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靠近一点看西方 >

第1章

靠近一点看西方-第1章

小说: 靠近一点看西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  言(1)
我写的前几部书要么是以国家和地区为专题的,要么是以某一个领域为主,比如《如此法国》、《如此西欧》、《如此美国》和《如此加拿大》等描写的都是我长期居住或者经常到访的国家或地区,因此这些书被称为“旅居”文化系列。“旅居”相对旅游而言,无非就是居住的时间长一点、感受多一些而已。
  而我的另一些书,比如《投资西方》和《财富幻象》,则是对一些经济领域所作的专题叙述和分析,也是我多年国外工作体会的一种集结。《投资西方》主要介绍并分析了中国人在海外投资出现的问题,而《财富幻象》则是从“财富错觉”这个立意出发,分析了美国风行的个人信用报告制度和美国人夸张性超前消费习惯将导致的问题,即中国人所说的“过犹不及”的道理。美国的次贷危机因此暴发,还殃及了我们这些远在大洋另一端的无辜人群。
  相比之下,本书是一本漫谈式的散文体作品,如果说有一条主线的话,那就是我多年来对外交往尤其是和西方人打交道过程中的认知。从一个长期在国外工作的商人的角度,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方文化以及中西之间各种现象的对比,以期让读者了解真实的“老外”是什么样子。当然,经历和体会均来自个人,表达的观点不一定周全,但是我自信于读者读完这本书之后,对外国人会有一种异于现在流行观念的种种感受。果能如此,我就没有白写这本书。
  在第一章中我谈到了会见外国人时的吃、穿和交流习惯问题。对外交往毕竟和对内交往有区别,外交部的朋友常说,外交无小事。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这些事现在看来虽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总要吃得优雅、穿得得体、说得恰如其分吧?因为我们身后,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厚重历史的泱泱大国。
  说到这里我想起多年前一位台湾画家陈先生和我说过的一些话。他两个美丽的女儿是我的邻居,门对门和我一起在巴黎住了有十年之久,现在他们父女的肖像画作品在台湾地区已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陈先生说:“多年来,日本人一直向我们出售产品赚我们的钱,却瞧不起我们。”他当时沉重的语气让我很有感触。日本人的这种心理仍然让台湾朋友内心很不舒服。
  将近20年过去了,大陆也开始像台湾那样富裕起来,实力更强、影响力更大,我们不能让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既赚我们的钱又瞧不起我们。我们不烦“老外”,也不应该因为我们自身的问题让“老外”烦我们。
  同时我们要学会向“老外”说“不”。要知道,能不说“不”的时候不说,是一种宽容,但该说“不”的时候还是应该说,因为我们不能纵容。
  第二章讲的是近来我从事投资的一些故事。这几年来,在中国活跃的风险投资和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这首先是因为美国人有钱,其经济总量大。只要美国人关注了某个地区或领域,他们很快就会成为那些地区的老大,无论是投资还是贸易。
  风险投资主要来自美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美国人敢冒风险,不仅比亚洲人,而且比他们同宗的欧洲人都更加喜欢冒险。他们肯将资金投到相对陌生的国家和相对陌生的领域,也常常是一窝蜂似的,一个冒险家成功了会吸引另外一群冒险家蜂拥而来:在股票市场上是如此,在其他投资领域也是如此;在二级市场上是如此,在一级市场上也是如此。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前  言(2)
只是,别以为投资来自美国,钱就容易拿到。其实在这种投资谈判中,西方人常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发展中国家。美国人会把“教育别人”这个词挂在嘴边,所以在商务谈判中要警惕西方人的商务霸权。比如,和西方人签合同常常必须用英语,这也罢了,但是在有中文、英文两种合同版本时,美国人会强调以英文版本为主,这样在打官司时他们会占尽语言优势。中英文有歧义的话,中国人就会吃亏,因为美国人会说英文不是这个意思。
  同时,国内企业在对外交往中还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条件把自己推销出去。这里最主要的就是价格问题,一个有经验又善于谈判的人就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否则就有可能把自己卖砸了。那么在投资谈判中什么是合理价格呢?本书以经验说明,合理价格是一个供求之间均衡的、对买卖双方都有利可图的价格。
  第三章开篇文字谈到的是留学问题。这涉及许多家庭和青年人,从成本和效益角度上讲,留学是以时间和金钱为代价去换取更好的未来。但是近十多年中,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了,国外到中国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留学生不像以前那样受人欢迎了。如果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没有保证,也看不到收益的话,出国留学还值吗?
  学成归来后在外企工作常常是留学生的一个选择,在法国留学就在法国企业工作,在德国留学就在德国企业工作,只是每个民族的文化是不一样的。和德国人工作就要严守规矩,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和法国人在一起千万不要这样,那是一个如果和他们较真就能把你自己气个半死的民族。
  但是在美国工作就又不一样了,那是开一句玩笑就能扯上官司的国家。那里的律师多到可以把任何事情都扯上官司。就像美国投资银行发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一样,美国的律师开发了许多诉讼产品,比如说自己不小心滑倒跌伤都可以想方设法打官司找人赔偿。
  翻开美国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你可以看到上面刊登着整版整版的律师广告,这些广告都是一些宣称“有几十年丰富经验,到府服务,不获赔偿分文不收”的律师,而这些律师们个个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惟恐天下不乱。对这些家伙来说,不是事实胜于雄辩,而是雄辩胜于事实!
  在第四章中谈到了环保问题。我居住时间最长的北京、巴黎和纽约这三个城市都是车多人多的世界大城,北京曾经是一个到处都是绿色的城市,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30年过去了,事情却倒了过来,当北京人开车上班时,巴黎人开始骑自行车了,连有轨电车都重新开始出现在这个古老的城市。
  更令人咋舌的是,连纽约都成了一个绿色的城市。纽约市长就是那个用自己的钱竞选成功的亿万富翁布隆伯格,这个位高权重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人却经常坐地铁上班。他那个级别的人为什么有车不坐?难道这个世界上最大城市的管理者的时间和安全没有国内某些领导干部重要吗?那里的人并不是因为有钱并追求舒适而开车出行,而是什么方便什么快捷坐什么。所以纽约被评为绿色城市,也是因为它有提倡绿色的领导。
  绿色城市需要的是绿色装修,我在这一章里特意比较了中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差距,中国人是打碎一个旧世界创建一个新世界的装修模式,西方人则是“维护式”的,两种理念对空气和邻里环境的不同影响可想而知。

