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自助者天助 >

第7章

自助者天助-第7章

小说: 自助者天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破仑说:“在阿科纳,我用25个骑兵赢得了战争,就是抓住了敌人疲乏的时机,给25人每人一只喇叭,让他们整日地吹。两军交战犹如二人对抗,彼此都力图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敌军出现了短暂的惶恐,我就瞄准了这有利时机。”后来他又说,“分秒的贻误都会酿成灾难性的毁灭”。他言称,自己之所以能够打败奥地利人,是因为奥地利人无视时间的价值,在其拖拉磨蹭之时,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击败。
  18世纪的印度,成了英国军队展示其力量的广阔舞台。从克里夫到哈夫洛克和克莱德,有一长串令人尊敬的伟大名字,如韦尔斯利、梅特卡夫、奥特伦、爱德华和劳伦斯。另一个伟大而又没落的名字是沃伦·黑斯廷斯,他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不知疲倦的非凡精力。
  他出身于名门世家,但到了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这个家族已经开始衰败。这个家庭一度在德勒斯福德做了数百年的庄园主,但最后连这些房产也落入他人之手。在德勒斯福德居住的黑斯廷斯家族的最后一代——沃伦·黑斯廷斯的祖父,举荐他的第二个儿子为教区牧师。许多年之后,就是在他祖父的这所宅子里,沃伦·黑斯廷斯降临人世。在庄园的学校里,他和农民子弟同坐一条凳子,开始读书学习;在他的先人们曾经拥有的土地上玩耍嬉戏。在父亲的讲述中,他了解到自己家族从前的荣耀,年少的他开始雄心勃勃。据说一个夏天,黑斯廷斯还不满7岁,他躺在一条流经庄园的河流的岸边上.暗暗发誓一定要收回这一份祖业。
  那时,这还只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幻想,后来,他终将其变为现实。梦想变成热情,在他的人生中生根发芽,从童稚年少到长大成人他都在不懈地追求,冷静和不屈不挠的坚意志力成为他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这可能是他的显著特性。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他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恢复了自家昔日的风光,赎回了祖辈的地产,重建了家园宅第。“在炎热的骄阳下”,历史学家麦考来说,“他统治着500万亚洲人,他对战争、金融和立法极其关切,但对德勒斯福德仍念念不忘,他多年的政治生涯有功有过,人们对他毁誉掺半。最后他辞政归隐,终老于德勒斯福德。”
  此外,曾在印度执政的查尔斯·纳皮尔爵士也是一位有着过人胆识和非凡意志的人。在谈及一次战斗中他所遇到的困难时,他说:“它们只不过让我的脚在泥土里陷得更深点而已。”他所指挥的米亚利战役是战争史上的壮举之一.当时他的军队只有2000人,其中400名是欧洲人,然而,他所遭遇的敌军多达35000人,而且是一支装备精良的比罗基人劲旅。

