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马云正传 >

第2章

马云正传-第2章

小说: 马云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奇草根:神奇?神奇!(2)
1999年,在全球皆为“。热”而疯狂的时代浪潮之中,在以雅虎、eBay、亚马逊三大巨头为主流的互联网格局下,“另类”的马云却高喊“只抓小龙虾”的口号,高举“做中小企业救赎者”的大旗,开拓一个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新领域——中小企业B2B。从此,在雅虎、eBay、亚马逊之后,世界互联网版图上又多出了一个崭新的“第四种模式”——阿里巴巴模式。在企业家马云之前,习惯了全盘西化、大规模进口欧美经济模式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世界新经济的大舞台上如此扬眉吐气过。
  当人们谈到中国互联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得不提到企业家马云,也不可能避开这个“幽灵”的存在。他是当仁不让的开创者、“教父”,也是充满变革精神的颠覆者、“叛逆”。
  3。    撮合百万意中人的“网络媒人”
  2004年12月28日晚,北京饭店,2004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现场。
  作为颁奖嘉宾之一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走上主席台,宣读颁奖词:
  他热心做媒,撮合百万意中人;
  他牵线搭桥,链接200多国家和地区。
  你在他那里登记个名字,
  他让你挑选整个世界。
  颁奖词宣读完毕后,在全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中,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走上领奖台,与张瑞敏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那一年,是2004年,阿里巴巴刚刚过完它的五周岁生日,而它的创始人马云就是在这一年入选了“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中央电视台的“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是历年以来中国企业界、传媒界的一场盛会,因其覆盖面之广、权威性之高而著称于业界。能够入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无论对中国的企业家还是经济、金融领域的政府官员来说,都是极高的荣誉。
  2004年评出的“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可谓是巨星云集,有杨元庆、马化腾等风华正茂、蒸蒸日上的IT、互联网“少帅”,有李东生、侯为贵等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民族信息产业“老将”,更有李金华、周小川等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高层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的“CCTV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推举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个经典插曲。在推选企业家马云时,《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兼《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刘东华先生,曾对着镜头这样说过:“就像比尔?盖茨已经成为人类创造互联网的杰出代表一样,马云必将成为人类利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阿里巴巴也必将成为纳斯达克的太阳!”刘社长后来回忆说,当时他话音一落,“在场的人一脸惊异,奇怪我为什么会出如此骇人之论。”
  此一时,彼一时。四年后的今天,再回忆当初这一幕,颇富戏剧性,而刘社长的预言似乎越来越接近事实。当然,他唯一没有命中的是——也许纳斯达克上空并没有因为少一个“太阳”而黯然失色,而香港联交所的交易大厅内却因为多了一个“新星”(阿里巴巴港股)而光彩耀人。
  在那次领奖会上,当主持人要求企业家马云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说出了那句日后被奉为“经典语录”的名言:我就是戴上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
  大概是从那以后,“狂人马云”的形象开始渐入人心,其“经典语录”亦渐为业界、媒体、大众所“传颂”。
  4。    一个“不懂网络的网络精英”
  一位记者朋友,有一次在马云办公室里做客。双方聊着一个话题,大概是需要到电脑上调出某个资料来,结果他倒腾了半天愣是没弄出来。这时马云打电话让秘书进来,帮他来解决这个“疑难的技术问题”。秘书进来之后不到10秒钟就帮他搞定了,后来那位记者朋友凑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个普通的WORD文档,就是一个简单的OFFICE软件操作,一个入门级的电脑“菜鸟”都可以解决的问题。后来,那位朋友用了“不可思议”的话语来形容她所看到的一切:这就是中国大名鼎鼎的互联网公司的老总?
  是故,“他,是一个不懂IT的IT精英;他,是一个不懂网络的网络英雄。”
  这是众多国内媒体在报道马云时最常用的开场白,也是对马云这个出身“草根”的互联网骄子最精炼、最浓缩的概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神奇草根:神奇?神奇!(3)
在人们的想象中,做IT、搞互联网的公司肯定都是一流的IT精英,肯定都身怀绝技。马云恰恰不是,他是一个典型的“既不I也不T”技术外行。他经常自嘲:“我只会干两件事,一是浏览网页,二是收发电子邮件,其他的一窍不通,我连如何在电脑上看VCD都不会弄!”而且他也“不求上进”,觉得“一直保持这种‘菜鸟’级的水平挺好的”。
  而且,这个小个子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却常常说自己如“阿甘”一样的傻,参加高考时马云的数学甚至考过1分。
  但自己在电脑水平上的“菜”并不妨碍马云带领着他的团队去创造“芝麻开门”的神话,因为他相信“打造一个明星团队比拥有一个明星领导人更重要”。毕竟,对一艘良好的船而言,仅有一个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好船长显然是不够的,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船员队伍更重要。
  实际上,在阿里巴巴内部,和阿里巴巴那群绝顶聪明的技术天才相比,马云更多的时候是充当一个“傻瓜”的角色。但让人惊奇的是,这个“傻瓜”CEO居然能将他的“傻”用到公司的管理上,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阿里巴巴的每一款新产品推向市场之前,马云都是该产品的“第一测试员”。他一再坚持,“只要我马云不会用,社会上80%的人就不会使用”。如果“第一测试员”这关过不了,那些神通广大的工程师们都要从头再来。
  也许,对这个“既不I也不T”技术外行而言,恰恰这些不足,帮他挺过了互联网低潮,并笑到了最后。正是因为作为CEO的马云不懂技术,更不精于技术,所以他就更懂得尊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
  而且,马云并不因为“既不I也不T”而受到外界的质疑,相反,他还经常因此而受到褒奖。多年前,曾任中国“入市”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与马云共同应邀参加央视的《对话》节目时,就曾这样评价马云:
  “外行也是可以领导内行的,但前提是你要尊重内行,如果自己不懂又没有自知之明,那就麻烦了,而马云在这方面恰恰做得非常到位。”
  5。  不把自己当英雄的英雄
  比尔?盖茨之于IT界,有如乔丹之于篮球场,有如拿破仑之于沙场。在世人心中,他们不仅仅是在各自领域里最出类拔萃的领军人物,更是一座座里程碑,一个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符号。拿破仑的叱咤风云,始于200多年前的法国,终于滑铁卢,已然成为逝去的光芒;而盖茨的首富、巨子之地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仍是稳居宝座、无人撼动。
  有如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一般,“长江后浪推前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各领*数百年”亦成恒久不变的历史潮流。于是,当微软炫目夺人的闪耀光芒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日薄西山”时,当蝉联十余年“首富”桂冠的比尔?盖茨已过不惑之年后,这样的发问之声渐渐响起:谁是下一个比尔?盖茨?
  对任何人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其难度不逊于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界级命题”。
  如果不是互联网这个新经济的“搅局者”打乱了世界经济的“固定规则”,大部分人都会预测,他仍(或她)将出现在当仁不让的美国,比如“股神”沃伦?巴菲特,比如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
  然而,如果把这样一个“世界级命题”的范畴缩小到亚洲的范畴,又是怎样一番激烈的辩论呢?毋庸置疑的是,香港的李嘉诚、日本的孙正义,等等,这些大腕级的企业家、投资家,都将处在这场激辩的漩涡中央。
  2007年4月,微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比尔?盖茨来华参加在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他曾接受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主持人水均益的独家采访。以下便是现场实录节选:
  主持人:“下一个比尔?盖茨会是谁呢?”
  盖茨答:“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
  时至今日,当人们看到许许多多西方国家的公司都在通过阿里巴巴向中国输送产品时,就有诸多国外媒体大胆预言:未来40年内,阿里巴巴的创造者——马云,将是替代盖茨而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事实上,经常出入美国“企业家俱乐部”的马云,很早就与比尔?盖茨等顶尖商界名流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不仅如此,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内的政界名人,提起“中国的马云”,都要竖起大拇指。在2007年下半年的几个月,欣赏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人当中,又多了思科公司董事长钱伯斯和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前者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便投资约1750万美元,后者则入股亿港元。
  当然,如果单单就个人财富而言,相比高达几百亿(美元)身价的盖茨,仅持有阿里巴巴不足5%股份的马云不足百亿元(港币)的个人资产实在是杯水车薪。在“胡润百富榜”发布的“2007胡润IT富豪榜”上,百度的李彦宏、“巨人”史玉柱、腾讯的马化腾分别以180亿元、135亿元、120亿元人民币身价名列三甲,而马云则以50亿元人民币身价“屈居”第8位。
  马云自己说过:“我从来没想过成为首富,也不可能成为首富了。” 马云还说过:“别把自己当英雄。”的确,单就个人财富而言,也许马云永远都没有机会超越盖茨。百度上市时,李彦宏拥有超过25%的股份;盛大上市时,创始人陈天桥拥有75%的股份;阿里巴巴上市时,马云只拥有上市公司7%的股份。
  但是,以全球影响力而言,马云却丝毫不逊色于盖茨,甚至更胜一筹。事实上,早在2006年6月,美国权威财经杂志《Business 》公布“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时,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的企业家马云,排名第15位,而同时入选的比尔?盖茨排名第21位。
  

