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者天助-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法国回来以后,他又开始学习德语,很快就就将其掌握以至精通。他租下个大农场,在农业技术方面,他从苏格兰引进先进技术,不久,他赚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时值战争之后,田地大片荒芜,为了学习别国的园艺和农艺生产经验,他亲自出国考察两次,并把考察结果详细载明于一本大百科全书中——这是同类著作中最突出者之一。由于作品含有大量实用信息,故而被许多实业界人士和劳工收藏,这非常难得。
与这些事例相比,萨缪尔·德鲁的职业生涯也是同样的精彩非凡。他的父亲在康瓦尔的圣·奥斯特靠卖苦力养家。尽管家境贫寒,他还是竭尽所能地把两个小孩都送到了附近的学校读书。老大杰伯兹学习刻苦,进步很大。而年幼的萨缪尔却调皮贪玩,经常逃学。不得已,他8岁左右时,家里人只好让他去干体力活,他便在一个锡矿厂淘矿,每天挣的钱不到4便士。
十多岁时,他又开始学修鞋,这也让他吃足了苦头,正如他所说:“我生活得就像犁耙下的一只癞蛤蟆。”他时常想逃避这痛苦的生活,去当海盗或者类似的人物,随着年龄增长,他似乎越来越喜欢参加偷窃或走私,在这些冒险活动中,他往往是头目。十七岁左右,修鞋的学徒期还未满,他就不辞而别,转而跑到军队。夜晚宿营是在野外的干草堆里,他忍受不了那寒冷,无奈中不得不回去重操旧业。不久,他转道普里茅斯经营制鞋生意,其间他获得了一笔棍棒比赛奖金,比赛中,他表现似一位高手。
制鞋生意每周8先令的收入在他眼里实在是少的可怜,他想挣大把钞票,加上天性喜好挑战冒险,于是他铤而走险——干起了走私,为此差点送了命。一天晚上,消息传遍卡拉福特,说是走私船快到岸了,要装运货物。在那个地方的成年男性几乎都是搞走私的,他们已准备好货物,只等船来。
船一到,一部分人留在岸上放哨并负责装运,一部分人在海上调度船只,塞缪尔就在后者之列。那晚夜色浓重,伸手不见五指。装货刚刚开始,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但船上的人咬紧牙关,决心挺住。这时有几条船已来回跑了几趟,正靠离岸边。但在塞缪尔的那条船上,有个船员的帽子被风吹掉了,在大伙为他抓帽子的瞬间,船翻了,上面的人全部落水,有三个立即被海浪卷走,其余的则抓住船帮打算缓口气,却发现船正飘向大海深处。
大家只得弃船游泳逃命,此时他们离岸边还有两英里,由于天太黑,辨别不清方向,足足苦苦挣扎了三个小时后,塞缪尔和其他两、三个人才终于摸到了岸边的礁石。他浑身冰冷、麻木,直到天亮有人发现并把他们带走时,只有少数人得以幸存。有人从货船上搬下桶白兰地,用斧头凿开桶盖,给幸存者每人倒了满满一碗酒,过了一会儿,塞缪尔才攒足气力在齐膝深的雪中步行了两英里,回到自己的寓所。
塞缪尔的人生就是这样以失败开始的,抢劫、盗窃、修鞋、舞弄棍棒、走私他样样参与其中。所幸的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他决心洗心革面,把心血与精力用于正途。最终,成年后的塞缪尔成为传播福音的牧师,并写下许多优秀作品。
当年他被父亲带回圣·奥斯特后,父亲给他找了份制鞋的工作,计日领取报酬。也许是上一次九死一生的经历使然,他开始认真地对待生活。不久,他深深地迷上了爱姆·克拉克博士的充满说服力的布教。他唯一的兄长恰在此时离世,这更使他伤感不已。他决心开始学习,可是早已忘记怎样读写,几年苦练后,一位朋友开玩笑说,塞缪尔的字就像是掉到墨水瓶的蜘蛛在纸上爬过的一样——可以想象他的字写得多么难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稻子熟了才弯腰(3)
后来,塞缪尔深有感触地说:“书读得越多,我觉得自己越无知;觉得自己越无知.就越想读书,我把闲暇都用在了读书上。为了干好工作,我用来读书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办法总是有的。我经常在吃饭时读书,一顿饭下来,能看5至6页。读完洛克的《论知识》后,我茅塞顿开,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悟和超脱。它促使我决心彻底抛弃原已习惯的苟且、无赖态度,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
