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牛津西方哲学史 >

第2章

牛津西方哲学史-第2章

小说: 牛津西方哲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事物等距,因此没有理由朝着某个东西运动,而是向着四周运动(DK12A11;亚里士多德:Cael 2 13 295b10)。
    其二,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将宇宙的终极质料等同于我们在当今世界里四处可见的元素之一(譬如水或火),乃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按他所说,事物的本原必定是无限定的或无法界定的阿派朗(apeiron)。他所用的这一希腊词,经常被翻译成“无限的”(theInfinite),这听起来太过宽泛。他或许想到或者没有想到的是,他提出的这一原理一直外延入空间;我们的确知道,他认为时间无始无终,不属于任何一种或一类特定的事物。“永久之物”(everlastingstuff)兴许是我们所能想到的一个解释那种观念的近义词。亚里士多德后来将这一观念修定为他所提出的原初质料(primematter)概念。
    其三,阿那克西曼德阐述了现存世界的起源,解释了这个世界得以存在的各种力量,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由此探讨了动力因和质料因。阿那克西曼德将宇宙视为一个种种对立因素彼此竞争的场域:譬如热与冷,湿与干。在两个对立因素中,有时是这一方起主导作用,有时是另一方起主导作用:两者彼此侵蚀,然后各自撤出,其相互变化受到相互作用原理的掌控或主宰。在其留存的残篇中,阿那克西曼德用富有诗意的笔调写道:“在时间的仲裁下,这两者因其不正义而相互惩治和相互修补。”(DK12B1)。如此一来,人们得出这样的推论:冬季里热与干对夏季里兴风作浪的冷与湿进行修补。热与冷是最先显现的两个对立因素,是从原初的宇宙蛋中分化出来,而这一圆蛋则是由永久的不定之物形成。从这两个对立因素中形成了火和土,我们发现火与土乃是我们现在宇宙的起源。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46—前527)要比阿那克西曼德年轻一辈,属于米利都三大宇宙论家中的最后一位。他的思想在几个方面与泰勒斯而非与阿那克西曼德更为相近,但不要错误地认为科学随着他倒退了而非前进了。像泰勒斯一样,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地球务必依赖于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在他看来是以气而非水作为支垫。地球本身是平的,所有天体也是平的。这些天体在日常轨道中不是将我们上下运转,而是将我们横向周转,如同一顶头上环绕的有带女帽(KRS151…156)。天体的升落现象显然是通过平地的倾斜予以解释的。但就终极原理而言,阿那克西米尼发现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定质料概念过于稀疏,因此他像泰勒斯那样选择现存元素中的一个作为根本元素,尽管他选择的是气而非水。





    正文 米利都学派(4)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5:24 本章字数:625


    在稳定状态下,气是看不见的,但当气运动和凝聚起来时,首先成为风,然后化为云,其后变为水,最后水结为泥石。稀薄的气变为火,从而也就成全了所有元素。稀薄与凝聚作用以此方式可以想象一切源自基本之气(KRS140…141)。为了支持这一看法,阿那克西米尼求助于经验,并且付诸实验——对于这种实验,每位读者均可信手为之。在你的手背上吹一口气,先是抿着嘴唇吹一口气,然后张开嘴巴哈一口气,第一次吹出的气使你觉得凉快,第二次吹出的气使你觉得暖和。阿那克西米尼争论说,这便表明浓度与温度之间的联系(KRS143)。
    采用实验方法,洞察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标志着阿那克西米尼是一位科学尚未成熟时期的科学家。只有在科学尚未成熟的时期,他才无法衡量他所想到的量度,他也设计不出连接这些量度的方程式,他所提出的根本原理也依然保留着神秘性和宗教性。气有神性,从中孕育诸神(KRS144…146);气是我们的灵魂,将我们的肉体聚集在一起(KRS160)。
    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家并非都是真正的物理学家,但也不是神话作家。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神话,反而离开了神话。他们也不是真正的哲学家,除非人们用“哲学”来意指童年的科学。他们很少使用概念分析,也很少进行先验论证,而这两者一直属于从柏拉图至今的哲学家们惯用的手法。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家固然都是思辨家,但在他们的思辨活动中,哲学、科学与宗教的成分混为一体,如同一种丰富而浓烈的佳酿。





