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人才战争 >

第1章

人才战争-第1章

小说: 人才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言(1)
2006年,德国商会主席路德维希?布劳恩向德国政府发出告诫:许多德国年轻人包括高素质人才,认为在其他国家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对德国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警报信号” ,越来越多的德国技术人才移居海外,将对德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德国《世界报》忧虑本国的人才流失以及政府的不重视
  已经有超过110万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英国人在海外生活和工作。英国《每日电讯报》2008年3月援引经合组织调查报告警告政府说:在经合组织30个成员国当中,没有其他国家的高学历人才外流会如此严重。英国BBC则干脆声称,英国高技术型人才流失严重,已达近50年之最。英国《独立报》则援引世行报告做出结论:英国人才流失海外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中最为严重,这将对英国经济长远发展构成严重影响。
  ——尽管是人才战争赢家,英国人依然为每一个人才的流失而紧张
  尽管流失人才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和印度,但2004年俄罗斯信息部副部长DmitriMilovantsev却非要为本国找出一个世界之最——俄罗斯高级工程师流失率全球比例最高。科学院工会主席维克托?卡利努什金称过去10年约有50至80万名俄罗斯科学家出国后再也没有回来。非国立大学协会委员会主席弗焦尔诺夫在2005年则估算说,人才流失给俄罗斯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俄罗斯总理普京不得不回应:政府将于2008年至2010年期间向科研领域投资约250亿美元,以阻止人才外流。
  ——俄罗斯忧虑自身在人才战争中巨量的人才流失
  盘踞世界首富交椅多年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2007年3月来到美国国会,却忍不住进行炮轰:“我们必须欢迎这个世界的伟大天才,而不是将他们赶出这个国家……就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美国的移民政策赶跑了那些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同年底,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和纽约大*合进行研究调查,主持研究的印度裔学者维维克?瓦德瓦称:“美国正历史上第一次遇到逆向人才流失……我们失去了可以带来创新和竞争力的人才,而且还创造了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 。
  ——美国终于担心自身不再能够持续吸纳全世界的人才
  李光耀2002年在国庆晚宴上强调新加坡要以美国为榜样:“在这个时代,所有发达国家为了增强竞争力,都必须依赖外来移民和人才……如果拥有达2亿8000万人口的美国都需要吸收外国人才,只有300万人口的新加坡更必须这么做。”李显龙这位海归总理也对着德国《明镜》周刊认同父亲的观点说:“我们需要大量人才。你拥有得越多,你就会做得越好。”
  ——新加坡领导人对吸纳外来人才的共识
  “清华大学培养了大量芯片专业的研究生,百分之*十跑到国外去了。于是就有一个这样的逻辑:中国花高价培养的人才流失到国外,给外国企业搞科技创新,然后这些跨国公司再来到中国,利用其创造的知识产权大发其财。”一位中国学者如此愤怒地形容本土的人才流失。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80%、北京大学76%的高科技专业毕业生都去了美国,并在2006年成为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当然关键是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因此,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导言(2)
——中国是全球数量最大的人才流失国
  马来西亚2001年开始吸纳了200名高端海归进入政府部门工作,5年后在职者只剩下1人。全国热议,高教部长含沙射影地指责留英学生说:请留学生切匆看重金钱,要有爱国意识,学成后记得回国贡献。英国大马学生理事会立刻回应:“促请大马政府切匆把拒绝回国的留学生和专业人士看成贪图钱财者”。当地媒体也发表社论:“政府在处理人才外流时,不应继续以爱国意识挂帅,草率认为这些人才不爱国和贪婪;而是应该具备务实态度,提倡公平和自由,提高我国生活素质和发展机会。”
  ——马来西亚故事表明人才战争不是“请回来”就已经结束
  印度在2003年承认双重国籍后,人才回流的数量和比例迅速增加。因此,《印度时报》颇为自得:“一直到最近,损失顶尖人才的主要还是印度和中国。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正面临‘逆向人才流失’……这种人才流动的受益者则是过去的输家,比如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繁荣的经济,已经开始吸引那些到海外发展的人回国工作。”
  ——自身的发展与对手的危机提供了人才回流的机遇
  人才战争正在全球范围内日渐激烈地发生。
  这个世界千百年以来爆发过无数次战争。世界各国为石油而战,为金钱而战,为转嫁危机而战,为宗教信仰而战,为统一与独立而战,为征服与反抗而战,为意识形态分歧而战,为民族情结和文明传统而战。但是,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所有的战争都没有这样一场战争来得更为根本与致命。
  人们说科技和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然而,技术与知识由人而来,为人所掌握,不过是人的创新和创意而已。人们说“货币战争”至关重要,掌握财富分配的金融最为根本,然而所有的货币、资金以及实物,都掌握在人的手里,金融衍生物不过是聪明人的游戏。人们说只有武力和战争才能彻底消灭对手,然而战略为人所设计,武器是为人所发明。人们说能源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然而弹丸之地、四面受敌、不产几吨石油的以色列能够对抗中东石油国家半个世纪……许多国家还为自身的落后寻找了人口过多、土地与资源均量少、国家发展起步晚、自然灾害多、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等种种借口,中国和印度因此也成为了“国强民穷”的典型。然而,同样东方文化、起步较晚、非世界交通咽喉位置、面积不如中国云南省、人口却高达亿、多火山地震同时资源贫瘠的日本,各类人均自然资源指标比中国与印度更为严峻,却成为了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收入一度高居世界第一。
  人才战争所争夺的对象,正是那些能够左右全世界经济、军事、金融、能源、科技等所有重要领域命运的顶尖人才。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世界大国首先是人才大国。人才战争的成败,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向世界的命运。
  一位学者在英国《金融时报》大发感慨:“人才大战(war for talent)与所谓的‘反恐战争’有些共同之处。两者都需要对一些难以固定的东西进行大面积地、令人焦虑地搜索;两者都耗资不菲,而且两者都允许领导人夸大其辞。”
