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

第13章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第13章

小说: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并没有直逼杨、韩二人盘踞的梁县,杨奉、韩暹二人有些不明白曹军的意图:为什么曹操的部队放着近路不走,反而要南绕呢?两人都是战场上的悍将,但对战前驱兵取势这种高深学问却不甚明了。

  不管你从哪边来,仗总得打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军出城,迎头痛击便是。只要战场上赢了你,还怕你玩什么花活?遂留副将骑都尉、都亭侯徐晃守梁县,二人率手下精锐并州铁骑南出迎敌。

  及出城南十里,杨奉突然醒悟:“韩将军,我已明曹操意也!”

  韩暹驻马听杨奉继续说下去,杨奉确凿地说:“曹操定是已知我等与袁术合纵之事,欲先切断吾与扬州联系,此乃其一;我军粮草皆由荆州鲁阳而得,断我粮道,我等则无力守梁县,此其二也;向闻曹军不善攻城,实欲不战迫退我军。”

  二人一商量,既然知道了曹操的意图就好办了,那我们出击迎敌就是决策对了,击垮你的断道部队,不就一切主动了么?于是二人急催兵马,直扑估计不远的曹军。

  越走越远,只是不见曹操部队的踪影,二人有点沉不住气了,莫非曹军行动迟缓,还没有来到?如此正好休息马力,以逸待劳,等曹军远来疲惫之时,正好给予痛击!

  部队扎营举炊,杨奉、韩暹向东、南两方向均派出了探骑,此处地势平坦,正适应骑兵作战,二人不想再动地方了,这里就是全歼曹军的好战场。

  消息来了,是梁县老家络绎不绝的败兵到了,那曹操竟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袭破了梁县!骑都尉、都亭侯徐晃已降曹操。那梁县怎么会这么容易就破?从梁县突围的士兵解开了谜团:原来曹军一到便向城内喊话,说杨奉、韩暹已率部逃往扬州,找袁术去了,你们被丢弃在这里,想抗拒天子之命么?

  是啊,曹操确实是带着朝廷的诏命来的,那诏书绝不是假的,徐晃又偷派飞骑追赶杨奉、韩暹大军,谁知竟然回报:追不上了,杨、韩二位将军已经走远了。那还指望什么?谁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与政府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军无战心,城破当在情理之中,徐晃带大部士兵主动归降了曹操的中央军。杨奉、韩暹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怎么办?打回去?谁也没那个胆量了,现在已经彻底明白了:曹操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只好将错就错了,去扬州投奔袁术去吧,曹操看来在梁县城下没骗守军,杨、韩二位将军真的去投降袁术了。

  几乎兵不血刃,曹操驱走了杨奉、韩暹,拿下了梁县,又收了一名勇将徐晃,可谓得志。但大军回到许都,一个更大的麻烦来了:那实力、兵力均远超曹操的袁绍开始闹事了,原因就一条:嫌朝廷新封的官小。

  在这次普遍封官运动中封了袁绍什么官呢?其实是军职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太尉!那袁绍为什么还嫌小呢?就因为上边还有一个曹操,曹操封了自己一个名誉职务:大将军。

  这下袁绍烦了:那大将军是比太尉还要荣耀的称呼,你曹操算什么东西?要不是我多次出兵救你,哪来得你今天?不行就战场上分个高下吧!—其实他仅是在曹操以压倒性优势兵力首伐徐州时,派一个叫朱灵的部将带了三营士兵象征性地为曹操壮过势,从来也没有出兵救过曹操,曹操与袁术作战的时候出兵声援了一下的事是有的,曹操兵败濮阳于吕布之手时想趁火打劫也是有的。

  不过不管黑道白道,历来是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现在的曹操还惹不起袁绍,那时的中国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巨无霸”就是冀州的袁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十七 袁绍的简明发家史
补续一段袁绍的发家史就不能不先说说公孙瓒,说公孙瓒又不能不先说说幽州牧刘虞,当时的人们都知道,刘虞是个好同志。首先是作风过得硬:

  1。坚定的政治素质。极为忠于东汉皇朝,不谋私利,几次被人劝进当皇帝都不干;

  2。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身为一州之长,却整天穿得像个要饭的,破衣烂衫,连鞋都得用麻绳绑在脚上才不至于掉下来,并且是粗茶淡饭,不过节连肉星都见不到,所以史载: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3。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守边数年,邻近的几个小国没有敢犯境的,天下都闹黄巾,唯独他那个幽州闹不起来,光接受邻州的难民就达百万余口。倒不是说他打仗多厉害,主要是善于利用他人灵活多样的战术。

