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求职 >

第13章

求职-第13章

小说: 求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浪子不回头,浪子还是当年的浪子。浪子大名邹扬。“假如真有上帝,我要找遍天涯;假如没有上帝,我将安歇梦乡。”他把斯蒂德尔的话当座右铭。因为不愿过平淡的生活,不甘于平庸的人生,高中毕业后一直四处漂泊,深圳、衡阳、温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兰州、西安,他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西,俨然是个江湖豪客了。操作工、推销员、业务代办,干过许多职业,听命过许多老板,心依然是驿动的。邹扬具备一条路上黑灯瞎火走到天明的勇气,名与利,对他仿佛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 
  还有一名姓汤的女同学,至今不忘作家梦。中学时汤的成绩不好,唯独作文好,当时大家也不怎么在意。汤没有上大学中文系深造,去当了个女兵,但坚持不懈地写,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汤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越业越多,也小有名气了。 
  这真是个努力便有成绩的好时代。老姜在努力发财,Doctor在努力发明,邹扬在努力浪迹,汤在努力爬格子。 
  人各有志,只要努力了,人生是不是就可以无悔? 
   。。 

职业指导师三点转行成功的经验分析(1) 
热爱自己的专业,稳定才是硬道理 
  现在有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与失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他们害怕摊上“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怕第一份工作干不长远,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干。千万不可以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要培养自己的信心,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达到非常热爱的程度,与其交谈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凭着一腔热血或者说三分钟热度而选择的专业。 
  那么木已成舟,怎样亡羊补牢呢?殷谦劝告大学生们,要努力培养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混着毕了业,造成不好找工作的局面。那么大学生已经毕业,将要踏入社会的他们要怎样面对自己的抉择呢? 
  像销售、服务业这样的专业毕业的青年是经常来找我谈心的,他们感到自己选错了专业。我告诉他们,不是选错了专业,是没有理解当初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诚然,有的大学生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的本愿,更有一些学生随便地一报志愿,将自己的未来当成儿戏。但那些自己为自己选择的专业,为什么毕业后反而没有多少兴趣了呢?这是个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是真的喜欢这项专业,可是毕业后却对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敢问津。 
  这大体说来有两种情况: 
  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真正学好自己的专业,导致明明拿了学历文凭,也是能力有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这种状况是由于以前的应试教育造成的,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这种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是大学毕业生能力较强,由于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导致其对本专业产生了怀疑,认为这个专业就是不好找工作,自己所学的是冷门专业。其实现在多元化社会,根本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热门和冷门的界限了,哪一个专业也会有饱和的一天,当然,这不是我们职业指导师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那是社会学家的事情。 
  大学毕业生求职受挫,屡次换工作,对于这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殷谦给大学毕业生的建议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扎扎实实先干好第一份工作,稳定才是硬道理。当你有了从业经验,你要面对的天地就会焕然一新了。现在是用人单位挑你,所以不要求薪水的多少,稳定即可;将来你积累经验到一定程度,就是你挑用人单位了,到那时再讲薪水的上升也不迟。” 
  搭乘转行直通车,为自己做好人生规划 
  转行的现象在现在职场早已司空见惯,频繁转行成功的案例也令人艳羡,但这些转行人士的成功经验却鲜为人知。殷谦分析出三点转行成功的经验,当可与职场人士分享。 
  1。清楚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就是自己的目标何在,能不能做好。 
  你要确立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执行。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转行,转到什么行业最佳,搭乘转行的直通车,而不是‘倒车’。 
  刘墉一开始做的是记者,由于自己从小对文学就有极高的造诣,后转而为专职作家,其作品享誉海内外。刘墉成功的例子恰恰说明,转行要走自己能走的路、愿意走的路,不是盲目搭便车,而要真正搭乘一辆属于自己的直通车。 
  2。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就是自己的价值观何在,是不是发自内心的。 。。 

