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

第51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第51章

小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的”。在运动战的条件下,力求调动敌人,充分利用夜间的条件,在运动中迅速分割、包围、歼灭敌人;在阵地战利用坑道工事避开敌人的火力杀伤,抓住时机与敌步兵战斗。在战役、战斗中力争速战、速决,防止蛮干,避免与敌人久战不决拼消耗。特别强调战术上的分割合围,口子不要开得过大,多头、分口吃掉。一般不企图求战役的合围,聚而歼之。这样大大发挥了传统战法的威力,极大抑制了敌人技术装备优势的发挥。敌人惊呼:“这种前面拦住、后面堵住的打法,是从未见过的。”
  为了发挥兵员雄厚的优势,中央军委提出了轮番作战的战略指导方针。根据朝鲜战场狭小,三面环海,不便于大兵团进行广泛机动,战线只一条,使用兵力的规模受到限制,以及美国兵员不足、兵力少、难于坚持持久作战等弱点,充分利用我国兵员资源雄厚、兵力充足、利于持久作战的长处,周恩来于1951年2月7日提出了轮番作战的方针。指出:从目前正在进行的战役中,可以看出,敌人不被大部消灭,是不会退出朝鲜的。为坚持长期作战以达逐步消灭之目的,拟在朝鲜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同时,他对志愿军轮番作战的部队亦做出了具体的部署,说明轮番作战的好处:如此轮番作战,我现有生力军,又能得到切实整补,即不致陷于被动,且能保持旺盛的机动性和持久性。志愿军遵照上述指示精神,从1951年4月起,广泛地实行了轮番作战的方针,先后轮流到朝鲜作战的部队达到步兵27个军又1个师、炮兵15个师,坦克兵3个师,工程兵15个团,铁道兵10个师,公安军2个军又1个师,空军12个师等。入朝的人数近300万。在战役、战斗中,亦实行了轮番作战、轮番攻击和轮番休整的方针。这样,不仅使志愿军始终保持了第一线作战部队具有坚强的战斗力,有效地解决了作战与休整的矛盾和坚持长期作战问题,而且,使国内更多的部队获得了入朝与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进行实战锻炼的机会,有利于锻炼与提高战斗能力。毛泽东赞扬说:抗美援朝战争是大学校,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轮番作战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是在现代化局部战争中兵力运用上的一种创新。
  4、建立与现代战争相适应的后勤体制,组织现代化的后勤保障。后方勤务工作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彭德怀曾指出:朝鲜战争的经验证明,现代战争如果没有后方充分的物资保证,是不可能进行的;后方有充分物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后勤组织工作,以保证第一线的充分供应,是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现代战争的后勤组织与工作,不仅单纯组织物资和伤病人员的运输和分配,而且要与敌人的空降、轰炸作严重的斗争,要指挥防空兵、铁道兵、工兵和步兵的活动和作战。如果没有精干的、通晓战争知识、科学知识和有战斗经验的干部,是不能担任和完成这种严重指挥任务和补给任务的。这段话,既是对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的高度概括,又为军队后勤工作指出了方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抗美援朝(9)
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作战对象是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所以后勤工作出现了与国内战争许多不同的新问题。主要有:一是战争物资消耗大大超过了国内任何一次战争,在整个战争中,物资消耗达260万吨,品种达9600多种。仅金城反击战,一次火力急袭就消耗弹药1900余吨。二是敌人拥有绝对优势的空军,不分昼夜地空袭对我交通运输的破坏非常严重,给后勤供应造成了严重困难。三是所需的作战物资既不能就地供给,又难取之于敌,几乎全部靠国内供应。据此,志愿军必须由过去“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时代转变到彭德怀提出的指挥战斗、组织供应、保证战争胜利的更高阶段,才能适应朝鲜战争的客观需要。抗美援朝战争中,周恩来、聂荣臻等中央军委首长和志愿军首长对志愿军的后勤建设、后勤保障供应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作了多次指示,想了很多办法,使志愿军的后勤建设实现了向现代化后勤的历史性转变,从而较好地保障了战争的胜利。主要经验有:
  第一,建立与抗美援朝战争要求相适应的后勤体制。为了改变抗美援朝战争前期,志愿军的后勤工作与作战不相适应的状况,1951年5月19日中央军委做出了《关于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决定》提出:成立志愿军后方司令部,负责管理在朝鲜境内之一切后勤组织与设施;志愿军后方司令部直接受志愿军首长领导;加强各大站及军、师、团各级后勤工作的领导。各分部副部长兼任各大站站长,军、师、团后勤部(处)长,由各级副职兼任;凡配属志愿军后方勤务部之各部队,统归志愿军后勤的建制序列。根据此决定,志愿军即成立了后方勤务司令部,由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志愿军从上到下各级后勤组织机构迅速建立起来。志后直属部队发展到18万余人。这样,志愿军不仅有了与作战指挥相适应的后勤供应机构,而且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指挥体系,从而有效地组织后勤供应工作。
  第二,实现后勤工作战斗化。在现代条件下作战,后方供应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而后方供应能否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其中心问题是要有畅通无阻的交通运输线。而建成这样的运输线的关键又在于组织好对空防御。为此,中央军委提出:配属志愿军后勤部之各部队(如工兵、炮兵、公安、通信、运输、铁道兵、工程部队等),统一由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指挥。同时,加强了后方交通运输线上的防空力量,组成了严密的对敌机斗争的整体,形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曾供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第三,实行分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的供应办法。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作战是在一个三面临海的狭长半岛上,又处于敌空军严重封锁破坏的情况下进行,要能源源不断把物资送往前线,保障部队的需要,这是志愿军后勤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根据运动战时期供应的经验教训,转入阵地战后,志愿军的后勤供应采取了分区供应和建制供应相结合的办法,即把整个战区后方地域划分为战役的、战术的两个层次,从祖国口岸至一线各军后勤之间为战役后方,从军队后勤至前沿阵地之间为战术后方。把这两个供应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减少了物资转运和发放层次,又减少了物资的损失,提高了供应效率。这种分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的供应办法,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新发展。
  第四,建设兵站运输网。把整个战区后方建设成为统一的四通八达的兵站运输网,是兵团联合作战、组织后勤供应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抗美援朝作战转入阵地战以后,后勤工作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在志愿军司令部统一组织指挥下,以铁道兵、工兵为骨干,发动全军修复和新辟道路,改变道路布局,使整个战区后方逐步形成了网状道路布局。建设了纵横交错的交通道路,把各供应区联络成网。并沿主要交通道路线上配置兵站、医院、汽车团以及高射炮兵、工兵、防空哨所等部队,形成分区供应的整体部署。通过科学的组织指挥,把后勤各种力量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对敌斗争、物资供应和医疗后送的统一体系。实践证明,建设兵站运输网,对于战胜敌人破坏、搞好分区供应、保证作战任务的完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叶剑英在一首诗里所写的:苦战三年依后勤,敌机拦阻且投菌。组成网状交通站,保证弹粮给军队。
  在中央军委的指导下,志愿军的后勤工作逐步实现了向现代化后勤的转变,即:由单一的陆军后勤转变为各军兵种的合成军队后勤;由主要组织物资、卫生保障,转变为既要组织物资、卫生、技术等保障,又要组织指挥后方的对敌斗争;由少数业务部门和勤务分队组成的保障部门,转变为既包括多勤务部门和部队,又包括防空军、铁道兵、工程、公安警卫部队等组成的联合部队。这些历史性的重大转变是军队现代化后勤建设的重大进步和飞跃。
  5、正确处置正面战场与侧面战场的关系,使两个战场密切配合。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共中央和彭德怀密切关注正面战场,处置十分英明。在朝鲜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对整个战局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重视正面战场的同时,还必须要确保军队侧后的安全,方才不出大的闪失。朝鲜战争中,敌人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制空权、制海权完全掌握在敌人手中,并且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曾经有过数次登陆成功的经验。朝鲜半岛地形条件特殊,三面环海,地幅狭长,而蜂腰部宽只有170公里,海岸线长万多公里,便于登陆作战。鉴于便于敌登陆的有利条件,中共中央在指挥抗美援朝战争中,在重视正面战场的同时,始终充分重视侧后海岸防御,严防敌人的登陆,使正面战场得到了可靠保障。
  

