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牛津西方哲学史 >

第24章

牛津西方哲学史-第24章

小说: 牛津西方哲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来不真的情况下是可能的。我们假定(用古代讨论这一论证的例子来说)在浅水中有一只事实上永远看不见的贝壳,我们不妨称其为诺提路斯(Nautilus)。我们可以从表示不可能看见这一贝壳的前提出发建构一种论证:
    (2)诺提路斯将永远不会被人看见。
    (3)诺提路斯将永远不会被人看见总是事实。(命题(2)的一种合理推论结果)
    (4)诺提路斯将永远不会被人看见是必然的。(从命题(4)与命题(1)推论得出的结果)
    (5)诺提路斯将永远被人看见是不可能的。(必然不=不可能)
    虽然我们不知道狄奥多罗所举证明的确切模式,但很容易概括出这一论证思路旨在表示这一点:只有将会发生的事情才会发生。





    正文 斯多亚学派的逻辑学(2)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8:02:34 本章字数:1104


    这一论证显然近似于我们在讨论亚里士多德处理将来或然事件时所遇到的那种论证。狄奥多罗的论证前提是过去的真是必然的,这个前提具有歧义,因而导致了论证的瑕疵。过去的真指什么?如果它是一个过去时态的真命题,那么就不能保证它是必然的。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只有思考一个过去时态的否定命题,诸如“波斯帝国并没有被摧毁”。这一命题在苏格拉底的时代是真实的,但不是必然的:这一命题将会改变其真值,即从真实变为虚假的命题。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过去的真是指由一个过去的事件所证实的真,那么,过去的真便是必然的了;不过,既然像(4)这样的命题不是过去的真相,那么像(5)这样的命题也就不需要了。
    狄奥多罗的弟子是来自麦加拉的菲罗,后者放弃了老师的模态定义,在解释可能性时所依据的是命题的内在属性而非其在时间中的真值。我们不清楚他的解释是如何展开的,但我们知道自圆其说的缘故所在:一片木头即便没有被燃烧,即便一直躺在海床上,但它被燃烧是可能的(LS38B)。
    来自麦加拉的菲罗对逻辑学的主要贡献是对条件句的定义。他说,“如果p那么q”在p真而q假的情况下是假的,在其他三种情况下是真的。由此可见,一个条件命题的真值,并非取决于前件与后件的内容(thecontentoftheantecedentortheconsequent),而是取决于它们的真值。如此一来,“如果这是黑夜,那这就是白昼”之类的命题,凡在白天讲这句话,它就是真命题;同样可以假定原子论是真的,则“如果没有原子,那就有原子”之类的命题就是真的。菲罗以这种方法处理条件句,预示了现代命题逻辑学对实质蕴涵(materialimplication)所采用的真值函项定义。但是,决定条件句之真假的真值,是可以变化的真值。这对逻辑学的形式阐述不利,因为“如果p,那么q”的命题就会因此不再是一条逻辑学法则了:“如果我坐着,那么我坐着”之类命题便是假命题,诚如菲罗式的条件一样,如果我在前件与后件之间站立起来,上述那一命题也是假命题。
    然而,来自麦加拉的这位菲罗给出的定义,似乎已经被斯多亚学派的逻辑学家们所采纳,他们率先将命题逻辑加以形式化。就在亚里士多德于其逻辑学论著中用字母表示变项之处,斯多亚学派则用数字表示变项;这一差异当然微不足道,但具有更重要意义的是,在亚里士多德所用的变项代表词项之处,斯多亚学派所用的变项则代表完整句,或者是能够成为完整句子的成分。在“如果星辰在闪耀,那就是夜晚”这一命题里,无论是前件“星辰在闪耀”还是后件“就是夜晚”都不是完整句;但是,每一组语词都能自个组成一个完整句。





    正文 斯多亚学派的逻辑学(3)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8:02:39 本章字数:1095


