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星条旗下的驴象之争 >

第32章

星条旗下的驴象之争-第32章

小说: 星条旗下的驴象之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过去两年中,胡佛一再声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结果一次又一次被人嘲笑,这次说什么也没人信了。在竞选中,胡佛宣称,罗斯福的政策会让经济更糟。可是选民心说你已经搞成这样了,能比你糟哪里去呀?加上选民想起来老罗斯福的好日子来了,也不知道这俩姓罗斯福的究竟什么关系,很多人觉得是父子,小罗斯福也不否认,为了当总统,权当多个爸爸,反正老罗斯福也跟他岳父差不多。
  这一次大选,*党横扫美国,在48个州中赢了42个州,选民票也以比大幅度领先,作为在任总统,胡佛的18%的差距创下了记录。
  *党不仅赢得了总统,也赢得了国会,这场胜利结束了共和党时代。从林肯上台起,72年中,共和党把持总统56年,除了捡便宜的约翰逊外,真正靠竞选上台的*党总统只有克里夫兰和威尔逊,这之后36年,*党占据总统28年,连续把持国会20年,直到1968年大选才又开始了共和党占主导的年代。
  胡佛下台后回到加州,没什么事,便天天和老婆开车兜风。其后两次大选他都参加初选。二战开始后,他和多数美国人一样希望保持中立,珍珠港事件后开始主战。1949年纽约州长提名他进参议院,被他谢绝了。1964年90岁时去世。
  罗斯福上台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美国走出萧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不破不立(1)
美国总统的历史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运气,这个运气就是当选的时机。例如胡佛如果在平常年代,也许是一位不错的总统,可是从来没见过的大萧条被他赶上了。上台之后大萧条开始,在位四年萧条得越来越厉害,等他一下台,萧条触底,经济开始回升了,运气可以说糟透了。
  相比之下,罗斯福的运气好多了。上台那天,经济开始有复苏的迹象,虽然他的新政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但很大程度上,走出大萧条一来靠的是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二来靠的是世界其他地方打仗,从中国抗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美国靠发战争财而恢复了元气。
  经过这几十年的沉沦,*党和共和党主客倒置:共和党在台上的时候久,越来成为富人党,代表资本家的利益;*党在台下的时间长,自然就爱谈为穷人撑腰。在南方,双方都支持三K党。但在北方,共和党支持反天主教的三K党,结果天主教徒们就支持*党,开始在北方大城市扎根。罗斯福上台后推行新政,增加社会福利,使得黑人对*党的支持率越来越高。此外由于*党越来越自由化,犹太人倒向*党,这样的政治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在。
  罗斯福在州长竞选时,一度仰仗坦慕尼俱乐部的力量,但他从心里是反坦慕尼的。坦慕尼俱乐部被伯尔建立后,从1800年大选开始成为一架巨大的政治机器,一百多年来一直操纵纽约的政坛,在纽约州甚至全美政坛都有经久不衰的影响。
  坦慕尼俱乐部是跨党派的,但由于*党一直在纽约占优势,坦慕尼俱乐部偏向*党。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坦慕尼俱乐部是一个政治怪兽,是纽约的一个毒瘤,人们对它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很多政治家也以粉碎坦慕尼俱乐部为己任,比如两次出任总统的克里夫兰,掌权时一直打击坦慕尼俱乐部。虽然一度压倒它,但用不了多久肯定死灰复燃。在纽约州内,也有很强的反坦慕尼俱乐部的政治力量,因为坦慕尼俱乐部盘踞在纽约,纽约州府奥伯尼的政治家们也希望它早日灭亡。
  但是,伯尔建立的怪兽就像政治恐龙一样,谁也打不垮它,直到有丰富的和坦慕尼俱乐部斗争经验的罗斯福当选总统,坦慕尼俱乐部才第一次遇到致命的威胁。
  罗斯福的招数是釜底抽薪。以往都是针对坦慕尼俱乐部支持的政治人物,至多是把坦慕尼俱乐部支持的市长罢免,可是用不了多久,到处又都是坦慕尼俱乐部的人。政治靠选票,坦慕尼俱乐部能拿到选票,这个候选人名声臭了,它可以另外找一个,同样代表坦慕尼俱乐部的利益。
