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 >

第25章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第25章

小说: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说“人主嗜好所系甚重”,我现在作为臣民之主,一国的最高统治者,我的嗜好关系甚大,因为天下臣民都在看着我,官员百姓都在模仿我,对于我自己来说,“躬行节俭足以养性,崇尚奢侈势必丧德”,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节俭,这样可以提高我的修养,如果崇尚奢侈的话,势必会丧失德行。   

  朱元璋对他的嫔妃太监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朱元璋在后宫,看见宫女们丢到地上的一些丝线,就把她们找来,教训一番。他说,你们都是来自民间的,如今却随便把这些丝线丢到地上,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是百姓交来的赋税?百姓得到这一点丝线多不容易,起早贪黑,纺织成丝线,织成绸缎,用来交纳赋税,可是你们随便就把它浪费了。他立下规矩,凡是宫中再有人任意浪费东西的话,定斩不饶。   

  还有一次,他看见两个宦官,穿着靴子在雨中行走。大家知道农民,特别是江南地区,很少有人能够穿到靴子,常常是打赤脚,靴子在农民、在贫苦百姓当中是奢侈品。可是两个宦官,穿着靴子却在雨中行走。朱元璋看到以后,把他们叫过来训斥一顿,说这靴子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可是它们全出于民力,“民之为此非旦夕可成”,一双靴子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成的,要种麻织布,然后裁剪做成靴子,是很难的。你们不知道爱惜,反倒暴殄天物。他下令左右杖责。就这样,这两个宦官就因为在雨中穿靴子行走,被杖责了一顿。   

  洪武三年,有一位姓刘的典史进京朝觐。什么叫朝觐呢?各个地方官员定期到京城来拜会皇帝,来述职,叫做朝觐。这个刘典史来到京城,汇报完了工作,朱元璋对他做了一番表扬,为什么表扬呢?朱元璋看他穿的衣服很破旧,十分高兴,认为他不是那种贪图享受的官员。朱元璋说,不少当官的人为了享受而搜刮百姓,刘典史今天穿着这样的服装,可见他很廉洁,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搜刮民财。听到朱元璋这样说,了解情况的官员就主动出来对朱元璋汇报,说这一位刘典史确实像您说的那样,为官十分廉洁,在百姓中间是有口皆碑的。朱元璋因此更加赞赏,命令赏给这个刘典史不少衣帛,用以养廉,也表示奖励。   

  济宁知府方克勤,严格执行皇帝关于垦荒三年不纳税的规定,尽量减轻百姓的各种负担,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但他“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洪武八年(1375年),方克勤在入京朝觐时,因此得到朱元璋的称赞,并赐宴表彰。洪武时期的许多官员,都因为廉洁而受到朱元璋的表彰和赏赐。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在官场上如行坦途。   

  朱元璋被明人称赞说:“节于自奉,食不用乐,罢四方异味之贡。非宴群臣,不特设盛馔。功益崇而益尚俭朴。”说他要求自己很俭朴,吃饭的时候,不像古代那些皇帝,要有音乐伴奏,他也不要各地给他贡献珍禽异味,不是在宴请群臣的时候,他不大摆宴席。“功业益崇益尚俭朴”,他的功劳越大,家业越大,他越提倡俭朴。这是他在给天下树立榜样,他明白,“古者之兴盛,未尝不由于勤俭。其败亡,未尝不由于奢侈”。前代的得失可为明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