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新论-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篇历史小说《大秦悲歌》第一章
长篇历史小说《大秦悲歌》第一章
致 读 者
本长篇历史小说(全书共46章,约130万字),由公子异人初识吕不韦起,至项羽进入咸阳、杀灭赢氏子孙,火焚咸阳宫室止。内容函盖了自异人的兴起至胡亥的败亡,在长达四十余年中所发生的一切大事。
对于这些大事,您可能认为自己早已“熟知”,而不需要再耗费时光!但我们还是要坦率地告诉您:据以往的视角看秦朝兴亡的观点,许多都是不可靠的!比如对秦亡的原因,过去的观点都认为是秦始皇推行“暴政”的必然结果。 而最新的研究成果则表明:“汉袭秦制……”的汉朝,其刑法的“繁与酷并不逊色于秦……在一些时期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从探索秦、汉两朝,在政策大体相同,秦始皇的政治素质和人格魅力,还远高手刘邦的条件下,秦国因何早亡?而汉朝则享国久远?这一历史事实的原因出发,终于发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贾谊等人对秦亡的论述,许多都是不可靠的。比如对流传极广,影响特大的“焚书坑儒”的事实真像却是“焚书”确有其事;“坑儒”则属子虚乌有,而这一恰恰是用以诅咒赢政推行暴政的“铁证”,原来却是假的!!又比如秦始皇推行的政策,如果不比六国的宽厚,他还能动员并统领秦国的人力、物力去征服六国吗?荡平六国后,秦始皇更以他的睿智和激情,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于这样的一位伟人,我们过去显然是愧待他了!
尽管现代生活的节奏极快,但我们深信:只要您静下心来,看上一、两章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又具有较强可读性的《大秦悲歌》,您将会在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阐述中,恍然大悟——历史原来是这样的!而感到迴肠荡气,余味无穷。
《大秦悲歌》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将您带入到赢政生活的哪个年代的“实景”中,去把握事件的因果,从而使您爱不释手,不虚一读!
楔 子
战国末年,经过一百多年的蚕食吞并,战国七雄中真正的强者,只剩下被中原各国称之为“戎狄之邦”,地处我国西部的秦国。
尽管六国之间也征战不断,但在大敌当前的严峻形势下,他们不得不采取让苏秦挂六国相印,组织八十五万大军合纵抗秦的大计,誓师共击秦国……
在强大压力下,秦国被迫采取退让土地,收买敌国内奸、谋杀合纵军主帅苏秦的战略,终于使合纵抗秦的六国联盟不攻自破……
九年后,秦军开始反攻,秦昭王命白起为帅发兵攻打对秦国威胁最大的楚国。为防止列国出兵援楚,秦昭王按战前制定的计划,除对弱小的韩、魏等国屯兵威胁外,对实力较强的赵国则采取拉拢的方略,与赵惠王结盟立誓,互为兄弟,永不相攻。为“取信”于赵国,秦昭王还派出自己的继位人——太子安国君赢柱到赵国为人质。在伐楚战争中适逢赵惠王病逝于邯郸,葬礼结束后,在秦国伐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秦国以秦昭王年事已高为由,迎回了太子安国君。赵国新君赵孝成王登基后,秦昭王又派出年方一十四岁的王孙异人,代父安国君到赵国为人质。
异人刚到赵国时,正值秦赵交好,他被待若上宾,随着因秦国背盟而引发的秦赵交恶,特别是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之后,他便一下陷入到了衣食无着,几乎被愤怒的赵国军民处死的窘境。
正当异人遭受赵国军民唾弃,致使他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可随意往来七国的“国际”商人吕不韦。正是由于吕不韦的出现,从而引发了战国历史上的漫天风云……
第 一 章
伐邯郸异人遭罪 吕不韦奇货可居
又一次击退秦军猛如决堤洪水的进攻后,赵国都城邯郸再一次处在全国欢庆胜利,老幼笑逐颜开,一派群情振奋的氛围之中。
