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世大博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的教训值得记住,房地产一旦崩溃,进入衰退和萧条期,短期复苏并不现实。
2006年,好景不长,美国房地产U─转”,大幅度调整,泡沫骤然破灭。
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金融危机全面升级,全球金融市场遭遇滑铁卢。
供需结构的失衡和错位,导致华尔街上演了一场金融危机的大戏。
在大喜大悲的剧情里,贪婪的欲望贯穿首尾,金融技衍生高科技作为幕后主角或推手,兴风作浪,导致危机更剧烈,传播更迅速。
高科技,不是金融衍生品的直接翻版,但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利用和扩展,已经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已经普及到连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乡镇企业都能铺设计算机生产线,制造移动电话芯片。
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谁敢预言,高科技没有越来越逼近终结的巅峰,没有越来越进入无法逾越的临界点,决不会重蹈金融衍生品兴衰的覆辙?
如果连小鞋匠都告诉你该买房炒股了,那么泡沫破灭的时间只是分秒问题。
中国目前渐入云端的房地产,其膨胀程度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国民的付款能力,崩盘的风险在疯狂炒作中不断积累,值得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PBS),最近录制了一个纪录片《警告》(The Warning)。
影片真实地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个金融故事,时任美国联邦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的布鲁克斯丽?博恩(Brooksley Born)就金融衍生品的潜在风险,向美国政府预先发出了警告。
可惜的是,她的警告被当局置若罔闻,不屑一顾。
在研究了近万亿美元的场外金融衍生品(OTC)和“信用违约互换”的巨大危险之后,博恩呼吁政府采取果断的措施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管。
事与愿违,她不仅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反而在一夜之间成为华盛顿权力阶层极力*的对象。她的建议和提案在国会听证时,被更有权势和威望的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前国家经济委员会顾问萨默斯、前财长鲁宾以及当时的证券委员会主席李维特联手堵截,迅速打入冷宫。
博恩女士的预言,在此后的10多年间一个接一个证实,这些金融性质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如同超级炸弹一颗颗定时起爆,例如,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长期资本管理危机,本世纪初震撼世界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还有至今尚未引爆的数百万亿金融衍生品合同,等等。
在金融危机发生一周年后的今天,让世界记住博恩女士再一次发出的警告——“金融危机,在现在和将来的岁月里将不断发生”。
夕阳西下还是旭日东升
高科技产业大起大落
人类最关心的是,如何破解危机,走出危机,因为它攸关危机是否继续演变成不可收拾的严重局面,比如,破坏力更大的危机可能最终导致人类社会大规模动荡不安和战火硝烟。
在现阶段,精准地定义高科技衍生的科技危机并不重要,能够载入史册的定义需要时间和智慧来分析和结论,因此它的详尽的演变过程、理论模式和深层影响,还是留给学术界的大师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加以充分扩充和完善。
科技危机的基本特征十分清楚,生产能力远超消费需求,产能和劳动力严重过剩,供需架构永久性失衡和错位,难以修复。
高科技企业自2000年泡沫以来一直在低层徘徊,至今还没有缓过气来,而纳斯达克指数在2008—2009年再一次深度下挫,情势不容乐观。
谷歌、百度、英特尔、思科等高科技巨人,甚至综合性工业巨头通用电气公司,在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再一次大起大落,胆战心惊。
残酷的现实是,高科技产品必须以“物美价廉”屈身于它的整个发展和应用周期,以适应有限、苛刻和缓慢增长的市场需求。
高科技越趋尖端、产品效能越棒,竞争越激烈,结果是价格越低、企业利润越薄,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倒闭潮汹涌,失业率日趋严重。
在高科技领域,无限增长的生产力(供应—supply)和有限增长的购买力(需求—demand)之间的“剪刀差”南辕北辙,日益扩大,毫无交集。
高科技和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专家们,仍然停留在第三代科技浪潮的高峰期,将特定领域里科学技术的衍生和扩张理解成通向第四代科技梦幻的桥梁,如新能源技术、纳米材料、网络通讯,等等。
客观而言,伟大的能源技术和纳米材料只是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和“中间体”,是几十年前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不是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那样,是直接服务于消费市场的终端产品,使得消费者可以随手携来,开发、使用、升级、再开发、再使用,再升级,从而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
第四代科技梦幻也许只是思想意识上的飞跃,而不是物质意义上的革命。
挑战性的逻辑思维链是这样连接的——没有高科技作为原动力驱动人类社会重启新兴消费市场,没有供需结构重新趋向平衡,没有消费者购买力强势递增,没有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高效率生产所需要的可利用资源,经济复苏,谈何容易。
警防新的泡沫
太阳能似乎也是一个目前热受追捧的可能持续增长的领域,由于政策激励和技术优势,大批硅谷电子产业正改行生产太阳能电池板。
有趣的是,在进入者拥挤不堪的太阳能市场中,稳定赚钱的太阳能公司少之又少。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不仅是著名的电影明星,而且作为州长也广为称道,他大力推动州政府投资30亿美元,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百万屋顶太阳能”的10年计划。
2009年5月7日,施瓦辛格在位于硅谷中心的圣荷西市呼吁:“加州阳光充足,我们要把加州变成太阳能州。每家每户的屋顶都应该装上太阳能电池板,没有安装的空间是浪费。”
