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题"孩子调查-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清晨,妈妈不到六点就要起床给她做饭,让她吃饱吃好后好去上学;每天晚上,无论她下自习多晚,妈妈总在她回来时,把热腾腾的饭菜给她端上。吃完饭,她睡觉了,妈妈又赶着洗碗涮锅洗衣服。所有这一切她都习以为常,都觉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都是妈妈应该做的。
她没为过早布满妈妈脸上的皱纹而伤感过,没为妈妈那总是憔悴的面容而动心过,反觉得妈妈是个没本事的妇道人家,让自己在同学们面前没面子。因此,妈妈管她,她越来越不服,越来越不听话,她感到自己已长大了,比妈妈懂得的知识多得多,妈妈还要管她,真是太可笑了。无论是生活上、学习上,她每次都把妈妈好心好意的话恶狠狠顶回去,让妈妈既伤心又难堪。而且,她越来越想表现出自己的“独立”了。
一次,下晚自习后她没回家,也没提前和妈妈打招呼,就和同学一道去看电影,一连几部片子,看完电影回家已是凌晨一点多。这可把妈妈给急坏了,疯了般地四处找,学校、老师、熟悉的同学家都找遍了,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生怕她被坏人给拐走。当她回到家,妈妈疯了般将她一把紧紧抱着,哭得像个小孩,她感到很不耐烦,正想挣脱妈妈的怀抱,不料,妈妈却主动把她推开,随后狠狠扇了她一耳光,接着是对她一顿臭骂。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那么深爱她的妈妈会对她这么狠。
这以后,妈妈对她所有的爱她都忘了,唯独记住了那一耳光、那一顿臭骂,从心底产生了怨恨:你越怕我跑我越要跑,就要气死你!接下来的日子,她隔三差五就要在外跑一次,常常是晚上12点前后才回家,有时还跑到半夜,从不和家里打招呼,把妈妈气得心口痛。
初中三年,她没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成绩自然上不去,妈妈想让她上重点高中的奢望似乎难以实现了。让她没想到的是,中考过后,虽然她的成绩离重点高中差一大截,可妈妈还是咬着牙,拿出多年积蓄的两万多块钱,托人找关系让她进了市重点高中,只希望她长大了,能懂事,把学习搞上去,将来考上所好大学,有一个好前程。
可上高中后不久,让妈妈最担心的事却发生了,陶小璐谈起了恋爱。女儿本来学习就不好,如果再早恋,前途肯定要给毁了。于是妈妈千方百计劝阻女儿,有次甚至哭着给女儿跪下,求女儿不要早恋,但鬼迷心窍的女儿哪会听妈妈的,没多久,干脆向妈妈公开了她和男友的关系。那些天妈妈就像没魂了般,吃不下、睡不着,后来又找到学校,央求老师制止女儿早恋。女儿看着妈妈那枯槁的身影,没有怜只有恨,她恨妈妈“不近情理”,干涉她干涉得太多,常常对妈妈不理不睬。
高二的时候,她把男友带回了家,也是示威,也是想让妈妈接受这一既成的事实。妈妈知道管不住女儿了,这次冷静地面对现实,接待了这个男孩,可凭着妈妈丰富的人生经验,知道女儿和这男孩走不到一块,女儿如果谈下去,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送走了这男孩,母亲和小璐进行了一次心平气和的长谈,母亲说:“小璐,这男孩不是你可依托终身的人,听说他学习不好,心还挺花,早点离开他,省得时间长了会吃亏。璐璐,妈妈是过来人,你就听妈妈这一次,妈妈绝不会害你!”
可正被恋爱冲昏头脑的小璐哪听得进妈妈的忠告,和那男孩反而越贴越紧,不久他们就做出了出格的事,小璐怀孕了。就在小璐打掉孩子,身子正虚弱的时候,那男孩又恋上了别的女生,把小璐一脚给踹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帮孩子走出痛苦迷惘的青春期(3)
三年高中,小璐就像做了一场噩梦,没考上大学,谈了两次恋爱,又先后被男友抛弃。
高中毕业,妈妈好不容易找亲托友,总算在一家小工厂给她找了份工作,工资却很低。慢慢长大了的陶小璐这才知道了日子的艰辛,好在她的第三任男友是个老实厚道的工人,两人结婚后收入虽不高,还算相亲相爱,不久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走出青春期的陶小璐终于明白了妈妈对自己的那片殷殷深情,看着妈妈那布满沧桑的面容,和丈夫商量,一定要好好孝敬孝敬妈妈。可在她结婚后的第三年,操劳过度的妈妈却过早离开了人世。
妈妈的去世,使陶小璐万分悲痛,但她还没感到愧疚。随着自己女儿慢慢长大,随着女儿一天比一天调皮,她开始感受到了当母亲的不易。一天当她被13岁的女儿气哭了的时候,她才突然想到自己的少女时代,自己当时是多么不懂事,自己对妈妈有多么残酷。有几次伤感的时候,她就一人来到妈妈的坟头伤心的痛哭,并从心底发出忏悔:“妈妈,女儿当时是多么不懂事啊。您能听见吗妈妈?希望你能原谅我……”
回想自己当年的往事,已通过自修获取了大学文凭并对家教进行过认真研究的陶小璐知道,女儿现在已进入令人痛苦的青春期,怎样教育好孩子,是摆在她和丈夫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她绝不能让女儿也像自己当年那样不懂事,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有规律也有技巧,她要努力掌握其中的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真正把女儿培养成为一个懂礼貌、会做人、有理想的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我们相信陶小璐的愿望一定能实现,因为她已经找到了开启青春期教育的一把钥匙。
我们也为陶小璐的故事所感动。要知道有多少走出青春期长大成人的孩子,会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无知、任性和蛮横而忏悔。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能理解孩子吗:青春期——那个美丽的痛!
