苦的时期。
  新公司组建了董事会,俞敏洪身兼董事长和总裁职务,这一举动却招来王强和徐小平等创业###的不满。小股东们为了防止俞敏洪的权力过大,推选了语言天才加“书痴”、读不懂财务报表的王强担任新东方CEO;以王强为首的董事会成员组成“CEO联系会议”,将俞敏洪排除在会议之外;亦师亦友的徐小平三个月没有和俞敏洪面谈过一次话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
  俞敏洪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如果这一次矛盾冲突处理得好,新东方也许能获得一种更清晰更有力的发展模式,朝着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开辟出新东方事业的一个新篇章;否则,将可能是盛极而衰、瞬间就分崩离析的一个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祸不单行的是,新东方之前与美国ETS的矛盾也在多次往来无果后,终于爆发正面交火的危机。很快,ETS采取法律措施,甚至不惜通过外交手段,迫使北京税务局到新东方查账,北京法院收缴新东方的财务账,羸弱的新东方遭遇了创立以来最强大的一个对手。无论新东方以多么谦卑的态度承认错误,表示合作的良好愿望,ETS一概不予回应。ETS从一开始就不将新东方放在眼里,到后来的要置其于死地而后快,可见新东方的发展和ETS的利益冲突有多么严重。
  内外两股压力的共同作用,将俞敏洪推至一个先后都是悬崖的绝境,后来俞敏洪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用了“很多次都差一点崩溃”来形容当时他复杂而痛苦的心情。
  2003年,俞敏洪重掌新东方,并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魄力结束了这一次内部的争斗。他在重新梳理了新东方的权力结构之后,也重新定位了新东方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即坚持以英语短期培训为主,逐步发展和完善国内考试、国外考试、基础教育、远程教育、图书出版等多个点。围绕教育,新东方自己本身有了很多的支撑点。一个点下降的时候,另外一个点会上升。这个布局最后形成了新东方发展的核心。而经过不懈努力,与ETS的官司也向一个可以预知、可以接受的方向行进,新东方以可以接受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漫长的国际纠纷,同时还获得与ETS之间的局部合作。新东方经此一役,基本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新东方的这些进步无不是建立在那些无人能体会到的孤独、彷徨和挣扎之上。也因此,深有体会的俞敏洪对有志于通过个人努力走向成功、成就一番事业的创业者奉送了这样一些忠告:
  第一,忍受孤独。因为在你成功以前,你永远是孤单的,没有人能帮得上你,God only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所以,人永远是孤单地在奋斗,不管有多少人在你的身边,你要想真正达到成功,主要还是靠你自己。
  第二,忍受失败。你要能够经受得住失败,并且能从失败中奋进。因为我们生活中失败为多,胜利为少,你行动九次,大概六到七次可能是失败的。因此,别为失败找理由,所谓的外在理由都是为自己寻找逃脱责任的借口。
  第三,忍受屈辱。韩信之所以能够成就最后的大业就是因为他有忍受屈辱的能力。当时他是不得不钻裤裆的,如果不钻,他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他被那个人杀掉了,从此没有韩信了;一个就是他把那个人杀掉了,他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从此也没有了韩信,因为他杀人了,杀人者偿命。所以从此历史上不会有韩信这个人。他之所以能作为忍辱负重而成大业的形象而千古流传,就是因为他钻了裤裆。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去钻裤裆,如果你只是为了钻裤裆而钻裤裆那你就成了一个马屁精,那就不是人了。你钻裤裆的同时你的眼睛是看着未来的,你心中有着远大的目标,有了这种目标以后,忍受暂时的苦难和屈辱是无关紧要的。
   。 想看书来

感谢那个“踹”了你一脚的人(1)
新东方的事业,确切地说,是被“踹”出来的。多年后,俞敏洪谈起新东方的起源,对“踹”了他一脚的北京大学充满感激。
  北大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北大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我没有经历在北大的挫折和自卑,我今天就不会有这么稳定的自信状态。如果不是北大的文化氛围,也没有我今天的这种理念,也不会成功创建新东方。所以,走过了风风雨雨,北大对我来说意味着我的精神生命,非常重要。
  199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俞敏洪正在宿舍里和朋友一起喝酒,这时,学校的高音喇叭开始广播一条针对某位英语系老师的处分,理由是该名老师打着学校的名义私自办学,影响了学校教学秩序。这是北大建校以来第一次公开点名批评学校老师,仔细一听,这名被处分的老师竟然是俞敏洪。
  20世纪90年代,正是出国留###最热火的时候,俞敏洪周遭的同事、昔日的好友都出国留学去了。俞敏洪也想出国,可是出国需要一大笔费用,虽然美国的一所大学已经答应给他提供3/4的奖学金,但这也意味着他必须自己筹备剩余的1/4的学费,这可是相当于4万多元人民币,按照他当时120元的月薪来计算,不吃不喝都得要10年才能攒足。俞敏洪不得不另想他法。由于他本人也经历过TOFEL(托福)考试,深知社会上TOFEL英语培训这块市场需求大,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学校外办TOFEL班,赚取出国所需的费用。
