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祥和、关爱以及很高的文化品位……
老师作为整个场景中的一个部分,他如果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对孩子关爱了,他就有可能以一面旗帜的形象与孩子形成交流,孩子就会将他作为一个具有人性光辉的符号去爱戴,他自己也会受到人性光辉的照耀。要是老师总是在表演一个教师的角色,他的内心就不会有更多的空间去关注孩子的心灵。结果就是孩子配合他教学,而不是他帮助孩子成长。
所以说,当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实际上是忘我的,是没有自我的,老师的心里只有孩子。而当老师的心里只有孩子的时候,他就成为教室场景的一个部分了,就成为教室的环境了。
。▲虹桥▲书吧▲
第41节:一、是教育,不是招数(7)
比如说,一些成人都要教孩子懂礼貌,见了所有的叔叔阿姨都要问好,临走的时候都要说再见。我们调查了一下,其实所有的孩子对这件事情都痛苦万分。
但是我们又不能让孩子没有礼貌。怎么让孩子有礼貌呢?我们规定,所有的老师见了孩子都得先问好。因为成人已经有了多年的知识学习,心智成长也已经完成,并且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孩子还是一个脆弱的小苗子,没有多少经验与社会阅历,为什么成人不先问候一个不是成人的人呢?所以,我们要求所有的家长不要逼着让孩子跟老师说再见,向老师问好,而是老师必须先向孩子问好。如果这个孩子向成人问好了,成人没看见,有人告诉他了,他要立刻撵上去说:对不起,我刚才没听见你问我好。得补上,否则孩子就会受到伤害。
后来所有的孩子见了老师都主动问好,一边喊着老师好,一边挥着手就过来了。礼貌已经成了他们的人格状态了。甚至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正在罚她站,突然看见有个老人正在窗外朝里面看,她便大喊一声〃奶奶好!〃引得全班一齐跟着向那位老人问好。
纪律也要从孩子的内心入手,外在的约束必须建立在内在认同的基础之上。我们有个老师非常爱孩子,孩子怎么闹都不发火。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不尊重她了,胡闹,课堂上吵成一团。有一次,她哭着对我说:李老师,我当不了这个老师了,我想辞职。
于是我就示范给她看,我没喊着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也没逮住一个不守纪律的杀鸡给猴看,但是孩子很快就安静下来不闹了。三两下,就把那个班整顿得井井有条了。
纪律是什么?纪律,是人类的一种素质。老师要是将纪律作为一种素质在孩子心中建立起来了,那他就会在所有的场合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遵守。纪律的建立不能靠老师的威严,也不能只靠严格的规定。纪律是人的心灵里的一种声音。作为群体生物,人天生就有着对纪律对秩序的渴望。
那个老师,为什么孩子不听她的?关键是她没有让纪律进入孩子的内心,没有营造出一个氛围。
作为老师,我们要让孩子感到我们像一盏明灯,让他们知道哪里有暗礁,需要绕过去,这样才能照亮孩子的心灵。孩子一见到这样的老师,内心就会充满光明,充满快乐,就会尊重他,佩服他,敬仰他。当一个孩子对老师充满了强烈的敬仰的时候,他就会顺从。这种顺从实际上是顺从真理,而不是顺从某一个人。即便是3岁的孩子,都会因为老师满足了他的心灵而对老师心生顺从的。孩子会像喜欢心爱的果冻一样喜欢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也就成为他心灵的果冻了。
用灵魂照耀灵魂
有个新来的老师,与孩子认识的时候,按照规定的方式跟他们问好握手,握一下问一问名字。问到一个孩子,说我叫某某某。她想幽默,想表示亲近,就说:呀,你的头怎么这么大呀?当时我站在那个孩子的背后,立刻有一种从心灵里面颤了一下的感觉。那是很微妙的,不爱孩子的人根本感觉不到。我马上就明白那个孩子受到伤害了。果然,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那个孩子一直闷闷不乐。
问了那个孩子之后,接下来,另一个孩子说:我叫张国荣。这个老师马上说:你为什么不叫刘德华?
她想幽默,可是修养不够,心里没有一棵精神的大树,所以话一出口就变成这种味道,所以她成不了那盏明灯。
我们规定,孩子刚来的时候,不能跟他们开善意的玩笑。那位老师其实是想表达自己的爱,结果正好刺疼了孩子的心。因为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遭受粗暴的待遇。在《放飞美国》这本书中,黄矿岩的老师可以说〃你们这些家伙〃,而我们却不能,我们的孩子经不起这样的玩笑。
孩子在家里妈妈也会抱抱他亲亲他,但他的灵魂很少得到赏识与挖掘。就是肉体之内的那个人需要一种高的、有营养的东西,满足他,使他得到阳光。这个阳光不是物质的,必须是心灵的。心灵的阳光才能照亮他的心灵。所以,当一个人的灵魂需要被照亮的话,只能用另一个人的灵魂去照耀!