塞缪尔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但手头仅有几先令的他只得借贷。他意志的坚决使他得到了邻居一位面粉厂主的支持,他从那儿获得了一笔贷款,生意做得很成功,年底他就还请了贷款。塞缪尔决定从此不再欠任何人东西,他极力节制自己,不在生活用品上浪费一文,为了不举债,经常是不吃晚饭就上床睡觉。他发誓要靠自己的勤劳和节俭自立,再不依附他人。他一点一点地做到了。在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塞缪尔也努力充实着自己的头脑,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宇宙学、历史学和逻辑学。后来他之所以会从事布道工作,主要也是因为它并不需要博览群书。“当然这也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可一旦决定,我永不会后退。”他说。
除了经营制鞋生意和研究哲学外,塞缪尔还是当地的一位传道者。他对正直充满热情,他的小店也因此成了当地政客的聚会之所.如果他们不来,塞缪尔就会去主动找其商讨公共事务。为了补偿白天所耗费的时间,他常常要在深夜加班加点。
他对政治的热衷开始被村里的人们说三道四。由此还闹出了一个笑话,一天深夜,他正在店里敲敲打打,一个小孩看见店里有灯光,就扯着嗓子对着锁孔尖叫道:“制鞋工,制鞋工,白天瞎逛,晚上补工。”塞缪尔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那位朋友问道:“你怎么不把那小子抓起来?”“没必要,没必要.现在就是天塌下来我也不会惊慌,我那时把手头的活停下来.对自己说‘没错,没错,他的话有道理,可是,我决不会让他再那样说我一次。’对我而言,那个小孩的尖叫真是鞭策,我会一辈子铭记于心。它告诉我,不能把今天要做的工作拖拉到明天,也不应该把用来工作的时间随意荒废。”
此后,塞缪尔抛开了一切政治活动,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他再不被政治所打扰,闲暇只用来学习、研究。为了学习,他不得不放弃许多休闲。他深知要生存,就要把工作放在首位。结婚成家后,塞缪尔移居美国,在那儿他还是从无间断地学习。他早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从今天得以保存的部分作品来看,它对寓于人类精神中那些珍贵而不朽的部分作了深深的思考,文字间洋溢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昂然之气。
厨房就是他的书房,妻子的一台管风琴风箱则成了他的书桌,在孩子的吵闹声中,他奋笔疾书。那时,潘恩的《理性时代》已经出版,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兴趣。塞缪尔则写了一本小册子来批驳潘恩的观点。后来他常说,正是《理性时代》促使他开始认真思考.并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写出了几本小册子。但他仍然是边制鞋,边写作,几年后,他的成名作《论人类灵魂的不朽》一书出版发行,卖了20英镑,这在当时已是不小的一笔数目。后来该书又再版了几次,一直广受赞誉。
稻子熟了才弯腰(4)
和许多年轻的作家一样,塞缪尔也由于巨大成功的到来而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后来,人们经常见他在门前清扫大街,或在寒冷的冬天帮徒弟搬煤。他也不再把文学刨作当作自己谋生的职业,所关心的只是依靠自己的经营享受踏实的生活,此前文学上的成功于他看来是只不过是偶然间从天而降的运气罢了。
然而,最终他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卫理公会的文学事业中去.卫理公会发行了好几种宗教教义方面的杂志,塞缪尔负责监督和管理工作,他经常在《折衷主义论坛》上发表文章,还编辑出版了几本关于他家乡科思威尔地区珍贵史料的书。晚年时的塞缪尔感慨万千地说:“我出生在社会的最底层.深深体会到下层人的苦难,我靠自己的勤劳、节俭和高尚的品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使我的家庭拥有一定社会地位。上天眷顾,我的辛勤没有白费,我获得了成功。”
约瑟夫。休谟的一生也极为与众不同,但同样是百折不挠精神的充分体现。 他资质平平,但勤奋异常、诚实守信,并终生践行了“百折不挠”的人生格言。休谟的父亲早逝,母亲在蒙特罗斯开了个小店养家糊口,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成人。后来,休谟的母亲把他送到一位外科医生那儿学习医术,毕业后,他以外科大夫的身份坐轮船到过几次印度,后来他在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从业资格。由于休谟工作勤奋,态度积极,他获得了上司的赏识,有意委以重任,因此,他不断被提拔。
