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冀中"五一大扫荡":鬼子进村 >

第4章

冀中"五一大扫荡":鬼子进村-第4章

小说: 冀中"五一大扫荡":鬼子进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⑦《纵横》杂志,1988年第5期。
  ⑧《武汉会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⑨《三光——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述》,(日)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编,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⑩《华北治安战》,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中译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二册,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冀中平原战歌集》,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冀中分会编,1988年铅印本。
  《吕正操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王平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历史的记忆》,史立德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武汉文史资料》,第26期,武汉市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1986年版。
  《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贺龙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编写,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第二章 冀中、冀中
占据了冀中,不仅可以威胁敌人,还可以保护我方的其他根据地。吕正操将军说:“冀中是晋察冀山丘地带的外围,没有冀中,山地便要孤立起来。冀中直接掩护着冀南和晋东南,使敌人只能够由铁路实行线的进攻,而不能进行面的‘扫荡。’”冀中不仅是其他根据地的外围和屏障,而且也是日后反攻的前进基地。
   。 想看书来

冀中、冀中(1)
翻开河北省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京广铁路由北京经保定、定县、石家庄往南而去。津浦铁路由天津经沧州、泊镇往南而去。北面,是北宁铁路的北京——天津段。南面,在石德铁路通车前,主要的交通干线是沧石公路(沧州至石家庄)。这四条铁路、公路,正好组成一个梯形。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基本就在这个梯形中间。据吕正操将军估算,这个梯形,东西宽度约为200公里,南北长度约为300公里。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一说45万平方公里)。是一块比海南岛(33万平方公里)还大的大平原。在这块大平原上,有着星罗棋布的村庄,密如蛛网的道路,纵横交错的河流。较大的河流有6条:大体成东西走向的有3条,自北向南,依次为永定河、大清河和滹沱河;大体成南北走向的亦有3条,自西向东,依次为潴龙河、子牙河和滏阳河。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吕正操将军指出:“冀中直接威胁平、津、保、石各大城市及敌人之战略生命线——津浦、北宁、平汉三交通干线。”
  的确,当时北平是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和华北伪政权所在地,而“敌人的特务机关是以天津为中心”的,保定、石家庄则驻有日伪高级指挥机构,这些地方,可以说都是日伪心脏地区。而日本人要进攻中国,调兵遣将,要向后方运送掠夺来的物资,又必须依赖津浦、平汉等几条铁路干线,这些铁路,的确是日伪的战略生命线。
  既是心脏地区,又是命脉所在,如果这地区叫敌人占了,则可以保护自己的心脏和命脉;如果这地方叫我们占了,则可以威胁敌人的要害和干线。
  占据了冀中,不仅可以威胁敌人,还可以保护我方的其他根据地。吕正操将军说:“冀中是晋察冀山丘地带的外围,没有冀中,山地便要孤立起来。冀中直接掩护着冀南和晋东南,使敌人只能够由铁路实行线的进攻,而不能进行面的‘扫荡。’”冀中不仅是其他根据地的外围和屏障,而且也是日后反攻的前进基地。1939年,贺龙在冀中时曾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冀中这个地方多好啊!素有“平津门户”、“华北粮仓”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将来对日本鬼子实行反攻,还是个前进基地呢。部队从这里一捅,就可以捅出关外,一鼓劲就可以把日本鬼子赶过鸭绿江。可见,占了冀中,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打击敌人。
  可是,这样的地方,是那么好占的吗?如果把华北比做一盘围棋,冀中则是中间的一块“大空”,日伪早就在周围的城市和交通沿线摆好了子,驻上了兵,围上了这块“大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敢不敢,能不能钻进去而且“做活”呢?应当说,在这个问题上,中###的领导人毛泽东等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讨论全国抗战爆发后的形势及我方的对策。在这次会议上,还只是讲应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用毛泽东的话讲,红军要“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但着重于山地。”尽管在会上聂荣臻“考虑到华北那个地区,还有不少的平原地带”,在发言中使用了“游击战争”这一笼统提法,意思是不要限定是山地,还是平原,但这些问题在会上未及展开讨论。故而1937年9月27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仍说:红军的“拿手好戏”,是“山地游击战(运动战)”。1937年底,吕正操等率冀中部队2000多人,来到路西整训,讨论起冀中的情况,聂荣臻说:从军区侦察得到的情况来看,冀中地区日军兵力相当空虚,伪军伪组织在许多地方还没有组织起来或者基础很差。日军由于兵力不足,打下一个地方后,留下守备的人数很少,有的不派兵,有的派兵大多也只有班排规模……我们将冀中敌人兵力空虚的情况向八路军总部和中央作了报告。据此,毛泽东同志曾指示,要设法在平汉路和津浦路之间的河北、山东两省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聂荣臻接着又说: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主要是在山地,但也可以在平原地区进行,只要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论是山地还是平原,我们都可以牢牢站住脚。吕正操很同意聂荣臻的意见,他说:“冀中平原大得很,日本侵略军兵力不足,根本没法控制这么大的地方,有了群众的支持,我们可以到处走来走去,活动余地是很广阔的。”
  最后,大家得出一致意见: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于是,聂荣臻用手指着地图,向吕正操等人交待任务说:“你们就在平津路、平汉路、津浦路之间,南边以滏阳河为界,搞冀中根据地吧。”
  聂荣臻还鼓励充满信心,准备回冀中大干一场的吕正操说:“你们的实践是有深远意义的,这是我们党在平原上开创的第一个根据地,你们成功了,对于全国其他平原地区的抗战,将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吕正操率部回到冀中后,紧紧依靠地方党和当地人民,发展很快。当时日军正全力南进后方空虚。吕正操回忆说,当时他们都开着吉普车到处跑,那真是冀中的“黄金时代”。采访吕正操记录。1938年4月21日,由黄敬主持召开了中共冀中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党的机构,并统编冀中部队为八路军第三纵队,由吕正操任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孟庆山任纵队副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副司令员。5月初,又成立了冀中行署,由吕正操任公署主任。这样,冀中党、政、军机构均建立起来,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初步形成。
  

