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历代游记选 >

第5章

历代游记选-第5章

小说: 历代游记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夏金元 游华不注记
    济南山水可游观者甚富,而华峰、泺源为之冠。余到官八月,湖光山色,朝夕与对于庭户几席间,若无所睹,心有所不快焉。然每以历居卑湿为念。或有云:堰头者,乃自昔潱钊氪笄逯谝病R诲氈Γ怀绯沙苟街S煌村匾病! ±湓罱诘孟厩铱恚苁挂删圄咔┦槎啪壬接危已把咄分耍笛伞4幸蝗眨熳岳峦さ侵勐掖竺骱>岵ハ拢鏊牛敕掀脘钿停叫∏搴诱呤且病7轰俣校祭镉啵酥舛保ッ致1奔驶铺ǎ叮の酒枇础K逵嫔幔浯硌碳剩婊家病S谑锹唐嫉唇埃啄袂暗迹蓖ひ鳎缪淌ど停≡谖崆耙印J侨找玻炖势纭G宸缧炖矗讲徊āC扛璋妫於止取>倬葡嗍簦诙濉I偾辏鲆吹前叮嘤氩饺牖舻拦邸V魅朔讲技副觯鸵约沧麇峄梗溉灰病V劣谪杌褛炝凭ィ汾叵芍菁荩胁晕嘀涸疲焕澜剑跃∮喂壑溃叵惺视嗍拢醪谎绕浯游ィ稚搅槎阑厮准荩煳镎哂兴<裙椋灾壑校疋裱扇缢搋ㄔ诨常庖劣粢病5帕较霞浞缢怨陨蹋呐挠合鬃又柚樱由街忠病G夷罨逯ぃ衷诮迹蛞圆嚼锛浦鹤岳け敝粱粼合拢锒丁S伤诺只铺ū变荆死锒R晕∮嬷苷弁邃樱映嵌卑⒅留凵郊遥乔沂印

    题记:本文题作游华不注山,却并未登山,因而所记以水行所见为主。“天朗气淑、清风徐来”的天气,“稻畦莲荡,水村渔舍”的景致,“绿萍荡桨,白鸟前导”、“鸣丝歌版”、“举酒相属”的情趣,构成一幅着墨淡雅,画面和谐的郊游图。这与未能登山极顶、怅然而归时“水自宫商,人殊伊郁”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作者简介: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中统元年(1260),姚枢壁、辟为详议官,上书论时政,累擢中书省都事。元世祖至元中拜监察御史,论列凡百五十余章。成宗即位,献《守成事鉴》十五篇,官至通议大夫,知制诰,卒谥“文定”。恽曾师事元如问,其诗笔力坚浑,词凝丽典重,能嗣响其师。著有《秋涧集》一百卷。

    。。。

 ;。。。 ; ;
●辽夏金元 观开先瀑布记
    至开先寺,其东马毛尾泉,其西飞玉泉、万竹亭、漱玉亭。青玉峡峻宇天辟,两岸岚翠欲滴,其地如大瓮,泓渟为潭。其上有巨石,循石阪下。其巅委势,远益缓,始逡巡,敛怒趋去。登云锦阁西轩望瀑布,其旁香炉、双剑二峰,尤秀丽特甚。相传上有三石梁,横绝青冥,□不见底,苔滑不可度,度辄得遇异人。瀑行青壁间,如长虹委蛇,下沉邃渊。须臾,大风暴起,泉石不得行,从旁掣拽,欲断还继;忽飞旋重轮,直入空际。回风一散,万象冥蒙。或文绡霞绶,陟降轮,直入空际。偶随飙轮,奄尔而逝。瞬息万状,殆不可穷。急雨继之,四山雾晦。银竹森竖,形神开悟。自以兹游冠绝平生,即相与命酒,颓然就醉以卧。

