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二)-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凰撬徒吮敬宄し⑿⊙а啊?嗄训募沂罚独У纳睿顾茉缇投梦笕朔钟恰K幻娑潦椋幻胬每斡嗍奔洳渭永投T谘@铮叭险婵炭啵钍芾鲜屯堑脑扪铩<依锫虿黄鸨誓窖猓图窭词髦ψ鞅剩诘厣狭废靶醋帧S錾喜欢奈侍猓苁且案实祝欢ㄒ鏊涫龇讲虐招荨9Ψ虿桓河行娜耍燎诘暮顾沼诨焕戳擞判愕难俺杉ǎ好看慰际裕某杉ǘ济星懊! 「咝”弦岛螅捎诩彝ゾ美眩旁埔菸薹ḿ绦В坏玫奖鹑思依锇锕ぁK淙凰刻於即釉缑Φ酵恚且挥锌栈故亲ソ羰奔淇词檠啊�1908年,广州陆军小学招生,经赵士槐动员,张云逸前往广州报考,结果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陆军小学的生活紧张而艰苦,但张云逸仍然专心致志,全力以赴。由于他学习刻苦,每次考试成绩他都遥遥领先,经常得到学校的奖励。当时正值满清丧权辱国,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他同进步学生一起暗中传阅革命进步书刊,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逐步成长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危的青年爱国者。1909年10月,他同同班的几位爱国青年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那一刻起,他决心为推翻腐朽的清政府贡献自己的一切。 二、投身革命潮 掌握领导权 1911年夏天,张云逸同十多名同盟会会员离开陆军小学投身辛亥革命。他从广州到达香港后,积极参加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奉命培训一批准备参加起义的革命志士,教他们练习射击、投弹、刺杀以及利用地形、地物作战等基本军事知识。 这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迅速取得了胜利,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10月中旬,张云逸所在的这支革命军队,同其它起义军一起,相继向广州进逼。他担任革命军炸弹队队长,负责为大部队的进攻扫清道路。11月9日,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歧被迫同意脱离清政府独立。湖南、陕西、云南等十多个省也先后宣告脱离清政府“独立”,反动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1912年,张云逸由革命政府派送到广州陆军速成学校学习。1915年,袁世凯称帝,张云逸不满袁世凯的复辟行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张云逸随军参加了北伐战争,由于他英勇善战,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参谋长。1926年10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张云逸毅然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转赴上海。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侥幸取胜,任命俞作柏为广西省政府主席,李明瑞为广西省绥靖司令。他们为巩固政权,请求共产党派干部来广西协助。中共中央为发展广西革命事业,便派邓小平、张云逸、叶季壮等几十名共产党员,由邓小平领导,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进入广西。张云逸经老朋友陈策(不知张为共产党员)的介绍,受到俞作柏、李明瑞的重用。 张云逸到南宁后,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党员俞作豫(俞作柏的胞弟,李明瑞的表弟)向李明瑞建议创办教导总队,经李明瑞同意,由张云逸担任总队长。教导总队有三个营九个连共千余人,张云逸首先在连队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党员,两个月便发展了300余名###员。又通过党组织建议,一个多月后张云逸兼任警备部队第4大队的大队长。上任伊始,他从教导总队调来百余名党员改造这支旧军队。这样,这两支军队的领导权完全控制在我们党手中,百色起义便有两支武装力量了。通过党组织向俞作柏、李明瑞提议,张云逸被任命为南宁警备司令。 三、风云突变 百色起义 俞作柏、李明瑞到南宁执政没多久,中央派干部协助他们才三个月,他们脚跟还未站稳,就不听劝阻而冒险反蒋,于1929年10月1日在南宁召开反蒋誓师大会,率仅有的三个师开赴广东攻打亲蒋军阀陈济棠。俞、李带领的部队刚到桂平,他们手下的几个师长、旅长吕焕炎、杨腾辉和黄权等即被蒋介石用重金收买叛变,把三个师全部带去投降了蒋介石。俞、李被免去职务,只得匆忙逃回南宁。俞、李失败的消息在教导总队中引起了一场大骚动,许多学员闹着要离开去投靠蒋介石。张云逸和其他负责人采取紧急措施,稳定学员情绪,消除他们的顾虑。结果,执意要走的学员只有一百人左右,教导总队得以稳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云逸小传(2)
此时,张云逸果断地利用警备司令的职权,打开军械库,得步枪五六千枝,还有大炮、电台和大量弹药。邓小平令人早已备好十余艘汽轮和木船,从水路沿右江而上,运走军械和弹药。张云逸则率领教导总队与警备第4大队步行向百色撤退。 部队到达百色后,党组织派人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与请示,党中央决定于1929年12月11日广州暴动两周年纪念日,在百色命名红7军,举行百色起义。起义当天,5千多人汇聚百色东门广场,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成立典礼。大会庄严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成立,公开了红7军及三个纵队领导人的名单。中央任命张云逸为红7军军长,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豪人为政治部主任,龚鹤村为参谋长。这样,又一支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诞生了。 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举行,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和右江革命委员会,俞作豫任红8军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7军、红8军总指挥。红7、红8军的诞生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广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四、严明红七军 横渡乐昌河 张云逸和邓小平领导的红7军军纪严明,深受人民群众爱戴和称赞。1930年4月初,红7军攻下宜山县怀远镇时,军风甚好,被人民群众称为“好军队”。进入苗山时,红7军部队尊重苗胞的风俗习惯,不乱鸣枪,不拿群众东西,用银元同他们平等交易,受到了苗胞的热烈欢迎。红7军进抵广东连州城南门外,住不到祠堂或公房的连队便露宿于民房屋檐下,数九寒天也不进老百姓家去扰民。战士讨水喝也是站在门口等待主人端水出来。一天深夜,有位贫民小贩陈贤信看见哨兵冻得发抖,他便烧了堆柴火给哨兵取暖。