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问题富豪 >

第23章

问题富豪-第23章

小说: 问题富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有媒体调查,华林集团贷款总额竟高达48亿。其中包括:中信实业银行郑州分行文化路支行个亿,浦发银行郑州分行金水支行2个亿,广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有6个亿,其中2004年度新贷款是1个亿。交通银行郑州分行约2个亿,已经收回。正如华林集团招牌上宣称的那样,其是农业银行重点扶持企业,农行系统给华林集团的贷款多达20多亿元,其中农行周口分行亿元,农行淮阳县支行营业部亿元。华林集团的贷款总额远远高于其资产总额。
  2004年10月,孙树华以14亿元的个人资产跻身《福布斯》富豪榜时,国内某大型网站这样介绍华林集团:“在5536亩土地上,分布着10个分公司,灿若群星,装点着华林的绚烂……总资产亿元。”2005年2月,华林集团为媒体提供的材料称总资产则为40亿元。
  但当地工商部门2004年3月出具的华林集团年检报告显示,到2003年年底,华林集团资产总额为133340万元,仅为华林集团自己宣称总额的40%。
  早在华林集团产业全面扩张时,就有专家评估,如果华林所有的项目都同时展开的话,华林集团至少需要200亿元的启动资金。而两年前的华林企业总产值始终未能超过2亿元,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型企业。
  2005年年初,坊间传出“孙树华骗贷被查”的风声。时年1月底召开的河南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孙树华并未与会,当时正是华林集团多元化战略频频遇挫之际,其在商水县圈地1270亩创立的高科公司匆匆流产,95%的土地又重新种上了小麦和树。

孙树华:“破烂王”玩转“空手道”(5)
华林四五酒业公司也被“破产清算”,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向其逼债。
  为了帮助华林走出困境,淮阳县政府紧急调集了6000万元资金,包括1000万的教育经费。帮助华林还债。周口市当时的市委书记在会上表态说:“华林是我们周口最大的企业之一,我们周口与淮阳要与华林共存亡!”
  据周口市政府网站报道显示,在此后的两个月之内,周口市政府班子、河南省以一位副省长为首的几位领导分别到华林去考察慰问,他们将这场媒体风波形容为“竞争对手的点火”和“媒体的炒作”。
  据《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一位常委在考察后指出,虽然前段时间一些媒体的炒作给企业的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但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牢牢把握诚信和效益两个根本问题,诚信经营,不断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等,企业就会有新的更快的发展。
  此后,久未露面的孙树华在接受《大河报》采访时表示,华林集团注册资金有5亿元,贷款总额为亿元,而非外界所传的40多亿元,“不信可以到人民银行查”。事实上,华林集团在工商部门的资料显示,其注册资本为一亿元。
  据媒体报道,2006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也下发过一份文件,文件名带有“紧急帮助华林集团重新崛起”这样的句子。该文件建议华林的债主银行不要单独起诉、冻结资产,并希望银行为华林提供封闭贷款以帮其渡过难关。
  一些保护之举甚至令正常的执法行动都难以展开。骗贷传闻出现后的第三个月,多名官员到华林调研。
  “华林毕竟是淮阳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周口市经济发展的招牌。”淮阳县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认为,在司法部门尚未介入的情况下,政府帮助孙树华,无可厚非。
  《江南时报》曾报道了一个“经典的传说”,2001年,华林集团产值仅有7000万元,孙树华高报1个亿,以为会被查出来,但地方官员在上报时将这一数字又翻了一番。
  当地多名官员坦言,华林集团在周口地方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并和当地GDP、政绩联系在一起了。而地方政府出于政绩,或者发展的需要,也会于公于私对急于做大的华林施以援手。甚至这种援手都伸到了执法工作中。
  2005年,河南省审计局两位工作人员受到局长派遣,带着执法证到华林集团审查华林的资产情况。起初周口市审计局不予配合,理由是他们必须先征求周口市委领导的同意。当两名审计人员进入华林后,淮阳县的一位县长赶过来“全程陪同”,两三天以后,两位审计人员毫无收获,此次资产审查就这样不了了之。
  2007年3月底,该法院受理了华林的破产申请,进行资产清查和债务登记,这其实已宣告了孙树华执掌的企业帝国的覆灭。
  2007年6月1日深夜,躲债的生活终于结束。在哈尔滨的一家宾馆里,正在上网的孙树华被警方抓捕。
  距此一个星期前,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对孙树华正式立案侦查。距此两天前,新华社播发了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许可对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的消息。作为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最大的企业老板,孙树华还曾身兼河南省人大代表、淮阳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对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的命令是从公安部下发的,理由是孙树华涉嫌贷款欺诈。他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材料、土地重复抵押等方式,从农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获得了亿元贷款。

