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 >

第5章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第5章

小说: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经常加班到很晚,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情。一位当年在黎明网络与张志东共事的同事曾经讲述过他们对张志东恶作剧的段子:当时加班晚了第二天上班是可以请假晚到的,有一次,这几个兄弟看到张志东加班到很晚后,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给张志东家打电话,和他聊天,把张志东聊得睡不着了后,才告诉张志东他们都请过假了,今天不去上班了,并鼓动张志东也不要去上班了。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志东依旧准时到公司来上班。
  张志东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出头,比马化腾和曾李青要矮上一个头,圆脸,说话总是带着微笑,但讨论技术问题时会有些偏执,有时会激动得脸红脖子粗。熟悉张志东的人都叫他“冬瓜”,取张志东的“东”字的谐音,也与其身材有一定的暗合。随着腾讯的长大,张志东也逐渐位高权重,旁人逐渐把称呼改成“瓜哥”或喊他的英文名Tony(腾讯内部向来不以“总”称呼),以示尊敬。
  张志东的确很值得尊敬,一是其技术上的炉火纯青,即便是他的对手,都对这点佩服得五体投地。QQ的架构设计源于1998年,正是由张志东搭建的。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用户数量从以前设计时的数以十万计到现在的数以亿计,整个架构还可适用,实在难能可贵,甚至可以说不可思议。另一个原因是其对物质上的追求极低。在腾讯创始人纷纷在澳洲买别墅、开游艇、高管团购宝马的态势下,张志东一直开着20多万元的中档车。
  对此,张志东的一位多年密友解释说,张志东不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的确不需要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是腾讯第二大个人股东,上市之初他持有的股份超过6%,按照腾讯最高市值1 200亿港元计算,张志东身价接近70亿港元①。而即便不在腾讯,以张志东所做出的拥有上亿用户的产品来衡量,他在猎头市场上的身价也至少值10个亿,只是实在想不出谁能出得起这个价钱。
  张志东思维活跃,沉迷于技术,一心希望可以通过技术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有一次,他去帮一个政府客户进行网络设置,当他尽善尽美地将一切功能都架设完成后,发现对方仅仅使用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功能,这对张志东是一个不小的触动。张志东第一次开始有强烈的用户意识,这也使腾讯对用户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黏住用户的考虑。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市场奇才曾李青
马化腾和张志东创办公司一个月后,腾讯的第三位创始人曾李青加入。曾李青的加入,让马化腾和张志东的纯技术组合有了更多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成分。
  加入腾讯前,曾李青在深圳电信工作,他是深圳互联网的最早推动者之一,同时还是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宽带小区的推动者。“宽带小区”这个项目说白了也就是个系统集成项目,一方面去买设备,然后加价卖给地产商。起先这个项目差点夭折,原因是电信设备提供商要的价格和地产商能承担的价格一样,都是120万元,但曾李青很想把这个项目做成。为了使这个项目能通过,曾李青把财务、行政和采购等相关部门的人员都叫到一起,仔细地算了一笔账,他说,我们跟设备提供商签订设备购买的协议,约定在实施工程的一年中,根据工程的进度和当时的设备时价来付款。曾李青提醒大家,这个工程要做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内统筹得好,这120万元的设备最多80万元就能拿下,我们抓紧和地产商签协议,让他们先付款,我们先收入120万元再说,所以这个项目稳赚。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李青以类似做期货的方式做系统集成的手法让人不得不佩服。
  后来成为腾讯COO(首席运营官)的曾李青,有一次请他深圳电信的老同事张春晖去腾讯公司讨论一个项目,会中网络突然不通,电话打过去也不见维修人员来。虽然一桌子坐着的有很多自己的手下,但曾李青却一个人猫下腰,钻到桌子底下,把线路调通。目睹此景的张春晖想起了当年曾李青和他一起在深圳电信机房帮人调试设备的场景,张春晖感慨,曾李青很实在,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曾李青中学是在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读的,本科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的,柳传志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曾李青大学学的是计算机通信,因此毕业后被分配到深圳电信数据分局,顺理成章。
  曾李青是腾讯除马化腾、张志东之外的第三大个人股东,媒体上关于马化腾最早创业时的5位合作伙伴或是中学同学,或是大学同学的说法实属以讹传讹。曾李青和马化腾既不是中学同学,也不是大学同学,他们的交集是马化腾的姐姐马建南,马建南是曾李青在深圳电信数据分局的同事, 而且也有多年的交情。
  根据多位腾讯员工的描述,曾李青是腾讯5位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位,与温和的马化腾、爱好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曾李青是另一种类型。
  不过,在1998年秋天,激情满怀的曾李青很郁闷。深圳电信与赛格、特发联合投资的龙脉公司走到了尽头,作为龙脉市场部经理的曾李青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他思前想后,决定去找当时的深圳电信局局长许文艳,他想请许文艳帮他出主意,是回局里好,还是就此离开电信局下海。曾李青的困惑是回局里发展前途不大,离开又有些不舍得。许文艳帮曾李青拿定主意,以曾李青大开大合的性格,回局里多少有些不合适,不如以向单位交钱的方式停薪留职下海,许文艳还推荐曾李青去找马化腾。
  其实,曾李青在此之前早就认识马化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桥梁……当时深圳电脑协会的会长丁阿姨。丁阿姨和许文艳关系很好,经常要深圳电信出人、出场地、出钱、出资源支持他们搞活动,每到这种情况,许文艳就把曾李青派去。丁阿姨的丈夫和马化腾的父亲是同事,同为盐田港的高管,丁阿姨的女儿也是马化腾、张志东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其中马化腾与丁阿姨的女儿属于青梅竹马的朋友,大家经常开他们的玩笑,他们也曾经很正经地相处了很长时间,但之后的故事是省略号。马化腾和张志东也经常被丁阿姨拉来当壮丁,所以三个人很熟悉。
  曾李青记得他们三个人第一次就成立公司的事情见面是在深圳电信他那间小办公室里,他们简单地分了下工,马化腾负责战略和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曾李青负责市场。
  2000年,从湖南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李华是腾讯招聘的第一名外地大学生。他第一次来腾讯见到马化腾的时候,大吃一惊,在他看来,他要进的这家公司的老板更像是他的一位学长,他当时甚至认为,腾讯的另一位创始人曾李青才是老板。当然,这只是李华的第一印象,真正的情况是马化腾、张志东和曾李青都是老板,而马化腾是最大的老板。
  从外表上看,曾李青的确比马化腾更有老板相,两个人个头上相差无几,但曾李青要比马化腾富态得多,在穿着上明显更商务一些,在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方面也要强上许多。因此,每次两个人结伴出去谈商务合作,曾李青总会被人误认为是大老板,而外表清秀、给人大学男生印象的马化腾总会被认为是公司的运营助理或秘书。
  华南互联网的*,时任广东电信旗下21CN事业部高级经理的丁志锋曾回忆起腾讯在最困难的时候求见21CN的情景:当时腾讯希望21CN收购QQ(更多是类似网易模式的仅卖系统),当时腾讯报价是300万元,代表腾讯来谈的正是马化腾和曾李。不过,当马化腾和曾李青两个人走进会议室的时候,21CN的所有人都把曾李青认作了马化腾,这很显然是因为曾李青的派头更足。即便是讨论的过程中,曾李青也比马化腾更具有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
  除了比尔·盖茨外,与马化腾在气质上接近的另外一位大人物是英特尔创始人诺伊斯(Robert Noyce)。本书作者之一的林军很喜欢英特尔的天使投资人、也是英特尔创立之初的董事阿瑟·洛克对诺伊斯及其两位创业伙伴摩尔和格鲁夫的评价……诺伊斯:最具备远见卓识,天生就有灵感;摩尔:科技天才,没有任何的利己主义,是暴风雨的安居所;格鲁夫:由技术专家转换而成的管理专家,一个对机构如何运转和如何相互作用十分痴迷的人,一个决定生活要尽可能丰富的人。马化腾、张志东和曾李青这样的三个人,是不是跟他们很像呢?
  