政治部知道此事后便派人把钱送给他,他很感动地说:“自盘古开天地,从来未见过如此好的军队啊!”连州城内的反动派放火烧城外民房,想驱赶红7军,战士们冒火为民救出药材、布匹和火油等。群众感慨万千:“国民党杀人放火,共产党灭火救人!”红7军忍饥受寒也不犯群众秋毫,部队冒风雪向湖南江华进军中,由于饥寒交迫死了80多人。 1931年2月5日,张云逸军长率领红7军从梅花村到达杨溪渡口,准备从这里横渡乐昌河,然后去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经过观察,决定邓小平、李明瑞率第55团先过河,张云逸率第58团及军直属队作掩护。当时只有两只船,在第55团和第58团一部分部队过了河以后,大批敌军从韶关赶来,直扑乐昌河,过河的红军与敌军展开激战。由于敌军不断增加,第55团被迫北退,与未过河的部队失去联系。情况非常危急,张云逸当机立断另觅蹊径突围。他探路归来,沉着地与叶季壮等同志研究后,决定组织未过河的600余人后撤30余里,并当众表示一定会战胜困难。部队连夜赶了30多里路,在一个小山村宿营。又累又饿的战士们一倒头便睡熟了。张云逸也已经两三夜未合眼了,但为了部队的安全,他与叶季壮及共产党员和干部负责放哨巡逻,让大家睡个好觉。第二天,部队终于绕过乐昌城到达乐昌河上游的坪石一带,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利用几只船顺利地渡过了乐昌河。 五、黄挪潭歼敌 桥头镇会师 红7军58团横渡乐昌河后进入湘南,张云逸军长带领部队向江西苏区前进。1931年2月中旬,部队到达湖南酃县黄挪潭的平湖、上洞一带。不久,汝城土豪恶霸、民团团总胡凤璋带领1000多人的地主武装进犯黄挪潭。在张云逸军长的统一指挥下,红7军58团和酃县赤卫队、黄挪潭区赤卫队密切配合痛击敌人。红7军充分利用黄挪潭险要的地理条件,在当地人民的掩护下,隐藏在有利于伏击敌人的半山腰。当敌人进入山沟时,突然向敌人发起猛攻。当敌人退到下坪松田埂时,又遭到我军迂回部队的阻击。结果,敌人在红7军正面追击部队和迂回部队的夹击下,被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红7军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这次战斗的胜利鼓舞了我军和黄挪潭人民的斗志。 1931年3月下旬,红7军58团和独立师第3团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永新城,同独立1师和红20军会合。中共湘赣省委决定成立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各路红军,由张云逸任总指挥,红20军政委曾炳春任政治委员。4月初,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张云逸等指挥红7军、独立1师和红20军进攻敌人盘踞的永阳镇。张云逸在前线指挥战斗,敌军向他的指挥所扑来时,他带领身边的一个排同他们展开激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后莫文骅带领战士与独立师一起配合打垮了敌军主力。永阳战斗后,张云逸带领红7军58团南下寻找横渡乐昌河时失散的55团。4月,红7军55团和58团在永新县的天河重新会合。随后,红7军、红20军和独立1师在张云逸、李明瑞人的领导下,攻打安福县,取得重大胜利。接着,红7军又与其他部队配合,接连攻克茶陵、安仁、酃县、遂川等县。 1931年7月11日,红7军奉命从良口渡过赣江,进入中央苏区,22日,与中央红军在桥头镇会师。从此,红7军成为中央红军的一部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对红7军的战绩和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授予“转战千里”的锦旗。 六、路西反摩擦 组织大反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云逸小传(3)
1935年,由于党内左倾路线及李德的错误干扰,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长征。红军主力长征后,张云逸奉命留在江南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云逸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朱德通电抗日的精神,发动广西各团体一致同意通电抗日,敦促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正式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1939年5月5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任总指挥。11月,在蒋介石的策划下,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高潮。张云逸在江北指挥部领导了我军反对桂系顽固派制造摩擦的斗争。 当时,桂系的李品仙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是积极###的代表人物。他先是以“捉人”为名对我军寻衅,继而发展成对我新四军第4支队和江北指挥部的进攻。1940年1月,李品仙召开###会议,然后接二连三地在皖东挑起了一系列###摩擦和对我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妄图把新四军江北部队完全消灭,切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张云逸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取得了定远、半塔集等反对桂系顽固派的重大胜利,还在定远建立了华中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张云逸在反对桂系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中,成功地运用了党中央所制定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得到毛主席的肯定与赞扬。毛主席在代表中共中央写给东南局的指示中说:“实行针锋相对的政策,我们是有理由的。凡一切有理之事,不但我党中央应该提出,我军的任何部分均应该提出。例如,张云逸对李品仙,李先念对李宗仁,均是下级向上级提出强硬的抗议,就是好例。” 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日寇的力量逐渐削弱。1945年8月9日,毛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实行广泛的进攻。从8月9日到22日,华中军民在张云逸的部署和指挥下,解放县城17座,重要市镇200个,歼灭日伪军12000余人,取得了战略反攻的初步胜利。之后,张云逸根据中央指示,领导华中军民进一步展开了对日伪的进攻,从8月22日至9月2日,又解放了县城15座,重要市镇200余个,歼灭日、伪军12000余人,取得了战略反攻的决定性胜利。 在战略反攻中,华中军民在张云逸主持的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延安总部的命令,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我军占领了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的广大乡村和许多县城,并把苏中、苏北,淮南、淮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