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金梭银梭 >

第46章

金梭银梭-第46章

小说: 金梭银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闯荡,找个人陪陪解闷也算不得分外。您也有点儿太落后于社会潮流了!”说着,又是诡秘地一笑。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闲话,柳云涛见时间已晚,便催促梁金鹏回家歇息。梁金鹏一边*服,一边半开玩笑地说道:“您老弟若不想再搞什么业余活动,今天我就不回家了!咱们哥俩在一起说说话吧!”柳云涛闻言笑道:“我是个单身汉,没人盼!您在外面过夜,嫂夫人不怪罪吗?”梁金鹏佛笑道:“都是老夫老妻了,有什么要怪罪的。家里孙男嫡女的一大堆,她也不缺我这个老帮子!”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

  两个人轮番洗过澡后,都兴奋地没有丝毫睡意,就打开电视机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聊天。梁金鹏特别关心龙永泰日本海神贸易株式会社的情况和“防水麻袋”订货的事情,柳云涛便和他侃了起来。

  柳云涛介绍说;“我和龙会长是梁州老乡,同在一个县。虽然两家所住的地方不在一个乡镇,相隔也不过几十里地。起初我们并不认识,后来,我的小姨子嫁到他们家之后,才慢慢和他们家有了交往。我的连襟在他们家是老大,龙永泰排行老二。他还有个三弟在北京中科院工作,是个化工研究所的所长。龙会长在我们家乡也是个名人。因为他打十八岁一参军就分配到广州军区司令部工作,做了许世友将军的警卫员,以后又升职做了副团职的警卫干事。一九八二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还上过前线,立过功受过奖。由于许世友将军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个富有传奇性的名人,龙会长在我们当地也跟着‘名’了起来。在部队转业后,他开始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工作,过了没多长时间,又被公派赴美留学。听人说原本是培养他们这批人担任驻外武官的,后来不知为什么原因又去了日本,一去就是十几年。老乡们都传说,他这些年在日本发了大财。不过,因为他从小就当兵去了,去日本后又极少回家,我又长期在外地工作,这些年也没见过几回面。要不是他这次通过我的外甥来找我买麻袋,我还真不知道他现在已回到国内来发展了。最近,他还在青岛投资收购了一家枣酒厂,办了个合资企业。”

  梁金鹏关切地问道:“龙会长现在在日本主要做什么生意,他们的实力怎么样?”

  柳云涛见他问的真切,便老老实实地回答道:“龙会长在日本的经营状况和经济实力我还是真不清楚。只是听我小姨子说他现在很有钱,是个大富翁。据说他在日本的总资产都已过亿了!”

  梁金鹏羡慕地砸舌道:“这么了不起呀!”

  柳云涛神情认真地解释道:“我这也只是听说,我也没有到日本看过。据他自己讲,在战后日本的新华侨中,他的经济实力可排到前二十名之内。这也只是听他个人说说而已,没有什么可靠的根据。不过,上次到青岛去,我倒是去到他的合资企业看过。他在青岛的枣酒厂占地面积有二百多亩,厂房和办公大楼的建筑面积也不小,规模比咱这里的麻纺厂大多了!”

  听了柳云涛的一番介绍,梁金鹏不由自主地感叹道:“我要是能找到这么个合作伙伴就好了!又有资金实力又有销售市场。省的我们一家人天天去求爷爷、告奶奶地到处去磕头求人了!”

  柳云涛不经意间在灯光下看到了梁金鹏凸显期盼的眼神,不由得心头一动。心道:“他老先生今天算是遇到行家了!”

  柳云涛长期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主管外经外贸工作多年,对兴办合资企业可说是轻车熟路。经梁金鹏这么无意一点,便立即拨动了自己胸中这根久已不动的心弦。心想:“既然龙永泰需要有一个生产基地长期供应‘防水麻袋’,而梁金鹏这里也有相就之意,我何不借此机会顺水推舟地成其美事!况且,一旦事成之后,自己岂不又多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想到此处,柳云涛心意已决。便满脸欢笑地应道:“这有何难!如果您老兄真有心搞合资企业,我来给您搭这个桥。合作伙伴不是现成的么!”

  梁金鹏一听大喜过望,蓦地从躺着的床上挺身坐了起来,喜道:“那龙会长能同意吗?”