职业指导师三点转行成功的经验分析(2) 
任何人都追求金钱,包括我在内。但钱多并不代表你过的平安、过的潇洒。我要对青年们说的是,扪心自问,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是名誉还是地位?不管什么,都不要盲目追求金钱。随波逐流、一味追逐金钱就会失去自己的价值观,就会不明白自己真正想得到什么。 
  事业的成功是看一个人能不能稳定地做好,而不是金钱的多少。 
  3。清楚自己究竟是谁,就是为自己定好位置,合不合乎自己的条件。 
  许多转行者之所以在转行过程中受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挫折,是因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现在的大学生求职,特别是学历高的大学生,老想着自己一步到位。就是说将自己的人生规划过于理想化了。我还是要强调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积累、不断锻炼,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做,终会有成功的一天。还有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没有正确估量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盲目转行,这必然造成不想要看到的被动局面。 
  积累丰富经验,走好人生每一步 
  像会计这样的专业,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方能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勇于锻炼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机械、会计等专业都是越做越熟练、越做越精通、从业时间越长,用人单位越看重的。也就是说,经验的多少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尺。但也有的单位最看重学历,一般说来,法律、医药等专业侧重学历,机械、驾驶等工作侧重从业经验。因为有些用人单位招收技工,特别喜欢经验多的人,而不是一味看文凭的高低。 
  当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不管是工作方面,还是人生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人生和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是相通的,在工作中得到快乐,人生就显得充实。人生态度是乐观的,本职工作就会细心做好。还是那句话,要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踏实地做好,稳定下来之后再考虑薪水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中心职业指导室,不只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咨询,也有一些“40、45人员”在职业指导师面前敞开心扉、畅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不要被自己的年龄束缚住,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一位姓张的师傅说,自己没有什么学历,只有靠技术吃饭,但有的用人单位一看到自己的年龄就望而却步了。 
  你们这个年龄其实也有优势,年轻人的优势是学历高、理论强,相对而言,你们的优势是经验足、实践好,这恰恰是年轻人不能相比的。 
  大龄人员参加人力资源中心开办的短期培训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技能证书,有的单位专门招收参加过这种培训班的学员。 
  职业指导室面向各个年龄段的求职、在职人士,其宗旨就是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从众多规划策略中选择一条适合自己最佳的工作策略,走好人生每一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实习记者”之路越来越难走 
有这样一群人,怀抱理想进入媒体单位实习,除了必要的伙食、车费补贴,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他们辛辛苦苦地工作着,通宵工作更是家常便饭。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一丝怨言。他们一直认为熬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并时时勾画着自己憧憬的蓝图:出入各大会场、对话高官显贵、聆听民众呼声。理想的翅膀承载了太多的辛酸和无奈,但负荷太多,终有折翼的一天。下面就来倾听他们的故事: 
  一个电台实习记者的自述 
  (王莹,女,2007届中文系毕业生。曾在当地广电实习半年,现在无工作) 
  今年一月份,为了配合2008年奥运会,某电台开通了一档新栏目,要招聘一批实习生。消息传到学校,老师就介绍了一些人进去,并叮嘱我们要好好表现,争取留在广电。事业单位、福利齐全、职业诱人,多少人挤破脑袋连个实习的名额也争取不到。当时自己真的感觉受到了命运的垂青,并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所能留在广电。 
  短短两个月,我就掌握了整个业务流程,独立采访、撰稿、编辑、录入、剪辑。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加班到晚上12点是常有的事,除了每天一顿的饭费补贴和必要的差旅费,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还是靠家里接济。家里人得知我在广电实习,给予了十二分的支持,并表示为了能留在广电,哪怕再养我一年也无所谓。因为据前辈的经历,要想成为广电的正式员工,没有一、两年的苦熬是不行的,而这前两年只能象征地拿到一些补贴。 
  我也做好了打算,一年之内不发工资也无所谓。即使我在广电干最多的活,拿最少的钱,可我依然期待着自己转正的那一天。其实有时候看看周围那些正式员工,只干我一半的活,拿到的工资却是我的3倍,既委屈又期待。 
  可命运最后却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招工考试的那一天,因为自己非211工程院校毕业的理由被单位拒之门外。当时给带我出师的老师打电话希望他能为我说句话,他的手机却关机了。当时自己就感到心寒,他是那个经常鼓励我的老师吗?他是那个曾经承诺过我一定会转正的前辈吗?看来那些话只不过是诱饵,要我为他拼命干活而已。 
  后来我得知,其实这些都是借口,大批像我一样的实习生被拒之门外,而一些学历偏低的人却通过其他的门路获得了考试资格。我最终选择离开广电,因为在这里,我再也看不到希望…… 
  一个报社实习记者的自述 
  (周华,男,2007届经济系毕业生,某报社实习记者) 
  将近一年了,整日濒临贫困的边缘,每月赚取那点儿微薄的稿费,还成天伸手和家里要钱。整天日晒雨淋,跑新闻,对于我来说这种日子虽然精彩但却很苦涩。如果你连一日三餐都还没有着落的话,你还有那心思全力以赴吗?我进入报社将近一年了,和我一同进去的同学都因忍受不了长期的贫困离开,自谋它路。他们现在都有了很好的收入,而我还在苦苦挣扎,心里的那点希望之光似乎也在渐渐消失了。虽然领导一再承诺为我们转正,但那个承诺对我们来说,和共产主义一样诱人却又那么遥不可及。进入报社,大小稿件也写了不下五六百篇,仅稿费一项就赚了好几千,但是拿到手的也就每月几百,大部分都是领导的空头支票。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走了,照样会有大四的学弟学妹们来填充,报社永远不会缺人。 
  爆料媒体黑幕:为转正花了30万 
  记者本人也从一个父亲是当地广电局台长的好朋友那里听闻:他父亲所在的广电集团已经10年没有公开招募新人了。每次都招一大批的实习生进来,白用半年,然后一律辞退,再招一批新的实习生进来。就是这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挤破了脑袋要进来。当然也有例外,如果家里有钱,赞助广电二三十万的,就能得到一个转正的名额。记者认识的一个学摄影的朋友就往广电送了30万,成为了正式员工。 
  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吗? 
  诚然,进入国家媒体行业的确是每个有志于从事于记者行业的人所梦寐以求的。无冕之王、民众喉舌,但国家媒体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资源有限,人员配给供大于求。尤其是市场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大多数媒体已不再是单纯地完成“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创收也在纳入他们的议程,并逐渐成为他们的重要任务。空抱一腔热忱进入媒体很可能被浇淋一头冷水。 
  既然如此,想从事记者行业的人大可另辟蹊径,不仅继续着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且收入更加丰厚。 
  途径一、网站编辑 
  相比其它媒体资源,网络媒体的进入门槛更趋向于草根化。现在兴起的大型网站还是一项朝阳产业,因此也催生了一项新的职业——网站编辑。在虚拟世界里采编同样可以实现自己当记者的心愿。而且网站编辑的收入一般不会低于1000元。 
  途径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