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内心的恐惧-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有一次很想违抗母命,大闹一场,争取和同学长途骑单车旅行的机会,脚踏车锁在地下室里,母亲双手挡住门,用惊天动地的声音喊叫:“你要踩着我的尸体才走得出去。”儿子让步了,母亲做了他最爱吃的菜,用无尽的爱来回馈。青春期过后,母亲不忘叫他离女孩子远一点儿,说:“她们呀只想要你的钱”;“千万别让人缠上,她们只希望嫁给你,让你来供吃供穿;她们晓得你将来会继承财产,大做锦衣玉食的梦”等等。他若对哪位女孩稍有好感,母亲这一关都很难通过;母亲对谁都挑剔得出若干毛病:这个是“出身不好”;那位穿着太风骚,不必考虑;另一个对她不够尊重,“配不上你”。她一个一个淘汰,而他习惯了用母亲的眼睛来看世界,很快就发觉母亲的话有道理,最后不敢追求女孩子。
他15岁的时候,父亲因意外而过世,他的悲剧因此获得了确认,现在只有母亲与他相依为命,母亲也千方百计要他相信这一点,他不能丢下她不管。晚上在外头逗留的时间稍微久一点,他就满心不安——母亲一定担心死了!周末和假日他都陪着母亲,要上大学的时候,学校位于邻近的城市,那场离别足以摧人心肝,似乎他要去的是另一个洲或者从此再也见不到面——于是他承诺每个周末都回家。
母亲熟知他所有的事情,并非他巨细弥遗的叙述,而是母亲打破沙锅问到底,以至于他养成什么都说的习惯。母亲为此感到得意,可以炫耀:“我儿子跟我是没有秘密的。”他自己对这种零距离习以为常,母亲就理所当然拆阅他的信,他不认为有何不妥。一旦他内心或外在因素“危及”他们的共栖关系,母亲就会在微妙的时刻生病,用这个方法把儿子留在身边。
他永远是母亲长不大的儿子,少数几次脱离脐带的尝试都因母亲强加的罪恶感宣告失败,过不久他就完全放弃这个念头。他终生都在当“乖儿子”、傻好人,友善、乐于助人,但乏味且无性别。他对女性心存畏惧,在她们面前显得笨拙又害羞,不知道如何赢得芳心,因为他只懂得当乖儿子,跟比较年长、像母亲般的女性才相处得来——他深谙个中巧妙,这样的女性既不危险,又能欣赏他的彬彬有礼与殷勤。一旦有年龄相当的女性对他心存好感,试着与他交往时,母亲的警告总适时地响在耳际,为他筑起防卫的城堡:她还不是为了钱。他的少壮就这样虚度,随着年龄增长,他不会与人来往,包括男女两性,只会绕着母亲打转,益发显得困窘。母亲因他的配合演出,出人意料的青春永驻,十分满意与“儿子情人”的这桩“婚姻”。
另一方面,他因为备受宠爱而骄纵得不得了,他自己不知道,以为一切理当如此。大学毕业后,一位父辈长辈为他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谋得一个代理的职位,由于母亲总是捧他,同时为了抵消他的弱点,他自以为特殊,即使别人并不认为他表现突出。他非常在意别人的批评,自大的态度令上司为之气结。他的绅士风度很快就为他争取到客户,虽然他的专业能力并不特别优秀。他常常推开一些事情,挪出一整个下午(出公差的时候才可以),流连于咖啡座、去游泳或看电影。这样他当然不可能如他所愿的步步高升;他认为别人不赏识他的才华。有一次出差时,在酒精的作用下,他被一个女孩引诱,虽然他一再努力,却体验到自己性无能。他因此寻求心理治疗——违抗母亲的意思,这对他来说意义重大,是个好现象。
渴望温情的同性恋
现在再举一个幼年时屡遭拒绝的例子:
A先生是他母亲非婚生的第三个孩子,她每次都是跟不同的男人,怀他的时候就满心不情愿,成长的过程中他经常听到这些话:“要是没生你就好了!”有一次,他带了一幅小学时画的图画来接受治疗,画中的人两手绑在背后,穿过森林的禁止标志牌,牌子上写着:“唉呀,如果你……”;“马上放手”;“看我回家怎么修理你”;“你又混到哪里去了”;“再犯的话就……”等等。他还很小的时候就有自己没有资格活在这世上的感觉,他认为别人只是容忍他的存在而已,他应该为此感激涕零。母亲一直与贫困挣扎,而他也觉得母亲并不想给他什么,他自卑并且学会了尽量不引人注意。接受治疗时,他坐在沙发上,双手放在长裤的裤线上,刚开始动都不敢动一下,让人以为他天生如此:千万别引人注目,最好不让别人察觉,不刺激任何人——如果他不吵到别人,就不会被送走。他的生活也是这般:他尽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空间,过度谦卑,没有愿望或计划,所到之处都吃亏,必须舍弃一切,不对未来抱持任何希望。他很早就开始送报纸赚钱,挣得的微薄薪水全部都拿回家。
