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元的衰落 >

第10章

美元的衰落-第10章

小说: 美元的衰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衡放在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身上,恐怕这个国家早已经分崩离析了。但美元却逃脱了厄运,其原因在于,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为避免本币升值,正在开始囤积美元。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在经历信用膨胀,但两者的性质却迥然不同:在美国,超额信贷转化为更高的资产价格,更重要的是,这些信贷最终形成了个人消费;而在亚洲,超额信贷则主要转化为资本性投资和生产。因此,两种经济的最终结果当然是大相径庭:美国人在借钱、花钱,而亚洲人却在生产和创造。   

  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体现在贸易逆差上。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日渐突出的问题却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在美国的经济政策或经济分析中却看不到丝毫反映。自1999年以来,贸易逆差占GDP的比例几乎翻了三番,从2?1%增加到5?75%。相比之下,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们还在担心贸易赤字会损害美国的制造业。1985年9月,在美国财政部部长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的倡导下,五国集团'7'的财政大臣同意采取联合行动,大幅降低美元价值。   

  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美国的决策者却认为,贸易赤字有利于美国经济及其金融市场。他们认为,廉价的进口商品将在遏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最终发挥限制高利率的作用。事实上,如果当时就采取提高利率水平的策略,就很可能会达到降低消费支出的效果。但是,如果不约束支出,贸易逆差注定会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归根到底,所有这一切的最终受害者将是美国的美元。   

  战后,无论在美国还是其他地区,一个包含通胀、高利率、货币紧缩、衰退和复苏的经济周期,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经济周期模式。然而,今天我们却第一次背离了这个已经为事实验证的结论。评论家也许会辩解,今天的美国正在经历一个低通胀、低利率、漫长的强势经济增长期。这有什么不好呢?   

  糟糕的是,我们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见到这个强势增长期。美国的商业投资已经下滑到战后的历史新低,在近几年里,甚至还不到GDP的2%。另一方面,金融性投资净额却高达GDP的7?8%。换句话说,与美国经济中,与外国投资相对应的部分始终是居高不下的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同时伴随着低迷的储蓄和投资。   

  但美国官方评论则认为,造成巨额美国贸易赤字的原因主要是外国人。原因有两点:首先,外国投资者急于收购美国资产,以期获得高于其他地区的投资回报率;而另一原因则归结于世界其他地区停滞不前的经济增长。按照这种观点,外国投资是造成贸易逆差的直接原因,因为它提供了外国投资者所需要的美元。   

  从无所不知到一无所知   

  对于国际贸易赤字而言,首先需要认识的问题是,它的本质定义在于国内支出超过国内产出的余额。但实际上,这个超额支出是国内过分自由的信贷所造成的,而不是其他国家更低廉的商品价格。         

※BOOK。※虹※桥书※吧※  

第23节:病态的消费观(6)         

  第二种论调同样令人不可思议,它把贸易赤字归咎于美国的高经济增长率。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远远超过美国。这些国家均维持着长期的贸易盈余,而盈余主要源于他们的高储蓄率。而这才是影响贸易赤字和贸易盈余最关键的变量。   

  美国国内支出向国外生产厂商的转移,实际上就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亏损。这重要吗?当然。2006年,美国的损失已经达到令人窒息的7 590亿美元,比一年前5 000亿美元的赤字增加50%多。它已经成为美国收入和利润的头号杀手,而依赖增加信贷或增加消费却无益于解决问题。日渐扩大的贸易逆差,正在不断吞噬美国的国内收入和利润,按理说,它必然会逐渐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会招致经济衰退。但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货币政策上的极端放纵却延缓了这一趋势,使之通过信贷扩张,人为地创造国内需求。   

  无限膨胀的信贷和债务需求,尽管可以抵消贸易逆差带来的亏损,但也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同样严重的问题还有被扭曲了的经济统计数字。从表面上看,美国经济似乎强健无比,但是从数字上看,却相去甚远。在过去几年里,虽然以牺牲储蓄为代价的个人消费使得真实GDP有所增加,但商业性投资的增幅却相当有限。   

  后果当然不容乐观。通常,紧缩货币政策会迫使消费者和企业在衰退期间削减非必要性的支出。但是在最近一轮的经济周期中,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宽松立场却刺激了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减肥教练送给减肥者的礼物是超级大汉堡。如果按信贷扩张量来衡量经济健康度的话,美国的通货膨胀无疑是历史上最糟糕的。然而,我们的专家们却仍然在为扶摇直上的进口盈余感到迷惑不解。   

  这里的问题在于,美国的决策者和经济学家并没有意识到,过多的货币和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有多危险;相反,贸易逆差却被奉为异乎寻常的经济增长标志,而恶性通货膨胀则被标榜为财富的创造。   

  到20世纪60年代末,全球中央银行持有的国际储备总和还不到1 000亿美元。而到2003年底,这个数字就已经超过30 000亿美元,其中2/3是美元。从2001年开始,外汇储备骤然暴涨。目前,外汇储备估计高达5?6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1?5万亿到2?7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指一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资产创立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提升本国经济和居民福利的基金)。其中,尤以2000年到2002年的储备增幅最大,达9 070亿美元。实际上,亚洲国家中央银行是唯一的买入者,其中又以中国和日本为主。尽管其他国家在美元上有卖有买,但这两个国家始终在买入。   

