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晋商 >

第14章

晋商-第14章

小说: 晋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xt小说上传分享

老 字 号(五)
【解说】  公元188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光绪三年。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遭受了三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旱灾。其中山西是灾情最严重的地方,颗粒无收的情形到处可见,灾荒持续了三年。据清政府的官方文献记载,当时山西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这次灾荒。  发生这样严重的灾情,商人当然也不可幸免,众多的晋商家族中,常氏家族的损失尤为严重。当时支撑常家家业的主要生意是与俄罗斯商人进行的茶叶贸易,大量的茶叶从江南产茶区运往中俄边境。大灾之年粮食绝收,连人都要以树皮、草根果腹,平日里依靠大批牲畜充当运输工具的队伍,这时是无论如何也组织不起来了。  由于商路的断绝,过去晋商每年向俄罗斯输出的20万担茶叶,锐减到8000担。从这组数字就不难推测出常氏家族当时所蒙受的损失。  为了不坐以待毙,常家曾想出各种办法来度过难关,包括省吃俭用,缩减开销。但与此同时,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常氏家族在这个紧要关头对外宣称,拿出三万两银子在家族祠堂中修建戏台。  【采访】李林娃 原山西榆次市县志办 主任  它不是在这么个困苦中,摆什么阔气,不是这样的,而它是要用这个作为借口,给车辋村的和邻村的乡亲们,变相地赈灾,赈灾也不落一个施舍的名,那么用这个办法好,他们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来。他们盖房,只要你能搬动一块砖头,我今天就给你吃饭,今天我就管饭了。   。。

老 字 号(六)
【解说】  常氏家族认为沽名钓誉的名声是断然要不得的,他们把自己的善良举动,用修造戏台这样的借口掩盖起来。而掩盖乐善好施的真正目的,是要让那些得以救助的人能留有自尊地咽下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一餐一饭。大灾持续了三年,常家的土木工程也持续了三年。当年被救助的穷苦人也好,今天为此感叹的人也好,有谁能说清常家这个本以经商获利为业的家族为此付出的代价呢?  《常氏家乘》是常家记载祖先事迹、家族历史的典籍。常氏后裔在记录祖先的经商历程时,谈得最多的不是挣了多少钱,开了多少商号,而是他们在商旅生涯中表现出的道德操守。  “至于寄迹廛市,更有可法者,栉风沐雨,以炼精神;握算持筹,以广智略,其深藏若虚者,有良贾风,其亿及屡中者,有端木风,持义如崇山,杖信如介石,虽古之陶朱不让焉。”  【采访】胡平 中国商业史学会 会长  山西商人诚信为本,这是它经营的核心理念。我把商业文化分成好几个部分,商品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环境文化、商业伦理文化,按道理说,晋商这四个部分都有。那么商业伦理文化,经商就要致富,要有效益,但是经营中间要生财有道,不能欺诈,要诚信。这个是晋商所以兴盛,它核心问题解决了,核心的价值观是诚信。那么诚信用到我们现代的文明社会来看,同样非常重要。现代的知识经济也好,信息经济也好,它本身是个信用经济。你比如说要入世,如果没有诚信,跟你做了一个买卖,后面人家不会跟你做了。一锤子买卖是不行的,因此要凭着守信、合同,服务各个方面都要配套。晋商的诚信从史料里看,这些方面都很多的典故。  【采访】葛贤慧 山西财经大学 教授  那么与此同时的话呢,对学徒要进行一些道德,讲信用,维护这个商界自己这个形象,这些训练,甚至要专门请老师来,当时讲的话呢,《大学》、《中庸》都要讲。像乔家这个大德通,高钰那个时候,面对的西方商人入侵,进来之后的话,市场上花花世界,外面这个各种各样声色犬马刺激,他觉得我这个号,一定要把人这个思想维持集中起来,那么就通过学习《大学》、《中庸》,维持一种正常的心态,一定把信用、道德放在前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老 字 号(七)
【解说】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北京城中许多王公贵戚、豪门望族都随着慈禧、光绪逃往西安。由于仓皇,这些人甚至来不及收拾家中的金银细软,他们随身携带的只有山西票号的存折,一到山西,他们纷纷跑到票号兑换银两。  山西票号在这次战乱中损失惨重,它们设在北京的分号不但银子被劫掠一空,甚至连帐薄也被付之一炬。  没有帐薄,山西商人就无从知道什么人在票号里存过银子,更无从知道储户到底存了多少银子。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票号原本可以向京城来的储户言明自己的难处,等总号重新清理帐目之后再做安排,这样的要求可以说合情合理。因为来取银子的难民刚刚经历过京城的兵灾,很多人甚至是亲眼目睹了票号被劫掠的情况。但是,日升昌没有这么做,以日升昌为首的所有山西票号都没有这么做。他们所做的是只要储户拿出存银的折子,不管银两数目多大,票号一律立刻兑现。  山西票号这样做,无疑是承担了巨大的风险,面临众人的挤兑,再加上真假难辨,在这种局面下,票号经营者稍有不慎,就可能使自己的生意陷入灭顶之灾。  日升昌和其它山西票号面临危难之时所表现出的胆识让人赞叹。他们不惜以不计后果的举措向世人昭示了信义在票号业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义制利的古训被晋商透彻地理解之后贯彻在实践当中。日升昌清楚地看到,来山西票号挤兑银两的多是王公贵族,他们的行为属迫不得已,是国难所致。不论时间长短,灾难是会过去的。这些人在京城的政治和经济实力都不容忽视,为此从长远看,票号冒一定的风险,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更大的机会。  以后的事实证明,日升昌的判断是准确的。  战乱过后,当他们在北京的分号重新开业时,不但普通百姓纷纷将积蓄放心大胆地存入票号,甚至朝廷也将大笔的官银交给票号汇兑、收存。  日升昌为首的山西票号在挤兑风波中,以甘冒风险的代价换来了名利双收。义利思想是明清山西商人的精神价值观,“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  【采访】余秋雨 学者  当时非常讲究这一点,如果缺少这种道义感的话,人们怎么能够相信,把我的钱交给山西票号,完全交给它,怎么能够相信。它又没有国家力量做它的背景,它又不像现在我们想的,靠什么样的一个支撑,使我们可以完全依赖,它没有。同时当时法律也不健全,我们又不可能通过打官司的方式,把它违反信用的地方,我们来请法律来保护我们。既不是朝廷和官场保护,又受不到法律保护,这样的商人居然要做起异地兑换这样的金融事业来的话,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信用。这个信用,山西商人居然建立了。它建立的和欧洲当时资本主义商业刚建立起来的情形有点不一样,他们真是把儒家和农耕文明当中的那种诚信挪移过来,和商业文明组合在一起,所以有一种很好的成果。这一点我觉得,如果说第一度他们从农耕文明,转向商业文明的时候的人格转变,是一种背离性的,那么这一种是组合性的。  