  但是,人才战争早已经不是小规模的常态事件。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新的科技革命、全球分工协作的细化、国际产业的转移、跨国公司的崛起等,推动了人才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无论官方民间,政府和企业皆不能置身其外,各大行业无一幸免。任何国家即使不去全球人才市场争夺自己需要的人才,仅仅留住本国优秀人才也要面临一场国际战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导言(3)
截至2005年,全世界已经约有亿人在出生国以外工作,地球上每3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是移民。在安哥拉、布隆迪、肯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塞拉利昂、乌干达、坦桑尼亚; 33%至55%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已经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工作。而海地、斐济的比例超过60%,加纳达到83% 。在中国、印度、俄罗斯,甚至都有超过50万以上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流失到西方发达国家。与此同时,美国仅仅在1990年到2000年间就接受了41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移民,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10年间也接受了200多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印度媒体就把这种“培养阶段”由本国投入成本、“产出阶段”却去了外国贡献的情况称为“奶牛现象”:牛的嘴巴在印度,吃的是印度的草,挤奶的却是外国人。
  很显然,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去增强了对手,不仅仅是人才教育、培养、培训、替代成本的不可收回,还意味着经验、理念、技术、知识、资金的损失,最严重的是导致自身错过重要的发展机遇。一位加拿大经济学教授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掠夺最有才华的人,尤其是从小国、穷国吸引有智之士,可能会损及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出于最糟糕的考虑,可能会让这些国家一败涂地。”
  最不合情理的是医疗、教育领域的人才流失。在贫穷落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赞比亚1964年独立后所培训的医生90%移民国外,肯尼亚卫生部统计每年公立医院受训医生只有10%留在国内,英国曼彻斯特的马拉维护士比马拉维本土还多。与此同时,全球57个极端缺乏医务人员的国家有36个在该地区,将近50%非洲人享受不到任何医疗服务,这还导致截至2004年还有26个非洲国家的国民平均寿命低于50岁,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莱索托、塞拉利昂人均寿命甚至不足40岁。
  这样的现象在塞拉利昂体现的最为典型:医疗人员的不足让塞拉利昂的婴幼儿死亡率在2003年高达,妇女生产死亡率则是2%,但是,在美国芝加哥医院里,来自塞拉利昂的医生却比塞拉利昂整个国家的医生还多。
  一个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教授就对此极为愤愤不平:“这种公然从不太发达的国家掠夺人才资源的做法让人无法接受……如果不采取政治行动,这些高级人才就会不断地向富国流动,只有一小部份发展中国家能够成为这一体制的外围受益者,其余的则会被边缘化,它们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尤其是卫生和教育则会继续恶化。”
  但是,至今为止,在全球人才战争当中,激烈的争夺战并不时常发生。对人才流失极为重视甚至不惜“夸大其辞”的国家,往往是那些因为重视人才而获得大量人才流入的赢家。例如美国、英国吸纳了全世界最读的顶尖人才,如今仅仅只有其中一部分人才返回祖国,或者流入的人才量开始减少,媒体、企业主、学界就开始忧心仲仲,以为“国将不国”。
  而那些人才战争的长期输家——那些因为人才缺乏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却仿佛是人才过剩的人才大国,对此毫不在意,见怪不怪,不以为然。许多国家对尖端技术保密,却任由能创新这些技术的人才流失;能够为海外知识专利付出高额费用,却不愿为引进那些能创造这些知识专利的人才付出报酬。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是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据联合国有关统计,截至2005年全世界大约30个国家制定了便利高技能人才入境的政策或计划,但其中17个都是发达国家。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导言(4)
这是最为糟糕的局面:处于劣势的国家,不采取积极、主动、灵活的战略,反而自愿挨打,不进攻、不迎战、不反击、甚至不防守。政府任由短视的“明政策”与*的“潜规则”控制国家,外国人才进入遭到拒绝,本土人才遭受排挤而离开,并且振振有词:本土人才的离开是因为他们不爱国,海外人才没有得到引进与使用是因为他们不适合国情……。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世界大战中,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受害最深的国家,但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改革开放后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已经超过600万,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大约40万人离开中国,大部分是通过技术、投资移民以及留学等渠道流失的人才 。中国国家主席*2006年在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但是,我国官方研究机构却不得不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
  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而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需要指出的是:学历越高,专业全球越紧缺,回归的比例就越小。在1990 至1999 年,大约47%外国出生的博士会选择留在美国,最重要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中国博士生滞留率却高达87%,不但远高于中国台湾(57%)和韩国(39%),也超过同样以人才流失严重著名的印度(82%) 。
  清华和北大是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但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 。从2006年开始,清华和北大已是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20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