睿智诸君从小子开篇所用“又”、“再”二字中不难看出,秦国对赵国的入侵已不是第一次,而赵国军民同仇敌忾打败秦国入侵也已经是多次了!秦国何以屡犯赵国?这还得让小子慢慢道来。
据史料,距今约三千年前秦、赵本是一家,其先祖造父乃系为周缪王赶车的驭手。在镇压徐偃王的反叛中,造父充分发挥其赶车特长,一天飞驰一千余里,使周缪王能赶回都城,及时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这就是成语“造父赶车”的来由。由于造父的这一功劳,周缪王便把位于现今山西省洪洞县附近的赵城封赏给他。于是造父的后人便在赵城定居下来,并以赵城得姓为“赵”。
又过了数百年后,赵氏的后人中有一位叫非子的因善于养马,被周缪王的后人周孝王安排到渭水一带叫“秦”的地方养马,并赐其姓氏为“嬴”,以作鼓励。由于非子的封地位于现今的甘肃省天水附近,秦赵两块封地的中间还隔着不少小国,他们之间本来是谁也挨不上谁的。
但是,经过春秋数百年的兼并,众多小国因不断被蚕食而消亡,大国有的虽因不断兼并小国而壮大;有的却因君王昏庸无能而被掘起的小国瓜分。当时的赵国虽为晋国的属国,但在晋国内部的争权斗争中,却乘机得到了较大发展。由于赵氏的掘起威胁到晋国贵族的利益,晋景公三年,晋国大夫屠岸贾率兵杀灭赵氏满门,多亏公孙杵臼牺牲自己的儿子,保住了赵塑的遗腹子赵武,才使赵氏没有绝后。这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又过了一百多年,赵氏的后裔赵襄子与晋国的另外两家贵族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建立了赵、魏、韩三个国家。从此中国的历史便进入到了燕、赵、韩、魏、齐、楚、秦七国争霸的战国时代。
就在晋国内乱不止,纷争不断的岁月中,地处我国西部的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并国十二,逐霸西戎”的大国地位,并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成为名符其实的西方强国。至此,秦、赵两国的边境才开始搭界。
远在春秋时代,秦国的东面是晋国。秦、晋两国既互相争夺,又互相利用。有时打得乌烟瘴气,有时又好得结为姻亲、和如家人。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而秦穆公的女儿,又是晋文公的夫人,成语以“秦晋之好”来形容姻亲关系,即由此而生。
秦、晋两国虽然时打时好,但战略目标却大不相同。秦与晋交好,是因为秦国的封地当时正处于戎族的包围之中,为能打破戎族的包围,并从戎族手中夺取岐丰一带的土地,秦国的几位先王不仅在实力上,更在策略上进行了充分准备。终于在秦文公时打败犬戎,占据了以岐丰为中心的渭水流域,为后来秦穆公称霸西戎,奠定了基础;而晋国却因内乱不止,国力不仅未增,反而弱了许多。
稳固了秦在渭水流域的势力后,秦国的几位先王便将目光对准在东征六国、继续扩大秦国领土的战略目标上。为此,秦德公首先将秦都由岐丰东迁至雍城(今陕西省风翔县);之后,秦孝公更将都城迁到了咸阳。从这两次迁都不难看出,历代秦王中尽管也有平庸之辈,但不断进取却是其实力得以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为进一步增强实力,秦孝公继位后,向全国公布了他的“变法求贤令”,公孙鞅(商鞅)因此而由魏入秦;秦惠王更是重用张仪、公孙衍、司马错、陈珍等一批客卿为将相发动对外战争,并屡获大胜。使秦国的领土逐步扩大到了中原地区和广汉地区,著名的天下粮仓——川西平原即是那时从楚国手中夺来的!至秦昭王即位时,兼并六国的战争就已经悄悄地开始了。
在战国七雄中,能与秦一较长短的,只有赵、楚、燕、齐四国。出于战略原因,秦昭王一直把与秦国边境线最长,严重威胁秦国东征后院的赵国,看作是阻秦扩张的最大障碍,并设想通过灭赵来动摇其他国家的抗秦决心,因而多次发兵攻赵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抗秦斗争中,赵军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失利,被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后,赵王一边率军民死守都城邯郸,一边派使臣前往魏、楚等国求救。此次抗秦大胜,就是由魏公子无忌窃符成功,才得以率领魏军增援,使赵国又一次战胜秦国!