◇欢◇迎◇访◇问◇。◇
第42节:一、是教育,不是招数(8)
4?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者素养的提升
在前面我们讲了许多关于老师这个职业和能做这个职业的人。实际上,最关键的在于由谁来把握哪些人能够做老师,哪些人不能做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如果来把握的这个人具有了可以实施这一计划的权利,那么在现今的情况下,他还必须得找到能够培养出这样的教师的机构。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各行业都在快速地变化,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培养教师的学校和机构也开始选择了多元化的培养课程和方法,比起前些年的情况要好多了。
大海无水
开头,我们把目标定在学校,从在职的老师中间选人,我想我们必须得招到从心底里热爱孩子而不是只为了挣工资从事教育的人,并且这些人应该为自我提升而感觉到愉悦。后来发现根本不行。比如有个教了好多年学生的老师,全国劳模,是一个市里小学美术教学的带头人,全市的美术老师都到她那里听课,她也喜欢我们的教育,培训了三个月,上去一讲,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校正不过来,只好辞退。
再后来,我们就直接从在校大学生中间挑选,我以为大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大学生虽然没有上过讲台,但是他们从小受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我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管怎么培训,他们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都在模仿他们以前的老师。所以,要找一个能用的人才太困难了,有时候甚至有这样一种感觉,就好像驶进大海,却找不到一滴水,无水可寻……
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永远处在自我提升的状态,自我提升就像蚂蚁啃骨头,啃完了,修养就有了。自我提升不在于我们多么用功,而在于我们的方向是不是对头。在我见过的人里,有的太用功了,用功用得都吐血了,修养还是上不去。修养是灵魂的建构,不是只用功就能解决问题的。有些艺术家一副任重道远的样子,认为搞艺术就应该穿着破衣,睡着破床,像凡·高,他这是误解了艺术的含义,是从表面来理解艺术。
恋爱话题
这些毕业生这样年轻,但他们的思想好像已经80岁了,而且普遍缺乏真诚,缺乏一种开明的态度。其实,爱、真诚、开明是作为教育者起码应有的态度,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基础。
比如与孩子对话。每节课的开头我们都有一段主题课,孩子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与孩子展开讨论,讨论时态度一定要真诚,不准愚弄孩子。面对孩子的时候内心一定要有感动、触动。只有这样,老师的语言才能打动孩子。而且,老师与孩子对话的时候不能只满足于回答问题,因为这是在给孩子上人的成长课。
像恋爱这种话题,孩子最喜欢问,而且,它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绝对不能回避的。只要孩子提出来,这个话题就不能不谈。如果老师用一种真诚的、情感的、高品位的方式来谈,孩子听的时候就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不会感到害臊,还会把那种好奇提升到一种开放的、高级的、艺术的层面上去。如果老师是带着下流的、淫秽的口气,即便没有多说,他的那种表情已经让人感到低级了。
有个老师,孩子问:老师,你有没有男朋友?她立刻脸涨得通红,笑得十分勉强,说:你们说我有没有男朋友呀?你看,她这样反问。孩子说:我们不知道你有没有,你说吧。她说:可能有吧。你看,她一点都不真诚,是不是?孩子说:你的男朋友对你好不好?她说:那你们说他对我好还是不好?又把问题推回给孩子了。
当时我能感觉到,这些孩子在与老师沟通这件事上的那种渴望、那种锲而不舍……
后来,越问越低级。到最后,老师歪了一下头说:实话告诉你们,我其实没有男朋友。
这就等于把孩子的情感愚弄了一通,这个老师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就像个外交官一样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讲课成了外交辞令了,所有的实质性问题都避而不谈。她这是典型的不尊重孩子。
BOOK。←虹←桥书←吧←
第43节:一、是教育,不是招数(9)
为什么一放开,孩子就会问这样的问题呢?这是被家长被学校压制的。这样的话题在家里在学校根本就不能问,所以孩子对这样的问题就最感兴趣了。
另一个老师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先是低着头笑,一副很害臊的样子,就好像让他当新郎。我赶紧走到他的旁边,小声说:请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他这才抬起头,扭扭捏捏地说:我有很多女朋友……
这下可好,孩子们说:老师是个花花公子!他就扭捏得更厉害了。孩子更不放过他了,说:老师,你有没有那种女朋友?他说哪种女朋友?你看,他开始明知故问了不是?孩子说:就那种那种的女朋友。
他还想蒙混,我只好帮孩子说话了,我说:他们指的是那种订了婚的,或者是恋爱的那种。孩子说对对,就是那种。他说:啊,这个倒还没有。我虽然女朋友很多,但我们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常正常的关系,就像你跟你同桌,有时候她可以向我借橡皮,我可以向她借铅笔。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而且,在孩子的心目当中肯定有一种受了愚弄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几乎什么都懂,他们完全明白〃女朋友〃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这样,孩子还是揪着他不放,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吸引女人?这个问题他根本没办法答了,站在那里扭来扭去,扭着扭着,就开始大谈道德,说这么小的年龄不应该想这些问题,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面等等。
下课我告诉他,我说应该正面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他说他没办法回答刚才那个问题。我说:那是一个人一生生活的基本部分,孩子作为一个人有权利了解这个问题,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如果孩子问了,就说明他们需要了解,作为一个老师,有责任回答孩子想了解的问题。这是老师的职责,它比你的个人情绪更重要。
蜀道之难
有个老师,很想达到吸引孩子的目的,一上去就说: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故事呀?
孩子说:喜欢!
她说:这个故事特别有趣,特别好听。
故事还没开讲,就说多么有趣,万一孩子们认为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呢?要知道,孩子对〃有趣〃的期望是没有边际的。
接下来,说:啊,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她的脸扁扁的,像一个饼子,她的鼻子上有几个麻点点。好了,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看看屋子里面什么地方有光?
怎么能这样呢?老师嘴里说的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大脑的思考又没有确实的感受,老师的语言既不能带给孩子对一件事物完整过程的了解,又不能带给孩子感受,而且整个过程思维混乱,概念不清。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感受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刚才还说有趣的故事,故事还没展开,思维短路到猛然让孩子去找光了。孩子们开始找光,找呀找呀,找到了光,老师用手做出一个形状,将影子投在地上,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的皮影戏那样。
老师说:你们看,老师的手像什么呀?
这还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