    题记:本文从《游庐山记》中节选的,题目为编者所加。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形象的比喻描写了开先瀑布的胜况。特别是“大风暴起”一节,把瀑布在大风的牵掣下,不能痛快顺利流下,“欲断还续”;和被旋风卷起,象重迭的轮子在飞转;以及水沫被吹洒空中,瞬息间五颜六色、千变万化的情景,都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开先瀑布:是庐山著名的景观,在庐山南麓,分东西两道。南唐中主李□曾在此设置书堂,即位后,将书堂改为寺,赐名开先。这里的瀑布因此亦以“开先”命名。  作者简介:李迥,字溉之,滕州(今山东滕县)人。有文才,荐于朝,为元文宗所知遇,朝廷有大议,必使参与。文宗诏修《经世大典》,每以李白自况,当世亦以是许之。亦善书法,为世所珍爱。有文集四十卷。

    。。。

 ;。。。 ; ;
●辽夏金元 观海市记
    尝谓天下有至神怪而不可知之事,恒见则以为常,罕见则以为异,是固理势之必然,何足怪哉。

    丁亥孟夏二十二日,余钦奉上命,始至蓬莱。越二日侵晨,谒文庙毕,与都阃袁公同登蓬莱阁。召守阁之士,问其海市,则曰:“春夏见,秋冬少见;大雾之后天晴见,天阴不见;微风见,无风不见,大风不见。风微急,其见也速而巧;风微缓,其见也迟而拙。”余谓海市有时,难以必见,遂纵观海港,将启行焉。

    俄而,从者报曰:“山抬头张口,海将市矣,愿少止而观焉。”翘首视之,牵牛岛见一楼台,其前则低,其后则昂。大竹山见一大城,其色则青白,其高则居山三分之二,其规模制度,则雄伟壮丽,殆若王者之都,人世罕见。顾盼之间,且惊且愕,以为天下有此神怪之事!又自以为眩而妄也。凭阑视之,倏然俱已收矣。余以为海市虽美,特暂焉而已,固不知其有所谓久者也。

    俄有报者曰:“珠玑山更见一城,其色则半青半黄,其形则或高或下。其城上之诸楼,则隐显无常。其城角之大楼,则离合不定。视牵牛岛二峰,或开而离,或合而连,或小者忽然而大,或尖者突然而平。虽终日变幻,皆舒迟而模糊。愚又以为海市虽久,特拙焉而已,又不知有所谓极天下之至巧者焉。

    俄又有报者曰:“半洋山复见一城,其中初起一楼,次起一楼。二楼并峙,相离咫尺。复合为一大楼,中留一门,仍复塞焉。其东则起三圆亭,皆重檐三叠,透彻玲珑。其西则起三假山,皆孤峰特耸,突兀嵯峨。其大楼之东,复起一小楼,渐与大楼相等。其大者则默移于前,小者则潜移于后,殆如王者前宫后寝之制。既而升者沉,起者伏,遂隐而不见。俄而一楼独大,巍然突起于中;三阁微小,森然环列于左;三屋又小,纷然杂处于右。而前后左右,各起数楼。或行或止,或断或连,或淡而似远,或浓而似近,俨如城郭之上,四面八方,各有楼阁之错综。已而显者微,明者晦,复隐而不见。忽一大殿耸起于中,极其尊严,不事奇巧,虽迭出而不殊;三方楼端拱于左,皆楼上有楼,其帘箔窗牖,闪烁难言;三团松植立于右,皆松上有松,其葆盖台基,形容特异。”愚又以为古今之名画,秦汉之离宫,人为虽巧,终不足以拟其天成之妙。袁公作而起曰:“斯亦旷特之奇观,愿酌而贺焉。”

    未几,三松之顶,三楼之脊,微有云气,初如一线,与大殿之脊相连。俄而小者渐大,狭者渐阔,恍然一飞桥,下视三松三楼,皆变为三大桥。柱中涵数洞,昭晰分明,有如苍龙跨海之势。既而通者塞,开者闭。忽变为一大台,又析而为二,破而为三。其中则变为一大宫,如宗庙之正室,其左右则分二小宫,如明堂之傍室。已而缭以垣墙,笼以林树,环以房屋,又合于一,极天下之大家。既而其垣墙则或高或下;其林木则或聚或分;其房屋则或疏或密;杂居散处,又如一大村落,中有数十余家,复又混而为一。或望之如磨,又似杯形;或视之若杯,又如盘制。或脊耸而檐长,犹如大厦之相连;或脊缩而檐短,又如屏风之**。或方起一楼,未成而复隐;或复起一阁,既显而又微。凝滞多而动荡少,亦如劳者欲佚,作者欲息,动极思静之意。时则日欲将暮,兴已半阑,观者倦而立者疲。仆虽屡更,皆跛倚而临事。余乃起曰:“时已久矣,众皆倦矣。宾主之情,既已尽矣。海市之变,亦已极矣。”命舆将归。袁公复曰:“海市之变无穷,观者之兴已尽,继此而万变迭出,亦未可尽知也。”愚又以为海市虽巧,特见于半洋一山而已。如彼耆老所谓诸山连市,遍海呈奇,又余所未见而不知者也。

