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

第2章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第2章

小说: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了张宏杰的作品以后,我鲜明确切地感到张宏杰是在重新地解读历史,他不是想颠覆历史,他也不想解构历史,他想重新解读历史。的确,历史是由不同的碎片来构成的。这些历史的碎片有的没被挖掘出来,有的没被发现;有的是被固定化了,被凝固化了。而我更多地感觉到张宏杰是在努力地发觉那些没被开掘的碎片,或者是开掘以后,从认识的视野、角度,努力地寻找新的视角。他力求用一种流动的眼光把鲜活的历史资讯和文学气息带给广大的读者。
  比如隋炀帝,虽然后来变得骄奢淫逸,但是他还有他的贡献,有他的特点,有他辉煌的一面。因为张宏杰的重新解读,就把有些被人忽略的丰富性又开掘出来了,也就是说,张宏杰写皇帝、写历史时偏重于精神,偏重于人性,偏重于人的性格和心理。正是这一点使我们对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一方面,张宏杰作品的文学魅力和品位,也体现在他能用了一种很通俗、很激情的方式,把历史展现给读者,展现给大家。他对历史人物激情的叙述和准确精当的描述,对于读者来说充满了吸引力和感召力。而用一些通俗的方式把这些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展现出来,这也是我们当前时代和历史的诉求。
  在张宏杰笔下,无论杨广还是王莽,在青少年时期都是很优秀、很有追求的。王莽虽然出身皇族,但因为父亲死得早,他孤儿寡母,沦落到一个很可怜的境地,所以他具有一些平民意识。在杨广和王莽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理念、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具备的品质,比如他们选贤用能、用人不拘一格,比如王莽励精图治、对原则的坚持。我想,王莽对原则和操守坚持,他做人体现出来的为人之道,相信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是有警策力的。
  我个人更认为张宏杰这样描写杨广和王莽的这一面,他正在呼唤一种责任,呼唤一种操守。在现在的社会生活当中,最大的腐败就是责任感的缺失,而这恰恰正是王莽很讲究的东西,只不过他太理想化了,他失败在理想和现实巨大差距之间。
  张宏杰在重新解读历史的时候,完全是立足于现实,他的现实感特别强,他能够抓住现在我们当下大家最崇拜的是什么,厌恶的是什么,缺失的是什么。他具有时代的高度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才能开掘和把握好一些历史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张宏杰在历史写作中,奋力地呼唤我们祖先,呼唤着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并努力让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现实生活当中发出声响,这是我读张宏杰的作品感受到得最大的震撼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白描:一本值得收藏的书(1)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白描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藏书的人,过去刚刚工作的时候,工资很低,但是看到什么书都想买,买了不少书。后来房子小了,书也没地方放了,对于买书才有了一些节制。但是后来发现,我买了那么多的书,读的书并不多,有些书买回去压根儿就没读过,一个原因可能是我自己不够勤奋,懒一些,还有一个原因,我发现天下的书真是读不过来,好书更读不过来。而有些书真的是可读可不读。现在我自己我基本上只收藏三种书,一种是工具书,第二种是一些经典著作,第三种就是在某一方面真正地打动了自己,能给人以心灵的震动和启迪,并能够给自己的知识以补充的书。
  说到张宏杰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就属于上述第三类,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是一本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书。我没有想到宏杰能够写出这样的书。说没有想到,一个原因是过去对张宏杰了解并不多,他是我们鲁迅研究院的第三届学员,过去只知道他写过一些有关历史性的散文,他是以散文作家的身份进入鲁院学习的。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基于我的一种判断,什么判断呢?在我看来,中国当代作家,就整体状况而言——可能这个估价不太准确——他们当中许多人不缺乏才情,不缺乏思想,不缺乏创新意识,不缺乏种种理论主张,对其中的一些优秀分子来说也不缺乏生活,不缺乏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不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这一切都不缺乏,但是他们缺乏一种东西。缺乏什么呢?缺乏对于一个知识精英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东西,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我觉得从我们废除了科举以后,学术界都认为传统文化是很深厚的一本书。但是在作家里面,大多数人认为传统文化是没用的。所以,我们的作家普通是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
  而张宏杰却在历史研究上下了这么大的工夫,历史知识这么丰富,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更没想到的是他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有自己的一套评价坐标体系。不盲目从众,这一点对于作家来说非常难能可贵。
  那么什么是张宏杰的眼光呢?我觉得他的眼光和评价坐标体系概括起来说,就是历史的人性解读。在这本书里,无论是写哪一个皇帝,都能够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张宏杰的这种写作风格。比如,他为王莽说了很多的好话,但是他并不是想为王莽翻案,而是展现了在人类历史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光芒是如何最终演变为欲望的毒焰的。通过王莽的悲剧或者说丑剧,这个演变的过程被张宏杰展现得非常突出。
  写朱元璋的一章尽管篇幅是最短的,但是我认为是写得最精彩的。它起码启迪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研究明史,不得不研究朱元璋。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招数和政治特点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明朝正是一个典型。
  写光绪一章,我认为也写得相当不错。张宏杰虽然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多少的历史资料,但他是从光绪的人格心理角度切入的。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的,中国是需要从帝王的角度介入,来探寻影响历史走向的要因的。而探寻影响这种走向的帝王的人性,这是张宏杰的贡献,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张宏杰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非常丰富的,并有自己的眼光。现在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历史作品,都有这么一种特点。
  但是,这本书的下篇不如上篇精彩。因为它没有摆脱一般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研究。尽管张宏杰站的角度很新,解剖历史的手术刀很新,但是这个角度,这个手术刀,和这里面呈现出来的思想锋芒,我们在别人那里也能看到,不是从张宏杰自己的武器库中拿出来的,缺少了张宏杰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对于秦始皇统一中国成就的质疑,他尽管写得很吃力,他认为秦始皇的功绩被后人大大夸大了,但是这一点并没能说服我。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的帝国,秦始皇真的是前无古人。虽然张宏杰不承认这一点,但他的书没有说服我。我认为,最显示作品风情和风格的东西才最有价值,就是这本书的上篇。
   。 想看书来