    斯多亚学派将命题逻辑学内嵌在一个详述的语言和语义的理论之中。斯多亚学派区别了语音(phone)、语词(lexis)与言说(logos)。野兽或大海的咆哮是一种声音,但唯有成为语音的发声(articulatesound)才会成为言语(speech);不过,并非所有言语都是有意义的:人类会发出像“嘿诺尼诺”(heynonnyno)这样的无意义言词(nonsensewords)。唯有包含意义的言语才表示言说某种东西(DL757)。一位希腊人所发的语音与言语,可以被一位不会说希腊语的蛮族人听到,但是,其用意只能为一位懂得希腊语的人所理解(SE。;M811…12)。
    “逻各斯”(logos)一词,我在这里将其译为“言说”,而这个希腊词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意指“语词”(word)、“语句”(sentence)、“语言”(language)、“推理”(reason)。这个名词(logos)与意指“言说”的普通动词(legein)相关。斯多亚学派从这个动词词根里杜撰出“莱克顿”(lekton)这个新词。该词的字面意思是“所说之事”(thingsaid),但我认为该词具有尚未翻译出来的专业特性,因此找不到一个确切的英语对应词。
    在斯多亚学派区分指号与指号所指对象的过程中,lekton发挥着重要作用。譬如像“戴恩正在散步”(Dioniswalking)这句话,就是一个或真或假的命题。讨论过这类句子的塞克斯都·恩披里柯(SextusEmpiricus)这样告诉我们:
    斯多亚学派说过,语义、能指与议题(tunchanon)三项是连在一起的。能指是一语音,诸如“戴恩”,语义是用语音所描述的内容,……议题是外在对象,譬如戴恩自己。在上列三项中,语音与议题这两项均是物质的,而所指的内容这一项,即莱克顿(lekton),却是无形的,也就是或真或假的东西。(SE。;M811…12)
    这里的莱克顿就是语句所言说的东西,即戴恩正在散步一事。按照塞克斯都所言,像戴恩自己或“戴恩”这个名字或“戴恩正在散步”这一整句,都是有形的实体,而逻各斯是无形的。戴恩此人是这句话的议题,也就是说,戴恩此人是这句话的相关对象。这句话真假与否,取决于它所描述的事情是否存在,也就是取决于戴恩是否正在散步。基于上述类似段落的论证,我们可以说,一件所说之事(alekton)就是一个直陈式语句的内容(参阅塞内加,Ep117。13)。
    不过,对于莱克顿(lekton)的界定,需要提出两个资格限制条件。





    正文 斯多亚学派的逻辑学(4)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8:02:43 本章字数:1272


    其一,第欧根尼告诉我们,斯多亚学派区分了自立的莱克顿与非自足的莱克顿。他提议把“主动与被动谓词”作为“不完整的莱克顿”的注解,不完整的莱克顿是指一种语言表达不完全的东西,譬如像“正在写作”之类,这种说法会引出“谁”的问题。因此,不完整的莱克顿就是一个谓词所言说的东西,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人正在写作这件事。类似这样的莱克顿是不完整的,除非我们明确指出我们正在谈论何人,即明确一个议题,譬如苏格拉底(DL763)。
    其二,直陈句并非是其内容提供所说之事例的唯一句形。有两种疑问句也可以提供此类样例:一种是可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譬如“这是白天吗?”另一种是需要比较复杂答案的问题,譬如“你住在何处?”另外,也有像“洗个澡吧”这样的祈使句,像“帕台农神庙可不是真美啊!”这样的感叹句(DL766…67)。
    事实上,我将莱克顿定义为直陈式语句内容,的确只适用于特定的、但却非常重要的一种莱克顿。这就是斯多亚学派所谓的断言表达式(axioma)。对断言表达式的界定有几种:“断言表达式就是或真或假的东西,即一种能够自行断定和凭借自己进行断定的完全之事。”“断言表达式是指能够自行断定和凭借自己进行断定的某种东西,譬如‘这是白天’或‘戴恩正在散步’等等”(DL765)。当一断言表达式能够成为一个自立的断言(self standingassertion)时,就不需要予以断定了。“如果戴恩正在行走,那么就是白天”,这里所引用的两个断言表达式均未得到断定。因此,有些作者将axioma译为“可断定的”(assertable)。譬如SuzanneBobzieninCHHP93ff。此译准确,但却累赘,因此我用“命题”(proposition)来译axioma,因为就像此前所解释的那样,这个希腊词的含义接近于命题这个英语词的标准含义。不过,切记斯多亚式命题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式命题,前者并非句子本身,而是句子所言说的某种抽象的东西;斯多亚式命题也不同于现代逻辑学家所讨论的命题,因为前者是某种可以随着时间改变其真理值的东西。
    斯多亚学派区别了简单命题和非简单命题。简单命题(simplepropositions)是经常用“这是白天”和“这是黑夜”来解释的那些命题;但它们并不包括三种主词—谓词式命题,其差别取决于这三种命题的主词是否为指示词、专用名词或用作量词的代词。斯多亚学派将“那个人正在散步”称之为确定的命题(definiteproposition),将“某人正在散步”称之为不确定的命题(indefiniteproposition),将“苏格拉底正在散步”称之为居间的命题(intermediateproposition)。非简单命题(non simplepropositions)是由一个或更多连词(sundesmoi)从不同命题中复合而成的那些命题。例如,“如果这是白天,那这就是光明”;“因为这是白天,所以这是光明”;“这抑或是白天,抑或是光明”(DL771)。