  罗斯福发现,坦慕尼俱乐部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的运作方式,也就是它用利益交换选票的原则。坦慕尼俱乐部把自己的人安插在政府各机要部门和立法机构,然后承包政府的福利,拿政府的福利去收买人心。由于它把持着福利的大权,就把持了选票。罗斯福的办法是在新政中把福利收回到政府手中,由联邦政府来直接管理有关福利,这样坦慕尼俱乐部就无法承包福利项目,也就没有钱交换选票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不破不立(2)
为了打击坦慕尼俱乐部,罗斯福甚至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出任纽约市长,进一步把纽约市的福利项目从坦慕尼俱乐部手里夺回来。这样一来,从1940年开始,坦慕尼俱乐部元气大伤,渐渐消失了。
  到了1936年,大萧条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罗斯福的新政,如失业救济和社会安全保险已经实施,使得他的民望很高。*党内只有一个人出来竞争,是纽约的律师亨利·布瑞克瑞奇。他也出身政治世家,和罗斯福曾为同僚。当年在威尔逊内阁中,他是战争部副部长,罗斯福是海军部副部长。他是新政的强烈反对者。在初选中,罗斯福获得93%的支持,布瑞克瑞奇只获得2%的支持。借着如日中天的声望,在1936年*党代表大会上,经罗斯福提议,*党废除了造成反复投票、笨蛋出线的三分之二多数的规定。
  共和党内,虽然包括胡佛在内有很多人出来竞选,但成气候的也同样是两个人,尽管70岁的进步派参议员威廉·鲍瑞表现不俗,但党核心还是选择了中间派、富有的商人、堪萨斯州长阿尔佛·兰登。
  这场本来被预测为很接近的选举成了一边倒,罗斯福获得的选票,仅次于1820年门罗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的得票率。除了八张选举人票外,罗斯福获得了的选举人票,是两大政党总统竞选中获得选举人票比例最高的一位。
  经过大萧条,加上1936年大选如此的惨败,很多人认为共和党会像联邦党一样,很快土崩瓦解,没想到1938年中期选举,共和党人卷土重来,重新成为能够和*党抗衡的政治力量。
  1940年大选,大萧条虽然过去了,但*党并没有因此而像四年前一样不可战胜,因为欧洲战云密布,能否让美国保持中立成为大选的主要话题。此外,罗斯福是否要寻求第三届任期也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没有一个干到第三届的,即便是副总统继位成为总统的,也只干了两届不到。这个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华盛顿做出的表率和大家对华盛顿的尊重,以及杰佛逊等人的*理念,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在罗斯福之前,只有两位总统做到破坏这个规矩的地步,一位是格兰特,另外一位是老罗斯福,但这两位和1940年的罗斯福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俩都是卸任之后,再出来竞选的,并不是现任总统争取第三届任期。
  在制宪时,代表们并没有考虑总统任期的限制,甚至倾向于终身制。制订了四年选举总统的规定之后,也没有考虑是否对出任总统的届数设限制,因为既然是*选举,就不应该剥夺某些人被选举的权力,即便他已经任了几届了,选民有权一直把他选上去。
  关于这一点,时至今日仍存在着很强的支持意见。对规定了总统任期的宪法第22条修正案,许多人始终有不同意见,集中在总统卸任之后能够再出来竞选的问题上。很多人认为,只要不是连任下去,都应该重新计算,因为总统任期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他已经当了四年以上老百姓了。美国没有什么顾问委员会之类的东西,下台总统真的是既无职也无权,靠写写*、四处讲演捞点钱罢了,别说有*的可能了,连党内初选都很可能名落孙山。从范布伦开始,很多位前总统打算卷土重来,成功的只有克里夫兰一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限制不连续的任期没有太大的意义。克林顿拉链还比较紧的时候,就有人帮他造势,希望修改宪法,只规定不能连续任第三届。
  罗斯福之前,连任两届后心里想继续干下去的大有人在,但毕竟显得有些不要脸了,都和罗斯福一样欲盖弥彰,不敢大张旗鼓。罗斯福甚至告诉党内同志,他不争取连任,你们出来竞选吧。暗地里则争取到党内大佬们的支持,一切就绪之后,开始明目张胆地践踏美国政治这个悠久的*传统了。
  