瞬间决定永恒(2)
显而易见,他指挥的这次行动艰苦异常。但内皮尔相信自己,他率领部下冲入比罗基军队中,抢占了一座高堤作为堡垒,这一惨烈战斗持续了3个小时,在那皮尔的激励下,每个将士都英勇顽强、奋勇杀敌。虽然罗基人以20比1的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结果却出人意料,他们被打得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四处窜逃。
  正是英勇无畏的气势、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使纳皮尔赢得了这场战争。有时候,胜利也许就在于5分钟的坚持。尽管你的兵力不如对手,但只要你集中力量,坚持下来,就有可能追平甚至超过敌军的兵力。对于抱怨剑太短的儿子,斯巴达说:“向前一步,就够长了。”
  纳皮尔以绝佳的方式鼓舞着士气,那就是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在军队中,他和所有人一样,辛勤努力。他曾说:“领导的最伟大艺术就是平等地对待部下,与其分担同等份额的任务。作为一名军队将领,如果他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那他就不可能成功。困难之时,就应加倍付出努力,形势越危险,就要拥有越多的勇气,直到问题全部解决。”
  一位曾在卡奇山战役中跟随纳皮尔的年轻军官这样曾这样谈起他:“当我看到这位老人还不停地骑着马纵横驰骋时,我即刻想到自己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能偷懒呢?如果他一声令下,我一定会马上就位,就像一颗上了膛的炮弹那样。”后来,这句话传到了纳皮尔的耳中,他充分赞扬了这位年轻军官的勤奋。
  有一段故事,是关于纳皮尔和印度魔术师见面时的情景,它生动描画出了纳皮尔性格中的懦弱、淳朴和诚实。
  在印度战争后的一天,一位著名的印度魔术师来到纳皮尔的军营,为他及家人以及全体官兵做表演。其中有这样一个节目;魔术师将树枝或柠檬放在他助理的手上,然后用宝剑将树枝或柠檬劈为两半,而他的助理却毫发不伤。纳皮尔以为这是魔术师和助理串通一气来欺骗观众。虽然在苏格兰诗人和小说家司各托的传奇作品《法宝》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但纳皮尔还是认为,手掌上的物体如此之小,一剑下去将物体劈开而不伤及肌肤是绝对不可能的。
  为要弄个明白,纳皮尔伸出右手.要求用自己的手亲自验证。魔术师仔细打量了他的手,说他不台适这个试验。“我认为我应经揭穿了你们”,纳皮尔大声说,“不过,别急”,魔术师说:“让我看看你的左手”,纳皮尔伸出了他的左手,魔术师看了看,然后坚决地说:“你的手稳住别动,我来表演这个节目。”“为什么只能用左手而不能用右手呢?”“因为你的右手是凹形的,手心空着。这样,大拇指就有被割掉的危险;而你的左手手心凸出一些,这样危险就相对较小。”
  纳皮尔感到胆战心惊。“我被吓呆了”,他说,“我这下清楚了这位剑术精湛的魔术师的确是货真价实的表演。如果不是已经当着部下的面指责了他,激起他试验的话.我会向他诚挚地道歉,结束这次会面。可是……无奈之下,我只好把树枝放在手上,然后稳稳地伸出胳膊。魔术师调整了一下心绪,然后举起剑迅猛劈下,将树枝一分为二.我感到剑刃像一根冰凉的丝线从掌心轻轻滑过。原来,那些在米亚利被我们打败的印度剑客们竟是如此勇敢。” 。。

瞬间决定永恒(3)
最近在印度爆发的可怕的斗争,比历史上以往的任何事件都更能够表明坚定的意志和自力更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尽管英国的官僚阶层常常会因愚蠢而酿成大错,但是,印度人民大体上总是勤奋地工作,努力把国家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道路。1857年5月,印度的人民起义闪电般瞬间爆发,而此时,英国驻军的数量已被削减到极少,而且分散在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都驻扎在边远的营地。孟加拉人民也展开了一连串反对政府的斗争,他们纷纷冲向印度的德里。
  印度各省市相继发生暴动和叛乱,从东到西各支英军呼救声不断。被包围、遭攻击的他们走投无路,毫无抵抗能力。此刻,对英军而言,他们在印度已必败无疑,尽管以前曾有人言:“英国人从不知道被打败的滋味。” 当暴动还未被证实之时,英国王子霍尔卡曾向一位占星学家请教,这位星相家同答说:“只要留下一个印度人没被杀掉,他就会继续战斗和夺回属地。”
  在英国人处境极度糟糕的时刻,即使是在卢克罗这样的地方.也有少许英国士兵、平民和妇女被印度武装包围在城市和郊区里。但他们没有说过一句绝望的话,也从没有想到过放弃。他们与自己军队的联系己被切断数月,尽管对印度军队的状况——已被打败或仍在顽强抵抗——一无所知,但是,对英国军民英勇顽强的毅力和敢于献身的爱国精神,他们坚信不疑。他们清楚,只要在印度的英国人团结起来,他们就不会被轻易消灭,他们从未考虑过向困难低头,也从未放弃胜利的希望,如果形势不如人意或趋于恶化,他们就会以身殉职,为国捐躯。
  在这里有必要提及哈夫洛克、英格里斯、尼尔和奥传等人,因为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榜样,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具有骑士精神,他们是勇士,是坚定信念的拥有者。“他们是人类的荣耀。”蒙塔伦伯特曾这样评价他们。但是,在这场可怕的战争中,无论妇女还是平民,无论将军还是低等级的士兵,他们都是一样的伟大。这些人未经筛选、极为普通,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家里、在街道上、在车间里、在田野上和在俱乐部里所遇到的普通人一样。
  然而,当灾难降临之时,所有人都表现非凡的智慧和力量,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了崇高品格。蒙塔伦们特说:“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畏惧退缩。无论军队还是市民,不管年轻还是年老,将军抑或士兵,所有人都在坚决抵抗,顽强战斗。面对死亡他们镇定自若,英勇就义。我们的公共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出了巨大的价值和力量。正是这种公共教育,教导英国人从幼年时就懂得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都要充分依靠自己,团结联合友伴,永不畏惧,努力自救。”
  据说,德里市被占领后,约翰·劳伦斯爵士因其感染了印度人的人格魅力而得以幸存。在印度西北各省,“劳伦斯”这个名字就代表着力量。他富于责任感,充满热情,而且非常努力。每一个在他身边的人都会被他的精神所激励。有人曾说,劳伦斯的个人品格足以抵得上一支军队的力量。
  或许这句话也可同样用来描述劳伦斯的弟弟亨利爵士,他把旁遮普的军队组织起来,在攻克德里的战斗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兄弟俩的完美爱心和自信鼓舞了周围的人,他们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也使其影响力巨大。正如科尔·爱德华所言:“他们为年轻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年轻人会像他们一样在生活中充满自信。”一大批杰出人才汇集在在约翰·劳伦斯身边,如蒙哥马利、尼科尔森、科顿和爱德华,这些人和他一样的反应敏捷、决策果断,并且都具有高尚的精神品质。 。 想看书来