前  言(3)
第五章名为“学习老外”,说的是他们的优点。无论面对名誉还是权威,多数西方人都会以平常心态对待。西方大部分的名人喜欢过低调的生活,而老百姓见到名人的时候也会不卑不亢。
  至于对待权威,那可是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我亲眼见到纽约副市长这个相当于国内副部级的高干,因为在会上多讲了几句话占了别人的时间,就被会议的主持人坚决地请下台。西方人对领导的敬畏不是卑躬屈膝,不是巴结逢迎。
  在这一章里我还提到了公开原则和保密规定以及国际惯例等问题,比较起来,我们国家保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连在网上摘下来的汇编资料,都能成为机密文件。在有的单位,人们甚至不能用“机密”为文件命名,否则会被
  删去。
  而在美国,除了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其他政府部门加起来的保密文件(包括国务院的机密文件)也只占2%。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公众,所以政府的文件也应该让百姓知道。因而行政公开的原则不仅仅是规定公众有多大程度的知情权,而是在确定某些东西保密后,将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公诸于众。阅读机密文件也不应该分级别,如果机密材料与其无关,官再大也不应该看。
  第六章叫“同情老外”,这里讲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问题,他们的重复劳动就像他们的重复建设一样。美国人讲效率,但是在许多场合他们做的真是挺糟糕的。
  许多人都知道北美有个贸易协议,那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的,本来货品在这三个国家间是可以自由流通的。事实却不是这样,直到现在,美国人对来自加拿大这个同宗同族兄弟国家的货物和人员还要严加审查,对来自加拿大的乘载有十几个人的大巴甚至能查上一两个小时,从X光机到人工再到警犬能查三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谈到,“9·11事件”以后,美国人在反恐上投入了太多的财力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进步,以至于宽带的普及率甚至比一些亚洲国家还低。
  美国人低效率的例子比比皆是。以我在美国机场的亲历为例,仅仅由于一个美国机场搬运工人的迟缓而延误了一架班机的起飞,尔后造成了整个机场的拥堵,最后导致飞机在地面延误的时间竟然可能长于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第七章则描述了西方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们对名牌的认知更加理性,是在享受生活而不是在炫耀生活。这一章中的《加拿大的选择》一篇,特别讲到了这个国家人的心态:平和而不急躁,务实而非务虚。他们并不羡慕美国人的富裕,我的一位加拿大朋友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美国学习,以免受到美国文化的污染。那里从政府到平民都对致力于国防建设毫无兴趣,而是把可能用在军事上的开支花在给老百姓办全民保险上,使居民们获得真正的实惠。
  第八章也是全书的最后一章,谈的是生命的价值、其可能的价格以及价格决定。我们国家的人常常把生命的价值做一种虚幻的解释,比如说重于泰山,比如说轻于鸿毛,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写意而不写实。
  实际在生命价值这个问题上,国人的观念尽管最励志却也是最空洞的。西方人在这个问题上比我们实际得多。他们对生命的定价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像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奴隶是有价格的,到16世纪资本累积时期,对非洲奴隶的买卖也是有价的。到了今天,给生命定价也一直在进行着,人寿保险公司干的就是这个。
  今天这个社会,在中国人侈谈生命价值的时候,美国人一直在给生命定价,亵渎也好,尊重也好,至少他们的做法更适合于操作。比较起来,对生命赔付最廉价的是贫穷国家,对生命维护最好的是北欧国家和加拿大,对生命价格演绎得最夸张的是美国人。一条人命在前者如果值几十万元的话,在欧洲会值几百万,在美国则可能值几千万。
  美国人的做法太过夸张。但是我们也要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说来只有一次。
   。。

