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谎言的秘密-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你只管去吧!”楚王巴不得他快离开,便一口答应。
“当然,不管那边有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来一次的。”张仪说,“但请问大王,需要从晋国带些什么?譬如那边的土特产,您若喜欢我可顺便带一些回来!”
楚王冷眼向他扫一扫,淡淡地说:“金银珠宝,象牙犀角,本国多的是,对于晋国的东西,寡人没什么可稀罕的。”
“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这句话像电流一样,楚王一经触击,肌肉立即放松,眼一亮,连忙问:“什么?你说什么?”
“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一本正经地向楚王解释,“哦——那真是妙呀!漂亮极了!晋国的女人,哪一个不似仙女一样?粉红的脸儿,雪白的肌肤,头发黑得发亮,走起路来如风吹杨柳,说话娇滴滴的,简直比银铃还清脆。正所谓比花花枯谢,对月月无光,云鬓压衡岳,裙带系湘江……”
这一席话引得楚王的眼珠一直跟着张仪的手势转,连嘴巴也合不拢了,说:“对对对!本国是一个荒僻之地,我从未见过晋国的那些*,你不说,我倒忘了,那你就给我去办,多带些这样的名贵土特产回来吧!”
“不过,大王——”
“那还用说,货款是需要的。”楚王立即给了张仪很多银子,叫他从速去办。 张仪又故意把这消息传开,直传到南后和郑袖的耳朵里。两人听了,大起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告诉他说:“我们听说张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晋国去买土特产,特地送上盘缠,给先生做路费!”因此,张仪又捞了一把。
张仪要向楚王辞行了,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说:“我这一次到晋国去,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知哪一天可以回来,请大王赐我几杯酒,给我壮壮胆吧。”
张仪饮了几杯,脸红起来,又装模作样地拜请楚王,说:“这里没有别的人,敢请大王特别开恩,叫最信得过的人出来,亲手再赐我几杯,给我更大的鼓励和勇气。”
楚王看在“土特产”的分上,把特别宠爱的南后和郑袖请了出来,轮流给张仪敬酒。
张仪一见,连酒都不敢饮了,“扑通”一声跪在楚王面前,说:“请大王把我杀了吧,我欺骗大王了。”
“为什么?”楚王惊讶不已。
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未遇见有哪个女人长得比大王这两位贵妃还漂亮的。过去我对大王说过要去找‘土特产’,那是没有见过贵妃之故,现在见了,觉得已把大王欺骗了,罪该万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声东击西,浑水摸鱼(2)
楚王松了口气,对张仪说:“我以为什么!那你不必起程了,也不必介意。我明白,天下根本就没有谁比得上我的爱妃,是不是?”又连忙向两位爱妃献上殷勤,做了个怪样。
从此,楚王改变了对张仪的态度,张仪也落得岁岁平安。
在这里,张仪先是假意声称要去晋国为楚王搜罗美女,然后又故意将消息传到南后和郑袖耳朵里,把楚王后宫这潭水搅浑,趁机大捞一笔,既捞到了钱财,又捞取了楚王对他的信任。其声东击西、浑水摸鱼的本领不可谓不高!
二战期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行动中,也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方法。
当时,德国在英吉利海峡对面部署了18个精锐兵团,但其中有15个师却留在塞纳河另一边离诺曼底160公里的地方,防备着根本不存在的一支幻影部队的进攻。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中有5000艘船只、9000架飞机、2000名伞兵、17万人的登陆部队和2万辆作战车辆参战。
为了迷惑德国人、创造更有利的作战时机,盟军精心策划了一场骗局。九个月内,盟军一直使希特勒认为他们的登陆点是在法国的加来。希特勒向那个地区不断增派援兵,甚至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始后,希特勒还固执地认为那不过是佯攻,而继续把部队派往加来去。当时德军在法国境内共有59个师团,而在诺曼底地区只有6个师团。
盟军欺骗德军的方式有:
第一,进行无线电干扰和设置假目标。在登陆日当天,盟军用无线电波和挂着金属片的气球干扰德国雷达。只留下加来附近的雷达,当时这些雷达的荧光屏上出现大批正在接近的飞机和舰船的回波,而这支大军事实上是琼斯博士和他的助手用铝箔制造出来的效果。
第二,6月6日拂晓3点,盟军对瑟堡半岛东南角发起了“进攻”,这次空降作战的参加者有三个英国伞兵、成百上千个假人和化学发烟装置,在若干架留声机里放着扩大了的枪炮声、士兵的交谈声以及车辆的轰鸣声。守卫诺曼底海岸的德军火速赶往这一地区,待他们发现上当后立即返回时,发现盟军已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
第三,他们通过BBC和无线电台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受阻、艾森豪威尔将军把加来用于作战的部队调往诺曼底的消息发给各地,一些为盟军服务的两面间谍也把同样的情报送给德国人。一个代号叫卡博的英国间谍甚至获准在诺曼底登陆开始之前四小时,将有关这次行动的某些情报送给德国人。但是他对德国人说,这次进攻只是一次佯攻,为的是掩护将要在加来发动的真正的登陆行动。
第四,盟军还派潜艇、扫雷艇和鱼雷艇在加来附近的海域频繁出没,派飞机轰炸加来的海滩。
这一系列声东击西、混淆视听的假情报、假军事行动非常成功地阻止了大批德国军队赶往诺曼底,从而使诺曼底的登陆行动大获全胜,为后来欧洲战事的很快结束扫除了障碍。
声东击西的办法是让对方看到、听到一些迹象,但却分不清看到、听到的是真是假,以至于像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一样,发现不了高悬天空的真实的月亮,瞎忙着捞水里的月亮,最后只落得一场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编造数据,煞有介事
别人向你陈述一件事,为了表明正确可信,往往说得有理有据,让你不产生怀疑。“有理”是指合乎情理;“有据”是指有根据,既指确凿的事实,又指精确的数字。人们对精确的数字容易产生迷信,认为一是一,二是二,客观公正,一不可能是二,三不可能是四,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如此一来,谎言制造者们便精心编制数据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读大学期间,特别擅长辩论。一次辩论中,他舌战群雄,论点掷地有声,因为他从一张纸上读出了一连串统计数字。当辩论结束后,有人拿起尼克松读过的那张纸,发现一个字也没有。他是凭空编造了一些数字,煞有介事地读的。
