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青山为证 >

第2章

青山为证-第2章

小说: 青山为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外甥从小就没让爹妈少操过心,调皮捣蛋还不停地闯祸。可说来也奇怪,虽然家境好,这小子却没有染上那些绔纨子弟的习气,成绩也很好。

  进教导团的前一夜,林修然奇怪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想不到李德明不屑地说::“舅舅,做人要像人样,干事要多动脑子。人家诸葛亮多聪明的人,外甥可不想当败家子。你看七娃子,除了斗鸡,打麻将,抽大烟,他还能干啥子?依我看,胡伯伯的家业早晚要让他给败光。”

  林修然当时一听这话,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外甥进军队是对的。从此也放心了。

  “子安,你,累不累?要不要换个地方?”该说的话终究要说,林修然艰难地开了口。

  “舅舅,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我现在要走了,一来对不起排里的兄弟,二来也很影响士气。”李德明摇摇头。这个作长辈的,提过好几次让他到自己身边当警卫排长,可从小就调皮的自己还是坚决选择了基层部队。

  “算了,知道你舍不得这些兄弟。”林修然无奈地笑了笑,又叮嘱道:“你从来没有打过仗,战场上的血腥味你也从来没有闻到过,还是要多向老兵学学,尤其是那个孙和,这是一个老兵油子,不管多凶的仗,他都能活下来。”

  “我晓得。”李德###里一阵感动:“我正在学战场上的生存之道。而且我决心改掉我讲卫生的习惯。孙和说我要是不改,上了战场看见脏东西,我还在适应的时候,命就莫得了。”

  听了这个奇怪的论调,林修然忍不住笑了:“莫听他胡说八道。老子每一次看到他,就闻到他身上的那股子酸味。卫生还是要讲的。你还真以为要等到上阵地才看得到脏东西?只怕在前进的路上,你就见惯了尸体碎肉,还怕个求。”

  “明白。原来这龟儿子在给我洗耳朵。”李德明明白被孙和骗了,想起那个还带着唾沫的旱烟嘴,心里一阵恶心。

  队伍又走了十几天,十月初,他们爬过了剑门关,来到秦岭山下。出川抗日的川军将士,终于走出了四川。

第二章 备受冷落
出了四川,天气骤然冷了下来。身着单衣,光脚穿着草鞋的士兵们停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干柴生火取暖。

  好在一路上各级官员的反复灌输,川军的军纪和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天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扰民的事件,这让林修然等人都感到吃惊。好在老百姓也同情和敬佩这样的汉子,有条件的都把房子让出来让士兵们住。这同样让川军的士兵心里感动不已。

  “明娃子,这狗日的才刚到十月份,朗个就就这么冷了?”一边烤着火,孙和一边问李德明。顺手把吸了一口的旱烟递过去。

  李德明拒绝了孙和的“好意”,掏出纸烟,自己点燃了一根,再把烟交给其他士兵。自从上一回让李德明知道孙和在戏弄它之后,他便再也不上当了

  孙和的话顿时让大家有感而发,纷纷议论起来。

  “就是!我们刚出发的时候还汗爬水流的,自从开始爬山以后,一天比一天冷。白天爬的时候还好一点,到了晚上,冷求得遭不住。”另一个班长蒋玉说道。

  “排长,我听这里的老百姓说,现在还要好一些,等再爬高一点,还能看到终年不化的积雪呢。”

  “可不是,老百姓还说过不了好久,这里就要下雪了。妈哟,只怕我还没走拢西安,就要被冻僵了。”

  “你虾子又在唰坛子,哪有十月份下雪的道理。只是这段时间是把我们冷安逸了。”说下雪的士兵遭到了同伴们的一致嘲笑。

  “嗨,这些本来就是老百姓说的,你们不信自己去问问。”那个士兵有些急了,忽然对李德明说道:“排长,你学问多,你说说看。”

