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梭银梭-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谈在友好、融洽、轻松的气氛中获得了圆满的成功,龙永泰非常高兴,说是晚上要好好地回请回请大家。
柳云涛笑道:“来到我们的地盘就由不得兄弟你了,常总早就给安排好了,晚上由常总代表外贸公司做东,找个有特色的饭店请你们叔侄搓一顿,再去看歌舞表演;常总把票都提前给订好了。有机会我们去日本,您再回请吧!”
杜民生、葛忠、欧阳荣等也跟着热情礼让,都说哪有让客人请吃饭的道理。
龙永泰一个劲地点头称谢,又感叹地说道:“今天的事情办得太顺利了,全靠各位朋友帮忙,我们家乡有句民谚,叫做‘千里地的朋友,千里地的威风’,今天算是让我体验到了。若是没有柳哥和你们各位朋友帮忙,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到哪里去摸中国麻纺市场的大门呢!”
他这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说得一室皆春;大家都畅开胸怀笑了起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 六 回(1) 黄鹤楼头兄弟欣聚首 东湖水上联袂荡轻舟
第六回(3)变形金刚
晚上的饭局设在了“南泥湾”饭店!啊,“南泥湾”!多么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啊!看到这个名字就不禁会令人思念起伟大领袖毛泽东,思念起革命圣地延安,思念起当年如火如荼的大生产运动,思念起满脸络腮胡子的王震将军;就会让人耳边奏响起那热情奔放、欢快悠扬的旋律!
没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没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革命实践,哪里会有“壮志坚持北伐心”,“自信挥戈能退日”的豪迈情怀;哪里会有“百万雄师过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昂扬斗志;哪里会有“一唱雄鸡天下白”,“诗人兴会更无前”的空前欢欣;哪里会有“喜看稻菽千重浪”,“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无限壮美!
可是,谁又能够想得到,在跨越两个世纪,时隔六十年后的今天,“南泥湾”这个富含革命进取精神的美丽名字,竟和一位新时代下岗职工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南泥湾”饭店的老板名叫王解放,是一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一位下岗职工。他是“老三届”的高中生,一九六八年,他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做了一名光荣的军垦战士。一去就是五年。大西北的寒风苦雨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铸就了他坚韧的品格。
五年之后选调返城,他在当地化工厂当了一名操作工。他原本只想在这一方小天地里辛辛苦苦平平淡淡地了此余生;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刚刚跨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门坎,他就在还没有过足瘾的工作岗位上被涮了下来。他生于烹饪之家,父亲是个厨师;为了生计,他只好接承祖业,当起了个体户,掂起了炒勺!
不想这无奈的一“掂”,竟使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七八年之间“掂”出了个“南泥湾”大饭店来。现在,他已是身价千万的大老板了,锦衣玉食、名车豪宅,都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不知是催人泪下的“下岗”害了他,还是催人泪下的“下岗”救了他,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社会人生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的祖师爷*和恩格斯早就告诫过我们了。云生云灭,潮起潮落,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就看你自己在云生云灭,潮起潮落之间怎样去奋起把握自己的命运了!
常建军和王解放是美食界的良友。知道老朋友要光顾,又给请来了日本客人,王解放欢欣无限,喜动眉梢,没等客人到来就跑到大门口外恭候了。
东海大厦和“南泥湾”饭店相距不过两三个路口的路程,沉稳的奥迪轿车行起来快如飞鸟,不大一会就开到了。王解放便笑吟吟地迎了上来。
身材胖大的王解放着一身浅灰色的西服,白衬衣,红领带,打扮的特别齐整。方脸阔腮的大头之上,如墨的黑发整齐地自前向后梳着,油光闪亮,风度翩翩,一副睥睨雄视的神态。
此时此刻,在他的身上哪儿还能找到一丝丝当年下岗职工失魂落魄的影子。
人生难料,“高山为谷,深谷为陵”是也!
一见车上有人下来,王解放满脸的笑容便拧成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欢迎,欢迎!”他和下车的每一位客人都热情地握着手。
“给我们安排好房间了吗?王老板!”常建军扬起蒲扇大的右手,捋着自己光秃秃的头顶笑眯眯地问道。边问边向朝北的大门里张望着。
“安排好了,安排好了!给您留了个最好的雅间:‘稻香村’!满不满意?老朋友来了,哪儿能慢待!”王解放回应的话如地下涌流出的温泉,非常自然地从嘴角里淌了出来。
一走进“南泥湾”饭店的大厅,迎面立有一幅阔大的屏风,上面书有八个红色的毛体大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右下角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手书落款。
这久违的格言让同为“老三届”的柳云涛心里顿时荡起了层层涟漪:“猪往前拱,鸡向后刨”,各有各的谋生之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王解放亲自在前面引路,领着一行人过了屏风,沿着楼道向北又过了两道东西走廊,向左一拐,又沿着东西走向的楼道向西越过了两个门,便来到了“稻香村”餐厅。
走进“稻香村”一看,在四五十平米的大厅里,四面墙壁上悬挂的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语录和画像。让人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如火如荼的“*”时期!
见此情景,龙永泰讶然笑道:“王老板,您这里莫不是又在搞‘*’吧!这不是一片红海洋么?怎么到处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啊?”
王解放笑呵呵地回道:“不是在搞‘*’,而是在搞‘大生产’运动。我哪儿能拉着历史的车轮倒转哪,您仔细看看墙上的毛主席语录就知道了!”
