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开车经济学 >

第11章

开车经济学-第11章

小说: 开车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车开得如何?可我怎么知道?为什么缺少了反馈信息,我们在路上就发挥不好?   

  有两件事,没有任何男人会承认自己不行:驾驶和莋爱。   

  …斯特林·莫斯(Stirling Moss),挑战赛冠军   

  在线拍卖网站eBay上张贴了一则引人注目的电视广告,上面是一句简单的标志性语言〃大家都是好人〃。有意思的是,很多画面都和交通有关:在某处,人们合力推出陷进雪里的一辆汽车;在另外一个地方,为了让其他司机开到前面去,一位司机将车减速,还朝他挥了挥手。通过研究这种互惠互利政策,eBay希望可以强调这样的观念:在从未谋面的人那里你可以买到东西,甚至他还在路上,你也要相信商品真的会送到你手上,这种〃日常信任〃,eBay发言人认为,〃在无数陌生人之间的交易中都会体现出来,不会发生任何意外障碍,〃这大致描述了路上发生的一些事。   

  然而不见得大家一直都会做好人。每个月里,eBay都会发现一些新形式的欺骗行为,公司会适时展开调查。复杂的软件系统能够发现可疑竞价的样品。不过维持网站正常运转的并不是针对欺骗行为的高超技艺…在每日无数的拍卖交易中,这种细节几乎没有时间留意,它依靠的是另一种更简单的机制:意见反馈。在网站上买卖东西的人都希望有获得正面的、避免负面的反馈意见的愿望,这种购物体验的作用十分关键,但可能和想做好人无关。事实上,据调查,如果买家信誉度好,其营业额可以提高8%。总之,反馈意见(前提是具有真实性)像社会的胶水一样粘住了eBay。         

▲虹▲桥▲书▲吧▲BOOK。  

第34节:为什么你车开得不像你想的那么好?(5)         

  要是和eBay一样的〃声誉管理〃(reputation management)系统用在道路上,结果会怎样?这种想法体现在里奥·杰·斯特拉希拉威茨(Lior J。 Strahilevitz,芝加哥大学的法律教授)的一篇颇具争论的论文中。他写道:〃除了声誉评分系统,一条现代城市高速路在很多方面很像eBay。〃〃很多高速路上的司机都相当有技巧,想要有条件地和其他司机同行合作,不过少数派中也有很多人使其他司机付出了沉重代价:增加交通事故,拖延时间,增加交通压力,粗鲁无礼,让保险费不断上升。〃   

  广告团队的〃我的驾驶技术如何〃贴纸启发了我,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看见危险行为或者不法驾驶时,司机可以打电话到呼叫中心进行投诉,提供汽车保险杠上强制使用的号码或者车牌标志号码;也可以致电表扬优秀司机。这些都会记录下来,在每个月底,司机们都会收到一份〃账单〃,上面记下了电话里正反两方面的评价。超过一定限度的司机需要接受某种方式的惩罚,比如上缴高额保险费或没收其驾照。斯特拉希拉威茨认为使用这种系统要比偶尔实施法律制裁的效果好。警察通常只对明显犯规行为(比如超速行驶)开罚单,而面对我们碰到的一些更加细微的鲁莽和危险驾驶行为,他们根本无能为力…冒失的司机做出危险的举动,比如撞到后挡板,或者驾车时阅读《黑莓报》上的文章,你幻想过这时警车会开过来将其抓获吗?这种想法不过是徒劳。使用这种系统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有效地制定保险费用,也可以为愤愤不平的司机提供安全,为他们提供发泄不满的机会,让他们觉得公正合理,而不是通过莽撞驾驶来发泄心头的怒气。   

  可是怎么处理那些不真实的以及充满个人偏见的反馈意见?如果因为你的手机响个不停,像狗一样不停地在叫,旁边的司机对你发火,他因此控告你在收费公路上行为很疯狂怎么办?斯特拉希拉威茨指出eBay使用的软件可以觉察到可疑行为…比如在很多正面意见中出现〃局外〃评价,或者是对同一个人重复进行负面评价。那么涉及隐私问题呢?这就是问题所在:人们可以随意对路上的其他人进行恐吓,因为他们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保护。道路不属于私人场所,超速行驶也不是一种私人行为。斯特拉希拉威茨认为,〃我们需要保护隐私,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社会繁荣。〃   