专才许晨晔和陈一丹
腾讯有5位创始股东……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不过,最开始是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三人全职,到年底许晨晔和陈一丹才加入进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腾讯的创办时间有1999年9月和1999年11月两种说法的原因,9月的时候只有马化腾和张志东,10月曾李青加入,11月许晨晔和陈一丹加入,并最终成立公司,清晰股份。
  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万元,占了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万元,占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经过几次稀释,最后他们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当初的1/3,但即便这样,他们每个人的身价都还是达数十亿元。
  后来担任腾讯首席信息官的许晨晔,和马化腾、张志东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与张志东一样,许晨晔在深圳大学毕业后进修了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则进入深圳电信数据分局工作,与曾李青是同事。许晨晔是一个非常随和而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轻易表达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他最大的爱好是与人聊天,兴趣则多种多样。
  另一位创始人,后来担任腾讯首席行政官的陈一丹,原名陈惠龙,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时的同学,后来也就读深圳大学,不过专业是化学系。陈一丹后来改名陈一舟,因与另一位创办ChinaRen的互联网名人、现千橡公司CEO陈一舟重音,于是又改了一次名字,叫陈一丹。
  陈一丹从深圳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工作后他就开始攻读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并很快考取了律师资格证。陈一丹十分严谨,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状态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选择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创业,在1998年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像马化腾这样,选择性格完全不同、各有自己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是很少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马化腾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这些都在一开始就决定了马化腾并非池中之物,终有一天要鲤鱼跃龙门。
  后来,马化腾在接受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承认,他最开始也考虑过和张志东、曾李青三个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后还是采取了5人创业团队,根据分工占据不同的股份结构的策略。
  作为一个集体领导的管理团队,不可避免会有不同想法,甚至有时候内部会有很多争辩以致最后意见无法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起推动作用的往往是马化腾。马化腾是团队中最具协调能力的人,他往往能从大家的争论中发现价值所在。
  腾讯的5位创始人在腾讯成立前最主要的关系是同学和同事。其中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是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前三位在大学里甚至是一个系的,而曾李青则是马化腾的姐姐的同事,也是许晨晔的同事。马化腾认为,这样的关系“心态上会好很多,吵架归吵架,相对在外面萍水相逢的,为了做东西而在一起,如果遇到争执的话很容易出问题”。
  除了同学关系这种天然的优势外,马化腾在公司创立之初就有意地考虑了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最早也是创业团队一点点壮大,开始是我和张志东两个人,一个月后加入一个,再一个月后再加入一个,最后是5个人,很快成为最开始的创业团队,那时候基本是按这样的思路去做,包括股权分配也是根据个人能力和特长分配,这样可以保证以后稳定一点。我也见过一个公司,一开始几个人全部平分,但没有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三个人各三分之一,往往是很危险的。”
  马化腾说的这家公司就是曾李青早期曾经参与的网域,网域就是按照4人均分股份的方式一起创业的。这家公司旗下的中国游戏中心曾赫赫大名,与联众公司并称,有“北联众,南中游”之称。后来这家公司也卖给了腾讯,这是后话。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腾讯的其他创始股东们
腾讯是中国互联网界拥有创始人最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