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 >

第44章

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第44章

小说: 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时健把红塔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带到全国烟草行业的领跑地位,然而他个人出事崩溃了。这虽然没有导致红塔山全军崩溃,却使得红塔山从此由烟草行业的领军地位一路掉了下来,名落孙山。
  ●当年八佰伴集团创办人和田一夫以其《八佰伴——从零到亿万》的自传风靡全球而成为传奇式人物,然而他过度的自信使企业的规模扩张到他无法驾驭的那条崩溃线上,只好在1997年宣布倒闭。
  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美国安然集团因假账危机清盘,英国巴林银行因管理漏洞导致公司崩盘,韩国大宇集团因战略失误导致这个现代巨人轰然倒下,美国世通###因为财务丑闻申请破产保护,等等。我看到一个材料,它估计,在中国,每年大约有15%的企业事实上挣扎在崩溃的边缘。
  王巍:危机是企业的常态。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说,企业的发展有高潮有低潮,经营效益有高有低,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有自己的周期转折点。一个企业的发展除了受本身固有的发展周期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受外部的商业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将导致企业发生一些变化。
  “崩溃”这个词在中国来讲是比较负面的,但是从一般经济学来讲,不一定是负面的。按熊彼特的讲法,它是一个“创造性的毁灭”。如果一种经营方式不适应新市场经济周期,它就该崩溃,这个崩溃对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我们所讨论的崩溃则是另一类,是指那些违反自己的正常商业周期,突然出现的恶性的崩溃。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崩溃的局面。
  特别是在中国过去20多年的急剧增长过程当中,所有企业的周期都会大大缩短,发展提速,再加上经济体制转换这样一个非商业周期的外部因素,因此中国企业出现崩溃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我们现在来正面地研究一下崩溃,这对中国企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只有在崩溃的状态下,企业才能够给我们展示剖面图,会暴露企业在管理、技术、资本包括人性等方面的所有强势和弱势的东西。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企业崩溃由于资金链断裂
范棣:在研究了几百个中外企业的危机与崩溃的案例后,我发现中国企业崩溃大部分是由于兼并收购引起的,是由于企业资金链断裂引起的。而西方的企业,特别是欧美的企业,崩溃的原因比较多样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资金链问题。一般情况下,比较多的是由于技术、市场以及供应链关系产生了某些突变而导致企业突然陷于困境,最后导致企业破产。比如,原料供应商的危机影响到了本企业的制造环节,从而导致产品无法及时投放市场,致使企业陷入崩溃的边缘,等等。但是,在中国情况有些不同,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危机是由于资本瓶颈引起的,大家都没什么资本,只能靠最大限度地腾挪资金来实现扩大与发展企业的目标。
  王巍:对,我觉得成熟的市场经济之所以成熟,是因为包括融资、法律、结构等因素的整个环境都成熟,是因为作为个体的企业周期与作为环境的商业周期的协调性。像美国,经济衰落时往往要经历一个企业和个人的破产高潮,经济复苏之后马上又形成创立企业的高潮。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当中,企业动态和环境动态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环境好,整个企业发展得都很好,环境困难,大家都困难。这两年,美国的华尔街上全赚钱了,人人都发奖金,圣诞节大家都过得很好,几乎很少看到有人不好,而头几年网络泡沫崩溃时大家纷纷找工作。中国好像就不是这样。尽管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正在崛起,企业发展的大环境非常好,但相当多的企业却在这几年纷纷破产倒闭,出现崩溃的局面。
  

过度使命感也许是一个问题
中国这么多年来大部分企业的破产是非常反常的。为什么中国企业崩溃的问题大多出在企业的并购上?我认为,这跟中国企业家强烈的使命感非常有关系。因为只有采取并购与整合的方法,才能使企业有超常规的发展和壮大。
  在中国,目前形成企业价值的主要是40到50岁这些人。这批人他们基本上都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育,英雄主义情结很重,要做大事,要关心国家大事。这是从小接受的教育,所以有强烈的使命感。
  用北京的一个段子来讲,这些人干事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没事找事干;第二,是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干;第三,是拿自己的事不当事干。这就是强烈的使命感。另外,这批人由于在经济转换体制的情况下参与工作,又接受了西方现代的思想,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所以使命感变得更强烈,希望一旦做事就要做大事。比如说,一个企业家在山东起步,企业在济南,哪怕只是生产扣子、勺子什么的,他也要说立足济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西方,企业家的宗旨就是赚钱嘛,譬如,做房地产的企业,一定三四年收回成本,否则就不干。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家都想成为世界第一,先天下之忧而忧,使命感极强。在现实生活中,揠苗助长,赶超别人,企业家非商业性的扩张欲望极强。这种隐藏在扩张欲望下的强烈的使命感在西方企业家那里很难理解。在中国,即便是很成功的企业家内心仍然有落草为寇暂栖身的委屈感,一旦有机会非商业的东西就会占上风。所以,理解中国企业家首先要理解他们的出身和内心的真正冲动,即便出现商业崩溃的危机,有时他们也会赌一把。
  范棣:成熟的市场经济非常注重对危机企业的保护。并不是我们这些年来想象的那样,好像市场经济就是让有问题的企业倒闭。成熟的市场经济普遍对有危机的企业实行保护,实在不行,才让它倒闭。从危机到真正倒闭有一个制度保护,包括对所有者、股东、管理者都有一个保护的制度,保护资本的利益。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对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就没有一个制度性的保护,特别对于民营企业没有保护。出了问题的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生病了,需要治病,但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可能就直接送你进火葬场了。这是多大的社会浪费呀!
   txt小说上传分享

