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帮助孩子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所谓帮助孩子,就不是不管孩子,帮助本身蕴含着引领和训练的意味。如,当一个孩子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时,家长的反应对孩子将来的行为中是更多的反社会行为还是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当孩子在家长的面前表现出一个反社会行为时,家长是表示生气、惩罚还是没有表示,或者严厉制止,其结果会完全不同。所以孩子是需要帮助的。帮助孩子的人自己也会获得成长的快乐。
我们将适合孩子的真正能让孩子幸福成长的方式叫做成熟的教育,将能够使孩子发展出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内在能力的教育叫做建构性教育。而这种教育的口号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意味着,做鞋的人一定要让穿鞋的人感到舒适。舒适的先决条件就是鞋子适合于脚。对于教育来说,只要适合于孩子,孩子就不再感到困惑。
孩子要用十几到二十年来学习,如果学习使他们痛苦,那么在一日里,他们至少要痛苦8至12个小时,在一个月里,他们要痛苦22天到30天,在一年里他们要痛苦200多天到300多天。人对于痛苦的承受是有限的,超过了极限,人内心中快乐的法则就会启动,这个法则启动之后,人就会没有理性地逆反和抗拒,如果说人在生存中需要终身学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如何能适应生存?所以教育者和家长只有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实际上,人是一个热爱成长的动物,成长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幸福感。
※虹※桥※书※吧※BOOK。
第49节: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2)
怎样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禅师正与皇帝谈佛论道,旁边的宰相忍不住了,他说大师,什么是〃无明〃呢?禅师露出一脸不屑的神色说:像你这种人还配得上问这样高深的问题?一句话,气得宰相浑身发抖,但碍于皇帝的情面又不能发作。这时候,禅师一下子温和起来,说〃无明〃嘛,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宰相大悟,叩头谢恩……
这是个制造与运用教机的经典例子。〃无明〃这个词,含义太丰富了,写本书也不一定能讲明白。人的愚痴,为什么愚痴;人的贪婪,为什么贪婪;人的烦恼,为什么烦恼;遇事想不开,为什么想不开;感到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就算快乐了,还会乐极生悲,为什么?这些愚痴、贪婪、烦恼、想不开、不快乐都从哪里来?它们的根源是什么?可以说,所有人心中存在着的〃阴影〃都属〃无明〃的范畴。就算禅师给宰相讲,也不知讲到何年何月他才明白。就算明白了,这个关于〃无明〃的道理能不能进入他的心灵、落实到他的行为上去呢?
禅师没下这样的功夫,他只是〃不经意〃地,弹指之间,难题便灰飞烟灭了,而且解决了全部的问题……既让宰相〃看见〃了〃无明〃,又让他刻骨铭心。说禅师〃不经意〃,但这不经意的背后,却是绝对的〃经意〃,是真正的匠心独运,如果没有高超的智慧,绝对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以想见,在经过这个刻骨铭心的瞬间之后,宰相不但会认真思考〃无明〃,还会拿出实际的行为清除〃无明〃,从而将〃无明〃的〃理〃化作〃无明〃的〃行〃,达到知行合一。
我们的〃教机〃也是这样,面对〃风云变幻〃的课堂、〃信马由缰〃的孩子,作为教师,如何将知识、智慧、情感、爱传递过去,不但要传达到大脑里,更要种植在心灵里,让知识化为智慧,让智慧升华为爱。这就需要教师智慧地教学,而智慧教学的关键,就是寻找、制造、把握与深化教机。
教师如果能把握这样的机会,他就可四两拨千斤,不然,只能千斤拨四两。
所以说,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是运用教机的高手。教机从寻找或制造到把握一环扣一扣,最终都要引向深化与升华。我对老师说:我们虽然经过长期的培训,每个单元、每一节课都写了详细的教材让大家阅读,每个星期还要备课写教案,写好教案还要坐在一起讨论,但是,进了课堂,都不是了,要把教材、教案统统扔到一边。这时候教案在哪里呢?在孩子脸上。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课堂上,你必须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不要尽想着那个本本上写着什么,你的眼睛要看着孩子。你要随时准备变化,应对变化。在我们的课堂上,变化是正常的,没有变化就不正常。