    正文 毕达哥拉斯学派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5:27 本章字数:1283


    毕达哥拉斯学派
    在古代,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与泰勒斯并驾齐名,是他们将哲学引入希腊世界。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70年生于萨摩斯岛(Samos),此岛位于小亚细亚海滨。他在40岁时移居到位于意大利西南端的克罗通(Croton)。他在那里积极参与这个城邦的政务,一直到大约公元前510年在一场暴力的叛乱中被驱逐为止。随后,他迁徙到附近的城邦麦塔庞顿(Metapontum),于公元前6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之交在那里辞世。在克罗通居住期间,他建立了一个半宗教团体,该团体在他死后依然存在,直到公元前450年前后解散。据说,他发明了“哲学家”(philosopher)一词,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位圣贤或智慧之士(sophos),而是谦称自己是一位爱智者(philosophos)(D。L8。8)。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他从事数学研究与神秘活动则是明确的事实。在整个古代,也就是从柏拉图到波斐利的时代(Porphyry),他在这两个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无论是公认的还是潜在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音程与数比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让他们产生了这样的信念:研究数学是理解宇宙结构与秩序的钥匙。他们声称,天文学与和声学是姊妹学科,前者需要眼睛观察,后者需要耳朵聆听(柏拉图;Rep530d)。然而,直到两千年后,伽利略(Galileo)及其后继者才证明了宇宙这部书是用数字撰写的真义。在古代世界,算术与数字神秘论的联系过于紧密,从而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这一时期真正的科学进步(譬如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学或盖伦的医学),是在没有数学帮助的情况下取得的。
    毕达哥拉斯在克罗通建立的哲学团体,是后来许多这类机构的雏形,譬如像柏拉图的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府,伊壁鸠鲁的花园学府,等等。在这类机构中,有些是合法实体,有些不太正规,有些近似于现代研究所,有些则更像是修道院。毕达哥拉斯的盟会成员享有共同的财产,遵守一套秘传与仪式规则;譬如沉思默想,不掰面包,沉默观察,不拣面包屑,不用刀剑捅火,总把右脚的鞋放在左脚之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当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奉者不是完完全全的食素者,但他们避免食用某些肉类,譬如鱼类与禽类。广为人知的是,他们都禁食豆类(KRS271…272,275…276)。
    饮食规则与毕达哥拉斯对灵魂的信仰有关。他相信灵魂不随肉体而死,人死后灵魂游历他方,将会附到不同种类的动物身上。毕达哥拉斯的有些追随者进而相信三千年宇宙轮回说,认为灵魂在人死后会逐个进入到陆地、海洋或空中的各种动物身体之中,最后再返回到人体中来,这一过程本身会周而复始(Herodotus2。123;KRS285)。不过,毕达哥拉斯本人死后,其追随者相信他已成为神。他们所撰写的传记,充满各种奇迹,赋予毕达哥拉斯超人的预见能力和同时在两地出现的能力;他们声称毕达哥拉斯有一金腿,是阿波罗之子。更为乏味的是,他们以毕达哥拉斯的名义生造出“武断之言”(Ipsedixit)这一说法。





