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股民必须懂得的60个问题:从新手到高手 >

第14章

中国股民必须懂得的60个问题:从新手到高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投资品种。但当经济开始复苏、股市走牛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投资防守型股票,其表现就会落后于大市。在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一些防守型行业的公司股票也可以提供成长型股票的投资回报,因为这类公司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兼并收购或扩大产能来实现长时间的业绩增长。
  成长型股票投资策略
  在股市低迷时大多数股票都难以有上佳表现,即便是防守型股票通常也只是相对大盘较强而已,也很难获得相当的投资回报,但成长型股票却不然,它即便在熊市中也能年复一年地创造业绩的增长和股价的上涨,当股市转好时,表现会更加突出。它们的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通常可以跨越多个经济和股市周期。成长型股票之所以有如此特性,是因为公司找到了未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新产品或新业务,竞争对手相对较少,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成长型股票多出现在高科技领域,如美国的微软公司通过开发计算机操作系统,其业绩和股价连续20年高增长。此外,在传统行业中,一些公司由于开创了新的业务模式,也可以找到广阔的业务扩张空间,如携程网在国内传统、成熟且又混乱的订票订房市场,通过互联网,线上结合线下模式开创了新的“蓝海”,业务空间大大扩大。由于目前国内企业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方面还相对较弱,A股市场上的成长型股票更容易出现在对传统行业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造革新的领域中。虽然成长型股票人人羡慕,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参与的。首先,理解这些新的业务模式和专门技术要求很强的专业背景,投资者如果弄不懂这些公司的业务,就很难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其次,成长型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其产品和技术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同时市场的需求也需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没有人能保证它们将来一定会大获成功,所以投资成长型股票,投资者要承担更多额外的不确定性风险,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风格。由此可以看出,应该根据周期的不同阶段做出不同的投资选择。周期性股票是顺势而为的投资品种,一味买入并长期持有并不是最聪明的办法。防守型股票是市况不佳时的最好选择,与周期型股票形成互补。而成长型股票带给投资者的回报最多,但也要相应承担更大的风险,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和有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可以深度介入的品种。
  

巴菲特的选股方法适合中国投资者吗(1)
我们可以崇拜巴菲特这个人,把他看作一个符号和标杆,但对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会辩证运用。每一个投身股票市场的人或许都曾被股神巴菲特创造的财富效应所感召,设想自己也能通过投资股票实现巨大的财富积累。实际上,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虽然适合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学习,但其创造的辉煌的盈利模式却很难复制。巴菲特可以通过其控股的保险公司,以固定的资金成本运作巨额资金,即便巴菲特以价值投资法则做股票,每年平均获取20%出头的投资回报也可以让他成为世界首富。但包括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不可能拥有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平台。不过,巴菲特的成功和其广为流传的选股方法至少能增强普通投资者的信心,明白股票投资并非只有华尔街的那帮专家们才能胜任。但是,为什么在普通投资者群体中没有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巴菲特呢?这里既有“基本面”的原因,比如大多数投资者不会像巴菲特那样痴迷于投资,将其视为经营企业一样的终生职业,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财的手段,业余炒股而已;也有来自于“技术面”的原因,即许多投资者没有准确领会和运用巴菲特的方法,导致投资成绩不突出甚至还发生亏损。我们可以崇拜巴菲特这个人,把他看作一个符号和标杆,但对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会辩证运用。
  第一条找那些业务容易理解的公司
  大家知道,巴菲特不会去购买那些业绩高速增长、股价飙升的高科技公司股票,即便是他最好的朋友比尔?盖茨掌管的微软公司的股票,也是如此。他也从不羡慕那些在科技股里炒作暴富的投资者。巴菲特坦言他看不懂高科技公司的业务,更偏向于那些能够看清其业务在未来10年内发展的行业和公司。在这里,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看懂公司业务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公司业务或称商业模式是否容易被理解,这是个相对概念。巴菲特这里所说的“容易理解”并不等同于“简单”,对于巴菲特而言,消费品、保险和出版可能是他容易理解的业务,而对于其他一些投资者来说,这几类业务可能很陌生,而对另外一些复杂的业务模式的理解上却并不存在难度。例如,化工行业的业务和产品很复杂,但对一个有多年化工从业经验的业余投资者来说,他可能在2002年或2003年就知道国内MDI的紧俏及国产化率提升的信息,他自然会提前想到烟台万华(600309)这只牛股。所以,要在自己熟悉的行业或个人有兴趣的行业内进行研究和选股,而非仅局限于所谓业务简单的行业,这是一种更加准确的说法。
  第二条高净资产收益率
  巴菲特喜欢使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一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倾向于挑选那些可以掌握未来10年以上ROE变动的公司,更加中意那些不需要股东不断注入资本金来扩大生产就可以提升业绩和ROE的公司。比如巴菲特在上世纪90年代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权,该公司多年以来ROE的增长都保持在15%以上,是报业同行平均水平的2倍。“华盛顿邮报”公司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出众的ROE,除了经营有方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报业盈利模式的特性,即多印报纸不需要新增许多投资,而带来的广告销售额却能大幅增长。针对这一条,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虽然容易受人宠爱,但由于ROE来自于净利润除以净资产,而净利润中可能包含许多非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或一次性收益,尤其这部分的利润在目前我们的A股公司中较为普遍,所以ROE并不是一个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很可靠的指标。投资者还需要观察上市公司及其同行业公司多年的ROE变动,这些ROE还得是剔除非经常损益的,才可以看出公司真实的盈利水平,从而比较出孰优孰劣。仅有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考察该公司未来ROE会保持在什么水平。仍以“华盛顿邮报”为例,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报纸和新闻将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对传统的纸质报纸出版构成冲击,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华尔街日报”的网站就做得很成功,订户数和广告额都在大幅增长。如果“华盛顿邮报”还坚守传统的纸介质模式,不进行成功转型,其未来的ROE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很难继续保持。所以,高ROE还得有高质量做后盾,并且未来可以持续发展,不应把ROE看作一个静态的指标。
  

