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晋商 >

第10章

晋商-第10章

小说: 晋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筑是金堆玉砌的。特别像晋商、徽商,没有那样的财力出不来这些作品。比如拿故宫来说,它这个建筑要不是在王朝盛世,它出不来。第一要有经济基础,没有钱修不了。第二要有好的建筑材料,没有钱买不到。第三要有很高技术的建筑工匠,建筑的匠人,雕刻、绘画、彩画这些。所以建筑你要脱离了经济基础,不可能有很高的很多很好的艺术。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深 宅 大 院(二)
【解说】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山西省境内的许多晋商居所都被开辟为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和纪念馆。有些院落甚至是几乎未动一砖一瓦,只是挂上块牌子,就从一座几百年前的商人住宅变成了供现代人瞻仰、游览的博物馆。  这件事做起来之所以能如此轻松、便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深宅大院在落成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些供人们参观瞻仰的基本要素。主人在设计修建它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就是说一旦你要进来看,我就要让你看到与众不同的东西。  对于国人来说,落叶归根是每一个游子心灵深处的愿望。浪迹天涯,忙碌辛劳,就是为了能够有朝一日荣归故里,而这其中最显赫的标志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盖起属于自己的宅院。  晋商之所以在修造住宅时,做得比别人更投入,更加不惜工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是所有离乡背井的游子中,走得最远,漂泊时间最长的一群人。他们中许多人从十几岁就离开家去当伙计,学生意。不论你走到哪里,商号里的伙计制度是三年才允许回家探亲一次。如此计算,当一个六十岁的山西商人告老还乡时,他在外飘零的时间大约是四十二年!  随着晋商的崛起,山西中部开始了此起彼伏地大规模修造房屋。数量众多的高墙大院密集地坐落在晋商的祖荫之地,既昭显着他们的身份、地位,又摆明各自的实力。  【采访】郑孝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  建筑是一种文化,建筑的确能够反映各种各样的气质出来。有的看着很商业气,俗气,有的看着高雅一点,有的看着,它是有这个,有些建筑能够塑造一种很神秘的气氛,庙宇里去看它是很神秘的。塑造这种气氛,把你的感情扣住。我为什么看到山西大院文气很浓呢?我有文章特别写王家大院讲这个文气问题,一个是体现在它的礼制上,礼。我们中国文化,封建社会的文化里面,这个礼的问题,礼制的问题,它是一个核心。礼制从周代一直往后,一直贯穿下来。礼制是一种儒家文化思想。  

深 宅 大 院(三)
【解说】  山西是一个被儒家文化浸润很深的地方,从山西各地曾先后出土过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礼器。这些珍贵的文物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山西这片土地就已经成为礼乐昌明的所在。  山西解州的关帝庙始建于隋代,今天看到的主体建筑大都是明清重建的。可以说,人们对关羽的崇拜在这一时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同处一地的晋商大院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先后建起。儒家文化提倡的“智信仁勇”在关帝庙的建筑中得到了体现,而儒家文化精神内核的“礼义忠孝”在晋商宅院的主体建筑思想中也被凸现出来。  站在高处俯视这些民居你就会发现,它们几乎都是由一组组四方的线条构成。所有的建筑又都是沿着一条看不见的中轴线对称地铺展开来。每个院落都由正房、厢房构成。正房是父母长辈居住的地方,子女只能住在厢房之中,建筑中隐含着长幼有序。  高高的台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元素,但在乔家大院中偏偏有一处院落没有修台阶。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由于主人的疏忽,而是因为这个院落过去是乔家佣人的住处,佣人是没有权利步步登高的。晋商用这种方法体现了尊卑合礼。  【采访】郑孝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  有个秩序的,那么这些秩序要合乎礼的要求。礼讲究尊卑长幼、男女尊卑长幼,在讲究这个东西的。这个是一种文化、一种素质。没有礼,无礼就没有秩序。礼的秩序反映在建筑的秩序上,有序的,不是无序,不是随意性的,它有这么个东西,反映了这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气。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深 宅 大 院(四)
【解说】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人们为了抵御当时游牧民族的入侵,开始在这里筑城。汉代刘邦建国后就把自己的儿子刘恒派到这里防备匈奴,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由于有这样的渊源,平遥在过去也被称为中都。  山西在元朝时是蒙古贵族统治的中心地区。为了重树汉族皇权的威严,强化儒家的正统地位,明朝统治者认为有必要按照严格的儒家礼法,来重新安排城市的布局。  【采访】郑孝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有个礼。我个人做人要有礼,我家庭要有礼,国家要有各种各样的礼式。我们这个城市建设建筑方面,有礼的依据的,那就是《周礼·考工记》。《周礼·考工记》具体地规定,讲我们都城怎么规划。除去《周礼》之外,各个朝代还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定。   。 想看书来

