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管理咨询的神话 >

第1章

管理咨询的神话-第1章

小说: 管理咨询的神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咨询界——误打误撞的球门(1)
我进入管理咨询领域的经历,就好像一个人出行时转错了弯,迈入一处以前从不知道的区域。那时,我正在完成自己关于19世纪德国哲学的博士论文。我曾经在一家快餐店度过了一个悲惨的夏天,这也算是我的商业经验吧。而张贴在餐厅职员室的一张颂扬“质量、服务、清洁”美德的海报,则是我对管理理论的唯一认知。我并不太清楚管理咨询是怎么回事,只是感到它听起来并不像是我这样的人应该从事的工作。我真不知道自己将会遇到怎样的事情。
  我的探险之旅是从酒吧中的一场台球赛开始的。当时一年一度的招聘期此时早已结束,我眼看要大败给一对最近已经收到某著名咨询公司邀请函的大学生。他们令人眩晕地谈论着他们这份 “公司战略”领域的职业,但是我总觉得有非常不对劲的地方。他们才22岁,而我都快26岁了,有什么事情,他们能为工商界办到,而我不能做得更好的?
  事实上,我迫切需要一份工作。我的银行存款已跌落至3位数。我唯一可以胜任的职业,就是教授纯理论哲学。然而,由于在哲学上有些略显晦涩的异见,对这门学科,我已经产生了某种厌倦情绪(说句公道话,这种感受似乎是双方面的)。当我凝视着沿着预先设定好、却又不可预测路线蹦蹦跳跳的桌球时,我的脑海中突然冒出这样一种想法:与其在来年整日看电视,倒不如为《财富》500强企业提供战略建议,这样我也可以赚些快钱。
  第二天早上,我打印了一份履历表,然后将复制本寄往10家管理咨询公司。通常情况下,应聘者在寄往各家公司的简历上,都会写上一些个性化的语言,热情洋溢地“宣誓”为这些公司效力是自己儿时起便有的梦想。但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的附函中只用了简短的3句话来表明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10封求职信中的9封都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旋即回绝,并且还附带说了一些假模假样的话:你肯定会在别处找到适合你的工作。然而,其中一封履历表碰巧落在了某个“小型”咨询公司的合伙创始人手中,在他计划来访的日程表上正好有那么一点空隙。我后来得知,这位合伙人当时正着手一项“实验性”的招聘计划。
  将我和实验室的小动物归为一类似乎是公平的,毕竟我寻找的也是一份“实验性”的工作。在赢得了面试彩票之后那些令人陶醉的日子里,我对朋友、家人以及满脸狐疑的教授们说,我计划先挣一两年大钱,然后再重新追寻自己真正的事业(不管这份事业究竟是什么)。迫于生计,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Spinoza)打磨过镜片,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也曾写过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那么,我兼职做一名公司顾问又有何不可?这就是我的逻辑推理。
  尽管我获得那份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对自己未来的咨询之路,我已经开始设定惊人的抱负了。我对朋友说,纯理论哲学已经深陷于故弄玄虚和理想主义的沙漠中,不能自拔。管理咨询象征着重回物质世界,而哲学必须从物质世界获取灵感。我想象自己站在某个巨型公司的前甲板上,四处寻找象征全球资本主义的大白鲸。“朋友们,前往东亚市场!”在我的幻想世界中,我大喊道:“被人遗忘的角落正是我们获利的良机! ”