  另外还进行过一些没有上述目标远大的试验,也进行过非正式的试验。在Platewire。网上,网站创始人称〃开设这个网站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在论坛上或者在其他活动中的行为对别人负责。〃在这个网站上,司机可以给差司机提意见,留下差司机的车牌号码;有帖子批评在加州有人驾车时〃一直忙着梳头发〃,在新泽西有〃讨厌的奥迪车〃。不过很少有用户赞扬优秀的司机。   

  不管这种努力有多大意义,此类网站的缺点仍然很明显:一方面,我写这本书时,Platewire的用户已经超过了6万人,然而比起庞大的司机数量,这个用户量不值一提。Platewire上面的意见很少有人听取。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是在路上随机驾驶,那么我碰到新泽西州车牌号为VR347N的车主的概率实在很小…甚至小于他们读到这本书的机会。而且,我不可能记住那些驾车时〃读报纸〃的司机就是Platewire网站的用户提到的那些人。最后,Platewire只有匿名的一小批分散的读者,缺少真正的影响力。         

§虹§桥§书§吧§。  

第35节:为什么你车开得不像你想的那么好?(6)         

  设置呼叫中心的想法是为了反对道路上匿名制的泛滥,对抗这种体制所引发的一切不良行为。不过这也可以看出道路上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缺少反馈意见。前面讨论过,一些技术欠佳的司机,却不知道自己的技术如何。研究表明,如果被问到〃我车开得如何?〃人们的回复可能无视自己真正的驾驶记录,通常是朝自己竖起拇指,这一点不足为奇。   

  从美国到法国、新西兰进行了一项又一项调查,一组组的司机将自己和〃普通司机〃作比较时,其中的多数人都毫不含糊地称自己〃好很多〃。当然统计结果未必真实。就像喜剧《巨蟒》(Monty Python)中的一个速写:〃我们不是普通人!〃心理学家们称此现象为〃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或者是〃超出一般人效应〃(above…average effect)],我们为何会这样认为,这还是个谜。可能和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时,我们希望自己更加优越,就像第一章提到的排队的人回头向后看,可以看到队伍后面那么多不幸的人,这样可以满足他们自己的优越感一样。或者这是一种精神支柱:面对驾驶我们要有信心,这可是我们做过的最危险的事。   

  不论是什么原因,有证据表明,我们虽然依靠自己改善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也要为此承担后果。通常投资者认为在选择股票时自己比普通投资者优秀,不过,对经济账户的研究显示,最积极的贸易商(可能是最自信的人)收获的回报最少。驾驶可能突出体现了这个〃超出一般人效应〃。另一方面,心理学家发现乐观偏差在我们可以控制的局面中显得更加强势:研究发现,如果问到司机们发生交通事故时他们的态度会怎样,他们的态度一般都比行人更加乐观。   

  〃超出一般人效应〃解释了对新交通安全措施抵制(起码初期是这样)的原因,从抵制系安全带到抵制打手机限制等。许多项统计显示,多数司机在无法继续驾驶而停车时会阅读手机短信。我们高估了别人对社会造成的危险,低估了自己造成的麻烦,似乎需要控制的是〃别人〃的行为,而不是我自己的行为;这种推理导致长期以来,在技术和人类的演化过程中,社会道德和交通法规之间存在差距。我们觉得对于需要更严格的法律的人们来说,应该制定出这样的法律。   

