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影响你一生的九型人格 >

第3章

影响你一生的九型人格-第3章

小说: 影响你一生的九型人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不同的一号有不同的标准'
  很多人也误会一号一定是严肃、守规矩的人。但其实有些一号会容许自己粗言秽语;有些一号会容许自己不修边幅;有些一号会容许自己说他人坏话、吸烟、过夜生活,甚至售卖盗版光碟等等。就是因为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管教方法不一,因此便形成不一样的标准了。
  
  不要因为他迟到、粗言秽语、不修边幅或吸烟,而否定他是一号性格者。若他是一个完全遵从、依赖和符合自己的标准去生活的人,极度害怕自己违反自己的标准,并以一号的世界观作为其人生座右铭等,他是一号的可能性便很大了。
  '(3)一号循规蹈矩的目的'
  很多人会以为一号不容许自己错、强迫自己要按标准行动,是为了得到父母或其他人的爱和肯定。但如你问任何一位一号,他们的答案多数是不知道,因为一号的本能就是遵从自己的标准。他们不会质疑循规蹈矩是否适当,只是从小已习惯以此模式生活。曾与多位一号朋友探讨过此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不知道为何要遵守,这是自出娘胎的本能反应,如果有一天,身边所有认识的人均离世,一号仍然会选择依照自己的标准而生活。”由此推论,他们不是为了其他人而循规蹈矩,纯因自己要求自己而已。
  
  '(4)一号的标准是可以改变的'
  一号是依靠其既定的标准而生活,但一号的标准受周遭环境的影响。无论是父母、同事或朋友,甚至书籍、电影或电视,都可以改变一号的标准。只要他们了解到新的标准更有效和完善时,一号绝对会修正之前较差的标准,因为一号相信人必须要尽善尽美、力求进步,若有一个新的标准令人生更正确,一号必定会遵守。
  曾经有一位一号指出,她刚结婚时,因为夫妇二人的生活习惯及细节要求大大不同,所以常常会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再加上一号的大量规矩及标准、擅长发掘错处的特性以及惯性的发怒情绪,二人吵架的频率不断增加,关系开始恶化。到了第二年,一号忍受不了,决定按照朋友的建议,阅读一些关于夫妇相处之道及人生哲理的书籍。她被部分揭开行为背后的性格真相:影响你一生的九型人格 作者:林炜舜


九型人格心理学导言
什么是“性格”?
  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听见别人这样形容他自己:
  ·“如果我参加一个有许多陌生人的场合,我会不知如何是好,更害怕他们跟我说话;但跟熟悉的朋友一起,我便会滔滔不绝。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太明白自己,或许我是双重性格吧!哈哈!”
  ·“我每一天都要活得快乐,凡事都向好处想,所以人人都说我是一个乐观开心的人。”
  ·“ 不太爱说话是我的性格吧!我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我最讨厌别人说我跟谁有点相似,你看我这一身的打扮,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我,更何况性格!”
  ·“我认为做人一定要负责任,应承了别人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办到,而且要做到最好。”
  又或者,我们会经常这样形容其他人的性格:
  ·“他经常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鬼主意,而且贪玩到不得了!”
  ·“他?老是摆出一副老板姿态,要我们遵从他的指示做事,好像他才是老板。”
  ·“爸爸早出晚归,非常勤劳,从没听他说工作辛苦。爸爸做人做事有原则,只要是对的事,他一定会坚持到底,不轻易受他人影响。”
  ·“他是一个没耐性的人。”
  ·“他很保护自己,从不透露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
  ·“他很平易近人,什么事也无所谓,很易相处,但似乎太没有主见了。”
  
  以上的描述都是我们惯常形容性格的字句,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详。如果我们把这些描述分类,一般而言,人可分为:主动型、内向型、思考型、感性型、果断型、依赖型等等。若细心观察,则会发现无论属于哪一类型,这些描述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根据日常行为,加上形容词。
  试举一例,当人被形容为“内向型”,这个人必定表现了一些行为,例如不多说话、较少参与集体活动、喜欢安静或一个人的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一个人的惯常表现的行为。
  总括起来说,我们一般用做描述性格的字句,不论有多少词,又或是怎样分门别类,都是一些日常行为的“形容词”,都只是属于对人的表层分析。虽然通过行为表现可以对一个人的性格略知一二,但细心想想,单从行为表现来理解,是否能完全剖析一个人?人往往在不同阶段 、 不同环境 、不同社群中,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那么是否真的单从行为就可全面了解一个人?
  行为会随着经历、生活而改变
  其实,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不能单单依靠行为作判断。在现今社会,人为了生存,已惯于应不同的环境、人物、气氛甚至情绪(包括自己及他人的)而刻意改变自己的某些本能行为。试举例,自小就喜欢我行我素、不理会他人感受的人,当他日渐长大,踏入社会后,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开始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再不能依然故我。因此,他在言谈举止上会慢慢做出改变,必须顾及他人、顾及后果,甚至变得行事非常谨慎。
  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件真人真事。为保护隐私,故事中的主角会化名为小明。小明于十多岁便离开家庭,独自一人到外国生活。当时,他初尝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终日沉溺于吃喝玩乐,夜夜笙歌,生活非常糜烂。数年后,有一件事令他有所感悟,开始明白人生不应如此。从那时开始,他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专心工作,创一番事业。小明因这件事的经历,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行为绝对会随着环境因素而改变,不同的经历、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行为。
  行为会受身边的人影响
  从小开始,大家均受到不同种类的教育,加上人天生拥有模仿他人的能力,不知不觉间,已学习了不少他人的行为。尤其是在童年时候,大部分时间所能接触到的,就只有父母,自然也模仿了不少父母的行为,这些行为并不是其天性。因此,单从行为,很难真正看透一个人。
  行为会着经历、生活而改变
  一样的行为,背后可有着不一样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自己或身边的人的某些行为和反应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社交礼仪,是受大众认同的做法,人人皆是如此。假若稍加留意,可以发现面对同一件事,并非人人的反应都会一样;即使有着同一反应,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大有不同。所以,绝不能看轻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反应,即使是大家认为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的行为、言语甚至表情,只要加以发掘,背后必定隐藏了不一样的原因。
  以遇到插队的情况为例,当你正在排队等候时,看见有人在前面插队,你当时的反应可能是情绪上的不满甚至愤怒,继而会有所行动。很多人会认同,被人插队而做出愤怒的反应是正常的,但你可曾发现每个人愤怒背后的原因都不同?
  有些人会:
  ·认为插队是不守规则的行为,不论是否影响自己的利益,都是不可原谅的,必须遭受谴责;
  ·担心*队后,自己的时间会被打乱,稍后要完成的事情可能需要延迟,可惜插队的人是彪形大汉,唯有不做声罢了;
  ·视插队的行为充满侵略性,非常不公平;
  ·会替排在后面的人不值,从而有替其他人“出头”的意图;
  ·纯粹因认为插队的人面目可憎,无名火起;
  ·可能当时没有任何反应,就好像没事发生一样。
  