  谁说经济学家没有幽默感?2006年初,就在辞去白宫住房委员会经济顾问、就任美联储主席之前,本·伯南克曾提出,日渐增长的美国贸易赤字——这个占GDP6%的大泡沫,并不是真正的赤字,而是亚洲和欧洲国家过度储蓄带来的“储蓄过剩”(savings glut)。这样,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把不断膨胀的美国贸易赤字归咎于其他国家,他们的过度储蓄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错就错在,他们把在美国挣到的钱又送回了美国。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念是,不断上涨的股票和住房价格将使美国人愿意而且能够消费下去,这是他们走向财富的道路——消费创造财富,财富带来消费,如此循环不已,永无止境。但在2007年,就当房地产泡沫最终破裂的时候,这个假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净资产向海外的转移的确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它已经危及美国的经济健康和政治安全。70多年以来,一直投资于房地产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居然也在2002年第一次决定投资外国货币。巴菲特和伯克夏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集团的管理者都相信,美元必将持续贬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去验证这到底是否不可避免的;但有一点却毋庸置疑:美元的确遇到了麻烦,而且麻烦还远不止于此,前途很可能会更暗淡。巴菲特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策,除了考虑到国内的债务问题之外,与日俱增的贸易赤字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在最近一封致伯克夏尔·哈撒韦的股东信中,巴菲特警告说:   

  随着美国贸易赤字问题不断恶化,美元继续贬值的可能性越发增大。我对贸易始终坚信不疑,无论是对美国人还是其他国家,都是越多越好。2006年,美国的真实贸易额为1?44万亿美元,此外,还包括0?76万亿美元的“伪贸易”,即无实际商品和服务对应的进口贸易。   

  通过这些没有销售支持的购买,美国人必然会把资产或负债的所有权拱手让与其他国家。就像一个非常富有但却挥霍无度的家庭,寅吃卯粮,最终必然会倾家荡产。'8'   

  而最让巴菲特担忧的,还是美国财富向海外的转移。他谈道:   

  这些转移终究要让美国人得到报应。我在去年的预言——放纵无度的消费必然要是受到惩罚,已经得到验证:自1915年以来始终保持正值的“投资收入”账户,终于在2006年变成负数。现在,外国人在美投资的收益超过了我们的外国投资。实际上,我们已经用光了银行账户里的钱,正在花的是借款。与每个走进当铺的人一样,在我们被利滚利搞得手忙脚乱时,美国将会体验到“反向复利”的感觉。'9'         

虹←桥书←吧←BOOK。←  

第24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1)         

  第四章   

  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   

  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早期预警系统。   

  ——诺曼·库辛斯(Norman Cousins)   

  金钱的本质就是实现商品交换的载体,它的基础在于有形价值。换句话说,钱并不是我们带在身上的钞票,而是体现其内在价值的黄金或其他贵金属。美元不过是一种本票。如果你仔细检查一下美元的话,就会发现上面印着这样几个字:“联邦储备票据”(Federal Reserve Note)。   

  第四章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   

  今天,流通中的美元不过是一大堆债务凭证。如果这些债务凭证能以诺克斯堡(Fort Knox)金矿的储备做依托,还算说得过去,但事实却远非如此。联邦政府只是在不停地印钞票,但最终倒霉的,却只能是我们自己。因为迟早会有一天,我们必须要偿还这些负债,不仅仅是国内债务,还有日渐增长的外国投资者。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待黄金:作为真实资产的价值基础,或是有供求市场的有形投资。1971年到1980年期间令人难以置信的黄价走势,让很多人至今仍然望而生畏。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首先是在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国将取消黄金本位制。(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政府的意志随意印刷钞票,这可能吗?)然后是1974年,福特总统取消了一项延续40多年的限令,美国民众终于有权拥有自己的黄金了。   

  回顾1933年,那场席卷世界的大萧条曾经让黄金成为稀缺之物。1933年,美国政府通过了《银行紧急救助法案》(Emergency Banking Relief Act),“为目前全国性的银行紧急状态及其他方面提供救助……”'1'   

  该法案要求,所有美国公民必须把持有的黄金兑换为美联储发行的票据。拒绝兑换黄金将受到高达1万美元的罚款和10年监禁的处罚。这种非正常措施的目的在于防止公众囤积黄金。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似乎非常简单:把拥有黄金直接规定为违法行为。平心而论,在非常时期授予政府这样的权利并不为过,但这项紧急法案却开创了一个先河:今天,它已经成了政府对付美元问题的撒手锏。   

  在尼克松取消黄金本位制以及福特废弃持有黄金的禁令后,黄金价格从最初规定的每盎司35美元开始,一路飙升。到1980年1月,黄金已经达到了天价——每盎司超过800美元,此后又迅速下跌,并在1999年达到新低——每盎司253美元。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种螺旋式的价格运动视为市场力量对黄金投资带来的作用。相反,黄金价格的涨落完全是40多年政府干预的结果。事实上,这种运动不过是市场对黄金…货币兑换关系的一种过度反应。   

  2008年1月31日,黄金价格达到了创纪录的936美元/盎司,但这绝不是什么过度反应,而是真正的市场模式。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把黄金视为一种强有力的保值投资。在此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目前的一些主流观点。   

  (1)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盈余早已成为历史。而第一次从盈余变为赤字则是在1977年,这难道是巧合吗?维系多年的巨额贸易盈余,仅仅是在取消黄金本位制的短短几年之后,就变得面目全非。而取消黄金本位制带来的问题,完全可以归集为一点:政府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行货币,这就意味着,每天都在增加的钞票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把消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市场上的钞票开始堆积如山。当货币价值不再以黄金为基础的时候,美国就会变成了一个输红眼的赌徒,醉生梦死,债台高筑,但是为了继续玩下去,就只能依赖越来越多的借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