    正文 斯多亚学派的逻辑学(5)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8:02:46 本章字数:1174


    在他们处理非简单命题的过程中,斯多亚学派已经非常接近于建立在真值函项算子或运符(truth functionaloperators)基础上的命题演算(propositionalcalculus)。不过,这里需要标明一些差异。
    在现代演算中,否定指号被视为真值函项算子,它们与“同”、“或”以及“如果”等两项连词等价。相比之下,斯多亚学派将否定命题划为简单命题。不过,他们的确承认,有可能通过给整个命题而非仅给谓项加上一个否定性指号来否定一个命题,这一程序对于命题演算的运作至关重要。如此一来,他们更喜欢说“不:这是白天”(Not:itisday)而非“这不是白天”(Itisnotday)。他们还进而承认否定方式可用于复杂命题和简单命题;他们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细心认真,以便从伪矛盾中分辨出真矛盾。“这是白天与这是光明”与“这是白天与这不是光明”并不矛盾。矛盾一定是由加在句首并且主导整个命题的否定指号所形成。这样一来,辖域(scope)的观念就进入到逻辑学的历史之中(SE。;M888…90)。
    斯多亚式逻辑学与现代命题逻辑学的另一差异,源自处理各个连词的方式。在现代命题逻辑学里,“或者”(or)通常被当做相容的连词(inclusiveconnective):换言之,如果p与q(pandq)都属真而且不是两者之中唯有一个属真,那么,“p或q”(porq)就会成为真实的。斯多亚学派似乎一直没有在这一观点和不相容的解释之间做出抉择,根据这种解释,“p或q”为真当且仅当其中一个且只有一个为真。另外,斯多亚学派认为,在构成复杂命题的诸连词中,有些连词并非是真值函项的连词。“如果p那么q”(Ifpthenq)这种命题模式是否真实,不只是取决于构成命题的真理值。
    就条件连词“如果”(if)而言,尚未确定的是斯多亚学派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来自麦加拉的菲罗对该词从真值函项角度所做的解释。根据这一解释,“如果p那么q”的命题形式在任何情况下都属真,唯有在“p”属真而“q”属假时才是例外。塞克斯都将这一观点完全归功于斯多亚学派。如他所言:
    一个正确的条件句不是包含真实的前件与虚假的后件的条件句。一个条件句会包含一个真实的前件与一个真实的后件,例如,“如果这是白天,这就是光明”。一个条件句也会包含一个虚假的前件与一个虚假的后件,例如,“如果地球飞翔,那地球就有翅膀”。一个条件句会包含一个真实的前件与一个虚假的后件,例如,“如果地球存在,那地球就飞翔”。或者,一个条件句会包含一个虚假的前件与一个真实的后件,例如,“如果地球飞翔,那地球就存在”。就这三个条件句而言,只有包含虚假的前件与真实的后件一句是不正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