一、抗美援朝(10)
毛泽东和彭德怀无论在前期、中期或后期,均把防止敌人从侧后登陆作为战争指导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早在战争初期,就指出要防止敌人从我侧后登陆。第3次战役后,1951年1月15日,彭德怀在中朝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考虑到朝鲜是一个狭长半岛,东西海岸到处可以登陆,海岸必须防御。海岸暴露,无海军保护,一旦敌人乘我后方空虚登陆,那就重复了过去的教训,所以,以上三个战役均未取猛追和连续进攻的作战,而采取有阶段的作战,只相机追至适当位置而停止。”在第四次战役中,敌人又计划从侧后登陆,以配合其正面进攻,企图在朝鲜蜂腰部(即元山至平壤一线)建立新防线。为粉碎敌之阴谋,志愿军决定,在敌人登陆之前军队实施反攻。为此于4月22日开始发起了第5次进攻战役,集中了15个军的兵力,连续奋战50天,歼灭敌8万余人,粉碎其妄图从侧后登陆的计划。转入阵地战以后,敌常在日本保持有一至两个步兵师的预备队,进行两栖登陆训练。为此,志愿军更加提防敌人在侧后登陆进攻这一着,利用正面战场比较稳定的机会,加强了东西海岸的防御。1951年9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分别成立东、西海岸指挥所,并调集部队加强了东、西海岸的防御力量。1952年夏,正面战线基本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阵地体系后,即从正面战线又抽出一部分兵力,加强东、西海岸的防御,并构筑永久性的防御工事。1952年冬,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美军又企图以侧后登陆方式,打开战争僵局。中共中央立即给志愿军下达了《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指示。指出:美帝国主义采用了很多办法和我们斗争,没有一样不遭到失败。现在剩下从我们侧后登陆的一手,它想用这一手来打击我们。只要我们能把它这一手打下去,使它的冒险归于失败,它的最后失败的局面就确定下来了。志愿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动员全军迅速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工作,在东、西海岸设置了两道防御阵地,纵深达10公里;在东、西海岸和正面绵亘1130多公里的弧形防线上,已形成了以坑道或钢筋水泥工事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物资囤运任务已超额完成;担任海岸防御的部队进行了紧张的反登陆训练和演习,制定了反登陆的作战方案。到1953年4月胜利地完成了反登陆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次反登陆作战准备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远胜于任何一次战役准备,使志愿军从根本上处于主动地位。敌人见正面战场攻不动,两翼海岸森严壁垒,未敢登陆。1953年4月26日,恢复停战谈判。从而,为尔后朝鲜停战的实现铺平了道路。由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指挥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始终把防止敌人侧后登陆作为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来对待,在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等方面有了充分的注意和准备,致使敌人的登陆阴谋始终未能得逞,从而使志愿军立于不败之地。
   。。

二、援越抗美(1)
  援越决策
  中国和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十月革命后,中越两国人民和革命者建立了浓厚的战斗友谊和团结。192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