  公孙瓒就是他在朝廷派兵征乌桓时发现的一个将才,被他留在了幽州任骑都尉,率领幽州的部队,对外族作战打出了威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使外敌闻风丧胆,支援内地的平黄巾战争又是所向披靡,破敌三十万,俘虏七万余,公孙瓒因此被官拜奋武将军,封蓟侯。

  董卓之乱后期,公孙瓒受袁术明请,袁绍暗邀,攻入韩馥的冀州,一路凯歌,逼得韩馥让位于袁绍,从此刘虞便渐感公孙瓒不服节制了,挑着个幽州刺史的衔,竟然委任了冀、兖、青三大州的刺史,那他这个幽州牧还算个干啥的?

  公孙瓒的兵一贯喜欢抢老百姓,对此刘虞大为不满,可公孙瓒照样我行我素,刘虞也毫无办法。终于有一件事成了二人火并的导火索:

  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那里为侍中,皇帝东归前暗派他回幽州带兵接驾,谁知走到南阳被袁术给扣住了,写了封信,让刘虞派几千部队来同刘和一起西去迎驾,公孙瓒了解袁术的为人,劝刘虞别上袁术的当:那家伙从来就说话不算数的!

  但刘虞救子心切,没听公孙瓒的,还从公孙瓒部下硬调了几千骑兵去接刘和,公孙瓒大为不满,索性暗递话给袁术:别放那小子。结果导致骑兵让袁术给收编了,儿子还照样关在袁术那里。

  万幸刘和从袁术手里逃了出来,谁知走到袁绍防地时正赶上袁绍与公孙瓒翻脸开战,刘和又被袁绍给扣起来了。公孙瓒却不管州牧的少爷在袁绍手里,对袁绍照样穷追猛打,差点没把袁绍给灭在冀州,刘虞对公孙瓒彻底寒心了。

  正好公孙瓒兵败界桥,退回幽州蓟城,重整旗鼓,欲待再战,刘虞却对战胜袁绍没有了信心,坚持不让公孙瓒私自用兵,这时候的公孙瓒又岂肯听刘虞的?照样提兵南下,与袁绍战渤海、争青州,一场马拉松战争打了二年有余。

  后来双方的粮食吃完,就去抢老百姓,老百姓抢得无可抢了,就只有去荒地挖野菜充饥,最后直到搜刮得田野里连青草也没一根了,这仗才实在打不下去了,双方默契退兵,青州让给了袁绍。

  刘虞再也无法容忍公孙瓒的穷兵黩武了,就卡住了公孙瓒部队的军粮不予供应,公孙瓒干脆纵兵去百姓那里去抢,本国的抢干净了就出境到国外去抢,刘虞在皇帝那里告公孙瓒纵兵为匪;公孙瓒就去告刘虞有意饿死三军。

  这时候的皇帝自己都饿着肚子呢,哪会管得了这种闲事?

  刘虞一看中央指望不上了,就自己集结了十万杂牌部队,准备除掉公孙瓒,公孙瓒的兵正好都去抢粮了,老窝蓟城仅剩了亲兵卫士数百人,根本就无法守城,只好从东城挖地道准备溜出城去。

  刘虞的部队趁机攻进了蓟城,哪知人虽多却不大会打仗,巷战中打得甚是辛苦,有人建议顺风放火烧了公孙瓒的那点兵,刘虞一看四周全是民房,那哪儿行?要以民为本么,怎能纵火烧民房?

  孙瓒也发觉了刘虞的这一弱点,就带人偷绕到上风头,放起了大火。刘虞的十万大军被一把火烧懵了,公孙瓒趁乱率领自己的这几百精锐直捣刘虞的中军,一路杀去竟然如入无人之境,直追杀到刘虞的中军所在居庸,反而把刘虞给活捉了。

  这下全幽州都降服了公孙瓒,不过因为刘虞的名声实在太好了,朝廷和邻近州郡的要人名士都来替刘虞求情,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公孙将军怎么也要留这个上天都会可怜的人一命。

  公孙瓒来了个黑色幽默:时正大旱,天空万里无云,他在一个空地立了根木柱,把刘虞绑在了上面,说:“这刘虞以前与袁绍合谋篡夺帝位,罪在不赦,如果他真的有天子的福分,那老天肯定会下雨救他的。”

  结果老天没那么灵验,一个雨点也没掉下来,所以刘虞的脑袋也就自然掉下来了,被送到了京师,还有一句话跟着:不能怨别人,是苍天没救他。

  公孙瓒在拿刘虞的生命开玩笑,但实际上他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着玩笑!