    且诸海市似云而不飞扬,似雾而不不阴晦,似烟似气,则凝而不散,动而有常。其体则有大小、方圆、长短、广狭之殊;其用则有屈伸、往来、起伏、离合之异;其变化则有久暂、迟速、死活、浓淡、巧拙之等。虽一时同观之人,若心志不专,瞻视不定,或见其左,则遗其右;或睹其后,则失其前。故语之以浓者、久者、死者、迟者、拙而粗者,则人之所见皆同;语之以淡者、暂者、活者、速者而精巧者,则人所见各异。诚所谓天开活画,百巧备藏于中。人皆远而望之,各随其所见,而积压自以为然。如已有所见,已以为然。人已同有所见,人已同以为然,而众人或以为不然。众人皆所见,众人皆以为然,而未见者又或以为不然。已以为然者,已固信之,而人或疑之。人皆以为然者,人固信之,而已或疑之。人已同以为然者,人已固同信之,而众人或疑之。众人皆以为然者,众人固皆信之而未见者又或疑之。众人皆以为然者,众人固皆信之而未见者又或疑之。诚乃天下神怪之至,而不可不知者也。将谓有主之者耶?杳杳冥冥之中,谁从而为之,余回不得而知之也。将谓无主之者耶?奇奇异异之事,何从而有之,余亦不得而知也。不知而不问焉,则终于不知而已矣。将就知者而问之,神怪之事,对人所不语也,予将孰问欤?近而求诸余身,将问诸余心,余心无言而有知也,将告余曰:“昆虫草木,固物也;日月星辰,亦物也,究而极之,其所以为神怪之至,均为造化阴阳之实理,历万古而不易者也。”故因以记之。

    题记:本文以议论起结。中间描写观赏海市的一段,极尽铺叙排比之能事,腾挪变幻之姿态。作者用通俗的文字,迭出而常见的比喻,把海市蜃楼规模的宏伟壮丽,结构的精致奇巧,变化的神幻奇诡描绘的淋漓尽致。文章在海市的各种变化之间,都用作者的观感和心理活动作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议论受柳宗元《小石城山记》的影响,但过于冗长。作者虽不能正确解释各种海市的变化的原因,但他关于人们所见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的议论,以及他把神怪之至的现象,归之于物质的变化,认为这是历万古而不易的,这种认识颇具哲理。

    作者简介:杨瑀(1285…1361),字元诚,元杭州人。天历间(1329年左右)擢中瑞司典簿。迁任奉议大夫,太史院判官。至正十五年(1355)改建德路总管。进阶中奉大夫,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至正二十年(1360)致仕。著有《山居新语》四卷。

    。。。

 ;。。。 ; ;
●辽夏金元 游江阴三山记
    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

    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他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舟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两山之间,浦溆萦带,北通江口,地名石堰。既而舟转岸曲,板桥为梁,即三山坞。其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鸟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若古朱陈村焉。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楹篁苍翠,石磴丹,或颇然如屋,或顽然如虎;洼然而湫,林然而壁;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豁,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氵泰市桥而泊焉。

    嗟夫!一元之气,融融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诗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亻兀,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

    题记:作者工诗文,擅山水,所以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清新明快的语言,绘制了一幅江南的山村水乡图:河渠交错,岸柳掩映;丘冈连绵,屋瓦参差。然后,还以闲适的目光摄取了一幅农家乐图:翁儿妇姑各操其业,鸡犬豕牛各得其所。最后,作者认为江阴诸山,比之于苏州灵岩,无锡惠山,不稍逊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