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二)-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树声小传(1)
王树声,原名宏信,乳名国萌,1905年5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家有兄弟姊妹10人,他排行第五。 王树声的祖父是个清末科举场上的失意者,在家乡靠教私塾兼行医度日。他的两个儿子,是治家过日子的能手,仗着一身好力气,加上勤劳节俭,所以,到中年时,家境殷实,生活富足,并有雇工,还放了一点债,算得上是地主人家。王树声6岁那年,王家一分为二,他的父亲分得一半家产。可是,在王树声10岁左右时,其父母先后被病魔夺去生命。年过花甲的祖母,挑起支撑全家、抚育一群幼小孙儿的重担,艰难度日。 在父母病故前,王树声和兄弟们同在乡塾读书。父母去世后,家境日衰,老祖母让王树声的兄弟退学,独留下他一人继续就读。聪颖的王树声埋首书卷,攻读不懈,终于在1923年考入麻城县高等小学堂,并以优秀的成绩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麻城高小进步老师王幼安对少年王树声影响很大,王老师在国文教学中,常结合课文,联系现实,向学生们讲述清朝的腐败无能、列强对我国的侵略等内容,每次都讲得声泪俱下,引得满堂一片悲愤。他还秘密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在家里设置一个隐蔽的书房,藏有许多进步书刊。王树声和同窗好友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渐渐地,王树声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明白了中国深受灾难的根源,要改变中国现状,只有起来斗争。 1924年底,王树声从麻城高小毕业。这年,祖母年老体弱无力再当家,不得不使几个孙儿各立门户。王树声被迫辍学,负起赡养祖母、照料家业的重担。后来他回本乡当过塾师,充任过乘马岗初小校长。但王树声的志向并不在此,他渴望奔向海阔天空的大社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就在王树声苦闷、彷徨的时候,他的好友桂步蟾、徐其虚等由省城带回北伐军的消息,并向他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国共合作的情况。王树声大受鼓舞,欣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他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名战士。在王树声的影响下,一批乡邻包括他的兄弟和妹夫都先后加入了共产党。1926年10月,中共乘马岗区支部成立,王树声任第2乡中###小组组长。他们还组织农民协会,王树声任乘马岗区农民协会组织部长。在热火朝天的农###动中,王树声带头动员自己的兄弟姐妹向本家的佃户宣布,今后再不收租收息,并当场退佃、退押,焚毁地契、借约。农友们感动得奔走相告,疑虑消除,真心实意地跟王树声一起干革命。王树声还亲自狠斗了自己的舅公——与农会过不去的外号“麻城北乡一只虎”的恶霸大地主丁枕鱼和他的儿子、外号“吃人狼”的丁岳平。 1927年春节,麻城北乡一些逃到外地的土豪劣绅勾结国民党右派,以麻城县代理商会会长和工贼为代言人,要挟国民党麻城县党部释放被关押的土豪劣绅,并扬言要砸烂县农会。就在他们要下毒手的时候,王树声带领数千农民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县城,严惩兴风作浪者。这一行动大大提高了麻城县农会的威望。事后,王树声升任县农会组织部长。不久,中共麻城县委正式成立,王树声任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逃窜河南的麻城土豪劣绅纠集当地反动红枪会上万人反扑回来,为首的就是丁岳平等人。他们一路烧杀掠抢,血洗乘马岗、顺河两区,最后包围县城。王树声带头迎敌,但寡不敌众,县城处在反动红枪会的重重包围之中。王树声主动请命,只身突围去省城求援搬救兵,解除了县城之围。并对罪大恶极的丁枕鱼等人进行公开审判,正法。 1927年9月,王树声等中共麻城县委领导人按“八七”会议精神,雷厉风行地开展宣传暴动和组织工作,在麻城和黄安两县发动了“九月暴动”。由于缺乏起义经验,加上国民党派兵干扰,斗争暂时停顿了下来。随后,中共湖北省委派吴光浩等组成中共鄂东特委,加强对黄麻地区的领导,并于11月初在黄安七里坪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作出了武装夺取黄安城,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的决定。