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谋生计 作者宇阳 >

第2章

谋生计 作者宇阳-第2章

小说: 谋生计 作者宇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让狐狸吃辣椒

  有三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怎样才能使狐狸吃辣椒?要知道,狐狸是从来不吃辣椒的,而且狐狸聪明绝顶,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第一个小朋友抢先发言说:“呵呵,那还不容易,你先让人帮忙抓住狐狸,把辣椒塞进狐狸的嘴里,然后用筷子顶下去。”

  第二个小朋友说:“你这样处理既不人道,也不够艺术。我就有办法让狐狸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吃下去。我先让狐狸饿上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狐狸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全部吞下去。”

  第三个小朋友摆了摆手说:“这个办法倒不错,只是肉的成本太高了,而且容易把狐狸的胃口惯坏。我就能找到最廉价的方法,而且让狐狸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吃掉辣椒!”

  两个小朋友大为吃惊,齐声问道:“你是怎么做的呀?”

  第三个小朋友挤了挤眼睛,故作神秘道:“这很容易,先把辣椒擦在狐狸的屁股上,狐狸就会感到屁股火辣辣的,这样就会情不自禁去舔掉,并会为自己的这一举措兴奋不已!这样狐狸吃掉了辣椒,我们高兴,狐狸也高兴啊!这简直就是‘双赢’啊!”

  “研究生”说:“你们知道吗?这是我读小学时候发明的一个故事,那第三个小朋友就是我呀!从那以后,我反复告诫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靠强迫,要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让人高高兴兴地去做。我相信,能够让乞丐来买报纸的人,一定和我董卓一样具有聪明的头脑;我相信,在即将来到的新同事中,一定会产生这么一位卖报的奇才。”

  一位叫做张飞的黑脸胡子,害羞地举手问:“董总,您这个考试题目很有趣,可我这人的智商不是特别顶尖,您能不能多提醒一点呀?”

  “研究生”说:“那我就再免费支你两招吧。第一招,要学会可行性思考,觉得什么都有可能产生。第二招是换位思考,站在乞丐的心理角度,琢磨乞丐怎么才能买我们的报纸。只要大家领悟这两招,就一定能够把报纸卖给乞丐,甚至把报纸卖给盲人和月球土著人。”

  “研究生”的题目一出,整个报社就忙得不亦苦乎。新来的记者、编辑一边忙着采写工作,一边忙着做“卖报”的方案。最为夸张的是,《大汉都市报》的社会新闻部所有记者、编辑,被三人一组分成了若干个“乞丐买报”专题组,其中刘备、张飞、关羽三个刚刚毕业的小伙子被分到了一组。

吕布把报纸卖给了乞丐
四个月很快过去了,刘备的方案还没有想出来,可是交作业的时间早就过去了。刘焉把刘备三人叫到办公室,板着脸问:“你们三个是怎么搞的?为什么别人都能做出了试题,就你们不行?”

  三人大吃一惊,瞪大眼睛问:“不会吧?难道有人把报纸卖给了乞丐?”

  “废话!”刘焉生气地说,“不是有人,而是所有的人。”

  张飞问:“他们是怎么卖的呀?”

  刘焉说:“像曹操和蔡文姬‘乞丐买报’专题组,就提出了政府订购的方案,说只要动用政府关系,搞个‘乞丐扫盲运作’、‘给乞丐送温暖’活动,这样既能提高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修养,又能让政府为乞丐订报买单,这个主意乐得董总的嘴巴歪了两周。”

  张飞不服气地说:“这怎么说也带点政府行为,跟往狐狸的嘴里塞辣椒差不多,人家乞丐未必心甘情愿。”

  “政府行为怎么啦?”刘焉更加生气了,“报社不是请你们来拿工资,而是来赚钱!董卓出题是假,想靠报纸圈钱是真,若能圈钱,哪管什么政府行为?你们再看看父女黄金搭档组王允和貂蝉,想出了‘美人连环计’,主张在报纸首页开设*连载的栏目,说是满足未婚乞丐对于人性的基本需求,以此减少社会*犯罪率,这样既增强了社会安全,又能让乞丐过上文化人的生活。董总称此计划若能实施,中国的*犯罪率将会排在世界最末,其贡献比爱因斯坦还要大。”

  关羽忿忿道:“这分明是打着文明的幌子,包着*的辣椒嘛!这和把辣椒包在肉里,骗狐狸吃下有什么区别呀?”