  杀掉刘虞,使他在幽州民心尽失,部队也失去了昔日强悍的战力,偏又有邻国的桓峭王素感刘虞恩德,率鲜卑七千余骑南来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为刘虞报仇,袁绍也就及时地放归刘和,并遣兵十万助战,共同攻向幽州。

  兴平二年,公孙瓒大败于鲍丘,自此仅困守在易水现筑的新城易京一地,实际上幽州全境已落入袁绍之手。

  及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都后,袁绍已控制了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手下数十万强兵悍将,已不是曹操所能惹得起的了。

  问题是惹不起也要惹,如果就此被袁绍吓住,不但会引起他的得寸进尺,身边的朝廷重臣也不会拿曹某当回事。初掌朝政,如果连一个袁绍都对付不了,又如何威服天下呢?

  曹操用的手段极简单,就是爹妈对付顽皮孩子的一手:先打一巴掌,然后赶紧往嘴里塞一块奶糖。

二十八 曹操的大棒加萝卜
软硬兼施一般用于平等的对手之间;恩威并举则大多用于官府对小民,上级对下级。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叫法,反正意思都差不多:在武术技巧中称刚柔相济;在中医理论中称阴阳调和;哲学上叫矛盾的统一;政治上叫革命的两手;在军事部署方面叫虚实变幻;在男女风情方面上叫欲推还就。

  老外的叫法最令人搞不懂:前苏联那么穷,外交手段却叫大炮加黄油;美国人那么富,对外政策偏称大棒加萝卜。

  曹操对袁绍就先用的大棒,以皇帝的口气给袁绍来了个点名通报批评:

  “……据四州之地,敛兆民之财,拥百万之众,营一己之私,只见擅自征伐邻州,不闻秉忠兴师勤王,结党自树,卿欲何为?”

  袁绍心知肚明,这是曹操在假皇帝之口骂自己呢,这诏书皇帝就未必见过,可这嘴官司还不得不打,反驳还要称“上表”,还无法同曹操直接对骂,袁绍初次体会到了没把皇帝攥在手中的不便。

  所幸手下有个文笔极佳的陈琳,辩得乱理,作得好文,替自己辩护倒不用费自己半点心思,于是,一篇洋洋千言咋说都有理的辩护词送到了许都。可这挨了一大棒却无法还手的滋味太令人不爽了!

  还没等到袁绍调兵遣将以刀枪代替语言的时候,曹操的“萝卜”送上来了:曹操自感德寡才疏,当不起大将军之荣称,坚辞不就,并推荐由德高望重的袁绍来接任,曹操愿接任袁绍所遗太尉之职—二人换了换。

  这下袁绍没啥说词了,接了这个大将军封号吧。可怎么也觉得味道不对,咋这大将军像是曹操高风亮节让给自己的?不管怎么说吧,最起码是证明你曹操怕了我袁绍,这口气先给你记着,总有一天要喷到你脸上!

  曹操现在心里最清楚,什么大将军?什么太尉?纯是个哄着小孩不哭的空塑料奶头。现在最要紧的是抓紧稳定朝局,对皇帝当然要敬而恭之,礼节上万不可废,自己敬皇帝几分,大家就会敬自己几分,自己是榜样,这点上曹操是明白的。

  再就是生活上对皇帝格外照顾,吃喝玩乐,都要替他想周全了,天子么,只要你不干政,咱就当天敬你,连“子”字省了也没关系。

  现在的小皇帝对曹操是满意的,或者说是感激的。

  七年的傀儡生活早就习惯了,长安及东归一路的九死一生给他留下了永久性的记忆,尤其是近一年的饥寒交迫,令他回想起来就不寒而栗,皇帝也明白:是曹操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幸福生活。

  来到许都后,曹操对他关怀备至,经常进献四时瓜果,美酒肥羊则更不必说,连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也及时的送进宫来

二十九 最大最狠的地主
东汉时期朝廷向百姓收粮有定例:两汉赋税制度,除恒帝、灵帝增加亩税十钱以外,一般通行“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实物地租。另外还有“算赋”,即凡年15以上至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112钱,谓之“一算”。对于商人与奴婢则加倍征收。

  这基本上称得上“轻徭薄赋”,但也不难估计出,靠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