保护企业是一个人的事情吗
所以,保护危机企业的任务就光荣地落到了一个人的身上,企业家的身上。由于这个人有很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和使命感,对民族、对世界有着豪情壮志般的使命感,他就拼命在危机中挣扎。社会并没有提供给他必要的保护。就像你爬到了60层悬在半空干活,下面没有安全网兜着你,吧唧摔下来就粉身碎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没有安全感。
  在美国,企业每年破产的情况很多,破产大部分是由于市场或者技术引起的,技术被淘汰了,我慢慢就破产了,市场不行了,我就破产了。很自然。中国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破产在很多人的头脑里等于犯罪,或者人生玩完了。这一点确实很有意思。
  王巍:西方有一个社会分散企业危机、化解企业崩溃的负面能量的体制或机制。从市场经济的法理上说,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一种契约关系。按交易成本理论,如果所有经济行为都要靠市场自由交易,这种完全的市场经济交易成本就会太高了,所以,大家干脆组建一个企业组织,通过内部的契约关系来解决一部分的交易问题,从而降低了总体的市场交易成本。因此,企业内部的组织不能太复杂、太官僚,内部的行为组合成本不能高于市场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一种最有效的契约关系的表达方式,这是西方的。在中国呢,中国的情况就很好玩了。
  中国是个有人治传统的社会,人们的契约或交易概念淡薄。所以,我们在本能中把企业认做一个独立王国,是一个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商业团体。中国企业的边界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执政能力,靠个性、霸气或者匪气来维持地盘,也就是企业的边界。它不是按照市场规则来走的,而是按自己管理的幅度来办企业。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体现为个人在控制企业,如果企业成功,那么大家也会归结于企业家的个人成就。企业一旦崩溃了,那就是企业家个人的崩溃。一个人出事了,企业往往转手另一个人,不会因此破产倒闭。在中国,多数的崩溃并不是企业的崩溃,而是企业家个人的崩溃。
  范棣:所以,你就认为,崩溃的是企业家而不是企业。那么,我从经济学一般的规律和观察角度提问题,其实读者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崩溃的都是企业。当然,企业崩溃了以后,有的企业家有事,有的企业家没事。而实际情况是,可能大部分企业家是没事的,尽管有不少企业家是有事的。这里,问题就提出来了,我们是不是要绝对这么认为,崩溃的都是企业家,而不是企业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旦企业出事了,一定收拾企业家
王巍:我理解你提问题的思想背景。无疑,我的这种说法是在用一种比较偏激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现象。在目前,我认为有一个不公正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一旦企业出事了,一定收拾企业家。企业崩盘,无论大家说出多少种理由,从财务乃至最后的法律结果看,一定是处理企业家。企业崩溃了,一定要揪出一个对崩盘负责的人,那个人只能是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崩溃只能是企业家的崩溃。
  中国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国有企业,一类是民营企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来说,企业如果崩溃,企业家很难不出事情。在西方,一个企业崩溃了,企业家大部分情况下只是短暂失业,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又被别的企业请去另就高职。这说明,企业崩溃与企业家的关联不是那么紧密。但在我们这里,企业一旦出事,就意味着企业家从此被打入地狱。
  范棣:我插你一句话。这是不是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有相当大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里,黑和白有时是完全对立的。企业出了事,大家希望找一个替罪羊,一定要找一个人担责任。比如说,你欠了银行的贷款,相当多银行的反应不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双方一起努力朝共赢的方向走去,而是把注意力放到追究责任、推诿责任上。比如,是你诈骗了我啦,是你虚增了注册资本我才上当的啦,等等。企业的其他合伙人,比如供应商呢,也是这样,千方百计要证明你骗了我。如果你是民营企业,企业出了问题,企业家差不多就是罪犯了;如果是国有企业,想办法先处理董事长,查出这个人的问题,就有人承担责任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经济中多数是失败者
所以,企业遇到了问题,出了事,生态环境就会恶劣起来,所有人都要找到一个替罪羊。最终结果是,企业崩溃,企业家就一定有责任。但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里,你几乎看不到这种残酷的相互杀戮。因为大家是平等的,股东有股东的责任,企业家有企业家的责任,打工者有打工者的责任,银行有银行的责任。你没有看到谁在一味地互相推诿责任。没有看到银行在遇到不良贷款时,把注意力转到追究企业家的刑事责任方面,想尽办法证明对方是坏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好和坏往往是对立的。但是,你要知道,正常的经济是很不平衡的,经济中多数一定是失败者,你得公正地看失败者,失败者也做了很多的贡献。中国人喜欢打骂孩子,通过惩罚教育孩子,结果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创造力没有了。一定要如此惩罚吗?一定要给我们的失败者盖上一个黑章吗?这样的话,企业家的压力越来越大,创造性泯灭了。这是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不足的一面?
  王巍: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这个文化里不允许存在一个灰色地带。这个文化的内核是成则王侯败则贼,不认可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企业是创新的过程,有成也一定有败,这是非常正常的,是一个商业社会里市场竞争的正常过程。这里没有任何的道德评价。
  而中国企业一旦出了问题,人们首先拿出道德评价这把尺子或者说是刀子。因为,本能意识里就是成则王侯败则贼,一定要抓出一个贼,而且,只有道德评价才是中国的最高评价,而不是以市场交易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你出了事情,大家就会审视你的动机,评价的结果一定是证明你的动机不好,动机不纯才导致效果不好啊,早晚要收拾你。
   。 想看书来

民企的道德风险
刚才谈的是根正苗红的国有企业失败后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