    正文 克塞诺芬尼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5:32 本章字数:1281


    克塞诺芬尼
    毕达哥拉斯之死与公元前494年米利都被毁,终结了前苏格拉底思想的第一个时代。我们所要说的第二代思想家,不仅是未来的科学家,而且是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家。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的诞生地科罗封(Colophon)城邦,位于现今土耳其境内的伊兹密尔(Izmir)附近,距离米利都城邦有数百英里。克塞诺芬尼一生长寿(约公元前570—前470),跨越两个时代。像毕达哥拉斯一样,他也是古希腊文化东西两个中心的连接者。20岁时,他被逐出科罗封,成为一位浪迹天涯的吟游诗人(minstrel);按他自己所述,他在希腊游历了67年,四处吟诵自己的诗作或他人的诗作(D。L918)。他吟诵饮酒、赛事与宴会,但今日人们阅读最多的则是他的哲理诗。
    像米利都学派一样,克塞诺芬尼也提出一种宇宙论。他坚持认为,基础元素既不是水也不是气,而是土。地球在我们下方广袤无垠。“万物始于土,万物终于土”(D。K21B27)。这一说法使人联想到基督教葬礼与圣灰星期三的劝诫:“谨记,人啊,你是尘归尘、土归土”。不过,克塞诺芬尼在别的地方将水与土连接一起,视为万物的本原,他坚信我们的地球终将被海水淹没。这一点与他促进科学发展的最为有趣的贡献连在一起:那就是观察化石记录。
    海贝既可在内陆找到,也可在山地发现;在叙拉古(Syracuse)的露天矿场,发现了鱼类及海藻的印记;在帕罗斯的一块岩石深处,也发现了干月桂叶的印记;在马耳他,也发现了各种海洋生物的平面形状印记。这些印记的形成,正是很久以前一切为泥土覆盖之时,在泥土中硬化的。(KRS184)
    克塞诺芬尼有关天体的思辨给人印象平平。由于他相信地球在我们下方广袤无垠,故此不能认同日落时的太阳运行到地球之下的观点。另一方面,他发现阿那克西米尼的思想不合道理,后者认为天体围绕一个倾斜的地球进行横向周转。克塞诺芬尼就此提出一个巧妙的新解释:他认为太阳每日都是新的。太阳每日早晨从一团微小光点中形成,随后消失于无形。周转现象主要是因为太阳与我们之间距离遥远所致。由此理论进而得出这样观点:就像数不胜数的日子一样,太阳也是数不胜数,因为世界是永恒的,尽管要通过海水与陆地两个阶段(KRS175;179)。
    虽然克塞诺芬尼的宇宙论站不住脚,但其自然论却引人注目:它摆脱了泛灵论以及半宗教因素,而此类因素在一些前苏格拉底哲学家那里均可找到。譬如,彩虹既非一种神祇(譬如希腊众神中的彩虹女神),也非一种神圣标记(譬如诺亚所看到的那种标记),而只不过是一条多彩的云(KRS178)。这种自然论并不意味着克塞诺芬尼对宗教没有兴趣。恰恰相反,他的神学意识在所有前苏格拉底思想家中最为突出。不过,他鄙视流行的迷信,推举一种朴素而老道的一神论(monotheism)。但是,他在神学与物理学方面并不教条。如他所言:
    时间初始,神并未告知我们人类一切
    只有通过长期探索,知识才会光顾人类。
    (KRS188)





    正文 赫拉克利特(1)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5:34 本章字数:1036


    赫拉克利特
    在早期伊奥尼亚哲学家中,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是最后一位最著名的哲学家。他比克塞诺芬尼大约年轻30岁,据说他在公元前6世纪末正值中年(D。L9。1)。他生活在爱菲斯(Ephesus)这座大城邦,位于米利都和科罗封两个城邦之间。与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哲学家相比,我们对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材料掌握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觉得他的思想比较容易理解。他所遗残篇采用了简洁有力、机智巧妙的散文警句形式,读来经常使人感到晦涩难懂,有时令人觉得他有意写得模棱两可。赫拉克利特不加论证,只是断言。他那种特尔斐式的隐晦文体,或许效仿了阿波罗的神谕,用他的话说,这种神谕“既不言说,也不隐瞒,只是示意”(KRS244)。后来几个世纪的许多哲学家,都很敬佩赫拉克利特,有幸为他的那些充满悖论的、如同变色蜥蜴似的言论增光添彩。
    即便在古代,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也是难以理解的。他的绰号包括“神秘莫测者”与“晦涩难懂的赫拉克利特”(D。L9。6)。他撰写过一部三卷本的哲学论著(现已遗失),将其存放在阿特密斯女神(相当于圣保罗的“爱菲斯人的狄安娜”这位月亮和狩猎女神)的大庙里面。人们难以确定那是一部物理学还是政治学论著。据说,苏格拉底对这部论著这样讲过,“我所理解的东西是精彩的,我不理解的东西可能也是精彩的;只有深海潜水采珠者才会抵达海底”(D。L222)。19世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