深 宅 大 院(五)
【解说】  平遥古城的初期建造年代相传为西周时期,现在看到的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城基础上重筑扩建而成。城池周长为6163米,墙高12米。平遥城墙在清朝四百多年时间里,曾经有过四次修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咸丰元年。这次修缮历时三年,和前几次不同,这次工程是由商人主持,工程所需资金也是由平遥城中二十四位商人解囊相助。  平遥城墙在商人们的主持下,有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城墙的雄伟坚固使城里的人们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但是,加强城市的军事防御功能并不是晋商的唯一目的。在这项巨大的工程中,他们处心积虑的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军事设施的修建中,同时能和儒家的文理融合起来。  【采访】张燕生 协同庆票号分庄常柜后裔  孔子不是在春秋的时候做过中都宰吗?它是鲁国的一个地名,也是中都,平遥也是中都。所以平遥人借助这么一点线索,就把孔老夫子也请到平遥来,把他的弟子们,也在敌楼上修三千垛口,七十二敌楼。象征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是它不是就此而止,并不是让这些人来平遥城墙上一站就了事。不是那么个事情,它是什么呢?因为是敌楼也好,垛口也好,它是武备的,防御工事嘛。用文的意象,孔子的弟子是文化的文,它代表文化、文教,用文教的意象来取代武备的设施,就是偃武修文的意象,就是停息武备,修明文教,就是从此不打仗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深 宅 大 院(六)
【解说】  1997年,平遥古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平遥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根本原因是它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内有许许多多知名或并不知名的古代建筑也被保存完好。  临汾地区的魏村地处偏僻,是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在村子里有一座古代建筑和村子里的老百姓混杂在一起。牛王庙戏台是元代建筑,在古建筑专家,特别是研究中国戏剧史的人眼里,它的名气可以说如雷贯耳。  山西晋城一个叫寺南庄的地方,宋代建造的大殿仍然那么神采夺目。  这样的例子在山西举不胜举,倘若五台山、云岗、晋祠这样举世瞩目的文物古迹得以保存尚可理解。问题是那些散落在山西各地的大量古代遗存,还能保有今天的面貌,就不能不对与这些文化遗产世代相伴的山西人重新打量了。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但这里的民风淳厚,排斥尚武好斗。宋人谢悰说:“地高气爽,土厚水清,其民淳且厚”;明代《山西通志》记载:“士穷理学,兼集辞章,敦厚不华,淳俭好学,工商务实,勤俭……”;“其民重厚、知义、尚信、好文”;“淳而好义,俭而用礼”。  同时,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明代以前这里涌现出晋文公、王昌龄、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司马光、元好问、关汉卿等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这对山西的人文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晋人勤俭、耐劳、礼让、诚信的民风蔚然而立,平遥古城的完整保存并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或许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吧。  