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二) >

第18章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二)-第18章

小说: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围态势。战役进入合围阶段后,刘邓首长采取分而治之战法,一面派部队阻击从石家庄南下之敌;一面派部队牵制从安阳北上之敌;同时命所部袭击、割歼、疲惫当面之敌,在对敌实行军事打击之时,辅以政策攻心瓦解敌人,促动摇之敌起义。此时,国民党新8军军长高树勋经我党派进该部的共产党员王定南多次做工作,迫于我军威压之势,于10月30日在战场率部起义。随之,我军采取“围三阙一”战术,故意网开一面,诱敌突围,进入我军预设伏击圈。陈再道率第2纵队配合其他兄弟部队勇猛地向敌人发起冲击,打得国民党军溃不成军。此役,我军共歼敌孙连仲部两个军计万余人,敌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40军军长马法五被俘。  

陈再道小传(5)
但是,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为实现其“三个月消灭###”的狂妄计划,又从豫西、陕南抽调三个整编师,从淮北、徐州调来一个军、两个整编师,加上原在郑州、新乡、开封、商丘等地的七个整编师,共十四个整编师、三十二个旅计30万人,迅速集结,准备对我冀鲁豫军区腹地荷泽发动进攻。面对严竣的敌情,刘邓首长决定挟胜利之威发起定陶战役。发动此次战役时,我晋冀鲁豫部队仅有四个纵队,约5万人,在数量、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刘邓首长仔细研究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发现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系敌军主力,其与整编第47师虽齐头并进,但有8至10公里间隙,便于我军分割围歼,于是果断决定将我第3、第6、第7纵队主力集结于定陶地区,调陈再道指挥的第2纵队至东明东南地区,组成两个集团;以第2纵队(欠第4旅)、第6纵队共五个旅组成右集团;以第3纵队(欠第9旅)、第7纵队共四个旅为左集团,共同担任歼灭敌整编第3师的任务。9月5日下午,敌整编第3师被我军诱至大小扬湖预设战场。午夜,我军突然向敌发起总攻,至6日上午,歼敌一个团。随后,陈再道率第2纵队配合第3纵队、第7纵队歼敌一部,使敌整编第3师遭受重创。敌师长赵锡田见势不妙,企图率部南逃,敌军刚刚离开工事,我军从四面八方冲上来将敌逐个分割,迅速全歼敌人,敌师长赵锡田也被我军活捉。围歼整编第3师一仗是一场恶仗、险仗。战斗中,敌军火力凶猛,固守阵地,死不投降。陈再道所部第2纵队及王近山所部第6纵队指战员在战斗中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敢于刺刀见红,令敌人闻风丧胆。我军虽然伤亡较大,但使部队得到了强化攻坚锻炼。  1947年,在晋冀鲁豫战场上,我刘邓大军越战越强。继定陶战役之后,我晋冀鲁豫部队在鲁西南战役中,一举在羊山集又取得全歼国民党军四个整编师、九个旅共6万余人的空前胜利,接着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在这一重大行动中,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四个纵队分三路向中原大别山挺进:第3纵队为东路,第1纵队为西路,第2纵队和第6纵队为中路,分路直奔大别山腹地,刘邓首长及野直指挥机关随中路军前进。8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开始了!我10万大军按照原计划跨越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层层屏障,沿路扫除国民党军拦截障碍,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向大别山挺进,于1947年夏末到达大别山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陈再道率第2纵队紧密护卫着野司机关及刘邓首长,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排除千难万险,终于胜利抵达目的地。陈再道——这个湖北出生的虎将阔别18年后又回到故乡的怀抱,说不出心里有多么激动!他捧一把故乡的土,禁不住热泪涌流……  部队到达大别山后,陈再道奉命率第2纵队与第1纵队、第6纵队一个旅、中原独立旅共九个旅在大别山北麓的商城、罗山地区牵制敌人,掩护兄弟部队展开。