白描:一本值得收藏的书(2)
张宏杰是研究帝王的性情,希望他在以后的写作和研究当中,也不要放弃了他自己的性情。
  

刘苏里:历史写作的意义
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 刘苏里
  历史写作在最近的30年出现了很多作家、作品,而且有几个高潮,首先应该包括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后来到吴思又是一个高潮,李亚平先生的作品在我看来也是一个里程碑。张宏杰的作品能不能成为里程碑,我不敢说。
  我把这些作品定义为历史写作,显然要区别与我们一般的历史性学术著作和演义性的著作。近两年这类作品风起云涌,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大体可以看出几种脉络,一种是对社会现实的解读,还有一种政治式的解读。我看了张宏杰的作品,我感觉读出了一点历史哲学的问题,但是我现在还不敢确定。因为在众多作品当中,张宏杰的作品,它的文学品质最高。当然,这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别人会怀疑你对历史的解读,特别是在掌握史料、运用史料、解读史料等方面,可靠性到底有多大。
  第二方面,关于这类书的读者群,我试图纠正大部分人的说法,就是类似大众阅读这样的说法,其实这样的书大众是不会看的,也根本不是写给大众看的。我创作过一个词汇,就是知识大众,他们基本的一个共同点是受过比较好的教育。为什么我强调一下它的读书对象,因为只有再浅显的作品才能到达大众的层面,真正的大众看的是热闹。所以,历史写作者要注意到他的读者群可能是什么样的,应该在意义上,在选材上,包括你的叙述方式上,都要有一种面对读者群的考虑。
  第三方面,这类历史书为什么这么多?当然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娱乐的解释,也有重新塑造我们的历史,包括编织我们的记忆等等各种说法。实际上在我看来,是因为当我们的生活走到了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还需要更有价值的生活。所以这一类的历史写作,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和最后的归结,实际上就是帮助我们编织起对历史的记忆,引导我们找寻未来的道路。否则的话,我们就不知道从现在往后该怎么走了。在这个意义上讲,我很推崇和感谢最近30年以来在这个方面做出努力的这些作家们。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自序
对于“写历史”的人来说,“皇帝”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题目。为什么?因为“皇帝”是传统中国的“根本”。与现在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不同,过去,中国是“以皇帝为本”的。在传统中国,皇帝不是为国家而存在,相反,国家是为皇帝而存在。整个国家,就是给皇帝提供服务的庄园;全体臣民,都是皇帝一家人的奴隶;一切制度安排,都以皇帝一家的利益为核心。
  “皇帝”对于传统中国的重要性,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得更清楚:浩如烟海的中国史,归纳起来只记载了两件事———夺取皇位和保护皇位。
  为了夺取皇位,几千年中国烽火不息。孙中山说过:“几千年来历史上的战争,都是大家要争皇帝。”
  为了保住皇位,历代中国帝王不得不绞尽脑汁,展开了巩固统治的漫长接力。他们防范权臣、防范外戚、防范太监,直至防范自己的妻子兄弟;他们发明了“保甲制”、“连坐制”、“科举制”、“文字狱”,从控制人民的身体发展到控制人民的头脑,创造了举世无双的中国式专制监狱。“皇帝制度”或者说“专制制度”决定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塑造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皇帝”处于各种社会力量交集的中心,处于重重艰巨的政治任务之下,因为他用权力囚禁了万民,他自己也被权力囚禁。因此中国式皇冠既神奇、璀璨、法力无边,又沉重、巨大,令人举步维艰。这种独特的境遇是对人性的一个特殊考验,而不同的人在这同样的囚禁、重压、撕裂下,表现出人性中截然不同的断面。因此,皇帝们很容易吸引“写史者”的笔触。
  2005年底,《当代》杂志约请我写一个历史类专栏,起名叫《史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系列皇帝。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在这个专栏中陈列了中国人在皇冠重压下的各种表情:有的人,比如王莽,误打误撞,阴差阳错地被“人民”戴上了皇冠。他想运用手中巨大的权力来给这些可爱的人民谋福利,却因为不熟悉权力之车的性能,被中途甩下并碾死。有的人,比如杨广,竭尽全力、机关算尽地夺取了皇冠,然后又狂喝酣饮权力之酒,毫无节制地榨取皇冠给他带来的快乐,终于死于权力之酒的酒精中毒症。有的人,比如朱元璋,在中彩票式地由一介贫民成为皇帝后,即被失去皇冠的恐惧日夜笼罩,最终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狂”,疯狂地屠杀昔日的战友,制造了一起又一起荒唐透顶的文字狱。有的人,比如朱元璋的子孙朱厚照,却从戴上皇冠的那一天起,就拼命想要甩下它,就像一匹烈马要甩下笼头一样,因为皇冠带来的束缚,不是庸常的人性所能忍受的。更有这样一些人,比如光绪帝,他们天生的软弱性格难以承受皇冠的重压,原本可以平静普通的人生,因为戴上了皇冠,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当然,相对于“皇帝”这个话题的巨大,仅仅展示皇位对人性的影响,无疑是非常不够的。陈列这五种表情,我是想说明,“皇帝制度”不仅损害着民众,也同时伤害着操纵这个制度的统治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统治者的损害,并不比对民众的损害轻。除此之外,“皇帝”这个话题还应该有更核心的内容,因为,“皇帝”二字的本质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