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为孩子做出1%的改变 >

第5章

为孩子做出1%的改变-第5章

小说: 为孩子做出1%的改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我站在一个妈妈旁边看她写,在最后要交的时候,她很快补上了优点,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孩子有爱心”,我和这个妈妈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你的孩子为什么有爱心呢?”
  “郑老师,你不知道,我的孩子平时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不舍得吃,他会拿到楼下给流浪狗吃,我觉得我的孩子很有爱心。”
  我点点头,笑了笑,问她:“你的孩子有吃的不舍得吃的时候,给你吃吗?”
  “不给。”
  我于是又问:“给狗吃,不给你吃,还有爱心啊?”
  家长无语了。孩子对小动物的感情只能算是一种怜悯和同情,有爱的成分,但他把自己不舍得吃的零食给小动吃,却不给家长吃,这样的孩子能算是有爱心吗?答案很肯定:不能。
  那到底什么是爱心呢?请家长们记住:“有责任的人才可能有爱心!”
  我们对父母的爱是孝心,孝心是敢于承担对父母的责任;我们对朋友的爱是互助,爱朋友是敢于承担对朋友的责任;我们对自己的爱,就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得到别人的尊重。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
  因此爱心和责任心其实是一回事,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责任心,他一定没有爱心,那你就不要奢望他有孝心,不要奢望等你老了她会孝敬你。
  我们一直强调“爱是需要学习的”。建议各位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其精神的上教育,避免以上现象发生在我们身上。
  德行和才华
  图中上下两个箭头分别代表才华和德行。“德才兼备”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每次在上千人的报告会上,我总会问家长们:“是‘德’重要还是‘才’重要?”家长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德’重要。”是啊,“德”重要,但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都“重智轻德”,我常常调侃家长们“说一套做一套”。
  为什么‘德’重要?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家长能说清楚。首先我们来说说“德”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到大都喜欢“英雄”,但你会发现“英雄大部分是没有好下场的”,“岳飞有好下场吗?文天祥有好下场吗?”我们喜欢英雄但都不敢当英雄,因为他们绝大部分是死后才当英雄的”,中华民族其实是崇尚“德行”的民族。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当时看这些书的时候我有很多问题,直到今天我才弄明白。
  我们先说《西游记》,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最讨厌的是唐僧,我常常想:“孙悟空这么大本事,为什么要跟着唐僧去取经呢?而且唐僧还总是欺负孙悟空。”妈妈告诉我:“孙悟空头上有金箍,唐僧会念紧箍咒啊!”我又会问妈妈:“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见到过那么多次如来佛祖,他向如来要来真经给唐僧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妈妈没有办法回答我这些稚气的问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好孩子的标准(4)
现在我想明白了,虽然唐僧只会念经,有时候比猪八戒还猪头猪脑的,但唐僧有德行。在中国,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来帮助他,帮助他成功,使他感到幸福。唐僧有德行,他的三个徒弟有才华,保护他取经,三个徒弟的才华不够用了,各路神仙、观音、如来佛祖都会出来帮助他。《西游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笨笨的但很有德行的和尚,在很多有才华的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很多下三烂的人,最后取经成功的故事。《西游记》的主角是唐僧,最后集大成者也是唐僧。
  再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刘备好像没什么本事。但他善待兄弟,善待下人,善待百姓,是个有德行的人。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他这样的德行,团结了张飞、关羽、赵云、诸葛亮这一大群有才华的英雄来辅佐他。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位称帝。最后的成功者是有德行的刘备。所以说,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帮他成功。
  最后我们看看《水浒传》中的宋江,他的名号是“孝义黑三郎”是“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说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这是他有“德行”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及时雨”是说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论语》是中国人的德行标准,论语的核心思想就是“孝”和“悌”——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帮助朋友。由此看来,宋江就是中国人的德行化身,所以107个英雄好汉卖命辅佐宋江“闹革命”。
  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证明了“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来帮助他成功,是他感到幸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说:“我的领导很有人格魅力,我愿意跟着他干。”什么叫人格魅力?就是有德行,会做人!你有没有注意过,“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一般什么都不干,想着办法让大家主动去干。“没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什么都自己干,别人都不主动去干。
  《道德经》上讲人要“无为而治”,中国人有三种境界“有为、无为、无不为”, “有为”的人就是有才华的人,“无为”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大量有为的人帮助少数无为的人,让无为的人无不为”,这就是中国的文化。
  因此,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成就,希望他们成功、幸福,那就请你培养他们的德行,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根本。
  当今社会,有才无德的人太多了!举个极端的例子,那就是“小偷”。小偷有“才”吧?他那两下子我们普通人不学个一年半载的敢去偷吗?小偷有“德”吗?没有,他们都缺德!如果你只培养孩子的才华,不关注孩子德行的话,你可能培养出来的就是“小偷式”的人物,说白了就是“缺德的孩子”,你看看现在的人,才华更高了吧,到网络上去偷了——“黑客”,一样没有什么好下场,最终也是被抓,因为“缺德的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希望家长能重视孩子“德行”的培养。
  当今社会,有德无才的人多吗?很多家长回答说“不多”。不是不多,是没有。在几年前,我把有才无德的人称作社会害虫,我把有德无才的人称作为凡人,几年的实践工作下来,我发现当初我错了,有才无德的“害虫”很多,有德无才的“凡人”我一个都没有找到。
  我们能说唐僧、刘备、宋江这样的人没有才华吗?他们可能没有展露自己的才华,而是给别人展露才华的机会,他们具备的是让更多人展露才华的才华。我可以肯定地说:有德就一定有才! 。 想看书来