  由此可见,单单以插队为例,导致人产生怒意的原因已数之不尽,所以绝对不能单靠表面行为去了解一个人,我们必须寻根究底,才可真相大白 。
  基于上述因素,可更清晰地解释为何行为不能完全反映每个人的内心。如果不能单靠行为的话,那到底怎样才能明白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明白其真实思想呢?要对自己作一个深入的了解,可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同时问问自己:“为何我会这样做?为何我会有这样的反应?”当我们得到一些认为非常合理的答案后,切记不要因此而停下来,反而要继续问下去:“为何会有此答案呢?”以这种探求真相的心态不断向内心发掘,必然会得到一个最终答案。而此答案,绝对可以解释所有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正是我们的根本、我们一切思想行为的主使者。这就是所谓真正的“我”,真正的性格。
   。。

什么是九型人格心理学
九型图 Enneagram
  九型人格心理学源自一套古老的学说,包含传统智慧及现代心理学的性格分析,甚至涉及哲学层面之体验。这个学说依照一个九型图,把人的性格分为九个类型,九个类型又归纳为“情感、思考、直觉”三个智慧区域,主导其思维模式。
  九型人格心理学指出,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一事一物都会有直接感受和着眼点,而这个直接感受和着眼点皆是与生俱来,属于一种未曾经过思考感觉的即时反应。正因为每一个人均有自己的着眼点,所以不同类型的人对同一事件会接收到不同的信息,从而衍生出对事件九种不同的理解方式。这些理解方式就是每一个人的中心思想,也称为“世界观”。九型人格心理学真正所讲述的,正是九种不同类型的人所代表的九种不同的“世界观”。
  试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何谓每种类型的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着眼点。
  在街上遇见一个路人携带爱犬散步,而狗主人并没有为爱犬系上狗链,不同类型的人会马上浮现出不同的想法:
  路人甲会想:“根据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狗的主人应该为狗系上狗链,才能确保路人的安全。这个狗主人不顾他人安全,实在太自私了!”
  路人乙看见狗后立即走远,尽可能不让狗在自己身旁擦过。并不是因为他讨厌狗,而是他即时意识到那只狗有可能突然发狂,袭击路人。意外是不可预测的,还是小心为上。
  路人丙看着那只狗乖乖地跟着主人,看起来蛮可爱,心想:“幸好那小狗乖乖的,否则又会被主人缚上狗链。平日要困在小小的家中已经很可怜,上街还要被缚着,真的完全被夺去自由!”
  即使是以上说的这个简单的情况,不同类型的人即时的想法及感受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差异!这正因为不同类型的人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对每一事一物均有着不同的着眼点、不同的理解方式。相信路人甲当时并没有想过狗会构成威胁或是狗自身的自由问题,只知道狗主人的做法不对;路人乙只想到自身安全问题,完全没有理会狗主人是否违法,更无暇顾及狗的自由;而路人丙根本不在乎这举动是否违法,也意识不到任何危险,只看出小狗的可爱以及当时它的自由自在。
  正如前文提及,只要不断留意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一举一动,不断自我反省,凡事都往内心发问,发掘出自己深层的心理,大家自然会找出真正解释自己行为的答案。同时也会发现,不论找出多少答案,所有答案均环绕着同一个中心点,朝着同一个方向走,而这正是你的心理根本所在,也正是九型人格心理学所指的“世界观”。
  世界观
  因此,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会遇到不同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经历。这些经历,让我们对人生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信念,甚至会因应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配合自己的世界观,而形成和发展出赖以生存的一贯方法,我们称之为“中心信念”或“生存策略”。在这种中心信念的主导下,在以后的每一件事情上,再衍生出许多种零零碎碎的信念,而这些信念组成了一套信念系统。这些会聚起来的信念,让我们遇见某些人、事、物的时候,就会产生特定的惯性思考及情绪。于是,受这一连串因素的影响,相应的行为自动产生。
  相信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前文提及行为会因为不同的环境而改变,那是否意味着所有的思考、情绪、信念等,都会改变?最终甚至藏于最底层的世界观也会随之改变?在此要强调,世界观是与生俱来的,绝非简单人力所能改变。即使已经在行为上有所改变,也始终离不开自己原来的世界观。
  如前文提及有关小明的例子。经历过某件事件后,小明的行为已经完全改变,由一个只懂得吃喝玩乐的人变为一个修身养性,只专注于工作的人,但故事尚未完结。小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