这就像打太极拳,你出什么招式决定权不在你,而在对方。你得根据对方出的招数出招。但是,这样说并不是平时不准备了。备课是战略,讲课是战术;只有备课下了工夫,讲课才能灵活地应对。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设计的方案根本不能用,所以,老师要嘴在讲课,眼要扫视,心在感受,每个孩子的状态、眼神都要尽收眼底。要是孩子的目光是木的,散的,没有光泽的,就会知道你的方式行不通,就要适时地调整,直到调整到孩子喜欢为止。要是能达到讲课的时候眼睛不再看教案,大脑不再想教案,看着孩子的脸,举重若轻、口若悬河,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老师。
如果你满脑子都想你的教案,第一段说的什么,第二段说的什么,你的内心就没有空间,眼睛也没有机会观察孩子的状态了,你这是让孩子顺应你,而不是你顺应孩子。
老师是鞋,孩子是脚
老师是鞋,孩子是脚,这个观念在教机的使用上更为适合。有次我们上创造课,课名叫〃荷花池中的女鬼〃,引导的时候,引出了梦的话题,大家便开始讲述自己做过的梦,有个孩子说梦见花仙子,七彩的光,捧着一把月季花,用很优美的姿势抛洒下来,落在她的身上。哎呀,那么香,那么美,那么幸福。另一个孩子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有一次梦见我爸放屁嚼牙打呼噜,把我给吵醒了。于是全班停下来讨论,这是梦呢,还是不是?美好呢,还是不美?结论是,这不是梦,是把现实与想象混淆了,就算是梦,也是粗俗的、恶心的、不文明的。
←虹←桥←书←吧←。
第50节: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3)
结果,老师改变了原来的设计,上成〃我的梦〃。
利用教机也有无意识的情况,比如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那个女孩,一开始当老师时只把内容抄到黑板上就不管了,孩子一出教室她就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抓回教室,然后就拿根木棍蹲在教室门口抠土,孩子闹翻天她也不管。到后来,为了找那失学的男孩,全班的孩子到砖厂搬砖,这就出现了数学问题:每人每天能搬多少,全班每天能搬多少,每块砖多少钱,每天能挣多少钱,多少天能挣够去县城的路费。计算来计算去,不是写错了,就是忘了点小数点。后来,那个砖厂老板发了善心,给了一些钱,没想到车费不是原先听说的价格,钱不够了,大家都来想办法,帮老师蹭车……在这个过程中,全班孩子的智慧、同情心、合作精神全部调动起来了。这个女孩根本不会教学,也不知道这就是教机,她是在无意识当中利用这个教机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灵活地理解教机,教机不光是参与式的,有的时候,不参与也是一种教机。比如有次〃经商〃课上,一个孩子开了家〃咖啡馆〃,却没人来喝,一个人蹲在〃摊位〃上,孤苦伶仃地守着两杯咖啡。这个教机是:老师不能帮他,让他充分体验〃生意〃的艰难,让他尝一尝被孤立的滋味。老师的不帮,就等于给他提供了发现自己缺点的机会,让他承受缺点带来的痛苦,在痛苦中修复自己。
轻轻地接,轻轻地递
有次我在五岁左右的班里上〃大怪鸟〃,一个孩子拣了只死鸟,我觉得这是个情感培养的好机会……情感的培养必须利用教机,如果专意去做,就假了。
我说这只鸟不知道怎么死的,是得病死的呢,还是被人打死的?不论怎样死,死之前肯定特别痛苦。我们也不知道它的妈妈在哪里,临死之前它连妈妈的爱都得不到,死之后妈妈也没法与它告别,老师心里很难受。
孩子听了,都很悲伤,要求摸摸这只小鸟,我把鸟捧在手心,轻轻地理了理它的羽毛,再轻轻递给其中的一个。孩子轻轻接过去,也轻轻理了一下羽毛,轻轻掀开翅膀,捧起它的爪子。
我问孩子感觉到了什么?他们说:感觉软软的、凉凉的,特别可怜。
然后,一个一个传递下去。每当传给下一个时,我都让他先递给我,再由我往下传。每传给一个孩子,都要将那个动作重复一遍。为什么这样做呢?每当孩子传给我、我又递给下一个的时候,我接的动作、递的动作特别轻柔:轻轻地接,轻轻地递。毛弄乱了,我会轻轻整理一下……实际上,我在传递一种情感的语言。孩子们接受了我的传递,受到感动,就开始关爱、同情小鸟了。有的动作稍稍重一些,其他孩子就会说:轻一点,它会疼的。
生命中没有〃更死〃
这说明孩子对于死的概念还不知道,这又是一个教机。我问:这只小鸟是不是死了?有的说死了,有的说没死,只是昏迷了。我说昏迷是有呼吸的,死没有呼吸,我们确定一下,看它有没有呼吸?如果有呼吸,看看能不能把它救活?