老 字 号(八)
【解说】  利以义制和唯利是图是生活中美与丑的两个方面,是经商之人道德观的对立。但无论怎么说,利以义制的核心是告诉人们行义的目的是可以考虑利益回报的,因为商人天经地义的目的还是要获取利润。  大德通却是一个例外。  大德通是由乔家大院第三代主人乔致庸一手创办的票号。清末社会动荡,辛亥革命改朝换代,许多票号不是业务被官方银行夺走,就是因为时局艰难,存款大幅萎缩而面临歇业倒闭。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德通也历经劫难,1926年,冯玉祥的部队在北撤途中,500万石粮食,150万银元都摊派到乔家开设的商号,遭此劫难乔家商号元气大伤。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乔家票号大德通真正是到了生死抉择的关头。  【采访】张正明 山西省政协 副主席  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当时山西自己发的一种钞票叫晋钞。大战(阎锡山)失败以后,晋钞贬值,大量贬值,最后快成一张废纸一样了。弄到二十五块晋钞,才能抵一块新币,这种状况。这种状况下晋商对大家的存款,要取的时候怎么办?他也可以趁机发一笔财,拿晋钞换给你。但是当时的晋商没有这样做,他们把自己历年的公积金拿出来,还按照新的币来折给你,给你兑换。   。。

老 字 号(九)
【解说】  本可以乘机大捞一把的大德通,放弃了最后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几乎把全部积累都投入到这有始以来最大的一次赔本买卖之中。原本就在困境中挣扎的大德通雪上加霜,最终造成三十万两白银的亏空。两年之后,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大德通悄然歇业。  事后,人们得知大德通做出这个舍身取义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他们认认真真地算过一笔良心帐。大德通的东家乔映霞说,即使是大德通为此倒闭,这样大的一个财团也不至于让自己人陷落到衣食无着的地步,但对于一个个储户来说,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对他们威胁将会是身家性命,两者相比,孰重孰轻,不言自明。据说乔映霞讲这段话时神情凝重、大义凛然!  在晋商前后四百年的历史过程中,曾经赫赫有名的老字号,几乎都随着晋商的衰亡而消失了。它们像舞台上已经谢幕的演员,静静地侧身于历史的帷幕之后。它们在鼎盛之时就不会张扬,现在更是敞开襟怀,任后人在这些经历了百年风雨的砖瓦、廊柱之间,寻找它们充满传奇的历史。这幅由道光皇帝所赐的匾额,尽管恰如其分地为晋商的事业做出了最好的概括。但这幅匾额从来就没有被主人器重,日升昌把它悄悄地藏在最深的院落里。这一放就是160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