日本的一家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则社会新闻:“新婚家庭中三成的厨房不备菜刀……”虽然快餐店、速食品在日本社会十分风行,但这“三成”的数字依然有些骇人听闻。一家电视台对这条消息很感兴趣,立即派专人追踪消息的来源,从专栏作家和采访者起,一层一层往下追。最后发现,这“三成”数字竟是毫无根据的“谎言”。
生活中,事业中,我们如果一见到数字,就立即认为这是具体的、真实的,没有主观部分的加入,那就大错特错了。数字一方面固然具有客观性,但另一方面数字又是由人来运用的,一个数字被提出来,提供数字者的主观意识早已被融入其中了。即使是统计学家,他也可以采用那种对雇用他的机构有利的统计方法,甚至歪曲统计数字。台湾电视界曾闹过这样的笑话:三家覆盖同一地区的电视台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一家打出的广告是“收视第一”,第二家是“勇冠三台”,第三家是“拔得头筹”,可见统计数据全是虚假的。
历史上,利用数字进行造假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赤壁之战时,曹操只有30万大军,但他号称80万,把东吴的张昭之流吓得屁滚尿流,老是要孙权俯首称臣。幸亏诸葛亮、鲁肃等不为谎言所蒙蔽,为孙权证实,曹军只有30万,坚定了他联刘抗曹的决心。
战国时,孙膑率兵伐魏,诈称粮尽撤退,庞涓立刻追赶,查知齐兵火灶大约有10万个。
庞涓说:“10万个火灶每日要多少粮食?远地运粮怎么能够用?”于是催兵急追。
孙膑第二天又减为5万灶,庞涓大喜。
又过了一天,孙膑将火灶减为3万。
庞涓拍掌大笑说:“我早就知道齐兵胆怯惧战了,不过三天,士兵已逃亡大半,此时不追,更待何时?”
于是庞涓亲自督轻骑追赶,到达马陵时,一路上只见树又大又浓密,天色也昏暗下来。庞涓见树上有白字,举起火把照看,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惊,速令撤军,此时,箭如雨落。庞涓身中数箭而死。
曹操用数字来骗人被人识破,而孙膑则成功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对数字不可掉以轻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六、三人成虎,借鸡下蛋(1)
《战国策?秦策二》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这则故事中,本来曾子的母亲是十分自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的,但三个人都来说同样的话,她就失去自信,跟着相信了。
所以,《战国策?魏策二》里又说:“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淮南子?说山训》中也说:“三人成市虎。”这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说的人一多,假的就会被别人当做真的。
倾向于随声附和的从众心理,是我们人性的诸多弱点之一。一些流行的事物、一种时尚,就是使用类似的方式制造出来的。
懂得这个奥妙的人便努力制造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持有相同意见的环境,对于处在这一环境中的人,即使知道自己的意见正确,也可能会因怀疑自己而放弃,转而去赞成多数人的错误意见。
某厂家新推出一种滋补品,本来并没有人相信,结果他大做广告,又利用得冠军的运动员在电视上现身说法,渐渐使得很多人相信了。这一来,本来并不相信的那些人也相信了。每年到了中高考前夕,不少家长还纷纷去购买,说是给孩子加强营养,补脑。其实,后来据科学家揭露,这种滋补品一点作用也不起,不过是些蜜汁而已。但由于相信的人多了,大家也就都信了。
当然,那些真正的智者是不会从众的。
小泽征尔以世界第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演奏着具有国际水准的乐章。可是,在演奏中,小泽征尔发觉乐曲中出现了很不自然的地方。开始他还以为是演奏家出了毛病,就重新演奏一次,但仍然觉得很不对劲。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都声明,这个乐谱出自他们的手,绝对没有错。这些人都是世界知名的作曲家,因而在场的其他人士也都断定:乐谱不可能有问题,显然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不难想象,小泽征尔的处境多么艰难。他本来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但现在也不免为之动摇。考虑再三,小泽征尔坚信自己作为音乐家的判断力,终于大声吼道:“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即向他鼓掌,祝贺他的胜利。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出来的圈套,要求指挥家发现错误。当在场的权威人士与一般人员均否定乐谱有错误时,那些仍能坚信自己的判断的人才是一流的指挥家。
事实上,其他参赛的指挥家也发现演奏中有问题,但都为环境所左右,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判断,而附和了大家的意见。只有小泽征尔与众不同,他坚定地相信自己,结果他战胜了“考验”。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地方政府还是联合国会议,为了确保公正、正确,通常情况下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通过决议,但正是这种方式给一些错误意见开辟了畅通无阻的渠道,使得一些坚持正确意见的人到最后也跟着一起犯错误。
著名的亚修实验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两张卡片,一张画一条线,另一张画三条线。
将九名被试分为一组,让大家回答:第一张卡片上的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三条线中的哪一条长度相同?实验中,九个人中有八个人事先受到指示,必须说出错误的答案,然后看剩下的那个人能否说出正确的答案。 。 想看书来
六、三人成虎,借鸡下蛋(2)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