好孩子的标准(5)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德行”,因为家长只有知道什么是“德行”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德行”。
  我先举个例子:我们在大街上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会说他缺少社会公德,简称“缺德”。那随地吐痰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那是因为他们心中并不觉得随地吐痰不好,如果在他们认为“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那么他们就会忍住,寻找卫生间或者拿出纸巾吐到纸巾上再扔进垃圾桶。
  “德行”——“行”指行为的规范,“德”指内心的自律。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看出他内心是不是自律,一个人内心自律,那么他的行为一定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行”是“德”的外化,“德”是“行”的内在。
  “德”者,心律也。一个人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就具备了心律。“道德”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因此“违反道德的事情不要做,符合道德的事情要多做”。请家长们记住六个字,把这六个字传授给孩子,你的孩子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这六个字是“不伤害,不妨碍”。
  图1…6 关于“德行”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想,在做任何事情之后反思: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社会?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他人?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自己?如果都没有你就具备了“德”。
  拿刀子捅人是缺德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伤害了别人,不仅是缺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一个人在晚上最后离开单位,看到一个水龙头没有关而没有去关,水流了一夜,这种行为也是缺德行为。因为社会很缺水,这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他的行为伤害和妨碍了社会。一个老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他们班的一个学生最后离开教室,没有关窗也没有关灯,正巧当晚下刮大风下大雨,窗户上的很多玻璃碎了,雨水灌进教室把桌椅都泡了。第二天老师找到这个孩子,询问他为什么最后离开不关灯,不关窗户,造成集体财物的损失。这个孩子理直气壮地说:“这些事情不归我管!”这是个缺德的孩子,他不知道他的行为伤害和妨碍了集体,而他是集体的一分子!
  有德行其实就是少做缺德的事情,不伤害,不妨碍别人。我们自己是否伤害和妨碍了别人呢?当我们事前思考或事后反省的时候,发现了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和妨碍,那么我们下次就不要再做了,我们的德行就提高了。我们要不断给孩子灌输“不伤害,不妨碍”的观念,事前引导孩子思考,事后引导孩子反省,这样孩子才能具备了基本的德行。
  大学生跳楼也是“缺德”的表现!如果这个大学生从小到大就知道不应该伤害和妨碍别人和自己的话,当他遇到事情想不开时,会告诫自己“我不应该伤害自己,更不应该伤害父母,我这样的行为会造成父母一辈子的痛苦,是缺德行为”,他就可能打消轻生的念头。而这种“不伤害,不妨碍”的观念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帮他建立起来。
  我私下里总这样问爷爷奶奶们:“大人做好饭,孩子不等大人先吃,这种行为算不算缺德?”很多爷爷奶奶都会说:“这算什么缺德,小事啊!”是的,是小事,关键是在你家不算缺德,因为你们家人都能容忍这个行为,如果你的孩子到别人家做客呢?人家全家在准备饭菜,他养成了习惯,坐在餐桌前独自吃起来怎么办?中国人总是说一套,做一套,人家表面上会对你的孩子说:“好好吃,回家和你妈说好吃啊!”心里暗骂“没教养的东西”。等到这孩子养成了习惯,走上工作岗位,领导宴请更大的领导吃饭呢?他没有规矩地先吃了起来,第一个下岗的肯定是他。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在培养这孩子的德行。大家不要认为德行是个高尚、高深的词,其实它就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还有些无知的家长会对孩子说:“在家里可以这样,出去可不能这样了!”孩子的德行都是在家里养成的,一旦养成习惯,出了家门,“不这样”是不可能的! 。 想看书来

好孩子的标准(6)
我们曾经在阳澄湖给医学专家培训“怎么教育孩子”,那次培训会是医药公司答谢客户的活动,医生们在课堂上听课,孩子们在外面玩,中午大家在一起吃饭。午饭时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也很说明问题的事情:
  我所在的那一桌有7个大人和5个孩子,一个孩子来吃饭,手黑黑的,可能是刚在湖边玩过淤泥。他妈妈让他洗手,他不去,他妈妈竟然也没有坚持,只是让他用桌上的湿毛巾擦了擦,但孩子并没有擦干净,手还是黑黑的,就开始吃饭了。因为孩子多,菜一上来,孩子们都抢自己爱吃的吃,这个孩子筷子用得不是很好,一着急就下手抓菜。他的手很黑,我看不惯,但又没法说,就对自己说:“快点吃,他抓哪个菜我就不吃哪个。”在此期间,这个孩子的妈妈不断地告诉孩子:“不要抓,不要抓!”但孩子根本不听她的,他抓菜的速度比我吃得快,很快每个菜都让他抓了一遍,我就停下来不吃了,我发现大人们都不吃了,只有孩子们在吃,家长们就都和自己的孩子小声说:“别吃了,太脏了!”直到所有人都不再吃的时候,这个妈妈受不了了,直接给了孩子一巴掌,孩子捂着脸大哭起来。
  这个孩子的行为是缺德的,但是他该挨打吗?真的不该打啊!整件事情中最痛苦的一定是这个孩子,捂着脸大哭,心里一直在想:“我在家能抓,为什么出来就不能抓了呢?”这一巴掌应该打在这个妈妈的脸上,“是妈妈的缺德造成了孩子缺德”,孩子没有选择家庭的权利,他投胎到你家,你没有好好教育他,反而使他形成很多不好的习惯,而当你对这些习惯不满意的时候反而要去惩罚孩子。最关键的是,这个妈妈打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抓菜这个行为本身,而是因为自己感到丢脸。
  孩子是否有德行,关键看家长!
  “不伤害,不妨碍”这六个字如果能陪伴孩子一生,那他的一生都会幸福。试想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