  “你们怎么都是榆木脑袋呀!”刘焉似乎有些不耐烦地说,“是*好,还是爱情好?我看能赚钱的最好。王允妙计一出,立即升为《大汉画报》主编。当然,最聪明的数吕布,他一不强买强卖,二不靠*,完美地体现了董总的核心理念—— 让乞丐高高兴兴、心甘情愿排队买报纸,被“研究生”直接晋升到“干儿子”一职。

  三人异口同声地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刘焉说:“吕布的方案是把报纸与彩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他让乞丐在读报的过程中创造财富,甚至让他们一夜暴富。广告语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报纸上设置许多编号,再根据编号开设大小不一的奖项。张张报纸有编号,个个编号藏大奖。整个过程就像卖体育彩票,迎合了人性中的好赌和投机心理,大大地刺激了乞丐不劳而获的本性。这样一来,乞丐们还不高高兴兴地来排着长队,像买手纸一样买报纸?”

  刘备说:“这就像在狐狸的屁股上涂辣椒,狐狸心甘情愿,但事实上却是在摧残狐狸的屁股!吕布如此卖报,其实是在摧残民心!”

  刘焉待了待说:“我也知道这样做有点像赌博,腐蚀民心。可董卓就等着广告像洪水一样泛滥,收钱像收纸一样快。我们这些拿人钱财替人打工的人,除了执行,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刘备叹了口气道:“可是,这样会给乞丐带来更大的不幸啊!”

  刘焉说:“你们还是多考虑考虑自己的不幸吧!按照报社的规定,你们要被自然淘汰,这次我也帮不了你们呀!正式的解除试用期合同就在你们的桌面上,大家节哀顺变吧!”

董卓事件的结局
说来也是后话,改版后的《大汉都市报》如飙风般席卷了大汉江山,一些乞丐早早地起了床,乐颠颠地排着长队买起了报纸,等兑完奖品再来到自己的工作地点,开始一天的乞讨工作。据“乞丐买报”的后续新闻报道,很多乞丐一夜暴富彻底改变了悲惨命运,住上了别墅,开上了奔驰,也有报道称“乞丐买报”导致更多人成为乞丐,于是乞丐越来越多,董卓的钱也越来越多,并一度排进了福布斯财富榜世界前一百位。

  最后一次听到董卓和“乞丐买报”的消息是在三年以后,那时的刘备已经是开心集团徐州开心音乐网的CEO。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边吃饭边看当天的《大汉新闻》,新闻里边提到董卓被双规。在《大汉新闻》的后边是《吕布焦点专访》,三人从电视里了解到了“乞丐买报”的最终结局。

  主持人问吕布:“董卓不仅事业支持你,生活上照顾你,而且对员工的家属也照顾有加,这么一个好上司、好领导,是什么让您决定揭发他呢?”

  吕布狠狠地答道:“我揭发他,就是因为他对我太照顾了!”

  主持人:“此话怎讲?”

  吕布说:“人家照顾家属,最多也就是送点礼品,打个电话慰问慰问。董卓呢?他照顾我老婆,时间一般是晚上,地点一般是卧室。本来,一个能想到把报纸卖给乞丐的人,本非常人,他的这种独特照顾方式也能理解,直到有乞丐向我告密……”

  吕布忽然不讲了,主持人一脸天真地问:“乞丐怎么告密?”

  吕布有点难为情:“自从我把彩票跟报纸有机结合以后,少数乞丐一夜暴富,于是,乞丐们纷纷给我送礼,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第一手情报,而我呢,人也比较善良,这乞丐赚点钱真不容易啊!他们的一片真心,我哪能辜负呢?也就收下了。这天,一个老想巴结我又巴结不上的穷乞丐跑来找我,说是要告诉我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于是,我们来到凤仪亭,看到了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主持人:“董卓被双规时曾叹道,成也乞丐,败也乞丐!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一定把报纸卖给瞎子—— 瞎子比乞丐安全,并在头版郑重写道:拒售乞丐!”