  在留###最热的那几年,很多高校的老师纷纷出国留学,有的人学费不够,就在学校外兼课,或者办补习班,这种情形在当时相当普遍,自然引起了校方和社会上一些人士的极度反感。北大对俞敏洪的处分,由于是出于一种“杀鸡儆猴”的目的,不可谓不重,除了高音喇叭通报批评外,还在北大有线电视连播了好几天,同时处分布告也贴到了北大著名的“三角地”宣传栏里。北大对俞敏洪的这一“踹”,将俞敏洪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颜面毫不留情地击碎在地。
  事实上,北大曾有这样一条规定:对老师的处分不对外公开。因为考虑到老师要给学生上课,要树立起师道尊严。但是,到了俞敏洪这里却顾不上这点,可见北大对学校老师在校外兼职办班是多么敏感和反感,以至于不惜牺牲掉一个老师的面子,甚至是他的教学生命。
  对于俞敏洪来说,在这次处分前,他一直都生活在一切的边缘,而这次他终于在北大校园一举成名,靠的却是这种方式。事隔多年,俞敏洪再提到这段被“踹”的往事时,语气中仍然充满着苦涩意味,可以想象当时当地,他心中那股不能倾诉不能宣泄的怨气、怨恨有多深重。
  16年后又一个秋天,新东方在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俞敏洪的身价大增,成为华尔街新宠,有评论界人士将这次出名与16年前那一场出名相比,说他是从一种黑色的出名走向了一种光明正大的出名,说他作为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的价值其实是从他走出北大校门办英语培训班开始得以展现,云云。
  人们无从知道这些赞誉在俞敏洪的心里搅起了什么样的浪花。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的俞敏洪其实并不关心他财富的增或减,他甚至并不关心每天的股值的升落,而10多年前的那场“处分风波”也随着时过境迁,在他的心中碾磨出了另外一份不同的感悟。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则充满了感激。因为如果一直混下去,我现在可能只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在回顾新东方创办历程时,俞敏洪也将北大对自己的影响归结为新东方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在北大)学到的东西要比英语多得多。而这些东西,不是从某个人和某个老师身上学到的,而是在北大的氛围里面能够感染到、感知到的。在北大的6年教书训练,使我锻炼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养成了我跟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使我懂得了中国大学生到底在想什么。这也是新东方成功的保证。
  我对北大的感情是非常深刻的,坦率地说,没有北大就没有新东方,原因是现在新东方的一些精神,或者是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坦率地说是融入了北大的精神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感谢那个“踹”了你一脚的人(2)
或许,俞敏洪之所以能够坦然地面对当年的“处分风波”,是因为他终于明白,生命中的每件事或人,都可能给我们一个清理能量、演进自己、向更高更远处提升的机会。如果不是因为北大的处分,俞敏洪也不可能愤而辞职,不可能将错就错,创办起一个对中国学生乃至中国教育影响深远的新东方学校。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的确,你只有感谢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人或事,才能体会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你只有懂得宽容自己不可能宽容的人,才能看见自己心中的远阔,才能重新认识自己……从自愿自觉走向坚韧不拔
  所有获得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条必经之路,那就是从自愿自觉走向坚韧不拔、艰苦卓绝地努力,最后才能够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
  俞敏洪认为,人们做事情常常会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自愿自觉去做,另一种是尽管艰难却不得不去做,坚韧不拔地去做。肚子饿了我们会去吃饭,困了累了我们会去睡觉,快乐的地方只要有机会我们会去寻找,如电影院、游乐场或名胜地。这些都是自愿自觉去做的事情。
  但是,人不能只听从自己的意愿,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否则将会逐渐失去活力,甚至体会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俞敏洪认为,只有进步和成就才能使我们感到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人类是进步和成就的动物,进步和成就包括经验的积累、精神的培养、学识的增加、智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