开天辟地(1)
*党全国大会上,罗斯福顺利出线。理由很冠冕堂皇,因为纳粹德国已经席卷欧洲,只有他能够拯救美国。*党大佬们则一致认为,党内只有罗斯福能战胜气势汹汹的共和党。
  国家面临战争,应该选个强势的领袖,这在其他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但在美国并没有必要。美国的政治体制对总统的权力限制得比较完善,即便是在战时,对总统个人威信和能力要求也不高。唯一的例外是内战之时,那时候国家一分为二。之前的第二次美英战争、墨西哥战争,之后的美西战争和一战,总统都不是能文能武之辈。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后,一整套应急机制运作起来,是用不着有位大权独揽的总统靠个人威望和能力来支撑局面的。
  共和党看到机会来了,党内初选人才济济。论老资格的有前总统胡佛,论家庭条件有前总统及前首席*官塔夫托的儿子、联邦参议员罗伯特·塔夫托。很快出现了三名领跑的,小塔夫托是一位,参议员文登伯格是一位,曼哈顿的检察长杜威是一位。从这三位领跑的候选人可以看出,面对另外一次世界大战,共和党分裂得厉害。一部分希望保持中立,另外一部分要求和上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支持英国。小塔夫托是保守派、中立派的代表,实力在中西部和南部。靠打击黑社会成名的杜威获得广泛的支持,但离出线还有一段距离。文登伯格则是准备等小塔夫托和杜威斗成僵局时捡桃子的。
  文登伯格这么想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五月法国陷落,党内核心认为强烈反对参战小塔夫托很难赢得大选,而杜威只有38岁,太年轻了。但是一来文登伯格本人也是中立派,其次机会虽好,但他的竞选组织得太烂,始终没有让大家意识到可以把桃子给他。于是1940年共和党提名出现了一个真空。
  当温代尔·威尔基来到费城参加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时,没有人认为他能出线。威尔基是位商人,之前没有任何从政经历,也没有竞选过,而且是*党的叛徒。1932年他是罗斯福的支持者,但当罗斯福打算对付能源垄断时他跳出来了,大肆攻击罗斯福,让人耳目一新。其实这是因为他是一家为11州供电的大公司的总裁。除了这件事之外,他对罗斯福的多数新政是支持的,而且支持援助英国。开会之前,民调结果,在共和党支持者中,杜威的支持率为67%,威尔基只有可怜的3%。
  英国在纳粹德国的攻击之下有些朝不保夕了,共和党的三位领跑者还一致反对援助英国,造成支持援助英国的威尔基的支持率开始增高。开会之时,他在共和党支持者中的支持率已经升高到29%,杜威下降到47%,塔夫托和文登伯格为8%,胡佛为6%。全美上百万人签名支持威尔基,他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也是*党核心同意罗斯福破例争取连任的主要原因,因为*党内确实无人能抵挡骤红的威尔基。

开天辟地(2)
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明尼苏达州长斯塔森率先支持威尔基,成为他的竞选经理。威尔基就像2008年代奥巴马一样,形像清新,作风亲和,无论选民还是代表都很喜欢他。当时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不是根据初选结果选出来的,而是各州共和党头目指派的,他们投谁也不是根据初选结果,而是随心所欲,因此在大会上会出现变化。尽管杜威在初选中所向无敌,但因为没有争取到足够的票数,给代表们留下变主意的余地。共和党代表们天天接到无数的电报电话以及上门来要求的,死活要他们支持威尔基。在民意之下,支持杜威的代表们开始转向。
  共和党内部的两派开始分别聚集在塔夫托和威尔基之下,到了第六轮,支持杜威和文登伯格的州转而支持威尔基,使得威尔基出线,成为美国总统大选中戏剧性的一幕。威尔基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选上以后连副总统候选人找谁都没有谱,高兴之余也没有主意了,选什么人各位代表投票吧。
  出线之后就该对付罗斯福了,武器都是现成的。罗斯福这家伙想*,居然敢破坏从国父华盛顿开始建立的总统只任两届的规矩。很多反对罗斯福任第三届的*党人也支持威尔基。威尔基并不反对罗斯福的新政,但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