1。怎样向老外说“不”(1)
商务交往中说“不”要有场合和条件,还要有艺术性,否则会让对方失望。老说“不”的人会被认为难于交往,对于做销售的人来讲这可能直接导致商机的丢失。但是不能不说“不”的时候就只能说“不”,那就明白干脆一些。有时说“不”,不仅会受到尊重,而且会引起对方的兴趣!究竟何时说“不”何时不能说,对谁可以说“不”对谁不能说,这要凭经验。
  说还是不说“不”
  不要随便和人说“不”,不要和自己潜在的买主说“不”,不要和谈判对方的大老板说“不”,就像不能和自己追求的女孩子说“不”一样。
  一般来讲,什么时候说“不”,什么时候不说“不”,得看你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当卖方的时候,不应该说“不”,当买方时就可以说“不”,因为不说“不”就会引起很多麻烦;求人时不能说“不”,而被求时就可以说“不”;自己着急时不可以说“不”,对方着急时就可以说“不”,以增加自己的要价;别无选择的时候不能说“不”,有备选时可以说“不”。
  具体说来,和法国人尽量不要说不,因为他们比较爱面子,要给以面子。和西欧贵族家族或有王室背景的成员尽量不要说“不”,也是这个意思。跟###国家的人少说“不”,因为大部分时候没有下文,说不说“不”都无所谓,那又何必得罪他们呢?和日本人也最好别说“不”,他们表现得都很规矩,倾听时一口一个“哈依”,既然他们跟你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