进入咨询界——误打误撞的球门(2)
不管怎样,我好斗的本能已经完全淹没了对即将踏上的征程的理性思考。不妨假设面试的岗位是一名网球指导老师,既然有望获得,我就决心要一击即中。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每天早上我都会把《金融时报》一字不落地通读一遍。我将繁琐的德文书搁置一旁,转而青睐由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与罗伯特·沃特曼(Robert Waterman)所著的那本令人愉悦的畅销书《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类似“价值驱动”(value…driven) 这些词汇,并且学会了赞扬“宽严并济”(simultaneous loose…tight properties)的优点,也不管这些优点究竟是什么。每天晚上,我都会手捧一本公司理财方面的书籍,直至鼾声响起。
  1998年春天,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早晨,在一家巴洛克风格酒店的会议室中,散乱地摆放着几张最近腾出来的路易十五世的座椅。我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准备接受亨利的挑战。亨利是一位50来岁的英国人,衣冠楚楚,满头银发,矮小的身材使他棱角分明的脑袋显得硕大无比。我坐在椅子上,向前探着身子,同时拉了拉西装的袖口。这套西装曾伴我度过在中学辩论队时的峥嵘岁月,自那以后,它似乎变得越来越紧。我等待着时机,准备阐述自己对“全球化”、“证券化”,以及面临残酷国际竞争的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宽严并存的管理体制等问题的看法,这些都是我最近两周深思熟虑的成果。如果有必要的话,我还想论述那套管理咨询与捕捉鲸鱼极其相似的理论。
  在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之后,亨利笑了笑,或许是暗自得意的笑吧。他摸了摸下巴,同时将脑袋稍稍地歪向一边,然后直视着我,开始提问:“英国有多少家酒吧?”
  生活中的惊奇无所不在,这大体上是件好事。每份惊奇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管理咨询师,我的职业生涯正是由一长串这样的学习机会组成的。同所有的咨询师一样,我能接受这样的教育,完全是拜客户的慷慨大方所赐。在他们的资助下,我游遍了世界,成为几十种学科的专家。我协助创建了一家新的咨询公司,好像火箭一般,腾空跃起,随即又轰然爆炸,只留下无休止的指责声和一堆尚待处理的诉讼案。之后,股票市场运用其神秘莫测的智慧,冷漠地将奖赏和惩罚分配给那些根本不配得到这份恩赐的人士以及无能之辈。肇始于这次面试的试验延续了10年之久。坦率地说,它有点失控,有时还变得特别丑陋。但是最终,它的确带来了一些有趣而又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的经历带来了一系列恼人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最终促使我撰写此书。甚至在我面对这个关于英国酒吧的问题之前,烦恼已经开始显现。其中有一个问题令我特别不解:为什么有人竟然愿意雇佣我担任管理咨询师?在我接受这份邀请函(这也是唯一的一份)后不久,我又换了一种问法:为什么有人愿意雇佣一家会雇佣我的管理咨询公司?我浪费了很多脑力,试图驱散心中的猜疑:或许这家咨询公司犯了一个尴尬的错误?公司的合伙人是否正在敲打他们的脑门,想搞明白他们怎么会鬼使神差似地从事如此危险的一项试验?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我进入咨询领域这件事最不寻常之处就在于,它很“正常”。在那个时候,甚至包括现在,像我所在的这种公司一直在疯狂地招募各种各样的人士。你可以想象,其中有一些人的资历甚至连我都不如。 。 想看书来

