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资治通鉴现场解说 >

第7章

资治通鉴现场解说-第7章

小说: 资治通鉴现场解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始皇帝的政制创新有一个重大遗漏,就是皇位的继承程序,这哥哥没有下工夫。从记载看,他是有遗诏给扶苏的,但是他把这份诏书交给了一个不靠谱的人,就是赵高,而不是颁发给全体高管或者全体国民,这给篡改最高指示留下了机会。
  现在,我们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知道,不论是英国还是日本,国王和天皇的传承都有既定的程序,继位者甚至都有排名,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清清楚楚。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以及衷心拥护皇权统治的圣人们,都没整明白这个事,于是每到交接班的时候,就掀起一片血雨腥风,骨肉相残。
  皇帝死后,秘不发丧,这似乎也是经常发生的事,只不过秘的时间有长短而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政治体制是新创立的,新政权有N多理由不稳定,他为此也不是没有做过工作,但总而言之,他对防止六国复辟还有思想准备,对人民造反确实是一点儿准备也没有。帝制初创,经验太少啊。
  当了皇帝想成仙,这是人的普遍心理,没有必要苛责始皇帝嬴政先生,始皇帝恶言死,也不算恶劣,只是不够豁达而已。对待生死,能够豁达一些,则后事会安排得好一些。始皇帝这个人性格孤拗,待人太苛,待己也苛,非要让自己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活一万年,哈哈。
  中国有许多英明、强悍的君主,能开创,不能传承,在接班人问题上屡屡摔跟头,个个磕得头破血流,但是能磕明白的未见几人。秦始皇历N代创下的宏伟基业,最后轻率地托付于赵高之手,这个错误我认为比焚书坑儒更甚,书,历代有人烧,儒,历朝有人砍,然而,只要你传国既久,培育好自己的马屁队伍,搞一些表扬与自我表扬工程,主导舆论还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秦朝若能像汉、唐一样国祚绵长,骂声自然就小了。
  赵高是何许人?是个狠人。狠人惯使阴力,建设性不足,破坏性极强。赵高看到了秦帝国的缝隙,看到了胡亥、李斯等人自私软弱的软肋,一击即中。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典型性政变的历史密码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48~249页
  这就是传说中的政变。
  政变的策划者是阉人赵高,协从者是皇子胡亥和丞相李斯,他们当然也是得益者;政变的受害者首先是皇长子扶苏,然后是大将蒙恬,还有一个受害者就是已经驾崩了的始皇帝。
  这是一次典型的政变,释放了许多历史信息,可供我们解读。
  一、中国第一帝国创始之初,即遭遇政变,说明了帝国的体制很成问题。秦始皇是很强的一个人,但没有很好地考虑自己的后事,用“文化大革命”时的话批评,就是他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秦始皇所托仅赵高一个人,当时李斯随驾,为什么不托后事于“组织”?这种遗命,知道的人越多,越难以更改。还有一个细节:赵高与蒙毅、蒙恬有隙,蒙氏是扶苏一党,赵是蒙氏的对头,又与胡亥一党,这种两党对立的局势难道他一点儿不知?或谓,秦始皇本欲传位于胡亥,故意为之,不过,这样做也太不靠谱,风险忒大了。还有就是,秦始皇太自信了,认为自己的诏命无人敢违背,随便交代给谁,谁都会认真执行,这次他托大了。“矫诏”两个字,难道始皇帝没听说过吗?
  二、从秦体制看,皇权和相权分置,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现在看来还不是一体。从赵高的话里透出,这样的政变没有丞相的配合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一次宫中的太监与府中的丞相合谋的废立更改式政变,这种模式一旦确定下来,历史就不会只上演一次。
  三、赵高是个极强的心理专家,马上拿出五个项目让李斯和蒙氏PK,“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李斯一看PK不过,就选择了和赵高合谋。
  四、秦始皇托于赵高的遗诏没人听,被截留了,但伪诏却得到了忠实的执行。扶苏奉诏自杀了。扶苏乖乖自杀,我很不理解,以前的经验是“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这一次却是胡亥在内而继位,扶苏在外而命亡。扶苏有皇长子身份,有手握兵权的蒙恬拥戴,连将在外对君命都可以有所不受,何况自己是最有条件和资格继承大统的皇长子,可扶苏连进一步了解情况的意愿都没有。能解释的理由只能是,父皇积威之下,压根就没有想过抵抗两个字,要不就是像下三滥的文艺片,遭受遗弃,心怀怨怼,索性死给你看。
  五、赵高、李斯派一队使者,不仅逼死了扶苏,还让带兵三十万的蒙恬束手就擒,看来,秦政令军令严肃,法纪严明,人人都已养成服从的习惯了。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仗,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秦始皇说一不二的威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秦始皇陵迷千古
九月,葬始皇于骊山,下锢三泉;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有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尽,闭之墓中。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50页
  为帝王造陵,是最劳民伤财的事情。今天,当许多陵墓成了文物古迹甚至世界文化遗产而备受保护的时候,我担心有人会忽略了当初造陵的不合理性和残酷性。
  中国最有名的帝陵当属秦始皇陵。
  在过去,人们对于秦始皇陵的想象源于上面的这些文字。到了20世纪70年代,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和挖掘,让想象有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意味,让中国人吹牛有了新的资本,拍电影有了好的题材,祖宗真是为我们长脸。
  秦陵尚未被全部挖掘,对待此事有两派,有速掘派,称挖出来每年会有25个亿的GDP;也有缓掘派,认为现在技术水平不够,怕把古人的宝物氧化掉。真正的不掘派似乎是没有的。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利益也都是当代的利益,不管是谁说要为子孙计,嘿嘿,多半是口不对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慎终追远”,意思很好,意境也很高。造陵厚葬,恐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统治阶级的奢侈腐败”,也不完全是一种暴发户式的炫耀,这多多少少地有原始宗教的意义在里面。人类的许多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大肆修造陵墓,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不能用奢侈一言以蔽之。
  在中国,修建宫殿和陵墓,都有用雄伟的建筑加强权力威严的意图,以震慑小民,这玩意儿还是管用的。今天,我们政府的办公楼,特别是司法系统的,都选用罗马柱一类能增加威严感的设计,道理是一样的,理由是一致的。
  修建教堂的用意也一样,不过教堂是公共建筑,陵墓则不是,虽然大家都是文化遗产,但我认为还是有上下之分的。现在,更多的文明国家,把这种庄严的诉求体现在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体育馆之上,建筑标志着一个时代。
  在没有宗教的国度,中国帝王们都想把自己装扮成半神半人的“天子”,以巩固威权,但是儒家从一开始就不配合,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从根本上给“君权神授”或“君权天授”打了个楔子,并随时可以为改朝换代自圆其说。
  秦始皇为自己修造陵墓不能算什么过错,错就错在他的“一世二世以至万世”的想法太过执迷,把自己的陵墓标准提得太高,超越了当时民力所能承受的极限。秦帝国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就迅速灭亡,除了政治上的失误以外,还因为规模过大的国家工程耗掉了秦帝国的全部国力。秦帝国仅二世而亡,后来的皇帝只要脑子没有进水的,在给自己修造陵墓时,都不作“万世”的梦想,自觉地把规格降低了,一方面可能是体恤民力,另一方面也是对身后不甚乐观,担心陵墓太豪华招惹项羽式的掘墓人。即便如此,历朝历代,修陵的开支仍占了财政支出的一大部分。如果黄仁宇先生还活着,不妨让他算算,修陵的开支占到财政收入的多大比例,就是修陵亡国的临界点。
  