冀中、冀中(2)
并不擅长下围棋的毛泽东讲:到敌后去抗战,就要像下围棋一样,先做好“眼”在冀中这样的地方,居然建立了一块根据地,中###的领导人对此一定是感到十分振奋。1938年4月21日,也即冀中区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同一天,毛泽东等人打电报给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等一二九师主要领导,说:“根据抗战以来经验,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面深入群众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当年任一二九师参谋长的李达回忆:“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指示。师首长收到电报后,立即开会研究,决定在河北南部开辟冀南军区,发展平原游击战争。为加强对冀南军区的领导,由徐副师长亲率七六九团、六###团和第五支队到冀南工作。”
  战争年代效率是很高的,五天后,即26日清晨,徐向前即率部出发,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前往送行。望着徐向前等人渐渐远去的身影,刘伯承说:“冀南情况复杂,又是大平原,打游击可比不了山地。向前同志的这副担子可不轻呢!”邓小平说:“这副重担,非他挑不可。”从这个时间顺序上我们不难看出,冀中的确如聂荣臻所说的,“是我们党在平原上开创的第一个根据地。”有了冀中做例子,在能否在平原地区建立根据地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已变得十分肯定,相当乐观了。不过,这是毛泽东给党内高级干部的指示。在公开场合谈及这个问题时,毛泽东仍是十分谨慎的。
  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对即将去敌后工作的抗大学员讲:“抗大三期的同学要毕业了,军委直属单位也有一些同志要到前方工作,我今天来给你们上一课。课题是:古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水浒》上鲁智深曾经大闹五台山,今天聂荣臻同志也在大闹五台山。他率领八路军一部分队伍,在那里建立了第一块抗日根据地。他比鲁智深厉害得多呢!老百姓讲,聂司令下一道命令,平汉路、同蒲路上的火车就开不动了。”
  毛泽东讲,“到敌后去抗战,就是学聂荣臻同志,就要像下围棋一样,先做好‘眼’。我们党要在敌后建立起星罗棋布的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又具体指出:“太行山、吕梁山、大青山、沂蒙山、大别山、洪泽湖、太湖、茅山、四明山、天目山等地,是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最理想的所在。”
  可见,在那时,毛泽东仍主要是把山区看做可以做活的“眼”。
  1938年5月,冀中根据地已初步建立,而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时,仍说在平原地区能否建立长期支持下去的根据地,还需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毛泽东对在平原建立根据地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此前,共产党只在崇山峻岭之中建立过根据
  地,还从没到像冀中这样的敌伪眼皮底下的大平原建立过根据地。党内不少人对此的确信心不足。正如聂荣臻所指出的:“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困难确实更多一些。过去,由于我们党的根据地大多建在大山之中,有的同志就产生了错觉,以为只有深山峻岭才能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太强调了地形的决定作用。”
  十年内战时期,红军战士习惯于在山区作战、生活,乍一到平原,就会觉得空荡荡的不踏实,回到山区,就如同回到故乡一样高兴。程子华在回忆起红25军在1934年的一段战斗历程时,说:“上了伏牛山,战士们都喜形于色,非常活跃。因为长期习惯山地作战,这些天全在平原上紧张的行军作战,很不习惯,现在又上了山,战士们高兴是很自然的。”由此不难理解,一些长年战斗在山区的干部来到冀中,看到这样的地方居然有这么好的根据地,自然感到十分新奇。一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回忆说:我参军后,净是战斗在贫穷的山沟,一直没看见过平原,这次一过铁路,就望不见山了,一马平川,真是村庄稠密,处处饮烟……啊!真是与山地感觉大不一样。如果说,在十年内战时期,曾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对我们党能否在山区创立根据地表示怀疑,那么,在抗日战争阶段,也有人对在平原地区能否打红旗,表示疑问。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怀疑并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要在平原地区坚持抗战,就是要比山区更困难一些。其实,早在1939年,一二〇师政委关向应就曾阐述过这个道理。他说:“经过敌人五次战役‘扫荡’之后,冀中所有城市俱被敌陷。这里必须了解,城与城之间的距离很近,从十八里到六七十里。我们的兵团——游击部队即在这种狭窄的地区艰苦奋斗。”这里提到的“敌人五次战役‘扫荡’”,是指日军从1938年底至1939年初,对冀中的五次围攻,经过这五次进攻,日伪军占去了冀中全部县城和一些重要市镇。
  这样一来,敌军不仅在冀中四周驻有重兵,在冀中腹地,也摆上了子。形势更加严峻。关向应说:从冀中的具体局势看,即可以意识到那是一种怎样艰难的环境。很明显,在那样密集的据点之间的狭窄地区遭到敌人不时的合击,它不能不处在不断的连续行军与作战中。二年来的考验证实了,如果不是素质优良的部队将不可担负起这一个任务。另外因为是在平原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冀中、冀中(3)
利于敌人一切技术兵种行动,所以我们在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