大家纷纷向四面墙上注目看去,果不其然,只见各个条幅上分别写有:“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列宁主义。”“发展经济,保障功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更生,奋发图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8226;&;#8226;&;#8226;&;#8226;等各种各样的毛主席语录,就是没有*关于阶级斗争的最高指示。在东墙的最高处,赫然还挂有一幅“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硕大横幅。
看过之后,柳云涛不禁呵呵笑道:“王老板真是与时俱进哪,这毛主席语录还选得够对路的,还真是有点政治水平!您这位老板可真是个高手!”满屋子的人都畅怀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大家这才注意到:餐厅虽名“稻香村”,室内的家具设施却毫无“凭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农村风韵,极为豪华;大屏幕的彩电,高档的音响,真皮红木沙发,连人人屁股底下的座椅都是仿古制的红木雕花椅子,典雅高贵之环境氛围令人叹为观止!
把客人安顿好之后,王解放就告辞出去安排了。菜肴以大西北民俗风味为主,多为牛羊肉,还有陕北的红蜜枣和南瓜汤,亦属西北特色,这和“南泥湾”的主旋律是基本合拍的;与之相匹配的又有山珍海味,时鲜菜蔬,满满当当上了一大桌。
龙永泰称他不喝白酒,为了迎合他的食好,桌上就都上了清一色的青岛啤酒。在常建军呼风唤雨的忽悠下,大家便吆三喝四地喝了起来。一开始气氛就搞的非常热烈。
惠达公司晚上又来了个全体总动员,自杜民生、柳云涛,葛忠之外,郑玉萍、靳连峰、阮丽三人也一起发动来了。常建军是这次酒宴的东道,欧阳荣是他的影子,如影随形不能不到;主客是龙永泰,龙小峰沾了叔叔的光,也被做为重要客人列为上宾;一个十人台上,有中有外,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显得异彩纷呈!
龙永泰自重外商身份,又是初到此地,开始喝得比较矜持,几瓶酒一落肚,便显出了行伍本色,整杯整杯地喝了起来。他是主客,又是大家心目中天上掉下来的财神爷,便纷纷向他敬酒,他又一一回敬,一时间喝了个霹雳火爆,风云变色。
轮番喝过之后,常建军又发动郑玉萍和阮丽两名女将上阵,向龙永泰,龙小峰叔侄各敬了三杯酒。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不能喝几杯酒,还真不好在生意场上混!
正当大家喝得高潮迭起的时候,王解放又兴冲冲地返了回来,身后还紧跟着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随行的服务员手里托着一个硕大的鱼池给送了上了桌来。王解放笑呵呵地介绍说,这是毛主席最爱吃的武昌鱼,是他自己穷十年功夫精心研制出的配方,加上几十种名贵中药补品烹制而成的,营养价值极高,具有独到的风味特色。他还自豪地夸耀说,他这道名菜正在申报国家专利呢!
等放到桌面上大家一看,只见在一个约有三四十公分长的椭圆形的鱼池中横陈着一条玉肌*的武昌鱼。再仔细观瞧,只见在安详似睡的鱼身上面撒满了好多花花绿绿叫不上名的配料,全身五彩斑斓,样子非常好看。
“来来来,龙先生,您得给我们带个头,不然我们可没有资格品尝哟!”常建军见压轴菜已上得桌来,便殷勤地向龙永泰劝著,龙永泰略加谦辞便把筷子伸了出去。继而便是一阵扰攘纷乱的瓜分。
大家品过,都连声叫好。这连声的叫好,不仅仅是逢场作戏的恭维,更是大家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名满天下的武昌鱼经过王解放的精心烹制,确实是鲜嫩可口,色香味俱佳,把大家的嘴给征服了。王解放高兴的不得了,让服务员打开酒瓶在一旁待候着,自龙永泰以下,不论主客,轮番敬了一个遍。
饭店老板上桌给客人敬酒,这是饮食服务行业的最高礼遇。是常建军的友情面子使然,龙永泰心中像明镜似的,为了表示感谢,龙永泰适时地向王解放回敬了一杯。
酒宴一直延续到夜间十点过后才告终席,由于时间已经太晚,龙永泰还想来日忙中偷闲去拜访拜访黄鹤楼,一睹“天下第一楼”的风采,便谢绝了常建军的盛情,没有再去看歌舞表演,直接回到了东海大厦。
临别时当场约定,由杜民生、柳云涛二人相陪,明日偕龙永泰龙小峰叔侄,去登临黄鹤楼,去饱览一下泱泱武汉的壮丽景色。
闻名于世的黄鹤楼耸立于武昌蛇山之颠,因传说古代仙人曾骑鹤至此而得名,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依山而起,面对浩浩长江,风光无比壮丽,有“天下绝景”之美誉。原楼始建于三国鼎立时吴国的黄武二年,即公元二二三年,唐代诗人崔颢曾在此留下了名传千古的七律《黄鹤楼》,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在艺术上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诗篇,被历代的文人墨客推崇为题咏黄鹤楼的绝唱,以至于后来诗仙李白登临黄鹤楼时也钦佩地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自建成后,屡毁屡建,仅清代就七建七毁。各代的黄鹤楼风格各异: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隽秀,清楼奇特。现在人们游览观赏的黄鹤楼,是于一九八四年重建的,高约五十米,宽三十米,共五层;红柱黄瓦、翘角攒顶、重檐展翼,四望如一。其雄浑飘逸的绝代风姿,远胜于昔。游人登临其上,可将武汉三镇的风光直收眼底。
走近黄鹤楼,她向世人展现的绝不仅仅是自己的绝代风姿和壮丽无比的景色,她向世人坦露的更多的是她历经沧桑的人文情怀。
吟颂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崔颢;倾述着“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李白;感叹着“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的岳飞;留连着“汉江交流波渺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