有个孩子上来,把手放在小鸟嘴边,说没有呼吸。有个孩子不同意,说没有呼吸也能救活。我说怎么救?他说:掰开嘴,塞块巧克力它就活了。另一个说不可以,它的嘴已经不会张了,要是掰开,它肯定很疼,那就更死了。
死的概念还没搞清,又冒出个〃更死〃。我说作为生命,能不能死两次?他们说不能。我说对,生命只能死一次,所以没有〃更死〃。
我说这只小鸟的确死了。死就是不能再吃东西,嗓子不会咽,胃也不消化,肠子不会吸收营养,没有意识,什么都不知道了,喂它巧克力也救不活了……
那天参观鸟市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不一样了。他们围住那些鸟儿,你好你好地问候,不像以前用手捅它。
到了下次课上,有个孩子带来只鸽子,结果所有的孩子都想抚摸,你摸一下他摸一下,反而使鸽子受到了折磨。那个带鸽子的孩子眼泪汪汪地找我告状。
虹←桥←书←吧←BOOK。←
第51节: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4)
教机的利用有三点,第一是寻找或者制造教机,第二是把握教机,第三是深化教机。把握是中心环节,用在教机出现或者深化的时刻。现在孩子前来告状,因为他的鸽子受折磨了,尽管不是故意的,由于爱之太切造成的,但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机,我要把握住它。我把全班集合起来,讨论上次那只鸟我们大家都抚摸了它,是爱的表示,今天这只鸟,为什么同样的作法为反而会使它感到痛苦呢?
孩子说因为那只鸟是死的,这只鸟是活的,活的鸟害怕人,所以我们摸它就会痛苦。我说既然这只鸟不能理解我们对它的爱,那是不是非得用人的方式向它表示爱呢?孩子说不是。我说为什么,他们说要用鸟的方式对待它。我说那是什么样的方式,他们答不上。我说生命是平等的,我们不但要尊重人,也要尊重所有的生命。
但是孩子不懂得〃尊重生命〃含义,我只好给他们讲了个故事……
2?怎样输入道德价值观
在世界上有许多专家致力于研究人的道德推理和道德形成的过程,他们发现,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进行专门的生活中道德冲突的训练,结果令人鼓舞。对于人来说,道德从表面上看去是利他的,实际却是利己的。因为任何一个个体都需要为他人服务才能获得生存机会。如果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成人能够敏感地抓住机会,为孩子输入道德的价值观,并为孩子展示亲社会性行为,那么孩子在道德发展上的成果就会非常显著。专家通过对几组孩子观察和测定发现,说教、打骂和惩罚的效果是相反的。在这里我们展示一节道德价值观的输入课,这节课有别于灌输,在课堂上孩子获得了愉悦,并获得了成长。
视死如归
我说,从前啊,有个国家,它的国王特别喜欢打猎,又爱吃鹿肉,他跟卫队每天都去打鹿,打的时候不管能不能吃完,都要打死好多,却只拖走一头。这样,许多小鹿失去了妈妈,大鹿呢,不是失去了孩子就失去了伴侣。整个鹿群长年被这种恐惧、伤心的情绪折磨,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