他一直在同一个行业工作,后来以卖报纸为生,生活中唯一的乐趣,是当他寒天在有穿堂风的角落站了好几个钟头,差不多快冻僵了的时候,喝一杯暖乎乎的格罗格酒,或是晚上抽一根小雪茄,偶尔看一场电影。他非常寂寞,但他怕女人——总是在女人身上看到母亲冷酷、严苛又无情的影子,他不认为女人会为他带来什么好处。
他从未见过他的父亲,因此非常渴望有一个父亲般的领导人物;当一个年纪较长的男人对他示好时,这份渴望再度苏醒,他立刻投入对方的怀抱。他时时担心畸恋被人发觉,对这位有性虐待癖好的男友十分依赖、言听计从、什么都接受,并不是因为他害怕,而是不希望男友对他失去兴趣。在这段关系中,他受尽折磨与屈辱,只为了取悦对方;但至少这段关系中还有一丝丝人的情感,让他觉得自己重要,可以给对方一些东西。有时候他被男友像物品一样利用了之后,一股恨意突然袭上他的心头,但被抛弃的恐惧胜过一切,所以他又顺服了。他甚至会用新的花样来引起男友的兴致,在这个性变态的关系里,他也有了施虐的狂热,就像男友虐待他一样。他只有一项嗜好:偷偷地写一个喜剧,剧中他很了不起,但这个剧本始终没有完稿——也许算他幸运,因为这个陪他度过寂寞的夜晚、有朝一日享誉文坛的梦想,想必也将随着作品完成而幻灭。
充满恐惧的童年
有一位四十出头的妇人因为要做心理治疗而写信给我,进行治疗之前我们有过谈话,然后她写了下面这封信给我:(我第一次和她谈话时问她希望治疗为她带来什么)
我的童年充满了恐惧,如果当时我很清醒地察觉一切的话,那绝对是一场灾难,所以,可以说我潜到水里去了。我希望您把那些妖魔鬼怪赶走,拉我上岸,教我井然有序的方法,如何分配时间,如何与别人以及我自己相处。我希望您和我一起与安眠药、香烟以及酒精奋战,教我在与别人意见不合时,如何择善固执,而不是累死人地把排山倒海的情绪贮存在内心深处。我要奋而反抗的事情很多,我的要求从来没有被重视过,因为我看起来很乖顺。我从未真正工作过,非常懒散,对我而言,童年时与父亲的关系比重最大,他被藏了起来,常在梦中出现。
这里的自述可以说是童年的悲剧:
父亲患有精神病(当时她大约12岁),直到过世都住在家中,由一位男护士照顾。父亲贪爱杯中物,一喝酒就变得脾气暴躁,口不择言,难听的话都进了这个小孩的耳朵。母亲很脆弱,生下比她小3岁的弟弟时得了产后忧郁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有严重的强烈妄想,幻想着她以残忍的手段杀死自己的小孩,把针插进小孩的脑袋。在这样的气氛下,年方5岁的她经历了下面这个事件:一次父亲酒后发疯,闯进她和母亲共享的房间,用一把左轮手枪从她头上低空轰过,然后跑出房间。母亲想打电话报警或请医师来,这个女孩却说:“我们应该告诉爸爸,他会帮忙的。”
显然这个孩子必须先超越自己的忍耐极限,然后才能克服心中的恐惧,她把感觉从知觉分了开来。现在我们比较能理解她信中的一句话,她说,如果幼小的她很清楚地察觉一切的话,对她来说那应该是一场灾难;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父亲仍然藏在她记忆中,不时出现在梦里。她所经历过的威胁与恐惧,假设她意识清楚,知道是父亲所为的话,想必是情何以堪——害怕及没有安全感早就爆发出来了。所以,她跳过了这一段,抢救父亲良好、守护的形象,硬生生把受威胁的那个画面抽离,仿佛要杀她的是一个陌生人;如果她向父亲求助,他就不会再威胁她,变成意识中能帮助她的人,而她迫切需要这样一个父亲。要多大程度的害怕与绝望,才可以使一个小孩不得不具备这项能力,来处理这个事件!