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网络强国:中美网络空间大博弈 >

第4章

网络强国:中美网络空间大博弈-第4章

小说: 网络强国:中美网络空间大博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个十年,网络空间战略的重点是中美网络空间博弈。目前美国在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和软实力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尤其是苹果、谷歌、微软等掌握着操作系统的三大巨头,我们还缺乏可以对等竞争的企业。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有些方面的借鉴和学习可以立竿见影。美国依靠先发优势建立和完善了网络空间的国家整体战略部署,形成较成熟的网络空间社会化管理体系,表现在美国具备的三个能力: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确立和完善符合国家利益的顶层设计能力;由政府、协会组织、企业、学术智库、国际组织等网络空间行为主体多方参与的社会化管理能力;与其他公私部门组织及这些公私部门组织相互之间信息交流共享,以及跨部门间密切配合、高效协同的能力。

    过去我们的发展更多依靠自下而上的力量,今后自上而下力量的加入,两大力量相互贯通和促进,可以事半功倍。十多年来,我们“九龙治水”和事件驱动性的互联网治理体系虽存在很多问题,但锻炼了一大批懂互联网的管理人才,形成了一系列术业有专攻的机构。领导小组的成立绝不在于将这些部门简单捏合与集中到一起,而是通过强化协调和协同,使这些分布式和分散式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网络空间的治理只有注重调动企业、学界、社会和民间等各层次力量,才能更符合发展需要和时代趋势。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标志着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迈进完成制度设计,标志着中国超越单纯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而从网络空间安全的全新视角来审视当今世界,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不设防时代从此终结。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让众多期许有了切实承载之地,而中国网络强国之路就此起步。
第10节。
    安全与发展之两轮不可偏废

    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组长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建设网络强国。并且,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建设网络强国联系起来,这把国家在网络空间的生存发展放在了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的高度,正所谓不谋万世不足以谋当下。这是继“中国梦”提出之后,最有分量的大政方针,可称为网络空间强国之梦,与中华复兴的中国梦是同一个内核。

    习近平组长在会上的讲话提到了,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明国家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科技革命浪潮已经跳出了技术的范畴。同时在他的讲话中,突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实际上可以把网络安全理解为网络空间下的安全。因为国家的网络安全,单纯从字面上理解还是把网络空间分割成以国家物理边疆为界的不同区域;而国家在网络空间下的安全,则把网络空间看作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整体,每个国家是从属、依赖和影响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因此这样理解国家的网络安全更为贴近互联网的本质,也能更好地把握和预测未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的历史使命和全局统筹趋势。

    网络强国离不开安全与发展的并重推进,因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中央网信小组的两条工作主线,“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这还可以从历届主抓信息化的领导小组名称来看“驱动之双轮”的演进路线。

    在互联网尚未进入中国之时,当时的国内网络处于计算机终端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是产业以IT设备与产品为驱动力,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邓小平、宋平等中央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国侧重于信息化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开始建立。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到1984年,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两年之后,为了统一领导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经济信息管理,在组建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的同时,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管理领导小组”,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宋平任组长。

    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即将进入中国,计算机病毒也已经出现,国内关于计算机安全的讨论也开始出现。1993年12月10日,国家成立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政府经济领域信息化建设工作。1996年4月,在原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基础上,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1999年后改为“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到2001年8月,机构规格升高,由总理领导小组组长,同时成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基本形成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一体、两个支撑机构”的格局。

    进入21世纪,国家在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逐步兼顾信息安全的保障。2003年中央政府换届后,成立了新一届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仍由总理担任组长。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在领导小组下成立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组长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担任。

    近些年来,国际上某些西方国家一方面指责中国网络黑客、网络威胁的言论赢得了国家间博弈在舆论上的主动,另一方面在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方面也把中国甩在了后面,这在网络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核心命题的今天,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全面建设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013年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全球警醒之年,斯诺登事件给全世界网民上了一堂信息安全启蒙课。中国的信息化发展之路终于辩证地与网络安全结合起来。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成立则终于实现了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并驾齐驱、同步推进的阶段,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到来!这次中央按照国际社会的通常做法,组长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担任。因此,由党的总书记担任新一届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总理担任副组长,将更有利于从战略层面统筹协调党政军等全局性的信息化工作,同时兼顾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推进。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所讲,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封堵某些内容信息,中央根本没必要搞出这么大的动作。“由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是国家在更高层面上,在战略意义上的一种考虑”。他还举了简单的例子,“今后凡是新型的导弹,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去改变它的轨迹,如果被敌对一方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他认为只有国家从战略层面上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才能保护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国家与百姓切身利益,这才是中央设立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最高规格领导小组的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
第11节。
    举国之力建设网络强国

    “建设网络强国”是本世纪中国提出的重要举措,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事实上,网络空间所渗透和影响的范围已经覆盖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管是经常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人还是不太接触PC的老年人,在拿出手机上网或是使用社保卡从药店里买药的时候,你的信息流已经悄无声息地在网络空间流动。

    网络强国是几年前就在网络上出现的词汇,但这次出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会议上,并且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作为组长的讲话向全世界传达出来,表明我国用举国之力,建设网络空间之强大国家的决心和意志。

    对于“为什么”的问题,互联网各方专家都已经在各种场合说得很清楚,这里主要是对“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加以阐述。根据CNNIC的数据,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6亿,移动互联网网民也达到5亿,但我们之所以还只能叫互联网大国,而不能叫强国,是因为网络空间的实力不能简单用网民数量衡量。网民是基础,但科技发展状况、产业创新活力、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因素决不能忽视。?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网民是根本,互联网在全球发展的45年和在中国发展的20年历程表明,网民是驱动产业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我们事业的出发点和成就事业的动力,同时也是可以依赖和依靠的力量;因此可以说6亿网民、5亿移动网民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最大的财富。同时,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仍有不足。

    总体来看,打造网络强国,其基本目标是在网络空间下,实现与全球其他网络强国对等博弈,这需要中国在实现信息化推进与网络安全保障方面都要达到相当的水平。一方面拥有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产业实力和国防实力;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提升中国网络空间下公民社会发展、民主建设、网络监督与文化软实力水平。

    图1网络强国实力模型

    网络强国实力模型中共分为四个部分。

    1.技术实力:主要指当前比较前沿和新兴的技术与应用,中国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可控能力。其中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慧家庭等,以及与安全相关的技术如可信计算技术、量子通信等。

    2.产业实力:主要是指拥有一定数量具有较强竞争力、并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包括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各类型的信息网络相关企业,它们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产业创新、产业繁荣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实力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

    3.国防实力:主要是指在全球网络空间信息战形势日趋严峻的环境下,通过自身力量的积累,发挥技术实力与产业实力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能够保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能够建立防御型的网络空间安全防卫体系,有效抵御网络空间信息战、网络战的攻击或入侵。

    4.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领域。①公民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网络空间法治化、行业自律与组织自律相结合并达到一定水平;②国家借助网络进一步巩固民主建设;③通过网络监督,进一步提高民主监督水平;④通过实践社会化治理模式,充分调动网民组织与个人,打造网络空间文化软实力,既提升正能量又有效抑制负能量。本书下篇还会就互联网实验室在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方面的最新研究做进一步介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