11月13日,王树声和吴光浩等带领农民自卫军、义勇队,在成千上万挥动着大刀、长矛、鱼叉的农民协同下,一举占领黄安古城,把革命的红旗插上了黄安城头。18日,大别山区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工农政府成立。与此同时,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农军为第1路军,麻城农军为第2路军,王树声为第2路军分队队长。不久,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突然袭击,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吴光浩决定工农革命军大部分转移到黄陂一带,由王树声率领少数人在黄、麻北部坚持斗争。 由于孤军奋战难以进行,王树声决定分散活动,四处寻找党组织和大部队。1928年2月的一天,化装成小商贩的王树声,穿过枪林弹雨,终于在罗田县三里畈找到外出转战的战友们,得知吴光浩率领鄂东军的70余名战士,冲破敌人的封锁,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的黄陂县木兰山,改番号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王树声随即登上木兰山,被任命为第7军第2分队党代表,他和队长廖荣坤一起,率部在麻城南乡一带活动。他们和其他三支兄弟队伍,在木兰山区使用游击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逐渐改变了原先被动挨打的逆境,并恢复了黄、麻老区,开辟了柴山堡新区。5月,黄安和麻城联合县委会成立,王树声为县委委员。7月,第7军纳入全国红军统一建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下辖四个大队,对外称团,王树声为第1大队亦即第91团党代表。几个月后,中共鄂东特委重新组成,王树声为委员。随后,王树声率部与第2大队一起南下游击,先后打垮乘马岗、顺河等地四个反动民团和麻城一营敌军的“清剿”,收复了乘马岗、顺河老区的大部分地方。
王树声小传(2)
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原驻黄、麻的桂系第18军大部被调走。红军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由柴山堡分头出击。王树声率第1大队与第3大队一路共同攻打反动派势力最猖獗的黄安北部,先拿下禹王城,再攻熊家畈,三克涂家湾,拔除了起义老区内的几个“钉子”,使这一带红色区域连成一片。6月、7月间,王树声和他的战友们,又先后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年底,鄂豫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和首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相继召开。1930年春,鄂豫皖边特委成立,统一领导这里的三块革命根据地和三支红军,实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930年4月,鄂豫皖的三支红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原第11军第31师改编为第1军第1师,下辖五个大队,王树声任第1大队大队长。不久,蒋、阎、冯军阀大战爆发,驻鄂豫皖边的蒋系军队调出参战,根据地周围敌人守备空虚。红1军领导人利用这一向外发展的好机会,兵分两路,向皖西和京汉铁路南段进击。6月中旬的一个夜晚,王树声所在的红1师,在师长徐向前指挥下,由大悟的二郎店直扑杨家寨车站,全歼守敌两个连,缴枪百余支。战后,全师由五个大队扩编为三个支队和一个特务大队,总兵力由800人发展到1200多人。王树声为第1支队支队长。不久,敌军开始反扑,王树声率第1支队与第2、第3支队一起奋战,不到半天,全歼敌团长以下千余人,缴枪800多支。接着,红1师进行第二次扩编,将三个支队编为第1、第2两个团,兵力增至1500多人。王树声为第1团团长。 1930年冬,蒋介石对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连续“围剿”。王树声部作为鄂豫皖红军的一支主力,多次随徐向前等首长纵横驰骋,在反“围剿”中立下汗马功劳。11月上旬,红1军先发制人,从南线对敌发动反击。王树声指挥第1师第1团和三个兄弟团协同,击退黄陂北部地区守敌,进而挥师突袭谢店,在消灭夏斗寅部一个营后,又乘敌不备,冒雪夜袭新洲县城,全歼刚撤退至此之敌,缴获大批军需物资。