在平遥,在太谷、祁县,在山西其它许多地方,晋商不仅建起了方正、规矩的深宅大院,甚至建筑中一些细小的局部,也都为了增加含义而用心良苦。  书房门口的石墩上,刻上两只香瓜、一卷书,表明这里是“书香门第”。  这里原来是一处祖孙三代居住的院落,正厅由父母居住,于是石栏杆上的装饰就是猴子和抱着鲤鱼的孩子,代表了老人希望儿孙能“后辈公侯、年年有余”。  厢房里住的是儿孙,于是装饰图案就由表现孝行的二十四个故事为主题。  儒家提倡人与人交往时,态度要温和、恭敬,要互相忍让。这些品质在经商做生意时当然更加需要。山西商人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经过融汇后纳入到经商的范畴中来,有些观念经过改造,甚至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主导思想。  【采访】余秋雨 学者  他又把我们中国商人,原来多少年以来的,农耕文明当中的那种道义感,大块面地引入到商业文明当中。因为原来好像儒家所给的道义感,是在农耕文明当中,主流文明当中比较完整。商人就是好像投机取巧,无商不奸等等。山西商人不是,干脆把道义,把农民身上的淳朴,和中国儒家文化所提倡的这种道义感,全部移到了商业文明当中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深 宅 大 院(七)
【解说】  道义感的建立对于本分的商人来说是热切盼望的。封建社会里,商人必须面对的是繁重的捐税、难料的灾祸、官府的豪取、强人的劫获。他们当然企盼世存公平、人怀道义。  山西和内蒙交界处有一个叫杀虎口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众多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经之地。康熙初年,三个山西人流落到这里,走街串巷做起了小买卖,可光靠挑担卖货养活不了自己,他们只好凑钱开了个小小的草料铺。由于本小利薄,三个人早出晚归勉强过上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有一年临近年关,一连几天大雪封门,生意没人来做不说,吃饭都成了问题。饥寒交迫之下,三个人倾其所有煮了一锅稀粥权当过年。  【采访】孔祥毅 山西财经大学 教授  正端起碗来准备吃饭的时候,喝着粥的时候,有人敲门。这么晚了怎么有人敲门呢,总得开开看看,一看进来一位白胡子老头儿,拉着一匹骆驼,驮着些东西,说要住店。这么晚了,我们这地方什么也没有,过年没有什么好吃的,你来干什么?他就说没地方去,非要住这儿。所以他们只好把他收留下来,收留下来以后,这老头儿一天又饥又渴,走到这么晚,没吃呢,看着他的粥想喝。他们也没吃,最后说只好先请这老人先吃,所以就给他盛一碗小米粥,来喝着粥。喝完一碗,完了,两口完了,再喝一碗,几口很快就把这一锅粥喝光了。过年这三个人也没有喝上粥,就这样过了年。这老头儿就睡了,第二天一早起来,人不见了,骆驼也不见,但是驮垛留下了。  【采访】邓九刚 内蒙古作协 副主席  里面全是银子,银砣子,后来说怎么办?怎么也找不着,找不着这个客人,然后铺伙就商量,掌柜的就商量。这样,咱们把人家这笔钱点清楚了,比如说30万、50万,然后给它当成股本,放进咱们的本金里。然后每年,过去大盛魁是三年一结账,每三年结账的时候,把人家的红利再给人家加进去,进入万金帐上。这样的话滚了几十年,仍然这个钱的主人也没有出现。但是大盛魁一直到倒台的那一天,它的万金帐上,仍然记着这一笔没有主人的财神股,和它的本金和它的利息。  

深 宅 大 院(八)
【解说】  到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当年的那间小小的草料铺已经发展成为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商号,商号的名字也用上了大盛魁三个字。  就在大盛魁日进斗金的鼎盛时代,商号定下了一个必须遵守的规矩。每年春节大年初一,大盛魁既不请客与同行联络感情,也不摆酒席酬劳辛苦了一年的员工。而是全号上下一万多名员工要在掌柜们的率领下恭恭敬敬地喝上一碗稀粥。  从康熙到道光,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