睿智诸君不免要问“‘窃’不是偷么?既然救赵是为了助弱抗暴,公子无忌何必行此不义之举?”诸君此问有理,但其中尚有种种隐情……
原来这窃符的主使并非他人,乃当今魏王的胞弟公子无忌。自秦兵攻打赵国始,魏、楚两国都从唇亡齿寒的道理中,既意识到援赵抗秦对自己大有好处,但又怕引火烧身,激怒秦国给自己惹来麻烦。正是在这种两难心理的主使下,他们都采取了一个自以为是上策的“稻草人驱鸟”的办法——一面作出坚决援赵的姿态,浩浩荡荡地派大军向赵国推进,另外却犹豫地观察着秦军的动态。结果兵至边境见秦兵仍然攻赵不止,最后都尴尬地把大军停在边界上,谁也不敢再前进了!对于楚国来说,屯兵边境可解释为:“作好准备,防止秦国入侵”;而对魏国来说,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魏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被尊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公子无忌的姐姐,是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此时正被秦军围在邯郸城中。为救姐姐脱险,公子无忌想了许多办法劝说魏王,希望他下令魏军越境作战,以实际行动援赵抗秦,结果都未能奏效!最后才终于想出请魏王的宠妃茹姬夫人帮忙,要她在魏王醉酒时,‘窃’取兵符,让公子无忌持兵符去前线主持军务,出兵援赵。茹姬夫人深明大义,果然依计而行,灌醉魏王后,大胆地窃取了兵符。公子无忌得到兵符后,立即亲率家将数人,日夜兼程赶到前线,持兵符向统军元帅晋鄙,“下达”了魏王让他立即发兵援赵的命令。不料晋鄙却以魏王给他的命令是“驻防边境”,他是全军主帅,岂能不知会他就发来越境作战的命令?他不但不发兵援赵,反而还下令逮捕公子无忌,并要带回都城找魏王对质!
无奈之下,公子无忌只好示意家将朱亥,按已定下的第二方案行事。勇士朱亥见公子无忌发出信号,心领神会地趁晋鄙不备,猛然以藏于袖中的铁锤,将晋鄙击毙于军帐中,公子无忌趁机夺下兵权,才得以亲率大军前去救赵。久困邯郸的赵王见救兵到来,便下令开城出击,里应外合,终于打败了凶残的秦军。
秦军退去后,公子无忌将魏军全部遣回魏国,自己因犯窃符之罪不便回国,就留在赵国,同时给魏王写了一封信,坦率承认窃符有罪,但事出有因,请魏王谅解!赵王则除对援赵魏军重赏外,也写信保证将来如果魏国有难,赵国决不袖手旁观!
道完以上公子无忌窃符救赵的背景经过,小子将言归正传,为睿智诸君,铺述本书的正文了。
话说秦军退去之后,邯郸又恢复了往日作为王都的繁荣喧闹。各大酒楼更是门前灯笼高挂,肆内高朋满座。众酒客见面无不拱手相贺,开口就是互道“恭喜”,笑容满面地祝贺赵国又一次战胜了秦国!
太华酒家是邯郸城南较大的一家尽显古朴的酒楼。掌柜老许于秦军退去后,重新打整店堂,首日开张便以八折酬宾,共祝胜利。没想到大红喜报贴出不到半天,楼上雅座便全部订出,“吓”得许掌柜立时揭下喜报,以免有客人包揽楼下,使他无法应对往来常客。同时,他还从包订楼上雅座的气势中,看出楼下不订,生意也会不错,心里还是美滋滋的。这不,今日正式开张,楼上从早到晚全是人满为患,楼下更是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把个大堂拥挤得水泄不通,全是座无虚席。
与万古不变的酒楼遗风相应,太华酒家雅座间的食客,一般都比楼下那种来去匆匆,坐下即食,吃完就走,或邀朋携友,以随意为惬的食客相比,不仅身价较高,所谈之事也多有不愿让外人听到的“机密”,因而总是低声细语,很少有人扯开嗓子,放声叫嚷。哪怕今日全城上下所议主题,皆为公子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情况也是这样。相对于楼上雅座间的推杯换盏,喜笑颜开,共祝胜利的气氛相比,楼下大堂内侧是另一番热闹景象。食客们或袒胸露怀,或撸袖瞪眼,全都面红声粗,旁若无人地发表着关于公子无忌窃符救赵,大败秦军的种种道听途说。此时,只见身粗体壮,面如关羽,虬髯如针的赵三起身嚷道“诸位静一静,静一静!”
厅堂内正各抒已见,面红耳热的众多酒客,见有人起身首倡,不知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