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区域经济学原理 >

第42章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42章

小说: 区域经济学原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习思考题
 1。 概念解释
    狭义梯度;广义梯度;区域内部性;区域外部性;回波效应;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涓滴效应;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梯度推移粘性;区际产业转移力;沉没成本
   2。 简述区际经济传递的内容。
     3。 简述缪尔达尔的〃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学说〃的基本内容。
   4。 简述赫希曼的〃极化效应…涓滴效应学说〃的基本内容。
   5。 简述区际经济传递的基本规律。
   6。 简述区际要素流动的基本规律。
   7。 简述狭义梯度推移理论的基本内容。
   8。 简述广义梯度推移理论的基本内容。
   9。 简述区际产业转移的形成机制。
   10。简述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
  
  开放性思考题
1。 在区际产业转移实践中,产业转出区域如何应对〃产业空洞化〃难题?产业转入区域如何应对〃游移性产业〃(footloose industry)难题?
2。 如何从企业迁移的微观视角、区域产业升级转型的中观视角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宏观视角,多层次多视角分析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
      3。 比较分析跨国界的国际产业转移和一国范围内的区际产业转移的异同。
      4。 产业转入区域如何运用〃区域营销〃新思维、新理念积极承接区际产业转移?
      5。 选择一个区际产业转移的典型个案,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效应。
  
  参考文献
     1。'美'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曹征海,潘照东,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2。郭熙保,等。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程必定。区域经济空间秩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4。曾坤生。动态协调发展:迈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8。
     5。厉以宁,等。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6。陈鸿宇,等。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发展新探索…广东区域经济梯度发展与地区差距研究'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
     7。刘茂松。反梯度推移发展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8。刘茂松。信息化与工业化反梯度推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9。李立辉,等。区域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反梯度推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0。马海霞。体制转轨中的区域传递机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11。 陈建军。 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2。周起业,刘再兴,祝诚,张可云。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3。刘再兴,等。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14。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15。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6。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7。孙久文,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18。陈栋生,等。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19。魏后凯,等。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0。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1。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2。陈计旺。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3。张孝锋,蒋寒迪。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24。俞国琴。中国地区产业转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25。郭万清。论经济增长的区际传递'J'。江淮论坛,1988(3)。
     26。程必定。区域的外部性内部化和内部性外部化'J'。经济研究,1995(7)。
     27。马海霞。区域传递两种空间模式的比较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1(2)。
     28。马海霞。区域传递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3(3)。
     29。李仁贵。增长极理论与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5。
     30。夏禹龙,冯之浚。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研究与建议,1982(8)。
     31。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2)。
     32。何钟秀。论国内技术的梯度转递'J'。科研管理,1983(1)。
     33。陈栋生。生产布局战略浅议'J'。城市规划,1984(5)。
     34。陈栋生。 对我国生产力布局战略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85(3)。
     35。周仁贤,康翠萍。论技术的梯度理论与技术市场、转移(流通)规律'J'。科学管理研究,1985,3(3)。
     36。郭凡生。评国内技术的梯度推移规律……与何钟秀、夏禹龙老师商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12)。
     37。郭凡生。何为〃反梯度理论〃……兼为〃反梯度理论〃正名'J'。开发研究,1986(3)。
     38。蒋清海。也谈国内的〃梯度理论〃'J'。开发研究,1988(5)。
     39。刘再兴。论梯度理论……兼评《论中国工业布局的区位开发战略》'J'。经济问题,1988(6)。
     40。魏后凯。我国宏观区域发展理论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1990(1)。
     41。刘廉生。地带梯度推移理论评析'J'。当代经济科学,1990(4)。
     42。刘茂松。发展中地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处理工业化与现代化关系的一种新思路'J'。求索,2001(1)。
     43。刘茂松。论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以产业倾斜为主导的工业化反梯度推移模式'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4(4)。
     44。刘茂松。跨越式发展的实质是工业化的反梯度推移……论产业倾斜战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3(3)。
     45。李国平,许扬。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经济学家,2002(4)。
     46。李具恒,李国平。西部开发的广义梯度推移战略'J'。科学学研究,2003,21(1)。 
     47。李国平,李具恒。梯度理论创新与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3(4)。
     48。李国平,刘静。中国区域梯度分布的综合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5)。
     49。魏敏,李国平,陈宁。我国区域梯度推移粘性因素分析'J'。人文杂志,2004(1)。 
     50。李具恒,李国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整合与创新……基于梯度推移理论内在机理的扩展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
     51。谢刚,李国平。广义梯度理论中梯度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22(5)。
     52。李具恒,李国平。区域经济广义梯度理论新解'J'。社会科学辑刊,2004(5)。
     53。魏敏,李国平。梯度推移粘性:一个引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J'。探索,2004(5)。 
     54。王育宝,李国平。再论西部大开发理论基础的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
     55。李具恒,李国平。基于广义梯度理论的西部发展战略新模式'J'。开发研究,2004(6)。
     56。魏敏,李国平,王巨贤。我国梯度推移粘性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J'。当代财经,2004(8)。
     57。魏敏,李国平。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1)。 
     58。魏敏,李国平。要素非均衡集聚视角下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21(3)。
     59。魏敏,李国平。基于区域要素极化式聚集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财贸研究,2005(3)。 
     60。魏敏,李国平。基于区位引力场下的区域梯度推移粘性分析'J'。科研管理,2005,26(6)。
     61。王育宝,李国平。狭义梯度推移理论的局限及其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6(5)。
     62。王忠平,王怀宇。区际产业转移形成的动力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1)。
     63。王先庆。跨世纪整合:粤港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J'。商学论坛,1997(2)。
     64。陈计旺。区际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1999(1)。
     65。郑燕伟。产业转移理论初探'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3)。
     66。陈刚,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J'。贵州社会科学,2001(4)。
     67。王花荣。产业跨区域转移中的动力机制分析'J'。金融经济,2007(18)。
     68。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
  