教育孩子是一项社会工程(1)
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来关注。
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根源在成人、在社会。当学校在进行安全上网和网络道德教育的时候,一些“黑网吧”不顾国家有关规定和禁令,仍大量接纳未成年人入内,且不加约束地为孩子们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提供便利通道;当家长一再教育孩子不要早恋,千方百计把孩子往早恋泥淖外引的时候,一些为蝇头小利的旅馆老板,却极不负责甚至不要证件,随时为偷情的学生开“情侣”房间;当人们普遍惊呼青少年的道德情操不断滑坡时,一些专门赚学生“黑心钱”的暴力和黄色书刊、影视作品却如洪水般四处泛滥……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想大声呼吁:给孩子一片心灵的净土,还孩子一片湛蓝的晴空!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像一张洁净的白纸,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来。但是有多少张这样的白纸,却因成人世界的疏忽和外部环境的污染而变成一张张“污纸、废纸”,导致了家庭的悲剧、孩子的不幸和社会环境的恶化。
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不是口号而应是义务和责任。在这方面,首先是我们的家长做得怎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在做人、处事等方面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家长对孩子的科学和理性教育,对孩子的关爱也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倘若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好,孩子是最容易“近墨者黑”的。我们就曾亲眼见到过一个小偷父亲在商场偷了一个顾客的钱包,而他身边仅仅六七岁的小男孩也偷拿了商场的香皂和毛巾准备外出,结果父子俩双双被抓。面对这一场景,我们感到震颤,这个小偷父亲对儿子的“启蒙”教育是多么可怕!这个第一任“老师”当得又是多么的糟糕!
其次,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从小学到高中,大多数孩子要接受12年的学校教育,如果再加上幼儿园和大学本科教育,孩子在校时间就接近20年,几乎涵盖了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因此,学校无论是课程设置、教材配备还是老师素质、校园管理等,哪一个方面不到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会形成巨大影响。
再次就是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不仅应当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更应当在探索和完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如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建立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机构,建立从事社区青少年劳动实践、行为矫正、健康上网等方面的专业社团,开设青少年义务劳动、能力培养及文化活动场所,成立青少年心理辅导机构等等。在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还应切实加强对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公共场所和行为的管理,如“黑网吧”、舞厅、不健康书报和影视市场等,只要对未成年人形成严重危害和不利影响的,都应制定相关法规,加强执法,严格管理,决不让毒害孩子的行为和现象在社会上泛滥。
我们再次呼吁:给孩子一片净土,还孩子一片蓝天!
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呼唤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对孩子、对我们国家未来所承担的神圣的职责。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无外乎三种类型,即资源型、依附型和创新型。除了创新型,我们是否还可走资源型或依附型之路?先来看资源型,我国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土地资源的占有量(人均耕地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资源优势,走中东石油大国那种资源型发展之路显然不行。再来看依附型,我国毕竟是发展中大国,对外依附只能束缚自身的发展。当前中国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没有知识产权,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计算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不得不付出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当我们面对着卖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A380空客,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要依赖进口、合资轿车厂连一个零部件都无法改造这样的窘况时,我们能说我们将选择走依附型之路吗?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到了一个面临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到2020年经济增长翻两番的目标,就必须在今后15年里,经济持续保持7%以上的高增长率。要保持这一增长速度,不变革、不建立创新型国家、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既定目标将是很难实现的。
建立创新型国家尽管环节很多,但基础和核心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没有人才,何谈创新!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从长远看,不仅仅是企业、科研单位的事,更是教育界、家庭和全社会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它不仅仅需要高学分、高学历,更需要人才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并且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和坚韧的毅力,而这种综合素质是无法通过短期培训、临时辅导一蹴而就的。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从课程设置抓起、从教育管理方式抓起、从教育理念抓起。尤其要注重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有偏差,付出就无法得到正确的回报,甚至付出得越多危害会越深。下面,是我们收集到的中美两个家庭对孩子不同教育方式的比较,值得深思和借鉴。
教育孩子是一项社会工程(2)
中方家庭为做教师的赵大明一家,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赵大明对儿子赵晨、女儿赵媛的教育目标很明确,即考上一流大学,进而考研、出国。赵晨、赵媛从小就整天被父母强逼着,趴在书案上无休止地读书、识字、做题,严格按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式培育着。儿子赵晨喜爱运动和读科幻读物,女儿赵媛喜爱交际和跳舞,却统统被父母和老师视为不务正业,对他们的爱好严加干涉。两个孩子虽讨厌死了这种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但在家长和老师的悉心照料和严格管理下,不得不接受这种死读书的现实。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儿子赵晨虽如愿以偿考取了上海交大,成了名校里的天之骄子,但其性格里的锐角却早被磨平,一副文弱书生样,没一点朝气。女儿赵媛却不“争气”,读高二的她尽管也苦苦努力,却成绩平平,很难说将来能按父母的意愿考上重点大学。不幸的是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使原本开朗活泼的她变得暮气沉沉、一脸倦容,看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