当然,这是一个噩梦般折磨她的特殊经历,我们想象她当时暴露于危险之中,多么害怕、绝望,而这就是她童年的写照。她可以逃到哪里寻求庇护呢?所以,她过的日子——除了上述的各种瘾头之外像梦境:事实上她从未活在真实的世界中,她总是等着被保护,根本看不清危险及威胁,与周遭环境漠不相关,避免再一次经历创伤;她的酒瘾等等也是逃离世界的征象,最理想的状况是根本没有被生下来。我们也因此能够理解,为什么她睁着眼,双手抱住膝盖,沉到海里去,透过水她望向天空,觉得自己无比幸福。她躲到梦幻般的生活里,逃过现实的浩劫,处于忧郁和精神病的夹缝中,当不堪的真相打击她时,这些可以保护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性无能的外交官
一位32岁的外交官因为长期性无能来接受治疗,他的性功能障碍(并无任何器质病变)并非他个人的问题,也与伴侣有关,所以有下面的叙述:晚上他下了班回到家、洗澡、照料半岁大的儿子、喂他吃东西,这段时间他的妻子躺在沙发上抽着烟看书。他是三兄弟中的老二,大哥年少时血气方刚,粗野又难驯服,母亲因此很排拒他。他的直觉告诉自己,母亲比较喜欢他:他是乖孩子,会讨母亲欢心。所以他把属于男孩的、男性的特质通通剔除掉,帮忙做家事,整洁,守规矩,是母亲的宝贝,相形之下哥哥很失色,但是他付出自己男儿本色的代价。他继续在婚姻中扮演乖儿子的角色——比较像乖儿子而非丈夫——饰演他熟悉的人物,包办所有事务,听妻子指挥,因害怕妻子不爱他而没有脾气,一如当年,担心如果反对母亲的话,母亲就不爱他了。他从来就没有什么需求,也不曾说过“不”。他的症候化解了所有的冲突:他用永远无法满足妻子来报复自己,惩罚妻子——但他一点儿也不感到愧疚,因为那是“身体的症状”,面对这个症状他束手无策;同时他也借这个来惩罚自己,他生吞下去对妻子的怒火——都在潜意识中进行。当他明白这些前因后果之后,决定突破重围:平生第一次醉酒、抽第一根雪茄(母亲不喜欢,所以他烟酒不沾),婚后第一次清晨四点才醉醺醺地晃回家,而不是一下班立刻回家。妻子非常吃惊,但很高兴他总算回来了,她是位理智的女性,希望嫁的是个男人,而非儿子,所以笑着展开双臂迎接他、诱惑他,于是他重振雄风。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生命的客体:忧郁人格的行为模式
“自我价值令他们感到羞愧。”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恐惧以及避开恐惧在忧郁人格者身上产生的作用。害怕“自转”、作为主体、害怕被抛弃,以及害怕孤单一人、寂寞,属于恐惧原型的第二种,与分裂人格者害怕别人接近、害怕付出是截然不同的两极。不愿成为自我、拥有独立的个性,忧郁者的性情必定充斥着歉疚,逐渐变成一个生命的客体。忧郁的人也许觉得生活对他们要求太多,无力负荷,随时随地满心不安。
日常征候(1)
让我们试着为忧郁人格者的图像补上几笔:如果一个人不希望成为独立的个人,过度倚赖别人的牺牲奉献,便失去了相对的自我价值。他退缩,有取之不尽的同理心、同情心,总是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顾及别人的利益,感同身受直到与对方化为一体。更甚者,他同情心泛滥,设身处地,虽然这些都很正面,问题是忧郁人格者陷入为人着想的泥淖中不可自拔,再也找不到原先的自我;他因此失去自己的观点,变成应声虫——可以说他误解了基督教义中的“爱人如己”,转变为“爱人胜过爱自己”。
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人利用,他以为别人想的和他一样,考虑周到、体贴入微、配合度高,其实不然。大部分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愿望也比他多得多。这就出现了一个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