巴菲特的选股方法适合中国投资者吗(2)
第三条要有持续充沛的自由现金流
  巴菲特非常在意公司产生自由现金流(FCF)的能力。FCF是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公司营运资金支出与资本性(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巴菲特喜欢FCF和喜欢ROE在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希望能找到不必通过股东的后续投入或举债的途径就能实现业绩和现金流的增长或至少保持稳定,这当然在投资者眼里是好公司了。比如在巴菲特投资记录里有一次罕见的高科技投资——“TCA电信”的案例,这家公司在1999年巴菲特买入时估值已高高在上,本不符合巴菲特价值投资选股的思路,但是它每年1亿美元以上的FCF还是构成了极大诱惑,虽然买的时候很贵,但还是一次成功的投资。到2005年“COX电信”巨资收购了“TCA”,巴菲特成功退出。如果说ROE是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账面利润,FCF就是给股东带来的真金白银。但是,就当前中国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而言,情况有点特殊,由于它们有很强的业务扩张冲动,每年的营运资金和固定资产支出都在增长,FCF这个指标势必看上去不会太漂亮。所以如果仅仅因为公司的FCF因为资本性开支巨大而表现不佳,投资者便不予关注,那在中国股市里恐怕很难再找到满意的A股公司,投资者会失去很多投资机会。在中国A股这个新兴市场里,成长性是更为主要的考量指标,即便是那些在成熟市场里被视为防守型和收益型的股票,在中国也面临着很多业务扩张的机会,这是由整体经济都处在投入期的特性决定的。所以,对经营性现金流要重点关注,来判定其盈利的质量,但对FCF则不必太苛刻,只要公司能把钱花在刀刃上就好。
  第四条低负债
  巴菲特青睐低负债公司的理由不适合于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巴菲特入主两家保险公司“GEICO”和“通用再保险”,从表面上看,这两家公司负债率极低,实际上巴菲特看中的是这两家保险商每年手上有两百多亿美元的闲散资金可供他投资使用。所以,除非投资者是想去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否则低负债不能成为一项选股的决定因素。当然,如果资产负债率长期居于50%,甚至70%以上的公司,也是很麻烦的,但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低于10%,也不完全是好事,很可能说明这家公司安于现状,不敢投入或没有投入的机会,未来成长性就值得怀疑。在中国A股市场,选择资产负债率在20%~50%的公司是实际可操作的标准。
  第五条优秀的管理层
  巴菲特说过,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是在买这家公司的管理层,他会亲自通过各种渠道来求证公司管理层是否值得信赖,他所看上的管理层都是把敬业放在第一位,而把收入放在次要的位置考虑,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巴菲特和他所投资公司的管理层都明白究竟什么是确保企业卓越的因素,这不是仅靠金钱的奖励就能办到的。前面的选股标准多少还都可以量化,但此条属于选人的标准,很难量化。因为人的分析太复杂了,尤其对于资源有限的普通投资者甚至是机构投资者也难以做到,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那样有火眼金睛,也较少有和公司高管密切沟通的机会。这里要切记,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判断,也别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把握不了的东西就最好别作为投资依据。作为一个主要靠媒体宣传来了解公司高管的普通投资者,不能以“我相信谁就是谁”来作为投资持股的依据,把握公司及所在行业的基本面变动才是更靠得住、更实际的做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如何像彼得?林奇那样挑选股票(1)
彼得?林奇是投资平民中的英雄,他的投资哲学是只买自己熟悉的股票,自己独立做研究,进行长期投资。如果说巴菲特是投资神坛中的偶像,那么彼得?林奇就是投资平民中的英雄,更加容易被普通投资大众所接受。这位前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备受世人推崇,不仅是因为他创造了共同基金管理人到目前为止的最佳业绩——资产管理规模从1978年开始时的2千万美元增长到1990年林奇退休时的140亿美元,年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29%,投资回报率超越市场平均投资回报率的134%,甚至超过股神巴菲特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更值得人尊敬的是,在他退休之后,彼得?林奇毫无保留地将其成功投资心得和方法通过著书立说和演讲向广大普通投资者广为传播,告诉人们投资并不是那么复杂、那么神秘,任何一个人通过留心观察,再做一些研究,都可以战胜股票市场上的专家大佬们。在某种程度上,他的价值不在于从投资方法上授之以渔,而是给予投资大众以坚定的信心和信念。林奇正是通过运用一些最基本的法则和常识来实现其出众的投资业绩的,并且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而言,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其原因就是机构投资者不愿意或不可能投资一些尚未引起分析师或者基金经理关注的中小盘股,从而留给个人投资者大量的选股机会,而这些小盘股往往能提供惊人的回报,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虽然还远未达到美国上万家的规模,但也不乏充满活力的中小公司,而且数量还在不断扩大,国内个人投资者同样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彼得?林奇的投资哲学
  相信许多投资者都读过林奇阐述自己投资理念的著作,如《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等,这些著作被喻为投资宝典,而林奇本人却将其精炼总结成三大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