王者马云:缔造阿里巴巴神话的至尊掌门(1)
迄今,还没有人像他那样对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和运营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当电子商务领域一定要建立诚信体系时,他们就开通“诚信通”服务;要有交易市场,他们就建立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要能确保安全支付,他们就推出了“支付宝”;要能方便地找到信息,他们就收购了雅虎中国;企业需要软件服务,则推出Saas软件互联平台;企业需要广告直达客户,于是又有了阿里妈妈……
  阿里巴巴的产业布局,已经深入到一个中小企业经营者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掌门人马云眼里,将来一个“生活在阿里巴巴”的典型形象是:一个阿里巴巴B2B的会员,在淘宝上开店销售尾单,利用雅虎进行竞价推广,使用支付宝收款,用阿里软件进行日常的运营管理……
  1。  使命下奋起:八年抗战
  从50万元人民币起家到今天拥有200亿美元市值,马云只用了八年。
  在这八年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直是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梦想。
  从阿里巴巴诞生开始,围绕中小企业的阿里巴巴B2B模式就一直得到权威领域的肯定。阿里巴巴这种为商人与商人之间(B2B)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模式已被硅谷和互联网风险投资者称为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与全球著名的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并列。事实上,美国曾有B2B电子商务网站但后来并没有成功,而中国的阿里巴巴却成功了。从这一点上说,阿里巴巴无疑是全球互联网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创新模式。
  2001年,中国企业“入世”,为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向全球推荐中国优秀的出口企业和商品,同时推出“阿里巴巴推荐采购商”服务,与国际采购集团沃尔玛、通用电气、Markant和Sobond等结盟,共同在网上进行跨国采购。
  同年,阿里巴巴在全球率先推出企业级网上信用管理产品“诚信通”。不久,哈佛商学院将阿里巴巴经营管理和转型期的管理实践选为MBA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阿里巴巴连续五年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 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 B2B 网站、中国商务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