  看到这里,三个人陷入了沉思,董卓的事件给他们带来了灵魂的震撼。在董卓的故事里,他们想到了自己的未来,一个属于董卓的“乞丐买报”年代结束了,那么,属于他们的奋斗时代,又将从何开始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新版《和尚喝水》
话说刘恢的一席话让刘备茅塞顿开,这天上午,刘备在镜子面前做了几下微笑练习,检查了脸部的零部件搭配,信心十足地赶赴面试现场。推开面试厅大门,只见硕大的圆桌边,齐刷刷地摆满了六个相貌奇特的脑袋,还以为进了动物园呢,又见每个面试官桌前都堆着一堆瓜子,便愈发觉得奇怪了。

  “我们推崇开心面试,”一位扎着长辫子的男人开始说话了,“一边嗑瓜子一边交流,是我们面试的一大特色,来,嗑起瓜子,讲起你的经历吧!”

  刘备说:“我毕业三个月,但已经工作了三年。最成功的案例是创建了自己的企业,不仅赚足了学费、生活费,还赞助了三个西部失学儿童的全部学杂费用。”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看了看面试官,果然,开场白引起了面试官的兴趣。

  一位胖阿姨惊问:“为什么想到创业呢?”

  刘备说:“我幼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所以不得不从高中开始卖报养活自己,后来考了个三流院校,自然没能借到助学贷款,母亲就送了我一句话,‘你是一个公民,你必须用智慧解决学费,而且我不该剥夺你吃苦受累的权利,并给我讲了一个和尚喝水的故事,就这样,我拉开了创业的帷幕’。”

  销售总监陈登说:“你的母亲很了不起,只是,《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不是小学五年级就学过的吗?”

  刘备应道:“当然,小学五年级学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吃》,也叫打工式的和尚喝水,母亲讲的是《四个和尚有水吃》。母亲说现在的招聘,都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文科专业,两年以上工作经验。21世纪的和尚喝水怎么会是一样的呢?她讲的是新版《和尚喝水》,也叫‘老板式的和尚喝水’。”

  总裁陶谦饶有兴致道:“嗯,很有意思,你给大家讲讲这个老板式的和尚喝水吧!”刘备应允,缓缓地讲了起来—— 

  新版《和尚喝水》

  有四个和尚住在四座相邻的山庙里,山下有一条小溪,四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

  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忽然有一段时间,山左边、山中间和山右边的和尚都没有来挑水,剩下的这个和尚着急了。“他们是不是病了?还是不用挑水啦?”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这个和尚决定登门看个究竟。

  他先爬上左边的那座山,气喘吁吁地来到和尚庙,却见左边山上的和尚一副悠哉游哉的样子,不像是个病人,也不像是个没水喝的人。

  和尚惊奇地问:“难道你不用挑水吗?”

  山左边的和尚笑了笑,领着他到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两年以来,我每天挑完水,做完功课以后都会抽两个小时来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但抽出两个小时并不难。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这样我就有时间打拳了。”

  和尚心里十分震撼,他带着满腹心思爬上中间的那座山,看见中间的和尚正在庙前晒太阳呢!脸色红润,也不像一个没有水喝的人。

  和尚惊奇地问:“莫非你也挖了一口水井?”

  和尚笑而不答,只是带着他来到厨房,指着一排管子说:“你也知道,天天挑太累,挖井费时费力。你看后院这么多的竹子,我每天挑完水以后,利用空余时间,把这些竹子砍下来,穿透心,一根接一根,一直连到河边高高翘起头。然后抽空去集市买了辘轳、提水、倒水轮来,这样水就直接通到厨房,自然可以不为三桶水而折断腰了。”

  “妙哉!”和尚情不自禁发出感叹,最后,他来到右边山上的寺庙,看见右边山上的和尚正在给一群小和尚讲解佛法呢!

  和尚好奇地问:“难道你不用挑水吗?”

  山右边的和尚笑了笑,指着一群弟子说:“你知道,光有人挑水,没有人做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这两年来,我每天挑完水,做完功课以后就会下山去招募小和尚,然后给他们制定庙规,安排挑水、做饭的活儿。我原本也想装上一排竹水管,后来发现挑水有利于锻炼小和尚的身体和意志,为了培养和尚的身心素质,我就委屈自己,把吃苦受累的机会奖励给了他们,我便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