进入咨询界——误打误撞的球门(3)
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在美国名牌大学的校园内,随处可以听到一种巨大的“吸气声”,最近有一位作者将这种声响的来源贴切地称为“世界上最新的职业”。虽然管理咨询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早期的那几十年,但是,在它出现之日起的很长时间里,管理咨询业一直都只是绅士们的专属领地。1980年,全世界可以和咨询扯上关系的行业雇佣的专业人士大约有30万(其确切的人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咨询业的定义)。而且,在一些顶尖的咨询公司里,年轻雇员的在职时间一般只有年,造成的结果就是,咨询业对新雇员的需求量大得惊人。大约有1/4毕业于顶尖商学院的研究生,以及名牌大学1/6的本科生,都会以向他人提供企业管理建议的方式开始其职业生涯。
  当然,这一切都与金钱有关。当我未来的雇主为我开出75 000美元的起薪时,我着实吓了一跳;为一位找不到工作的哲学家提供如此高的薪水,似乎是一项不高明的决定。这使我对公司合伙人在资金使用上的精明程度产生了怀疑。然而不久,我就有理由怀疑,究竟是谁愚弄谁。同顶尖公司的任何一位普通的咨询师一样,不久我就被以每年大约50万美元的“身价”,推荐给公司的客户。
  这样的数字加重了我对于新发现的这份职业的神秘感。当我即将从研究生院毕业的时候,一位老教授用一个问题概括出了这种难以理解的现象。当时,我们正在一起吃炸鱼和薯条,和蔼可亲的教授皱了皱眉头,问我:“如此多所知甚少的人,怎么能凭借告诉他人如何做好自己本分工作的方式,赚取如此巨额的金钱?”
  就在我准备接受这份新工作时,我突然对自己在商业知识上的明显缺陷感到有点不安。我给拥有MBA学位的哥哥打了个电话,向他请教一下商业用语方面的学问。他只是笑了笑,然后说,如果他的同学听说我没有上过商学院,却得到这样一份工作,他们一定会非常郁闷的。我在百货公司买了一套深灰色的西装,随后便面对穿衣镜,练习了一下所谓的商业用语。在上班的头一天,当我穿着一身新行头,走近公司位于第五大街的写字楼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位奸诈的推销员,而且身上连骗人的玩意都没有携带。我确信,我这个冒牌MBA肯定会被识破的。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MBA已经从一项可以点缀门面的附属品,演变成一种进入工商业高层不可或缺的敲门砖。1968年,美国大学授予了不到18 000个商业类硕士学位。在我开始工作的1988年,这项数据已经增长至7万人。而在2008年,这一数字已接近14万,这意味着,在美国授予的每4个硕士学位中,就有1个是MBA学位。在下一个10年,拥有MBA学位的人数将超过芝加哥市的总人口。事实上,将有数百万人接受商业语言培训,估计所有人都想“出人头地”。
  而我很快就清楚地意识到,我没有上过商学院这件事并不重要(这是我遇到的另一个惊奇)。虽然我的商业生涯并没有任何值得荣耀的事情(这是一种比较婉转的说法),但是,我的职业生涯是处于高峰,还是跌入低谷,与我没有商业学位这个事实并无任何关系。更重要的是,我的情况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的运气不错,可以和一群教育背景千奇百怪的咨询师一起共事。他们当中有律师、医生、化学工程师、天体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当然也有MBA。正式的评估和我个人的估计都显示出,那些没有MBA学位的咨询师,一般要比MBA出身的咨询师表现得更好。咨询业的其他人士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伦敦办事处的一位员工这样说道:“通常情况下,没有MBA学位的咨询师所受到的评价,要好于上过商学院的同事。”麦肯锡公司(McKinsey)决定就此事展开内部调研,他们将雇员按照工作年限分为1年、3年和7年这3个层次。“在所有层次上,”该公司的首席招聘官告诉《纽约时报》:“没有商业学位的员工的表现,至少不差于就读过商学院的员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进入咨询界——误打误撞的球门(4)
此种情况绝非管理咨询这个特殊行当所独有。在一篇评论MBA综合表现的文章中,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杰夫瑞·菲佛(Jeffrey Pfeffer)与克里斯蒂娜·方(Christina Fong)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具备MBA学位或者获得MBA课程的学分,与职业是否成功并无关联。”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或许是当代最富才华的商学院课程批评家。他认为,在如今国内最有名望的4位CEO(首席执行官)中,没有一个拥有MBA学位,而在《财富》杂志一篇题为“CEO为何会失败”的文章所提到的CEO中,有40%拥有MBA学位。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是上述4位最富名望的CEO当中的一位,他碰巧是一位化学工程博士。最近,他建议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的学生应该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构建社交网络上。“你们需要了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到。”他说道。据媒体报道,当韦尔奇说出追求MBA学位纯属“浪费时间之举”这句令人愤慨的话时,坐在一旁的商学院院长被震惊得目瞪口呆。
  那么,商学院提供给世界的研究资料,是否要比他们授予学生的学历证书更有使用价值呢?人们同样有充足的理由来怀疑这一问题。1988年,由商学院自身发起的一项研究清楚无误地总结道:“对于商学院的学术研究以及成果,工商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