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下台内幕-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兴再造困难重重
要在民意投票决定的选举中夺回政权,关键在于能否找回失去的民意与群众。民众选择民进党而抛弃国民党,当然是国民党的执政让人民失望,特别是国民党的腐败与黑金政治形象,是其最大弱点与对手攻击的致命伤。
国民党如何扭转这一劣势,找回失去的民心,就成为国民党能否东山再起的又一关键问题。国民党在选举失败后,进行了认真检讨与反省,已经认识到要推动党务革新,建立民主机制,贴近民意,重视青年,重建党的形象等。国民党在失去政权后,也确实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对党纲进行了重大修订,党主席与中常委等均依直接民主选举方式产生;精简机构与人事;未来各项民选公职提名办法,将以“党员初选”与“民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原则;制定“排黑条款”,即对过去有相关犯罪记录并一审判决有罪者,一律取消党内参选提名资格;改造党营事业,合并七大控股公司,将党产信托;成立K书中心与投资篮球队等以吸引年轻人。
然而,国民党百年沉疴,积弊深重,要在短期内进行彻底改革并不容易,任何重大改革都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特别是地方派系与黑金政治等结构性问题并非在短时间内所能改变的。这些改革尚未触及国民党内的核心问题,即未涉及路线争议,也没有深化改造内涵,只是进行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即便是一些技术性问题也未有深入的反省,如在第15次党代会党纲修改过程中,国民党仍不按党纲办事,在党员有意见的情况下仍以“鼓掌方式”表示无异议通过,引起极大争议,显示国民党距离落实党内民主的改造理想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
重要###的党内提名制度不够完善。虽提出以“党员初选”与“民意调查”相结合为原则,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不能有效贯彻与执行,引起争议。加上国民党与亲民党在单一选举中进行战略合作,使提名更加繁杂,争议甚大。在2002年高雄市长选举提名中,党中央在“胜选第一”的原则下不承认自己进行的党内民意调查结果,最后又极力争取支持无党籍的人士,不仅造成党内的不满与纷争,而且影响到党内团结与国亲合作。国民党若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彻底的改革,为一时的选举利益而牺牲制度,没有规划,会对党的团结造成更大的伤害,不利于党的发展。
国民党的改造在近期内还无法获得民众的认同。从岛内多次民意调查看,国民党的形象居三大党之尾。2001年6月12日,台湾《联合报》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满意度及喜好度均居第一位,满意度为51%,喜好度为53%,而国民党分别只有29%与41%;社会形象如党的活力、重视民意、社会正义与改革程度等表现,也以民进党为最高,亲民党居第二,国民党居第三;民众对政党的认同,民进党为29%,亲民党为21%,国民党只有15%。可见,要改变国民党的形象、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同与支持,国民党还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否则,这样的形象与民众认同度,国民党是难以发展壮大的,也是不可能夺回政权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寻找失去的方向(1)
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后刚一个月,李登辉表示国民党可考虑改名,即要将“中国国民党”改为“台湾国民党”,在党内再度引起激烈争论。尽管在连战以“误传”为由结束了这场可能再度伤及国民党的内争风波,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个表面上看似只是个名称问题,但实际上确实反映了国民党内的路线之争与国民党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是国民党的本土化、“去中国化”与维护国民党的“中国性质”问题。国民党原是在大陆诞生的中国国民党,是以三民主义为基本理想,以全中国的振兴与统一为目标。然而在历史的错位下,中国国民党在大陆失去政权后,却得以在台湾生存与发展。在蒋氏父子时代,始终以中国国民党复兴中国或统一中国为目标,但未能实现。在岛内政党政治发展后,国民党面临本土化与维护中国化的困难。由于民进党是以本土势力为核心,追求台湾的完全自治与独立,对国民党的统治不断提出挑战,迫使国民党走向本土化。在李登辉时代,国民党的过度本土化变为“去中国化”或“独台”,引起具有中国统一意识与反“###”的部分国民党精英对中国国民党前途与台湾前途的忧患而出走,最终导致国民党的分裂。问题在于,若不进行某种程度的本土化,国民党很难与民进党抗争,很难争取以本省人为主体的本土群众的支持;若过度的本土化,便是“去中国化”,逐渐变为分裂或独立;若明显的推动中国化或两岸统一,就会引起民进党的强烈攻击与本土势力的反弹,从而使国民党在这一敏感问题上找不到着力点,左右为难。
这一问题已成为国民党面临的两难选择。在现实面前,国民党的进一步本土化不可避免,“扎根本土”成为国民党进行改造东山再起的五大方向之一。但又要与本土意识强烈的民进党区别开来,以争取客家人、外省人与本省人的广泛支持、避免民进党的本省人政党格局,就必须维护“中国国民党”的名义,正确处理本土化与“去中国化”问题。“中国国民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具有根深蒂固的“中国情结”,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它与祖国(中国)的不寻常关系。这也是“中国国民党”不能改为“台湾国民党”的最重要原因所在。