接着,陈再道率部在商城以北河风桥地区与敌军打了一仗,由于部队初来乍到,地形不熟悉,虽未能达到预期作战目的,但调动了敌第48师、第7师从新县、宣化店地区回援,掩护了我军展开。不久,陈再道率部配合兄弟部队在商城光山附近连打两仗,歼敌新17旅一个团,击退了敌增援部队第855师的进攻。这样,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九个旅的兵力将敌牵制抑留在大别山北面,而以五个旅的兵力分别向鄂东、皖西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了十七个县的民主政权,取得了立足之地。  这年10月初,为了反击敌军七个整编师对我大别山北部主力的合围,陈再道奉刘邓首长指示,率第2纵队配合第1纵队及中原独立旅乘虚出鄂东,寻机歼敌,于10月8日至10日,歼灭了驻歧亭、柳子之敌第56师新17旅旅直及所属第1、2团,攻克李家集,歼敌第25师一个营,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长江北岸敌军,连克团风、浠水、广济、英山等城镇。10月下旬,刘邓首长集中第1、第2、第3、第6纵队,将蒋军第52师诱至高山铺的崇山峻岭间一举将顽敌全歼,计歼敌一个师部两个半旅共万人。陈再道率第2纵队作为预备队亦参加了此次战役行动。11月下旬,蒋介石成立了一个“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白崇禧任主任,总揽豫、皖、赣、湘、鄂五省军政大权,他叫嚷与共产党逐鹿中原,确保长江大动脉,组织了十五个整编师又三个旅的兵力(计三十三个旅),对大别山围攻。  此时,转眼进入寒冬腊月,刘邓大军千里南下,衣服单薄,过冬成了大问题。在刘邓首长的指示下,陈再道所率的第2纵队自己动手买土布、染布,缝制棉衣,顺利解决了部队过冬问题。接着,刘邓亲率由第1、第2纵队及中原独立旅组成的西路突围部队出击鄂东南,寻机歼敌,尔后集中十个旅一举歼灭跟进的国民党军第40师、第52师82旅万人,粉碎了敌人的重点扫荡。不久,我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第12纵队从根据地出发来到大别山,并送来了一批新战士和伤愈归队的指战员,第2纵队各旅也及时得到兵员补充,战胜敌人的信心更足了。随之,刘伯承司令员为了分散敌军,率第1纵队跃入外线,北渡淮河,在淮西区展开,陈再道的第2纵队及第3纵队、第6纵队等部在邓小平政委的指挥下留内线作战。经一个月战斗,到12月底,歼敌万余人,收复了太湖、黄山、金寨、广济、潜山、黄梅、礼山等10余座城,继而回师许昌、信阳扩大战果,连续歼灭了敌第5兵团整编第3师,给敌第20师以歼灭性打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陈再道小传(6)
1948年2月24日,野战军前方指挥部与中共中央中原局及后方指挥部会合于安徽临泉以南的韦寨,又奉中央命令筹划与华东野战军展开围歼国民党军主力的大战役。  此时,晋冀鲁豫野战军奉命改为中原野战军。  1948年3月,我陈(赓)谢(富治)、陈(士榘)唐(亮)两兵团发起进攻,一举攻克河南大城市洛阳、开封。5月2日,陈再道指挥的第2纵队与陈赓指挥的第4纵队及华野第10纵队联合发起宛西战役,解放县城九座,歼敌万余人。  6月17日,我军发起豫东战役,华野歼灭敌邱清泉部等9万余人,中野负责阻击胡琏、张轸部北援,亦歼敌7000人。  7月16日,我中野第6纵队举行襄阳战役,一举解放襄阳,歼敌万人,活捉国民党大特务康译。  11月上旬,我中野、华野联合发起淮海战役。11月10日,华野部队将黄伯韬所率国民党第7兵团包围于碾庄,经十一天激战,全歼该兵团。此时,我中野各纵队转入徐蚌线作战,经请示中央,决定发起歼灭敌五大主力之一黄维所率敌第12兵团的战役。11月25日,我军将敌第12兵团包围在宿县以南的双堆集。黄维兵团系蒋军五大主力之一,全副美械装备,并配有飞机、坦克及重型火炮,要歼灭它谈何容易。总前委决定,将我军组成三个集团对敌围攻:由陈赓率东集团,陈锡联、陈再道所率第2、第3纵队组成西集团,王近山指挥第6纵队及陕南12旅等部组成南集团,于12月6日对敌发起总攻。陈再道所率第2纵队在对敌进攻中,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不怕伤亡,前仆后继,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激战至15日,终全歼黄维兵团10万余人,生俘敌兵团司令黄维。这次战役,是陈再道参加革命军队以来历时较长、伤亡较大、危险最大、胜利最大的一仗。打扫战场时,陈再道望着倒下的战友们的遗体,心中十分难过,但当他看到一群群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兵从自己身边低头走过时,他的脸上又露出胜利的微笑……  此后,在刘邓首长指挥下,陈再道率领的第2纵队和兄弟部队一道,参加百万雄师强渡长江的渡江战役及进军大西南的战役,直至全国解放。  全国解放后,陈再道历任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陈再道同志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84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作者点评