  李德明看着火堆边一张张质朴的脸,穿着单衣烤着火还瑟瑟发抖,鼻子一酸,差点没掉下眼泪来。

  “锤子,这烧的是啥子东西,秋眼睛得很。”他抹了抹眼睛,借此悄悄掩饰过去了。然后清了清嗓子,才开始解释刚才得问题。

  “我们已经走出了四川,现在是在秦岭脚底下。南方人和北方人就是以秦岭为界的。你们看这山好高嘛,就是靠了它,才把冷空气挡住了。等过了秦岭,想看到一棵树都不容易,为啥子喃?就是因为冷。那位兄弟没有说错,过了秦岭,我们搞不好就会碰到下雪。”

  一番话让大家脸色大变,隔了好一会,孙和才说道:“明娃子,你说的是不是真的?莫给我们摆玄龙门阵。这要是这样,还大哥求仗,冻都冻死求了。”

  “所以说你虾子狗撵摩托不懂科学,莫文化就是莫文化。”李德明趁机嘲笑孙和话,让周围的士兵哄然大笑,这倒让大家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一把。

  “好,明娃子,你有文化,你懂科学,你晓得不撵摩托。”孙和毫不客气地转弯骂李德明是“狗”,这让笑声再一次热烈起来。

  “你懂个求。”李德明丝毫没有在意孙和的“反扑”:“晓不晓得,翻过秦岭,我们很快就能到宝鸡。到了宝鸡,我们就可以坐火车了。火车你听过吗?你见过吗?坐在里面不用我们走路,只管坐到摆龙门阵、躺着梦周公就可以了。等过两天,火车停下来,把门一开,嘿,西安到了!比千里马又快又稳。”

  李德明的话把孙和问哑巴了。绝大部分士兵一辈子没有出过川,从来就没有听过“火车”这个玩意,这个话题引起了无数的好奇。

  “排长,我以前听团长说过,那个火车神奇得很,是一些安在铁轮子上的铁洋房子,在两条路上跑,比汽车还快。这一回真要是做上了,就洋盘了。”蒋玉以前当过林修然的勤务兵,所以有些东西比其他人知道得多一些。

  “啥子两条路,那个东西叫铁轨。”李德明不客气地纠正着蒋玉的错误。小时候他曾经跟着父亲到南京去过,也亲自做过火车,那时的情景有浮现在眼前。

  他一边比划着一边告诉大家什么是火车,它是怎么跑起来的,它能装多少东西,等等,这些话把包括孙和在内的所有人都牢牢地吸引住了。一个“博学多才”的排长,也从此在士兵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心里有了盼头,也不觉得天气有好冷了。部队继续往北,往宝鸡方向前进。

  十月中旬,他们终于抵达宝鸡。上头命令,让部队就驻扎在火车站旁边,这样不仅便于行动,还可避免进城扰民。

  驻地就在火车站,这一下可方便了这些看稀奇的各个官兵。他们一方下行装,就吆喝着,争先恐后地跑进车站,围着火车看热闹。这让车站管事的急得不得了,还好一整天下来,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见到了实物,大家对李德明更加佩服了。

  蒋玉叼着香烟,对李德明说道:“我算了一下,如果都坐在里面,每节车厢大概可以装50来个人,一列火车有20节车厢,二五一十,妈哟,硬是可以装得下一个多团。”

  “未必然老子还在哄你索?”李德明笑着骂了他一句,说实话,他以前坐的火车是客车,可不是现在看到的“闷罐车”,对此,他一点兴趣都没有。此时,他唯一想想着的,却是什么时候出发去西安换装,换装备。

  第二天,他们就坐上了火车,往北开去。一路上士兵们寻找着一切机会看车厢外的风景,飞驰的景观,以及火车巨大的汽笛声让他们激动不已。

  过了一个晚上,火车终于停靠在一个大站上了。看过站台边的路牌,李德明知道西安总算是到了,心里面开始盘算给自己找一样什么样的武器,以及带着所有的弟兄们穿上新衣去像馆照一张像。

  几十个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部队没有一个人掉队,这让所有的川军得意不已。不过眼看大战在即,全排近三十个同伴,谁也不知道有几个人会活下来。在一起拍个照,也算是自己和他们留下的最后形象吧。