1803年马哈特战争爆发,休谟随鲍威尔将军出征,在战斗中,翻译人员牺牲了,由于休谟学习并掌握了当地语言,就接替做了翻译,后来又当了医疗队长。然而,这些工作还远未能激发出他的所有潜力,他又兼职任出纳员、投递员.在所有这些岗位上,休谟都干得得心应手。此外,他还负责签约提供军需品,在为部队提供军粮的同时,自己也赚到了一些利润。十年后,休谟带着一笔可观的积蓄回到了英国,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乡扶危济困。
可是,约瑟夫·休谟并非那种为了贪图享受才去勤奋工作的人,对他来说,工作更是他必要的放松和乐趣。为了更好地了解英国的实际状况和国民的生活水平,他走访了国内制造业较为发达的所有城镇,此时,英国的制造业已久负盛名。同时,为了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他多次出国游历,拓展视野。
1812年回到英国后,他进入国会,当上议员。除短期中断外,他连任了34年,据史料记载,他的第一篇演说是关于公共教育问题。在漫长而令人尊敬的职业生涯中,休谟一直十分关注公众教育及其他社会问题,比如改善犯人条件的刑法改革、银行储蓄、自由贸易、经济发展与艰苦奋斗、扩大民权等等问题,对于这些有益公众的问题,他全身心投入,到处奔走呼吁,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全力以赴。他不善演说,然而所讲之话坦率诚挚,使人不由不信。
若果如沙佛兹伯里所言,嘲讽和讥笑是对真理的最好考验的话,那么约瑟夫·休谟无疑是经受住了。没有人像他那样受到过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嘲笑,但他仍稳稳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丝毫不为所动。他常常受到各派的打击,但他的作用和力量是显著的,他的很多重要的金融改革主张影响了许多直接针对他的反对派。
他的工作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他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处理完来信后,就开始准备提交给议会的报告;早餐后进行来访接待,有时一上午就要接待20人之多,他很少缺席议会会议,有时候会议延迟到下午2、3点钟,他也从不早退。
几十年来,经历了多次政府更迭的他,为了自己所做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着——间或以少数票落败,被抨击,被嘲笑,有时还被孤立,但他都坚持了下来。所有的失望和不安都没有让他动摇信心和希望。当自己的重要提案越来越多地冲破重重阻挠终获采纳时,他每每老泪纵横。正如休谟传记所描写的那样,他是人类坚忍不拔的品质的最好的体现。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一颗勇敢的心能无所不为。
——雅克邱维埃
世界属于勇者。
——德国箴言
对于他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他都全身心地投入。自然就成就斐然,硕果累累。
——《编年史》第二部,第31章第21页
古代斯康的纳维亚人有句著名的话,它透彻刻画出了条顿人的性格特征,“我既不崇拜偶像,也不信奉鬼神,我唯一信仰的力量是自己的体魄和精神。”而“想有出路,要么去寻找,要么去开辟”——这一充满智慧的古老格言也描绘出了日耳曼人独特的个性.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他们的后裔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之处。事实上,斯康的纳维亚神话中的人物个性就很有特点。从小事中,我们可以窥测出一个人的性格,甚至于那些细微之至的动作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比如,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挥榔头的动作中推断出他的力量如何。
因此,一位法国名人在他的朋友准备到某地购买土地定居的时候,他向其简练精准地描述出当地居民的个性特征,“到那儿做买卖你得加倍小心,我了解那儿的人,从那里到巴黎兽医学校求学的学生,在解剖实验中并不用力去敲击动物的砧骨——他们缺乏力量。如果在那儿投资,你将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