然而,在民进党与李登辉激发的岛内民粹主义盛行情况下,国民党要在本土化与“去中国化”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并非易事。但国民党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在此一问题上找到可行的路线与策略。国民党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连战在国民党第十五届临时代表大会上表示,“所谓的本土化,更不是去中国化,而是重视台湾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优先思考我们2300万人同舟一命的共同利益”,即提出“台湾优先,基层为本”的主张。于是国民党与民进党都在争取走一条“中间路线”。不过,民进党还是最终扬弃了所谓的“新中间路线”,继续推动以###为目标的极右路线。国民党似乎已找到属于自己的“中间路线”,即将本土化与认同中国(“九二共识”)融为一体的中间路线。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在2002年8月19日一篇“两条路线的选择”中阐述了国民党的路线,“国民党的本土化,包括:台湾民众的利益为优先,以及民主的价值至上;凡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都是热爱这块土地的子民,谁也没有资格因统独立场而怀疑他人的认同;本土化不是惟我独尊,而是要汲取全球化的养分来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利用全球化的力量来扩张我们的经济实力。在这样本土化路线之下,国民党主张两岸之间在‘九二共识’的平台之上,彼此仍携手合作,共同创造两岸之间的和平与繁荣。”但在民粹主义盛行下的台湾,如何落实或推动这一路线,仍是国民党面临的重要挑战。
受各界质疑的“3·19枪击案”改变了2004年台湾大选结果国民党的这种定位,虽获得部分中产阶级或知识分子的肯定,但未能获得更多民众的认同与支持,还是在2004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失败,国民党不得不继续检讨自己的定位与政治路线。
这次大选之后,国民党成立了由副主席萧万长负责的“论述小组”,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于2004年8月提出国民党的政策新论述,并经中常委会议讨论,形成“民主、和平、新台湾——我们现阶段的基本论述”,提出国民党有关“国家认同”、两岸关系、宪政体制、民主自由、经济发展、人民福祉、族群问题的七大主张。在最为关键的“国家认同”问题上提出:“中华民国自1912年以来就是一个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也许在有效管辖区迭有变更,在国际政治上屡遭挫折,但是仍不减损其为独立国家的事实。在目前国际政治环境下,中华民国是台湾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我们绝不接受丧失自主性的一国两制,也坚决反对执政党恣意变更国号,让人民陷于战争边缘。今天的中华民国已经和台湾合为一体,中华民国就是台湾民主、和平的最大保证。”
然而,这一新论述曾在党内有很大争议,也是党内不同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党内不仅一直存在将“中国国民党”改为“台湾国民党”的声音与主张,而且在对“台湾”、“中华民国”的定位与认同上也有很大差异。该论述小组曾提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这一与民进党基本相同的敏感主张,在党内引起极大争议,最后党主席连战将其改为“中华民国是台湾民主、和平的最大保证”,才得以定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寻找失去的方向(2)
在敏感的族群问题上,新论述指出,国民党执政时期,本土化早已是既定政策,本省政治精英已成为台湾永续发展的扎实基础。但国民党反对本土化成为族群动员的借口、变成识别敌我的标志;主张建立“多元融和的新台湾”,所有的台湾人形成“在地命运共同体”。在两岸关系方面,主张维持现状,两岸“暂时搁置主权的无解政治争议50年”,结束无止境的军备竞赛;两岸从“三通”开始,发展经贸合作,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让大陆变成台湾的机会而不是威胁。
然而,国民党的新论述能否得到党内的普遍认同,能否获得台湾民众的认同,还不能确定,尚需观察。
何以才能东山再起(1)
国民党未来发展或能否东山再起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国亲合并或泛蓝整合问题。2004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泛蓝阵营尽管实现了整合,建立了“国亲合作联盟”,连战与宋楚瑜合作参选,但仍在复杂的选战中惜败。选后,国民党或泛蓝阵营何去何从,成为新的考验。为了延续国民党,壮大泛蓝阵营,国民党主席连战主导提出国亲合并案,又引发一场激烈的国亲内部争论与权力布局斗争。对国亲两党来说,合并难,不合并也难;合并会分裂,不合并也会分裂。结局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泛蓝阵营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阵痛,未来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一)国亲如何合并
国亲合并或泛蓝重新整合,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可行方案,可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在野党,能够有效制衡民进党。但知易行难,泛蓝内部问题复杂,矛盾重重,自然引起极大争议。在连战的布局考虑中,不仅仅是国亲两党的合并,还希望整合包括国亲两党在内的整个在野的反民进党势力,组成一个更为强大的在野党,与民进党斗争。核心问题是国亲合并于中国国民党,还是打破现有泛蓝旧格局,重组一个新政党?
若是合并于中国国民党,国民党内共识大,但却无法获得亲民党多数的认同,亲民党不愿被形象并不如自己的中国国民党“吞并”,反对声音极大,难以实现。合并于国民党的另一个问题是,要不要维持中国国民党的旧有名号?各方意见不一,分歧甚大。传统的国民党干部与支持群众,对中国国民党有很深的感情,自然不希望放弃“中国国民党”的名字,希望亲民党重回中国国民党。但国民党内本土势力则希望去掉“中国”两字。也有许多人认为就叫“国民党”,可以说无共识。若是组建新的政党,即中国国民党与亲民党均放弃现有党名,重组一个新政党,亲民党有共识,国民党内部却分歧大,反对者较多,赞成者少。
就目前形势观察与权衡利弊得失,国亲另组新政党,虽有分歧,但共识较多,成功机会较大。合并后,若叫“新国民党”则是一个很好的妥协办法,即可代表###、国民党与亲民党等泛蓝政党的整合,又预示着国民党的新生,避开了“台湾国民党”的过度本土化色彩,也回避了“中国国民党”已不符合台湾社会发展现状的情况,也能基本满足传统国民党支持者的要求。这样做,尽管会流失国民党与亲民党的部分支持群众,但为了长远发展,为了适应台湾社会的现实,必须果敢改革与调整,否则患得患失,左顾右盼,永远走不出一条新的道路。
(二)###要不要加入国亲合并后的新政党?
###是一个政治立场鲜明、反对“###”与支持统一的政党,2004年也正式改为名“中华###”,以更突显其认同中国人与中国、认同中华民族与一个中国的含义。###与国亲两党的政治主张有所差别,但在反对“###”与对抗民进党方面,是站在同一条战线,因此同属泛蓝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