  柳云涛微微一笑,说道:“同意不同意也不能全在他一个人。您若想搞,我们可以共同做做工作。您也在银行工作多年了,国家扶持三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您应该很清楚。这不明摆着是个两有利的事吗!合资企业一挂牌儿,马上就可以享受国家所得税免二减三、地方所得税免五减五的优惠政策。有了自营进出口权,出口产品还可直接退税。这些优惠政策一兑现,生产成本就可相对降低,实际利润就会大幅度增加。龙会长是个日本的法学博士,又是个中国人,对于这些优惠政策恐怕会比我们二人更清楚。作为一个商人,他是不会对赚钱有仇的。再者说,他从日本跑回到国内来谋求发展,还不是想借助国家的优惠政策多赚些钱!”

  柳云涛一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讲得既清楚又实在,说得梁金鹏来了兴头。他心花怒放地说道:“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啊!我们市自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搞了三十多年的招商引资,一个合资企业也没有搞成过。我从去年接手这个企业以来,一直就有这个想法。自己常常在想‘要是有朋友帮忙搞个合资企业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想归想,始终也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好机会。今天让我遇到您和龙会长,可能也是我的好运来了!”稍停,他又加重语气,恳求地说道:“我说柳老弟呀,您就想办法帮我说说吧!事成之后,赚了钱有我兄我的一份就有您的一份,您看怎么样?”说罢,他又伸手用力地拍了拍柳云涛的肩膀。

  柳云涛从政三十多年,自打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从来没有多想过“钱”的问题!不管是“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年代”,还是“基本工资加奖励”的年代,年年都是“天天上班,月月发薪”。虽然向来日子过的并不富裕,却从来没有为吃饭花钱的事情愁过。可是自打两年之前下了岗,“亲爹不管,后娘不要”,失去了正常的经济来源,一下子就为钱打起了饥荒。又是人值中年,是家中的顶梁柱,家里人吃饭穿衣要用钱!孩子上学要用钱!那里离了钱也走不动道!这才感受到“钱”的重要!这正应了那句时尚的格言:“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下岗两年多来,虽然说钱也没有少挣。可预期的收入没有任何可靠的保障,而预期的支出一天也不能断档,因此心中总是隐隐有一中危机感。这种危机感的核心就是一个“钱”字。更何况在生意场上打拼,本来讲得就是要赚“钱”!因此上梁金鹏的话在柳云涛听来不但不觉得有任何的俗气,反而觉得格外受用。

  不过,由于儒教清流的价值观念所造就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劣根性在作怪,又让他羞于对此有过分显露的表白。于是他含蓄地微微一笑,故作打趣地说道:“谢谢老兄的吉言,等事情真的办好了,真正赚了钱,你们两家吃肉,我凑合着跟着喝点汤就可以了!”

第 十 回(4) 千里负荆真情感肺腑  长夜共眠同议结秦晋
第十回(4)千里负荆

  两个人从兴办合资企业又谈到金鹏麻纺有限公司的兴办过程,越谈越投机。梁金鹏又实实在在地把自己家里的情况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原来,梁金鹏一家租赁经营这个麻纺厂也有诸多难以言喻的苦衷。这第一件,他的二儿子梁国军自打两年前就在农业银行下了岗,二儿媳妇沈春燕自打高中毕业就没有找到工作,他不能眼看着儿子、儿媳喝西北风,就在秦中书的帮助下给他们小夫妻搞了个金银首饰商店。虽然近两年来经营金银首饰赚了点儿钱,可总觉得不是个长久之计。适逢麻纺厂关张招租,他们家便趁机介入了进来。其实他本来也没有什么宏大的创业理想,中心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好儿子、儿媳的生存吃饭问题。若是儿子不下岗,儿媳有工作,他老先生才不会赶着来淌这趟混水呢!