孙树华:“破烂王”玩转“空手道”(6)
孙树华利用重复使用土地证和已被收回的土地证骗贷,在20宗贷款中,10宗都涉嫌违规办理土地,是孙树华创业的命根子,也是他颓败的催化剂。
  根据银行信贷资料,华林集团曾拥有使用权的土地面积达到了9400余亩。
  在2000年4月,华林集团申报注册资金1亿元中,便有9800万元由土地厂房折算而来,只有200万元存款。
  河南警方查明,孙树华正是靠圈来的土地骗贷,一共使用淮阳、商水两县的20宗土地使用权贷款。其中,7宗土地4207亩已被政府收回,企业仅有3宗1075亩的土地使用权。
  没有土地使用权,并未影响到孙树华抵押贷款。来自警方资料显示,孙树华除了重复使用土地证骗贷外,他还利用已被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取得贷款,在20宗贷款中,另10宗都涉嫌违规办理、变造和重复使用土地使用证。
  从警方披露的材料看,华林集团的模式是“争项目—征地—高估地价—贷款—争项目”。相应地,地方政府则利用“推荐项目—低价征地—高价卖地”也有斩获。
  2003年,华林集团在淮阳县西城区与郑集乡交接处征地3000多亩,政府给农民的补偿价格是22500元一亩,而华林的购地价则为75000元,这些土地在银行抵押时,价格又涨到了20万元一亩。
  华林在2002、2003年之间拿到的近10个国家级、省级或市级大型项目,在“拆东墙,补西墙”也无法保证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几乎一一夭折。
  2005年2月5日,华林集团给媒体提供的材料称,华林集团旗下现有5个子公司,即沪光塑料有限公司、华林篷布公司、淮阳土工膜公司、安彩华林化学建材公司和华林四五酒业公司。华林集团内部人士介绍说,实际上,华林集团对外公布的许多企业都没有注册,有的只是属于项目公司,像黑龙江通河华林实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路桥有限公司、周商高速华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随着项目流产或停工,公司也就夭折了。
  2004年6月,仓促上马的锂电池项目第一个夭折。华林集团当初在上马时忽略了诸多要素,投资几个亿的项目甚至没有进行过有效的论证分析。项目的钢架都立起来了,哪知方案却因为环保不过关始终通不过有关部门的审查立项。虽然华林集团最终“果敢地放弃了”,但这一“果敢”使得3000多万元就此打了水漂。
  更令孙树华始料不及的是,寄予无限厚望的PE管生产项目在立项之后,突遭非典,工程久久不得开工。待到几个月后工程建成,煮熟的鸭子居然也飞掉了。
  多项重大决策的溃败使华林集团陷入被动,涉足的行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下:原本为“帮政府一把、解决员工上访问题”而收购的四五酒厂,因无力支付履约金最终被政府收回,2004年12月川汇区已决定收回华林集团收购的四五酒业,被政府回收;雄心勃勃的纺织厂在打桩打了一半后匆匆停下;先前那些放出豪言的几十亿的投资项目,也早已在无力“赶场”中全部流产。
  华林集团的主业塑料业,在孙树华动辄几十亿的大手笔中根本提不起大家的兴趣,被逐渐忽视。在近乎自然死亡的法则下,2004年8月,边生产边走下坡路的沪光塑料厂“终于停摆”。与此同时停产的还有当初花大价钱收购过来的三元化工。
  2005年4月,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银行随后紧缩银根。靠银行贷款支撑的路子被堵死,而嗅到华林“快不行了”的银行们反倒蜂拥而至,争相前来逼要到期的、或是没有到期的贷款。