他的提案拨款来自政府的税收,很明显,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个各方认同的注定赔钱的项目或买卖。
硅谷在太阳能产业方面的发展仍有不足。咨询公司“新能源金融”追踪了全球43家领先的太阳能企业,只有太阳能电力公司一家坐落在硅谷。受金融危机的拖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原本就供过于求的太阳能产业市场面临融资困难等挑战,因此,期待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复苏为太阳能企业带来光明前景的人不少。
太阳能技术已经发展多年,毫无进入的技术障碍,全世界所有相关公司都在通过不断压低成本的方式进入这一可能盈利和做大的市场,利润已经薄得不能再薄。
中国的太阳能公司一直是这一领域的先锋,已经拥挤不堪,市场饱和越来越明显。
经济危机的出现,传统产品销路不畅,厂商对产品升级换代的要求更加紧迫;但是,太阳能产品不可能演变成类似计算机和移动多媒体电话那样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消费产品,不可能引领高科技的复苏,也不可能开辟更具购买力的新兴市场。
美国的高科技思想和实践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正是因为这种领先优势,美国政府可能反而忽视了高科技产业和相关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现代危机,迫使产业在极为艰难的市场背景下谋求生存和发展。
如果说有什么能够真正促进企业在经济萧条和残酷竞争中渡过眼前的难关,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是无条件地不惜一切代价地开发新的高科技,产出新产品,在危机中抢占有利的竞争地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被动地等待经济的全面复苏。
这样一来,企业的确有可能度过暂时的难关,但后患无穷,将来的发展并不乐观,因为企业不可能永无休止地投入巨大的资金和资源开发和生产购买力严重短缺的消费者市场,一旦经济复苏前景暗淡,旧病复发,日积月累,后果难以设想。
“谷歌地图”裸露国家安全
谷歌地图(Google Maps),是位于硅谷的著名网络引擎搜索公司谷歌用来窥视地球环境各个界面精准度的高科技产品,其不断推出的升级版可置星斗棋盘戒备森严的国家安全于光天化日之下。
谷歌搜索网站上的卫星图片,让地球上大部分的角落无所遁形,形同裸露,各国国防力量都不得不加强军事基地的伪装,躲过来自太空的谷歌监测性窥视。
谷歌商业卫星图像,曾经显示了中国军方过去两年之中在海南岛的兵力部署,对中国的国防安全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威胁。
打开Google卫星图片浏览页面,无论是高度机密的核设施或是常人难以涉足的军事基地,透过放大卫星图片都可尽收眼底。卫星技术可提供全球范围内任何一处地点的高清晰度卫星照片,分辨率达~1米。
技术上,卫星照片的分辨率优于30米就可发现港口、基地、大型桥梁、公路或舰船等较大目标,1~3米的分辨率可发现雷达、军用仓库、野战阵地、指挥所等较小目标。也就是说,这些卫星照片均具有不可置疑的军事价值,正因为如此,谷歌地球技术(Google Earth)正引来各国安全部门和谍报人员越来越多的注意和借用。
用谷歌地球技术140亿像素分辨率技术,可以摄取到著名的美术馆普拉多博物馆中的珍藏作品,使用谷歌的地图搜索使绘画巨匠的笔触在眼前清晰地展现,使那些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细节一目了然。这项技术使互联网用户的视野飞掠画布的表面,停留在探究的细节,这和在真实的画廊里用肉眼看画不同,细节逼真,真假难辨。
加速发展和开发新的高科技,在人类不断提升需求的导向下跨越时空,正在不断逼近国家和个人安全的底线,物资意义上的规范和约束几乎形同裸露和虚设,并成为触发人类社会各个群体和势力之间对抗和冲突的发源点。
一旦有形的物质失去了安全保护,那么无形的精神是否能够抵御同样的冲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高科技:现代战争的“撒手锏”
战争的本质是恃强凌弱,一直是人类解决争端和冲突的有效利器,在高科技问世后,这一利器如虎添翼,不断更新和提升,更上一层楼。
同理,战争是残酷的,恐怖和反恐怖同样如此。
高科技没有感*彩,掌握在谁手里即为谁所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没有人道的恐怖主义,也没有人道的任何战争,因为人道是爱的崇高体现,而战争和恐怖是恨的极端表现,是对人类的全盘否定,包括对人类生存权利的剥夺。
热爱和平的人,从来不愿看到自己无辜的同类,在无休止的战乱冲突和政治角逐中,以人民的利益为幌子,以国家的旗号为名义发动战争,相互掠杀。
为了根绝恐怖主义和战争,世界各国必须大爱无垠,加强沟通,将高科技尖端武器和相关国防技术有效地控制到不可逾越的极限,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求同存异,共生共荣。
高科技通讯技术与恐怖袭击
9?11恐怖分子的攻击目标明确,是象征美国财富的世贸中心双子楼和军事力量的五角大楼,使用的袭击武器是美国航空和联合航空的民航飞机和高科技通讯技术。
恐怖分子,无法从战略战术上逼美国就范,但足以从精神上震撼美国人民。
9?11事件,同步高科技的艰辛历程,虽然过去了8年,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何去何从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重要特点在于,如何重新审视“以弱胜强,以小搏大”的高科技军事战略在全球安全方面的影响,或者说,如果让高科技无序扩张,人类将走向何方?
美国国防安全和高科技通讯技术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模式面临转型。
9?11之后,在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里,就明确打出了要把美军的首要任务改变为本土防卫,加强对付突然袭击的能力。
这种新的转变就是,将启动以防范不对称战争为主的思维模式,进行量小质精的核武转型,辅以传统的常规武力向高科技尖端武器装备的提升,加强快速打击部队的精确部署,致力于继续保持超级大国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
恐怖分子,在9?11事件中使用的凶器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匕首和小刀,但恐怖分子借助高科技通讯手段作为精密的同步武器,便能对世界造成严重的破坏,说明分秒不差的高科技通讯手段,比人所直接配备和操作的全能武器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国安全部门没有掌握好恐怖活动的情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过分依赖过时的高科技,事实证明,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