儒生评价历史的“多元化标准”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曰:秦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51页
  有人对《资治通鉴》下了一个确评,说这是一本“相砍”书。鲁迅说翻开中国的书,满纸仁义道德,最后在字缝里找到“吃人”两个字。鲁迅是泛指中国古书,倘若翻开《通鉴》,不用到字缝里,页页几乎都有砍人的报道。
  这次砍的是拥有重兵的蒙恬兄弟。照我看来,蒙恬也确实该死,原因是:一、不能保护和拥戴扶苏登基;二、不能和扶苏拥兵自重以待时机;三、最起码的,不能制止扶苏自杀。这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和胡亥、赵高斗争的机会。东晋时期,什么王敦、苏峻,才有个几万人马,稍不高兴就拽起来了,皇帝乖得和小猫似的。秦、晋同样是“封建王朝”,差距咋这么大呢?
  蒙恬被砍了,后代儒家们和评价体系又紊乱了。
  扬雄,后来被尊为扬子,在儒家体系中算是牛人一个,你看他怎么说。有人问:“蒙恬赤胆忠心却被杀掉了,忠诚还有什么用呢?”扬子回答说:“开山填谷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接辽水,威力不足而造成的尸体却有余,蒙恬的这种忠诚是不足以辅助君王的。”
  司马光这次有了变通,他说:“秦始皇荼毒天下,蒙恬是帮凶,‘仁’是谈不上了,但他对做臣子的‘义’遵守得还不错,虽然没犯错就被杀掉,但他毫无怨言,更没有造反,这还是值得表扬的。”
  “忠”是儒家的基本价值观,但是遇到秦始皇这样坑过儒的皇帝,这个价值观还执行不执行?扬子晕了,干脆说蒙恬这不是忠,或者说这样的忠诚没用。司马光则把忠义“抽象”出来了,因为他写《资治通鉴》以后,一观察历史,发现历史上不值得忠的昏君太多了,如果就这样否定忠义的价值,后果更糟糕。所以对坏皇帝的忠也是要肯定的,把忠绝对化了,对稳定是有好处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秦二世胡亥说“我有一个梦想”(1)
夏,四月,二世至咸阳,谓赵高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虽然,有所未可,臣请言之: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陛下安得为此乐乎!”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