孙树华:“破烂王”玩转“空手道”(7)
虽然有政府的帮助,但在已经暴露出来的40多亿元贷款面前,政府的微薄之力仅仅是杯水车薪。从2005年初开始,孙树华就很少在他的公司华林集团出现,因为从那时起,他已成为逼债的银行和媒体围追堵截的对象。这一年,见证了他的荣耀与梦想的奔驰600轿车,悄然换成了一辆越野车。有人说孙树华在转移资产。一些原本属于华林旗下的公司,纷纷变更了法定代表人。比如沪光塑料厂、篷布厂以及投资1亿多元兴建的周口鲲鹏外语学校,其法定代表人在2005年之后就不再是孙树华了。
  在孙树华贷的大量款项中,有很多钱并没有投入到实业上去,不知其踪。这些大宗的失踪款项,目前是公安部门极力追查的重点之一。
  如果说,孙树华的空手套白狼总是能成功,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功不可没。
  华林集团是河南省重点扶持的企业,在政府某些领导的牵头和指示下,银行没有办法拒绝贷款申请。当地银行和孙树华的关系,颇为微妙。一个典型的个案是,2002年1月,安彩华林在尚未成立的情况下,向农行淮阳县支行申请建设资金亿元,获得成功,而工商注册资料显示,该公司2月份才召开股东大会,6月18日才拿到营业执照。
  另一个事实是,2005年,华林陷入债务危机后,农行周口市支行信贷员鲍建主动辞职离开农行,自告奋勇地来担任华林集团法定代表人。在2006年1月5日获任华林集团第二任董事长。
  另据河南省公安厅的报告说,在孙树华骗贷的亿元中,有万元的大额取现去向不明,3450万元资金被转入个人账户,其中孙树华1700万元,农行周口市分行原行长董学之的司机陈峰也获转了700万元。
  2007年5月31日,河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经审议,决定许可公安机关对河南省十届人大代表、河南华林集团原董事长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人物聚焦】
  本色孙树华
  在生死线上“过”了一回的孙树华时至今日不抽烟、不喝酒,甚至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每天只睡5个小时的觉,地方就在办公大楼的五楼。有一次孙树华兴致大发,突然拉上集团的副总要求下一盘棋,结果副总倒还惊呆了,以至于“颤抖着双手不敢落子”,而这也是大家看到的孙树华唯一的一次业余活动。
  但这些生活细节并不能证明孙树华在做企业方面有任何过人之处。
  “孙树华的性格十分要强和执着,在处事上有着极高的情商”。一位熟悉孙树华的人说。
  孙树华并不懂得经营,自始至终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团队。孙树华的家人、恩人、熟人占据着华林集团各个公司的主要负责岗位。
  一个例子是,公司财务部长经常换来换去。有一段时间,华林的财务部长是一位年仅22岁、高中毕业、毫无财务知识的年轻人。不会记账,只管签字付款。
  有一段时间,孙树华的家人常常趁孙外出跑项目之机,假冒孙树华本人的签字从公司支取钱款。后来孙树华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召开了华林历史上罕见的一次“董事会”,在会上厉声骂道:“谁胆敢再冒我的名字签字领钱,我他妈!”
  有媒体在采访时发现:一个几十亿资产的企业,竟然没有一个详细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对于上马哪些项目、企业是否可以兼并都没有任何可行性分析报告,往往是“孙总决定了,大家都照着做,甚至从来不怀疑其对错”;企业内部沟通严重匮乏,连最基本的电脑工具都少有。集团内部账目混乱,生产车间也经常对不上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孙树华:“破烂王”玩转“空手道”(8)
有一个生动的事例是,沪光塑料厂曾经因为原料不够干燥,导致产品起泡最终报废了几吨原料,这种生产大事故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