  研究表明,我们常高估自己,我们认为一些问题相对容易(比如驾驶),或者问题不那么复杂(比如很多东西放在一起的杂耍)。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乌比刚湖效应(Lake Wobegon)〃…〃这里的孩子都长得比其他地方的孩子漂亮〃。如果谈论的是模棱两可的某种技能,这种效应就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奥林匹克撑竿运动员清醒地知道自己比其他人跳得高多少,而对于司机来说,他不过从单位安全回到家,怎么去衡量他的表现呢?如果满分是10分,他能得到9。1分吗?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驾驶能力自鸣得意,因为实际上我们不能做出任何准确判断。可能我们缺少的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是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和大卫·唐宁(David Dunning)提出的观点,他们认为我们〃没有什么能力却意识不到这一点。〃如果一个人对英文语法的规则知之不多,那么他就不大可能判断语法的正确与否(使用克鲁格和唐宁的实例)。同样,司机不可能完全认识到追尾的危险性,或者和其他人相比,驾驶规则不能恰当地评估司机面对的危险和驾驶中的表现。一项调查显示,驾驶测试中(只是一个反应实验),发挥不好的司机如果发生了车祸,他们不能很好地评估自己造成的后果,而在统计中善于把自己看做〃好很多〃(比如说认为自己更加安全)的司机。前面也提到,人们判断自己的驾驶技术好坏时,很容易忽视自己的驾驶记录。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36节:为什么你车开得不像你想的那么好?(7)         

  所以,不管是不是为了不感到忧虑我们才自高自大,或者不甘于自己只是平庸而没有本事的人,在路上,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超出一般人〃的司机(尤其是男性),每个人都似乎下决心维持他们〃超出一般人〃的看法。我自己不成文的理论是:这起码解释了在美国,为什么调查统计中的司机都认为道路年复一年地变得越来越不文明。在1982年的一项调查中,很多司机都发现多数其他人在路上很〃有礼貌〃,但在1998年开展的同样的调查却显示,没礼貌的司机数量已超出了彬彬有礼的司机数量。   

  这和自信心膨胀的人们有什么联系呢?心理学家认为自恋是因为自尊心不足,由此产生的不安定感能导致挑衅驾驶。这很像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男女各自的性伙伴数量是脱节的。对挑衅驾驶行为进行的统计发现,更多人认为自己看见过这种情况,但本人不会这么做。有些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过多自恋情绪使得路上挑衅行为增加。心理学家进行一个称为〃自恋人清单〃的调查(在过去几十年里作为社会检验自恋的指标)。该调查研究对〃如果我统治世界,世界会更好〃这句话,人们作何反应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006年,三分之二的应答者的分数比1982年的调查分数要高。更多的人比以前〃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正面和得意。〃同期,自恋心理也在膨胀,如果调查结果可信,那么道路正在成为一个让人不快的环境。道路是一种需要协同和合作来实现功能最大化的体系,人们都怀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如果我控制道路,情况会更好。〃   

  如果有人对我们的路上表现做出负面评价,我们就会想办法辩解,或者立刻忘掉它。如果遇到开罚单,我们就抱怨说这不过是警察需要完成的〃指标〃而已;另外一个司机鸣笛让我们气愤,但他却并不为之惭愧或者感到遗憾;出车祸好像完全是因为运气不好。不过对于多数人来说,负面评价常常不存在。多数时候我们每天驾驶都不会出事,每天我们都高出〃平常人〃一些。爱荷华大学的认知系统实验室的负责人约翰·李(John Lee)解释道:〃做为一个平凡的司机,在自己展现出平凡之前,你可以远远地摆脱这种特点。这是一个问题。反馈意见的症结不在于此。多年来你一直都是个不怎么样的司机,而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你从来没有将这一面展现给自己。多年来你驾驶时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还说〃打电话有什么危险?因为我每天打两小时,没出过什么事〃。哦,这是因为你一直都很幸运。〃   

  我们有时为了测试一下自己的车技,甚至差点酿成车祸,而我们却还在安全带上刻上代表成功的〃V〃。不过心理学专家詹姆斯·里森(James Reason)在《人类的错》(Human Error)中写道:〃要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经验是一把双刃剑。〃问题在于我们在躲避交通事故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正确避开事故,而不是在事故中学习。不过,在里森眼里,差点出事包含了〃出事误差〃(initial error)和一个〃出错恢复〃(error recovery)的过程。这引出几个问题:我们从差点出事中学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