提到陈再道,人们往往会想起文化大革命中武汉出现的“七二○事件”,该事件惊动了中南海的所有人物,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出面,林彪和“四人帮”也直接插手,一时江城风云变幻,陈再道成为全国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了。但是毛泽东对陈再道充分信任,他说过他不相信陈再道会反党。因为他知道陈再道战斗的一生,是时刻和党站在一起的。  陈再道出身贫苦,父母双亡后,成为孤儿,苦难的生活使他对革命有着极端强烈的追求,走上革命后又一无牵挂,因此意志十分坚定。英勇的作战表现使他很快脱颖而出,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等,然后一步步地走上了中上层军事领导岗位。由于他出身贫苦和文化不高,凭着一种朴素的阶级感情参加革命。而又正是有了这种纯朴的感情,他才能在革命战争中永远保持对党的忠诚、对毛泽东的崇敬。在他一生军事活动中,虽然他不太能辨别党内斗争的复杂性,早年也不知道什么是“左”倾路线,什么是“右”倾路线,但是他对上级的命令是毫不犹豫地执行的, 无论是革命艰难困苦时要他暂时离开部队,还是战争残酷阶段要他率领部队开辟根据地,他都从不怀疑党的决定,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而且往往有所建树,成效颇为壮观。他的文化和军事指挥水平是通过自学提高的,并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加上党对他的培养,革命时代的风云际会对他的锻炼,他几乎没有什么挫折地走进了共和国将军的行列。  枪林弹雨,浴血杀敌,金戈铁马,叱咤风云,这都是战争年代无数军人和将领走过的共同道路,然而有的人牺牲在战场上,为革命的成功英勇地奉献出生命;有的人离开了革命队伍,对革命的成功产生过深深的怀疑;有的人叛变了,给革命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但绝大多数革命者只要没有牺牲,就把个人利益和党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步步走向胜利。陈再道就是如此,他的一生和党与军队密不可分,和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心心相连,永远对革命充满信心,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这一点是经过革命战争的考验和和平建设时期的事实证明了的。他没有因战斗一时处于劣势而动摇过革命意志,也没有因受伤离开长征队伍,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党忠诚,从思想根源上来说,就是纯朴的麻城山区农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信仰和对伟大领袖的高度崇拜。也许是陈再道把山民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化作对革命事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成就了他的将军事业,也铸造出共和国一位将军的独特形象。   。 想看书来

陈明仁小传(1)
1903年4月7日,陈明仁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陈家岭的一个农民家庭。陈明仁的祖辈都是勤勤恳恳、日夜劳作的种田人,他的祖父叫陈申其,祖母杨氏,耕种了10余亩水田以维持全家生计。到了他父亲陈保廉的手里,家道振兴,渐渐置办了200余亩田产,每年可收千担(一担一百斤)谷租,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户。他是家里的长子,下面有明礼、明智、明信、明陶(生母樊氏病故后,由继母江氏所生)四个弟弟。  1910年,陈明仁入当地私垫读书。陈明仁小时调皮,五六岁时,常爬到神龛上将祖宗牌子拿下来当玩具,惹得管教甚严的祖母破口大骂。但他聪慧敏捷,在读私塾时,陈明仁特别用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先生称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