  打开车门跳下火车,李德明惊讶地发现其他车厢的门并没有全部打开。而且一个带着值星官标志的跑过来,严厉警告他们不准乱跑,就在这里等候命令。

  “怎么回事?不是说在西安换装吗?”李德明惊讶地反问了一句。那个值星官说他不知道换装的事,只是传达命令。

  满肚子的困惑,李德明却不敢违抗命令。原先的一切打算都破灭了。看样子停车的时间很短,他不顾形象地学着其他人,解开裤子对着车厢交水费。

  交完水费,连一根烟还没抽完,李德明就看见舅舅和另外几个大官都黑着脸,大步走进站台上了车。一个值星官随即向这边跑过来。他知道火车马上就要开了,赶紧招呼自己的人上了火车。

  一声汽笛,火车有慢慢地开动了。车上的人也沉默了,再也没有人想到去看风景。大家心里都明白,他们,这一群从四川靠着一双脚赶过来抗日的队伍,让蒋委员长耍了,被丢了死耗子。他们,这一群军人,就要靠现在身上穿着的单衣和草鞋,在北方寒冷的秋季和初冬的道路上,奔向抗日的战场,就要凭着自己手里不过比烧火棍稍微好一点的“老套筒”去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战斗了。

  泪水涌上李德明的眼眶,他同时也愤怒着。这哪里事=是去打仗,这分明是去送死!孙和一路上还就这一次说对了,蒋介石还真他妈的是个铁公鸡。不,不仅是铁公鸡,还是一个魔鬼,在他眼里,川军的命难道一点也不值钱吗?

  车厢里沉闷的气氛,让李德明愈发烦躁,他挤到连长付安民身边,低声说道:“连长,要赶紧想办法,不然士气没有了,这仗也没法打了。”

  付安民也正为这件事担心。虽然心里和李德明一样,把蒋介石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可他身为一个军事主官,可不能流露一点失败的情绪。听李德明这么一说,随口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李德明犹豫了一下,低声说:“你领着我们唱歌吧。歌以咏志。”

  唱歌?付安民眼睛一亮,随即黯了下去。在行军的路上,部队就一直在唱那些抗日歌曲,可是现在一腔报国热血被人当作狗死,唱歌有用吗?

  抬眼看见李德明认真的眼睛,心里微微叹了口气,提声喊道:“兄弟们,这是爪子啦?大家都听我说,或许前方战事紧张,上面为了抓紧时间让我们到前面再换装备也是可能的。一个二个都绿眉绿眼的,像个求JB玩意。

  兄弟们,我们是川军是出来杀敌报国的。这个样子还没有看到日本人,就挂了,还打个求的仗。来,我们来一起唱歌。大家跟到我,预备。。。。。。”

  付安民大声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一开始只有李德明跟着他唱,但是两句以后,随着越来越多士兵的加入,最终整个车厢都在唱。

  “我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没有人愿意停下来,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大家伙眼泪长流。仿佛心里的委屈随着歌声漂逝在田野上,留下的,只有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

  唱了几十遍,歌声终于小了,安静了。可是紧跟着从外面也传来一阵歌声。这是其他车厢的弟兄在唱歌!

  “兄弟们,我们川军为什么出川?就是为了打击侵略者!我们都是四川的好男儿,有什么困难可以吓倒我们?”李德明忍不住大声喊道:“我这里给大家背一首古诗,是古代秦朝的军队出征时的诗,我觉得它完全就是描写我们这些川军的。”

  这个时候,付安民和另一个排长一边一下,把李德明架了起来,让慢车厢的士兵都看得见他,听得见他的背诵。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李德明的声音激昂慷慨,充满了杀敌报国的气势和愿与兄弟们共赴国难的真情,不少人已经收住的眼泪,再一次忍不住落了下来。

  在《诗经》里,李德明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首《秦风。无衣》,它是表现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背诵了两遍,李德明有把意思详详细细地解释了一遍,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了里面的意思。然后又背了几遍,让大家伙都记住了这首《无衣》。

  第二天清晨,火车停了下来,车门一打开,靠门口的几个兵在睡梦中滚落在冰凉的站台上,顿时站台上一片不满的叫骂声。整个部队苏醒了。

  “妈哟,冷得遭不住了。”孙和等人交完水费后不停地原地跳跃着暖和身子,不仅是他们,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在这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