  这第二件,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他看到身边的各个单位、各个企业天天都有人被精简下岗,而下岗之后再求职却越来越难,心中的危机感与日俱增。他有三男二女,现在都已成家立业,时下除了梁国军、沈春燕夫妇之外,虽然其他四对夫妻都还在上班,总怕他们以后被精简下岗找不到饭门,故而计划租赁了这个企业预先为他们留条后路。他笃信“求人不如求己”的人生信条,所以便力主把麻纺厂租赁了下来。

  柳云涛听梁金鹏细细道来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感叹道:“可见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说起租赁麻纺厂的初衷,梁金鹏还有更为深远的考虑。原来,蒲城市麻纺厂在初创时期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梁金鹏正在梁仙镇担任农村信用社主任,这个麻纺厂的所有的贷款都是经他一支笔批出来的。他对这个企业的家底了如指掌。椐不完全测算,蒲城麻纺厂历史上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已超过了三千六百万元。如果能够乘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借企业转制之机把麻纺厂盘到自家手里,不用挪窝就能够大大的捞上一笔。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已通过私人关系与市委、市政府、镇委、镇政府领导打通了关节,想在租赁经营一段时间之后,多少花点儿钱把这个企业盘归自己个人所有。眼下一是因为全家一下子拿不出收购企业的钱来,二是也怕一步到位会有人出面来同他家竞争,所以才采取了一种迂回进攻的策略。他再三向柳云涛强调指出:如果龙永泰同意合作,这种不义之财他可与之共享!

  两个年近花甲的老家伙由于年龄相若,人生阅历相仿,又都是共产党的基层干部出身,故觉“和尚不亲帽儿亲”,越聊越投机。在共同编织的梦想诱惑下、在不知不觉之中,两个人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楚天的太阳日日都是新的。在朝霞满天,红日喷薄欲出的时候,一辆福田牌双排卡车轻风般穿过天女下凡过的荆楚名城仙女市,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一路向东驰去。梁金鹏和柳云涛一同坐在驾驶室的后排,两人又说又笑,亲切地和前排两位年轻的司机攀谈着。这次前赴青岛,除了在车上装有精心打包的五千条“防水麻袋”,还有梁金鹏特意从早市上给龙永泰买的一大包泥鳅。这是龙永泰最爱吃的水产品。投人所爱目的是期盼能够博得主人的欢欣。

  在攀谈之中得知,两位年轻的司机原来是一对老战友。一位姓张,叫张铁锁;一位姓刘,叫刘金明。八年之前两个人一同入伍参军;五年之前,两个人一同转业;两年之前又一同下岗。竟是一对难兄难弟。听到这两个小伙子也是下岗职工,柳云涛不禁暗暗发笑。心道:“这可真是枣木行里卖杜梨——都是果木行的人”了。于是笑问道:“你们二位怎么又一起搭伙搞起了货运呢?”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刘金明笑应道:“在部队我们俩都是通讯兵,开车是我们的本行。转业回来后又同在一家国营粮食加工厂开车。前年我们俩双双下岗后,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干的,于是俩人相约买了这辆双排,干起了个体营运。走上这一步,还得感谢我们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啊!不然的话,若是没有一技之长,现在我俩也不知道干点什么才好。”小伙子快言快语,一脸朝气,其言谈话语之间,好象下岗不下岗与他们来讲完全是无所谓的事情,一件小事,小事一桩!

  梁金鹏满脸佛笑地插话问道;“这两年没有发点小财吗?”张铁锁把着方向盘回了回头,自嘲式地笑道;“干我们这行也就是挣点劳务费,能发什么财呀!”

  接着又道;“不过,比起在粮食加工厂开车,下岗之后也没少挣钱。在粮食加工厂开车时,加上出车补助,我们俩每人每月也不过发个千多快钱。这两年下来,我们除了吃喝拉撒,已还清了车款,总算没有白干。”其说话的语气,轻灵地仍象个调皮的解放军小战士。

  闻听此言,柳云涛又道;“那这样算来,你们挣得钱还是不少嘛!”刘金明应道;“也没有挣多少,平均下来,除了吃喝拉撒,车辆维修和加油成本,每人每年也就是收入个两万多块钱。虽然现在我们挣得钱比过去上班时多了点,但还是蛮辛苦的。就仗着我们两个人又年轻,技术有好,很少出差错。不然的话,要是时不时地出点小事故,那就潇洒不起来喽!”

  柳云涛打趣地侃道;“你们两个人这样自己搞,可比上班强多了。两个小朋友一驾车,自己当老板,自己说了算,不强似在工厂里当工人被人拘管着,多自由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