  
  
  
  
  
  
  
  
  
  
  
  
  
  
  
  
  
  
  
  
  
  
  
  
  
  
  
  
  
  
  
第七章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
  
  区域经济运行调控的手段、方式主要有经济区划或功能区划、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立法和区域治理等。313区域经济政策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调控区域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区域经济政策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本章主要论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特征、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和战略、区域经济政策工具等理论内容以及区域经济政策评价方法。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特征
  区域经济政策(regional economic policy,一般简称〃区域政策〃)产生于1920年代…1930年代,起源于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覆盖全部国土(即〃所有区域〃)的区域经济政策、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仅覆盖部分国土(即〃问题区域〃)的区域经济政策。
凯恩斯倡导的国家干预主义学说是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学理基础。区域经济政策是一国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
  中外学者关于区域经济政策概念的界定综说纷纭,代表性观点如表7。1所示。
  表7。1       中外学者关于〃区域经济政策〃概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
  学者(年份)
               基本观点
弗里德曼(1966)
  区域政策处理的是区位方面的问题,即经济发展〃在什么地方〃。它反映了在国家层次上处理区域问题的要求。只有通过操纵国家政策变量,才能对区域经济的未来做出最有用的贡献。
陈栋生(1993)
  区域经济政策是指中央政府旨在改善一国范围内经济活动地理分布的所有公共干预行为。其实质是力图纠正市场机制造成的某些空间后果,以达到经济增长和区域均衡两个相互关联的总目标。
刘勇、毛汉英(1995)
  区域政策是一国政府对其国民经济运行的空间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干预。
陆大道(1997)
  
  区域政策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调整地区间发展状态、差异和分布而制定的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施加影响的政策和措施。
王一鸣(1998)
  区域经济政策是一国中央政府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促使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控制区域间差距扩大,协调区际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陈耀(2000)
  
  区域经济政策是一国政府为改善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促进国内各地区经济均衡和有效的发展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
张可云(2005)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主要指中央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政府的集中安排,有目的地对某些类型的问题区域实行倾斜,以改变由市场机制作用所形成的一些空间结果,促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格局协调并保持区域分配合理。
资料来源:1。 FRIEDMANN  J。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 'M'。Cambridge;Mass; The MIT Press; 1966:5。
       2。陈栋生,等。区域经济学'J'。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46。
       3。刘勇;毛汉英。中外区域政策对比研究'J'。地理研究;1995(4):51…61。
       4。陆大道,薛凤旋;等。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
       5。王一鸣;。中国区域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