瞬间决定永恒(4)
约翰·尼科尔森就是这个群体中最优秀、最果敢、最高贵的一个。国人评价“他就是一位智者”。路德·德尔豪斯也将他比喻为一座“蕴含力量的宝塔”。不论做什么,他都不遗余力,因此在其所涉猎的任何领域,他都表现杰出。曾有一帮做了坏事的骗子因其劣行遭到尼科尔森的惩罚,但他们却对尼科尔森崇拜依旧。
  有一个事例可充分表明他旺盛的精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次,他已马不停蹄地奔波了数小时,但为了追赶军队中的第55个叛变的印度兵,他又持续跑了70多英里。当敌军占领德里城的时候,旁遮普人民已对劳伦斯和蒙哥马利极为钦佩和信任,在他们的支持下,劳伦斯和蒙哥马利竭尽全力维持好自己辖区的秩序,召集力量,包括欧洲军队和印度的锡克教头,对德里发起全面猛攻。
  当尼科尔森的部队向德里强制行军时,他写信给指挥部“要在德里城前牢牢牵制住叛乱者”。后来,一个忠诚跟随尼科尔森的锡克教徒在墓前痛哭道:“当时,蹬蹬的马蹄声在数里之外就可清晰听到。”在与20万敌军对峙了6个月之后,英勇的英格里斯指挥军队对勒克瑙围攻,英军伤亡人数少到只有32人,不到一个团,尽管这一战斗异常引人注目,但其最辉煌的战果是针对德里城的围攻。虽然在表面看来,英国人是围攻者,但实际上他们却是真正的被包围者。
  这些驻扎在开阔地带的英国军队人数少得可怜,包括欧洲兵在内总数也不过3700名人。而且每天都要受到叛军的袭扰。有一次,叛军人数曾多达75000人.这些叛军在英国军官的指挥下接受过欧式训练,且有源源不断的军需品供给。驻扎在城外的这一小支英国军队,在炎炎烈日下忍受着灼烤,死亡、伤残和疾病都没有能使他们丧失自己的斗志。敌人以压倒性优势的力量向他们发起过30次进攻,次次都被他们全部击退。
  那场战斗中的勇士之一,哈德逊上校曾说:“我敢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士兵能够在这种情形下坚持下去,他们要么被打败,要么投降。”那些勇士们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毫不犹豫退缩,以崇高的韧性坚持着,战斗着,直到冲过了“逼近死亡的突破口”,大不列颠的旗帜义在德里城墙上空迎风飘扬,他们才稍事休息。所有在那里的人都是伟大的——士兵、军官以及将军。无论是早已习惯了战场上这种严峻状况的普通士兵,还是平素耽于养尊处优的年轻军官,都在这里证明了自己的勇气。
  英国军队的力量与顽强,良好的训练和严明的纪律,在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英国人在这场激战中为自己赢得了荣耀,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如果那些幸存者和后来人,能从这教训中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