12月中旬,王树声奉命率部再次出征,从敌人手中夺回了皖西根据地中心金家寨,继而克麻埠、独山、叶家集,直逼六安、霍山,并在东、西香火岭将反扑之敌打得溃不成军。至此,敌人对皖西根据地的“围剿”被粉碎。 1931年1月中旬,红1军在麻城长竹园与新由黄梅、广济转战来的红15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邝继勋、徐向前分别担任正、副军长,下辖两个师、一个独立团,王树声被委任为第10师第30团团长。1月下旬,王树声率部参加围攻麻城磨角楼的战斗,击溃敌援兵四个团,之后又奉命率部攻打易守难攻的重镇新集。在经过艰苦战斗仍未果的情况下,王树声发动大家献计献策,想出了一条妙计:明里,继续不断向敌人挑战,吸引其注意;暗地,在远处对着城墙挖坑道;同时,动员群众收集土炸药和秤砣碎铁,装入棺材,以坑道爆破攻城。终于在2月10日用此计攻克新集,全歼守敌。王树声和他的30团随之名声大震,新集后来成为鄂豫皖边区首府。3月,王树声指挥的30团和其他兄弟团经过多次激战,先后粉碎敌人发动的第一、第二次军事“围剿”。取得两次反“围剿”胜利的鄂豫皖根据地,更加巩固、繁荣。红军的战斗力显著提高,部队编制由原来的三个师增至四个师。战功卓著的王树声被提升为第11师副师长兼32团团长。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黄安列宁市(七里坪)宣告成立,下辖第4和第25两军,全部兵力达3万人。徐向前任方面军总指挥,王树声为第4军第11师师长。 红四方面军成立不久,敌人就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军事“围剿”。王树声率所部11师,在黄安独立团配合下,迅速攻占敌人外围最大的据点和援敌的必经之路高桥河和桃花镇,全歼敌一个团,完全切断黄安之敌与外地的联系,随后两度击溃增援敌军,敲响黄安之敌的丧钟。12月22日,红军攻破黄安城,俘虏敌师长赵冠英及其下属5000多人。为纪念这一战役的重大胜利,黄安由此改名为红安。 1932年1月13日,红四方面军北上豫南,发动商(城)潢(川)战役。王树声率领的红11师先作为正面攻击部队与敌交锋,后又作为全军的左翼配合兄弟部队迎击援敌,前后仅10余天,就解放了商潢公路沿线广大地区,歼敌5000余人,使蒋介石的嫡系第2师受到毁灭性打击,师长汤恩伯被撤职。但王树声也在这次战役中身负重伤。这时,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实行肃反扩大化,王树声因一贯作战英勇,这次又负了重伤,才幸免于难。四个多月后,王树声伤愈,被调任红25军第73师师长,率部参加了消灭张钫第20路军的潢(川)光(山)战役。 1932年秋,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红四方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了,广大红军将士被迫撤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开始战略大转移。他们历经千难万险,于1932年底进入陕南,然后集中力量向南,拟创建以川北为中心的川陕边根据地。王树声率领的73师作为全军开路先锋,经过两天急行军,翻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大巴山,进入川北,全军主力相继到来。随即,王树声采取四面包围的挖心战术击溃薛岳部主力一个团。1933年2月1日,王树声陪同徐向前总指挥,率红军健儿进入南江城。在这里,红军执行严明的纪律,不骚扰百姓,并打开反动衙门的黑监狱,解救被关押的阶级兄弟,成立临时革命委员会,把政权交给人民,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然后,王树声兵分四路,很快解放了南江县城周围地区。为了争取民心,扎实进行创建根据地的各项工作,王树声挑选数百名政策性强、作风正派、富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干部和战士,组成多支宣传队和工作队,深入农村,组织群众,帮助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和革命政权,并要求部队在战斗空隙,随时随地做群众工作。广大穷苦农民在红军工作队的支持下,高举土地革命的旗帜,没收地主的田财,建立了自己的各种组织。  
王树声小传(3)
与此同时,四川军阀田颂尧和刘湘受蒋介石之命,先后派兵对川陕边根据地进行多次“围剿”,王树声受命率73师主力,同其他兄弟部队经过十个月奋战,不仅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而且奇迹般地打出一个比原先更广阔的川陕苏区。 其间,红四方面军进行了扩编,由原来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